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阖家欢乐 ...
-
到了第二日,付文序自己上街采买东西。
付孝国吃过早饭就去幺爸家邀请大家吃午饭。付孝英和妈妈收拾出来十来道菜:一锅鸡汤,凉拌鸡肉,皮蛋拼盘,酸菜鱼,炒花生米,凉拌三丝,蒜苗回锅,韭菜炒肉,香肠腊肉拼盘,水煮冬瓜汤。这一桌子菜算是非常丰盛了,差不多按着过年的标准来置办的。
中午吃饭付文序一家五口,加上付文贵一家四口,在加上家里的老母亲,不多不少刚好十口人。在堂屋摆了一张大方桌。家里的四方桌只能坐八个人,付文序和母亲马仙琼坐了主位,其他的位置不讲究,大家胡乱坐。付孝英和付孝强宁外搭了两根条凳坐桌角,总不能叫客人和长辈坐桌角。一张桌子这才堪堪够用。
一家子除了逢年过节也难得聚得这么整齐。成年男子推杯换盏不在话下。
其实统共也就四个成年男子,两家的男主人,外加两家的长子。老二家的长子比付孝英年长一岁,十九岁了,男子到了这个年纪,大家也都当成人对待了,要喝点白酒啥的,家里人也是随他们。
家里的妇女和孩子自便,吃饭还是吃菜随自己高兴。
饭桌子上大家也随性聊些个加长里短。也不知怎么聊着聊着就说道了付孝国的婚事上面。付文贵看似随意的说道::“孝国,今年冬月里该二十三了吧!倒是可以开始相看人家了。我家孝亮才十九,前些日子我都请村里的张媒婆帮着相看,看这方圆十里有没有合适的姑娘。先看着嘛,不能到年纪了才开始抓瞎啊!”
边上的老太太也开始帮腔:“是不小了!文序,我没记错的话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有孝国了吧!”快七十岁的人,记性还挺好!
付文序忙接过话头:“看着呢!这事也急不来,总不是几日能成的!”
“这腊肉还挺香,就是牙不好了,不太咬得动,”老太太把嘴里的肉咽下去,接着说,“也别太挑剔了,条件差不多就行了,别挑来挑去的瞎耽误年纪。”
“妈,我晓得!您就别操心了!”付文序劝道。
大家也就揭过这个话题不提。余下又说些要开始掰玉米,挖花生等等这些农事的事,一顿饭也就吃得差不多了,总体来说也算是宾主尽欢吧!
饭后大家再喝了点茶,休息了一会儿,付文贵一家也就打算回家。这时候倒是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母亲马仙琼说,她就在老大家不下去了。付文贵劝着:“这不是才二十九,这个月还有两天呢!”
老太太也不甘示弱:“上个月就只有二十九啊!这不就该到你哥家了么?”付文贵倒是老脸一红,有点不好意思,略有些尴尬的望向哥哥:“哥,你看这”
蒋玉桂站在旁边不接话。付文序只得开口:“行吧!妈不想下去就不下去,您安心在儿子这住就是了!”
一家之主既发了话,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付文贵一家自行回家去,马仙琼留在老大付文序家。
下午付孝英将奶奶保管室那间屋子好好收拾收拾,打扫了卫生,铺上了干净的床单。晚上才方便住。
晚上吃过饭,也没什么娱乐项目,大家各回各屋休息。
蒋玉桂对躺旁边的付文序道:“你看看妈,这心偏得是没边了。”付文序心想,他就知道这事晚上还得聊。遂淡淡道:“也不差妈这两天的饭。”
用手里扇凉的芭蕉扇轻轻敲了敲丈夫,蒋玉桂才接着说:“那下个月你看妈能二十九就去老二家不!”
付文序转过身伸手搂住老婆,安慰的轻轻在她背上拍了拍:“不是一向如此吗?”只不过他一向在这些事上不计较,多一天少一天的也不是什么大事,自己的妈,吃点小亏,也没个什么妨碍。
“就因为一向如此,这才是最让人伤心的!”蒋玉桂愤愤道。
老婆大人还是需要做做思想工作的:“你说你都几个孩子的妈了,该是能体会妈的这份心情了啊!为人父母的是希望自己的每个子女过得都好,但凡哪一个,过得不那么如意,就想着,自己贴补贴补,让他也好起来。自己无能为力,就希望其他的兄弟姐妹帮忙扶持一下。所以,你看啊,周围做父母的邻居绝大多数都是偏心弱势的子女,也就是这个道理!”
蒋玉桂舍身处地的想了想,发现竟也感同身受。她有些不好意思:“我也就在你面前说说,外人面前,我是一字不提的。”
“我知道的。”付文序再拍拍她。他这老婆虽然有时候有些小家子气,但心善,肯听劝。大是大非面前也从不站错队。总体说来,算是瑕不掩瑜吧!他想着老婆也哄好了,该能好好睡个觉了。
哪知老婆又丢来一句:“孝国的事,你是怎么打算的?我看你似乎是愿意让他当那上门女婿!”
还真是一语中的啊!他昨天晚上考虑了大半宿,觉得这个事情还真的可以同意。七七八八算下来是利大于弊。对儿子有利,这事就可以干!
蒋玉桂见他不说话,也躺不住了。咕噜爬起来:“不怕别人戳你脊梁骨!”所以说枕边人大体还是了解枕边人的。
“我有什么好怕的!只要儿子以后过得好,别人说什么闲话,我就当是耳旁风,听不见!”付文序淡淡道。
“话是这么说,你看看我们隔壁的付孝云,他丈夫就是上门。可你看看他们家的情况,男方是父母都过世了,还没兄弟姐妹;女方只有一个女儿,还只剩下个岳母。人家这情况,当上门女婿,大家也是通情理的,私下里不会说什么,毕竟形式比人强,没办法的办法!可我们家不一样啊,父母俱在不说,家里条件在十里八村也算好的,哪里就需要孝国去做上门女婿!”蒋玉桂有些着急,一张口便是噼里啪啦一大串。
“你听我给你慢慢分析。首先儿子对那姑娘有意思,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想必你也看出来了;其次,温江地处成都平原,紧挨着郫县,在过去就是成都了,地理位置比我们这里,不知道好多少;再次,儿子的师傅是手艺人。好些手艺人都有拿手绝活,但不外传。儿子要成了他女婿,自家人,总不会藏私;最后,我看他们家条件比我们家怕是只好不差。再说,别人也只一个女儿上不上门的也就是个说法。你就当是儿子再城里安了家,有什么想不通的。”付文序娓娓道来。反正他是打定主意同意儿子做上门女婿。家里面的大事都是他做主,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也不便给出意见,但也得防着后院起火。
蒋玉桂却是另有疑惑,他怎么还知道别人家境比自己家好?心里想着,嘴上也不自觉的问了出来。
付文序也不忸怩大大方方的说出来:“送儿子去拜师的时候,我向他家修车铺周围的商贩打听,钟师傅的家住哪里,悄悄地去看了看。别人家火砖搭建的两层楼房,中间搭预制板,顶上盖青瓦。洋气着呢!”
“你有事没事去看人家房子干什么?”蒋玉桂更疑惑了。
“我就想看看修车这一行挣钱不挣钱嘛!我也不好明着问钟师傅,不只能侧面了解。这么看来还不错!”付文序脸不红心不跳的说。
这话倒是把蒋玉桂笑得直不起要来,她笑匀了才打趣道:“得,你这是提前把家务都看好了!”
付文序也不理会她的打趣,严肃认真的说:“这事就这么定了。”
蒋玉桂却有别的担忧,:“就怕孝国不能同意。”
“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他的思想工作我来做,总得让他自己欢欢喜喜的同意,这事才算完。”
蒋玉桂心里的结解了,不一会就睡着了。付文序笑着摇摇头也打算好好睡了,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