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7、第五四七章 疾风远 ...

  •   五四七、疾风远

      然而,天不遂人愿。
      新岁还未到,雪鹰受风雪阻路,还未及将信送至应忠,从淮水送来的皇诏就先一步抵达了幽州。
      半月后,小寒。
      一大早天还没亮,受命唤靳王回幽州接旨的王府亲信便早早等在了山门外,殿下都来不及等到天明时当面告别,就匆匆一人离开主寨,快马回幽州接旨了。
      等二爷从碎梦中惊醒,身边的被子已经空了。
      这些日子他早习惯于那人每日清晨递到手中的一杯药茶,连茶温都是试好的,便不由想起庄公的一句话——“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注1)
      于是他大约是得了什么自作自贱的病瘾,大清早只着一身春衣站在断崖上,任凛虐寒风如“哀乐”般穿透骨缝,才算彻底将自己从旖旎的碎梦中扎醒。
      陈寿平一走上断崖就看见这人平白无故又犯毛病,一把将他扯回石头房,忍无可忍又是一顿臭骂。
      “你是没病招病,活得太闲了么?”
      二爷偎在碳炉边,活动着略有些僵硬的指骨,“我这人懒肉吃多了犯腻,就想喝点寡淡的清汤冲冲嗓。你怎么过来了?”
      陈寿平将一包东西丢给他,“射杀道人用的暗针从恒城送来了。我看了针形,和害死翁姑娘、伤及蓝舟的毒针确实是同一种,唯一不同的是中空的针筒中没有藏那种奇毒。”
      二爷打开包着的棉布,仔细观察几枚暗针,“也的确是徐氏战铁所制。”
      奇怪,这种制铁技艺自徐家灭门后明明已失传十数年之久,近来为何会明目张胆地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战铁冶炼——到底是云首当年窃撰了徐氏的冶铁术如今自行滥用,还是徐氏本身已经倒戈,早就为云首驱使了。
      “对了,随暗钉还送来一封家信,我最近得再回立州一趟。”
      二爷倏地抬头,“不是说岁末休沐么,怎么又回?”
      陈寿平长叹一声,“母亲突然病重,大夫说……恐怕熬不过这个隆冬了。父亲走的这些年,母亲一直强撑着,我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因为我,她早随我爹去了。前段时日乍一听我娶三雪过门,儿媳妇还怀了双胎,母亲一高兴,长年提着的那口气就散了……”
      停了好片刻,二爷才缓缓开口,“那三雪跟不跟你回去?”
      陈寿平摇了摇头,“大夫说她入春就该临盆了,不敢动,不让她去了。”
      二爷想了想,“师兄,三雪临盆你不能不在身边,去把老人家接来九则峰吧,我在雪松林里给她修一间养病的瓦房,远离是非尘嚣,她不一定捱不过去,不是还有两个快出生的小娃娃么。”
      “季卿……”陈寿平动容。
      二爷淡淡一笑,“什么都别说了。你从西北回来的那一年,风云巨变。你为了寻找活着的故人,踏遍了九渡青山。我记得也是在这里,你说要接我去西北养伤,要不是当年我带着两个拖油瓶,还真想随你去立州看看。”
      陈寿平苦笑,“你当年一心扑在九龙道败战的真相上,哪里肯真随我去立州。哀莫大于心死,那个病恹恹的样子,我第一眼都不敢认。”
      陈寿平始终记得泽济二十四年从西北服役归来时,第一眼看到北疆战后的惨状。他都来不及整理伤怀的思绪,就踏遍九渡青山,妄想寻到侥幸生还的烈家故人。可从南到北,又从北往南,他足足寻了整一年,一无所获——云州覆没,九龙道竖起高高一座骨塔,饮血营横扫北疆,所过之处寸草难安。
      直到次年年初,他毫无预兆地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九则峰的家信。
      当他循着信上所绘的山路图爬上这座断崖时,第一眼却不敢认。因为那时的烈衣实在与两年前意气风发的少年判若两人——人还长那副模样,却好似一尊抽干了血、仍未干透的白皮蜡塑,一点活气都没有。
      那一刻,陈寿平才明白,曾经在书院的金鲤池边无数次捉弄自己的少年已经死了,活着的这个不似人也不像鬼,跟个扯碎了硬要拼凑回去的游魂似的。
      不过这故人总算让他寻回来一个,那时他二人一个在军,一个在匪,他提议烈衣跟他回立州将养,这人不肯,因为王爷在他身边,就这样直到六年后——
      “我那时送信给你是逼不得已,本不想牵连你的。实在是六年多王爷一直在我身边,唯恐看护不周,又望他历练疆场,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便想找个能教引他的人。”
      陈寿平笑说,“那你知不知道你把他丢给我之后,他整整绝食了七天。”
      “……”二爷微微一愣,皱起眉,“不像话,欠打吗他?”
      “你也不能怪他。你不说明丢了他的原因,又再三嘱咐我不能告诉他你是谁,那小子脾气本来就犟,更何况才十五六岁,正是不讲道理的年纪。不过我怎么也没想到,你跟他……”陈寿平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长者姿态,无奈叹气,“罢了,管不了你们。对了,我这次再回立州,打算顺便归拢一下父亲当年的旧部。”
      二爷拿起火钳轻轻拨动银炭,头没抬,“师兄,你跟我通个底,西北军内部究竟有多少人马,能跟你一条心?”
      陈寿平想了想,“不多。”
      “不多是多少?”
      陈寿平深吸了一口气,“当年父亲因病猝死后,我大伯……就是陈维昌,带领西川军接任了立州军府。父亲遗留的部下中,一少部分无奈归顺,陈维昌允他们留在了立州;一部分老将被迫卸甲,实则很多都还没到退居的年纪;其余不肯归顺的,均或多或少遭到了排挤,被拆分进西北军的各个分支,就算个别留用立州,做的也大多是军典、粮马之类的后方军职。真正能归拢的参将不到十人,可以调动的军马最多八千。”
      “八千……太少了。”
      “那你要多少?”
      “至少多十倍。”
      陈寿平愕然一惊,“那么多?!你要这么多兵马干什么?”
      二爷浅声道,“这一趟王爷进京,分明是一场鸿门宴。他手中握有百万大军的伐兵虎符,无数良将在侧,令京师中人寝食难安。一旦踏进靖天那道城门,他手中兵权必遭削割。届时若遇兵变,北境百万大军无兵可调,无异于釜底抽薪——所以我需要一支隐在暗处、不受符檄制约的家臣,可在关键时刻保他一命。”
      陈寿平迟疑道,“这一趟进京……这么凶险?”
      二爷笑了笑,侧过头,“你叔伯尚且敢在你父亲病逝当日率兵侵占立州军府,狠心将你们母子赶到高原上牧羊——皇朝之争,可比区区一方西北军府的调动凶险万倍。”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向绝顶险峰,疾风辽远,吹拂琼雪纷纷。
      “师兄,临天一战,需要你帮我。”
      陈寿平在皇朝之争上向来未有策论,只一心放在镇国守土的恒心上。他不擅谋局,自始至终不赞同师弟多谋善虑的弄权手段。于烈衣而言,人心如棋,又似掌中兜旋的走马灯,旁人一不留神就将被那束明灭幽晃的灯芯绕花眼,蒙了心。
      “你和老师……你们太像了。”
      “是么?”二爷摆出一副不入心的样子,似是而非地笑叹,“我可没他老人家精明。”
      陈寿平重重地叹了一声,下定决心道,“好,十万军,我给你备妥。”
      二爷蓦地回神,颇有些惊讶。
      “怎么,没料到师兄这么痛快?”
      “我只是没想到……这回你竟没骂我挟势弄权,枉顾人臣之道。”
      两人一道走出房门,来到院落中。
      陈寿平转过身,“虽然你打小行事剑走偏锋,但回回要我做什么,我哪里说过一个‘不’字?当年我踏遍九渡青山时就暗暗赌誓,若能寻回哪怕一个烈家后人,从此刀山火海,我陈寿平千随百顺。”
      二爷凝神一震。
      师兄也确实做到了。十三年来命里浮沉,尽管与自己殊途同道,但只要自己开口,无论生死、攻守、进退……他向来说一不二。
      于是刚要张口,破天荒说上一个“谢”字,就听陈寿平话锋一转,“行了,你歇着吧,别再让我看见你杵在崖顶吹冷风!毛病!”
      说完便阔步离开了小院,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留。
      二爷在他身后兀自一笑,仰见苍山罩雪,怎么还隐约飘来一团灰褐色的烟尘。
      他不禁打了个冷颤,默默捂紧披袄,一吸气,发现袄领上还飘着淡淡沉香,原是那人每日晨起烧燃香炉,烘热披袄后残留的余馨。
      远处传来余广志洪亮的嗓音,他每日都会例行来照看雪松林里扎种的花圃。
      二爷走到花圃前,见他正悉心地为枯烂的兰草浇水,苦笑道,“别弄了,都没活。从明日开始不必晨起上来一趟,多陪陪你哥。”
      余广志傻呵呵地挠头,跃跃欲试地说,“咱没种花的经验,家乡不种这个,要不开春给您换粟米种?再种些高粱和红薯,您这片雪松林空荡荡的,填满它!”
      二爷不愿驳他的兴致,却不想自己好端端的雪松林摇身一变高粱地,“那个……倒也不必。”
      余广志一边认真盘算改种什么好,一边继续围着花圃绕圈,忽然一砸脑门,“对了,我怎么把正事忘了!算命先生,那俊公子早上交代我了个事!”
      二爷知道他说的“俊公子”是谁,随口问,“哦?他交代你什么?”
      “他说他走得急,没来得及带刀,让您把他的刀收好。”
      “你说什么?”二爷脸色一变,蓦地回头,“他几时走的?多少人来接?”
      “天还没亮的时候,我送他出的山门。大约十来个人,都穿着银色盔甲,比我和我哥在伦州当兵时威风多了!”
      二爷脑子里“嗡”的一声,立刻回到侧屋,果然见刀架上放着薛敬那柄燹刀。
      余广志深一脚浅一脚地跟跑进来,“先生,你咋了?”
      二爷将刀取下,眸心浸沉幽水,“他还说什么没有?”
      “还说什么……”也不知是被屋里陈朽的霉味呛蔫了,还是被算命先生眼中蒸起的凛冰冻了身,余广志不敢近前,只得在原地搓着双脚,“哦对,他说三天内要是没回来,让您也别急,‘大雪平’……‘平’什么来着……”
      “大雪平川,天年不遂。”(前情:23章)
      “对对!就是这句!”余广志一点没觉察出二爷的脸色已经彻底阴下来了,继续没头没尾地嘟囔,“他还警告我照看好断崖,没事别往小院跑,凶巴巴的,我又没招他没惹他……”
      二爷不再听他废话了,转身夺门而出,沉声令道,“去半山鹰棚,让他们挑一只最快的雪鹰送过来!”
      余广志坠着他的步子追出去,“多远、多快?您要往哪……”
      “少废话,快去!”
      余广志头一次挨算命先生的骂,打了个激灵,连连应声,撞开院门跑下了山。

      当夜,雪鹰紧随一匹撞开鸿鹄寨门的白马,一起离开九则峰,往东南方去。

      急雪骤降幽州。
      入夜,平日里人欢马闹的八敏浮桥这几日冷冷清清,连桥边昼夜不停的跑马驿站都歇了业。几个被寒风吹烂的白纸灯笼从八敏亭滚到桥上,被正巡街的士兵几脚踩烂,混着雪泥黏在桥墩上,烂皮翻卷,一动不动了。
      “巡差大人有令,王府外加增三倍兵力,务必确保靳王安全!”
      “是!”
      没多久,安平王府外增了三倍巡兵,进出一只飞鸟恨不得都要扒开来问询。
      一个小乞丐披着麻席,踉踉跄跄地穿过王府后街的窄巷,贴着山墙往巷子里探了几次头,壮着胆子往后门走去。
      “站住!干什么的!”
      小乞丐战战兢兢地定在原地,像是被吼哑了。
      “问你呢,你来这干什么!”
      小乞丐指着王府后门,哆嗦着嘴唇,“这家的少爷每日这时候都会在门口放饭,我来给大杂院的爷爷们取吃的……今夜不放了么?”
      “放放放!”木门这时推开一条缝,初九将竹篮递出来,对几个巡兵笑着解释,“这小子每夜都来取王府当日的剩菜,这么多年没断过,都是没家的苦命人,王爷心善周济他们,我们做下人的也不敢不听。军爷们行行好,让他带上走吧!”
      小乞丐高兴地伸手要接,被一个巡兵抬手拦下,“巡差大人有令,哪怕是一只蚂蚁也不能放出王府。”说着掀开篮子上盖着的布,见是一筐子热菜饼,“要吃就在这吃,管别人死活做什么?”
      小乞丐打着颤栗,一动不敢动。
      初九十分机灵,连忙拿出盖在最上头的两张菜饼,合着几个银锭子一起递过去,“你就在这吃,吃饱了回去告诉他们,今夜没饭了,明日一早北街粥铺开了门,让他们拿银子去买点,这些钱够你们吃半个月的。”
      “欸!”小乞丐也不挑,抓起菜饼狼吞虎咽,几口就吃没了,又将银锭子揣进怀里,冲巡兵们摆了摆手,后退着跑走了。
      巡兵们仔细打量了初九一阵,冷面无情地示意他进门,“哐”地一下,将木门锁上了。
      初九被撞了一鼻子灰,朝门缝撇了撇嘴,猛一转身,就见靳王静静地站在他身后,“王爷……”
      靳王盯着门缝透进的微光,冷问,“递出去了么?”
      初九连忙走过去,压低声音,“递出去了,那小子聪明着呢!”

      山墙外窄巷,小乞丐捂着嘴急喘着跑了一路,终于在一个草垛后站稳脚,躬着腰费力地咳了几下,食指压紧舌根,将拇指大一块纸片从嗓子眼里呕了出来。
      “他们……他们盯着我,我只能藏在嗓子眼里……”他用衣袖擦净那张湿哒哒的纸片,递给胡立深,“你是不是要这个!”
      胡立深接过纸片,捏了捏他的肩,“好样的,你小子立功了!”
      “嘿嘿,胡哥,有我好处不?”
      胡立深抬手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一天到晚就想着好处!”
      “我这可是冒死拿来的!”
      胡立深将一张银票拍在他手心,小乞丐盯着票面的数额,差点一屁股坐地上,忙又想推回给胡立深,“不、不要这么多!胡哥,我知道你现在是军里的大人物了,也不能为了这张破纸条,要你这么多钱!”
      “这哪里是破纸条,这可是要命的东西。”胡立深左右看了一眼,低声警告,“这张票子是有人给你的封口费,够你把那杂院子买下来,让养你长大的爷爷们常住。但今夜这事要是你敢透出半个字——”
      “——这就是我的棺材本!”小乞丐拍着胸脯保证,“胡哥放心!”
      胡立深嘱咐完小乞丐,便让他从小路先走,自己则沿着另一条路回总兵府。忽一转角,险些撞进一个人的怀里,猛地抬头,“师父……”
      二爷扶稳他,“怎么这么久?我等不及出来迎迎你。”
      胡立深擦了擦额角的汗,连忙将纸条塞进他手心,“那些巡逻兵太机警了,小乞人想方设法才拿到的,耽搁了些时间。”
      二爷是今日黄昏快马赶到幽州的。一路催马疾奔,两日的行程硬是被他缩减成一日,只比薛敬晚到半天。结果甫一进城,四处风声鹤唳,安平王府果然被京城来的巡差铁通般围住了。
      “都交代好了么?”
      “您放心!那小子能信,当初我在幽州被官府通缉时就是他们收留的我,在那座大杂院里住过一阵,都是好心人。”
      “所以你就把这些年自己攒的俸禄全部押上,给他们置办了宅子?”
      “我……”胡立深腼腆地低下头,“我的俸禄哪够呢,跟丁大人借了点……反正我是幽州的守军,往后慢慢还他吧。”
      二爷默默从袖子里掏出两张银票,塞进他怀里,“去还上丁大人那份,乖徒儿知恩图报,为师哪能短了他的花销。日后别问老头借了,没钱找我。”
      “师父……”
      胡立深揣着足足多出两倍数额的银票,默默回头,看了一眼黑黢黢的甬道,不知为何,突然忆起初遇师父被他捡回丛中坊的那晚,那夜的风也这样冷。
      两条路一样悠长,却通往截然不同的地方。
      小胡将军从来都觉得是自己运气好,老天爷看得起他。
      “吉凶不僭在人,天降灾祥在德。你既承天之佑,何苦妄自菲薄。”(注2)
      胡立深立刻回神,低下头,“师父教训的是,徒儿谨记。”
      二爷回头笑说,“不过……徒儿运气是好。走吧,丁大人正等着呢。”

      丁奎此刻正在总兵府前厅来回踱步,满脸发青,老腿都快遛折了。
      “哎呀,你们可算回来了!怎么是好,这可怎么是好啊!”丁大人将两人迎进门,急得直跺脚。
      二爷倒了杯冷茶,也没嫌弃上头漂着的茶叶末,“别急,您慢慢说。”
      “刚从巡差那得到消息,明日一早他们就要带着王爷启程回京了!”
      “什么?!这么快!”胡立深脸色大变,“不让我见王爷也就算了,他们连丁大人都拦!当朝皇子,就这么让他们当犯人押解,什么意思!”
      二爷“啪”地一下阖上杯盖,“这巡差什么来头?”
      “此人名叫韩孝,职置大理寺少卿,位及三品。如今的承恩阁、刑部和大理寺,合称‘三司’,此人任三司令。凡诸百司所送官囚,罪至流、死,皆需过此人的手,是陛下此番钦点北上的巡差。”
      “大理寺少卿……三司令……”二爷轻轻捻动手指,“陛下为何遣派一名刑部少卿来幽州当巡差的职,殿下镇守北疆,一般不该是兵部或礼部的人来么?”
      丁奎道,“原本是礼部郎中要来,太子推举的也是。但不知为何临近出京时突然改了人,这韩孝据说是主动请缨的,陛下也属意于他,算是一拍即合。”
      “临阵请缨?”二爷狐疑道,“用的什么理由?”
      “押解官囚。”丁奎朝门外看了一眼,压低声音,“您还记得朱廷望吗?他是李潭在西边参军时的幕僚,因为幽州总兵府官刻兵刃滥竽充数的罪名,被王爷下了大狱,林竟还曾在出征前着过他的道呢。”(前情:318、319章)
      “您老见过韩孝了么?”
      “昨日就见过了。”丁奎想了想,“但其实早年巡京的时候,我就曾因为勋赐之事和他打过交道,那时他还只是刑部的一个员外郎。”
      “为人怎么样?”
      “铁面无私,刚正不阿……那个,至少表面上看是。”
      “唔……有意思。”二爷忽而一笑,“朱廷望就曾是大理寺的人,与韩孝同属。以押解昔日部属之名,顺道看护王爷回京,既能撇清关系,又能近身识人,一举两得,是个聪明人。对了,韩孝带的护卫是哪个司的?”
      “是皇家护都护卫,属禁卫军,派来的那个护卫长名叫荻一恒。”
      “好,我知道了。”二爷转过身,对胡立深说,“徒儿你带上人,去盯这个荻一恒的梢,他去了哪、见过什么人、喜欢什么、用过什么,统统事无巨细地给我记下来。丁大人,麻烦您帮我打开死牢的门,我要见朱廷望。”
      丁奎吓了一跳,“可是、可是您不先想办法见王爷吗?明日一早他们就要走了呀!”
      二爷故作莫名地一惊,“怎么见?安平王府被韩孝的人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成了铁桶,就算是一只耗子想出来也要被剥了皮扔回去。我倒是想见,您老有什么好办法吗?”
      “……”丁奎哑了。
      胡立深在一旁出怪招,“要么请个大夫,就说要请平安脉——”
      “然后我扮成医副,背着药箱进去请脉?既然是护送皇子回京,他们必然带了随行大夫,那可是太医院的人。”二爷拍了拍徒儿的肩,“别瞎出主意,办你的差去。”
      “是!”胡立深重重地点了点头,立刻跑走了。
      丁奎走上前,试探般看着二爷。
      “您老别急。王爷的贵体不能有碍,有的人可以啊。”
      丁大人没听明白,却莫名被他含笑的眼神中陡然冒出的冷光震了一下,“您的意思是……”
      二爷笑意一敛,“我要让明早启程回京的车马走不了。丁大人,开门吧。”

      幽幽鬼火冒头窜了一下,死牢的门嚯地打开了。
      正缩在墙角打盹的朱廷望一睁眼就看见走进来的丁奎,“姓丁的,你这个胆大包天的狗东西,竟然敢关本官这么多日,还有脸来见——你、你是谁?”
      只见二爷绕过丁奎,慢慢走近他。
      “你——你是……”
      “你就是朱廷望,朱大人。”二爷蹲下身,上下打量着这个浑身脏兮兮,额发却还用脏水悉心打理过的大理寺官员。
      “本官就是。”朱廷望不屑一顾地瞧着他,冷哼一声。
      下一刻,所有人都没来得及反应,就见二爷从边上快速抽|出一段铁链,利落地缠住朱廷望的膝骨,狠狠一扯一别,只听“咔嚓”一声——
      “呃啊啊!!!”
      “等等,您别——”丁奎还未及喊完,就见朱廷望的腿以一种扭曲的姿势横在地上,浑身剧烈抽搐。
      二爷扔了铁链,面无表情地撑刀起身,拍了拍掌心的灰,“丁大人,再过一个时辰,请您去告知巡差大人,朱廷望挣扎时不慎自己被铁链别断了腿,明日一早走不了了——除非韩大人敢带一个死人回京复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47章 第五四七章 疾风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