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9、第五一九章 逐龙珏 ...

  •   五一九、逐龙珏

      北鹘的“帝相司”与南朝的“明鉴台”相似,为获罪皇贵断判审罚之地。
      帝相司呈环形圆殿,坐落于尘嚣台的正后方,正中长案上摆放明断忠奸的“御龙铁”,四周悬挂北鹘历代先皇的遗像,提炉交椅在上,其余空空荡荡,并无遮掩藏物之处。
      “帝相司的御龙铁一共斩过前朝三任皇贵,乌藤风就在其列。此地戒备森严,逢新岁年节,与尘嚣台乾坤各表,为帝后祭天所用。”萧人海于帝相司内巡视一圈,对祝龙和谢冲说。
      谢冲兀自疑惑,没有接话。
      祝龙率先开口,“这座空殿看起来不像能藏物的地方,就算藏了,我们能找到,那杀手也不是傻子。贵国先皇引我们至此,或许不是寻什么东西。”
      “如果不是物件,那就只能是人了。”萧人海狐疑。
      谢冲似乎一下子想到什么,“大人方才说御龙铁一共斩过三位皇贵,除了乌藤风,还有哪两位?”
      “第一位是先皇登基同年,杀北原悍马部一位‘和’氏宗亲,他曾在先皇登基前被其他三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唆使,派杀手暗杀先皇。先皇被迫出逃贵国北疆,幸好那些杀手失手被除,先皇落难半载后才安全返鹘;第二位是先皇的一位家臣——秘密处决。”
      谢冲眸色微紧,“大人打探过风声吗?”
      “当年家父还在任,因为是秘密处决,他也是道听途说,时过境迁,难辨真伪,两位听听便罢。”萧人海绕着放御龙铁的长案子转了半圈,缓声道,“这位皇贵名叫‘海是恒’,是先皇登位初期一位掌管国库库银的案簿,其母是先皇后远在西南游牧族的表妹,算是沾着一星半点皇室族血。先皇登基次年,北原各部民力空虚,国用殚竭,朝廷迫不得已出京纳银,派出的钦差就是海是恒。”
      “那这位海大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获罪问斩的?”谢冲问。
      “私募马银。”萧人海压低了声音,“与贵国征榷田税不同,我朝以养驹畜牧为主,按户丁名下的马匹数作为征缴基准。海是恒出京纳银三个月,征缴数额远超所缴户丁数,但经他手入国库的账目上却没记那么多——这是有人检举揭发的。于是先皇下旨彻查,果然在他家的地下银库里发现了超万万两金银和取之不竭的珠宝。海家被连夜抄没,海是恒被秘密问斩,其家眷流放北原冰封,据说还没走到流放地就遇到了雪崩。海是恒污没的财宝后来被充了国库,说来惭愧,饮血营缔建初期,据说还得过海家敛财的惠。”
      乍一听饮血营,谢冲立刻警醒起来,“什么,海是恒敛来的财竟还惠及饮血营?大人,您不觉得蹊跷吗?朝廷派钱官出京纳银,这位海大人非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多征妄缴,还能逃过大都严防死守的城门令,避开无数双监银司的眼睛,将那么多金银神不知鬼不觉地运进自家私库。若不是大人亲口所言,我都要怀疑贵国自上而下的审监理司生出叛徒了。”
      萧人海随即沉默下来。
      祝龙道,“老三,你是怀疑这个海是恒敛财是假,替人遮掩是真?”
      谢冲环顾帝相司,沉声道,“听闻玄封皇帝最初缔建饮血营时,在群臣间频频受阻。要知道,想在短时内组建一支重甲军,其花销绝非寻常人所想。但彼时玄封皇帝逐鹿南疆之心鼎盛,于是力排众议,下令呼尔杀铸军。海是恒早年私募来的赃银竟然用于饮血营初期试水,说明玄封皇帝虽一意孤行,倒绷着一根弦,没敢大肆动用国帑。这笔赃款真的是海是恒私募回的马银吗?”
      萧人海仔细想了一阵,招来臧古,“立刻禀报大皇,命审监理司入宫觐见,彻查十五年前海是恒私募马银的旧案,务必让他们确认那笔赃银的来处。”
      “是!”

      于是接下来三天里,海是恒被查封多年的旧邸、当年获罪株连的同僚、监银司落灰多年的旧账……所有和那笔钱有关的人和物均被严查。
      皇城大都彻底撕去了它遮顶多年的泥毡,露出了光晒一角的剪影。
      来去自如的北雁向南迁徙,万子海边燃起丈许高的火浪。玄封大皇称帝四十三载,南征北进,伐漠千里,最终化作一捧不清不楚的扬灰,散进了波澜不息的万子海中。
      仁乾大皇坐在万子海边,眺望万丈繁星,身后是无数御林军组成的护驾仪仗。少年眼中不谙世事的光芒淡去,千里外雪峰上的点点滴滴终成他一生所念。
      人事百代兴废,往昔辞旧,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翁苏桐这些天始终陪着他,有时候看他在人堆里坐着,就像跟周遭隔着一层什么,自从皇城光复,少年变得愈发沉默,再难看出他心里想些什么。
      “陛下。”
      流星回头,“姐姐也这么叫我?”
      新皇显然还未穿惯这层“新皮”。登基大典上,众臣搢笏,万贺朝拜,表官宣读先皇遗诏,少年就像做了一场不属于他的荒唐大梦,等再清醒的时候,梦已成真。
      “二爷说,这人间只岁月不饶人,那时我还不懂。可当我从九则峰到大都,一路九死一生,我觉得就像过了一辈子那么久。多希望我还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流星’,跟这草原上的海子一样,无忧无虑。”新皇少年老成地一声长叹,“可父皇临终前告诫我,既为天子,人世万般苦,我们都要亲身受着。姐姐知道吗?‘流星’在我们北原是‘希望’的意思。”
      翁苏桐坐到他身边,指着远空偶尔划过的星簇,笑了笑,“陛下是北国的希望,二哥哥给你起这个名字,肯定也是这个意思。”
      新皇轻轻点了点头,“我会尽快同内阁整顿吏治,废除旧法。十年之内,南北疆以雲沧江为界,通商互市,指日可待。姐姐,到时候你一定要来看我啊。”
      说着从腰间掏出一块牌子递过去,“有了这个,到时候你来北国,可不受阻拦,随意进出皇城。”又凑近些,一脸的风声鹤唳,“姐姐自己藏好,内阁那帮老爷爷不让我随便给。”
      翁苏桐赶紧将金令藏进怀里,朝他保证,“你我之间的秘密,不说。”
      谈笑间,一名侍卫在不远处跪地,“禀大皇,宫里传来急信,萧大人说海家的旧案有眉目了。”

      “臣等在海家旧邸被抄没的地库中寻到了当年运银回京的木箱。”御书房内,一位审监理司的官员操着浓重的北原家音,认真复命,“每一只木箱的锁壁上均有刮痕,猜测应该是在入库时被人刻意用利器刮去了能证明出处的图文。不过微臣在其中一只木箱的底部发现了一枚隐隐留下的红印——经查证,是在从南朝入关我朝的必经之路上,为商贾加盖的放行官印。”
      他随即命人将箱子抬过来,为众人指明了此印的位置。
      “也就是说,这位海大人当年出京纳银,走的不是贵国的北原马道,而是一条通往我朝的偏路。”谢冲蹲下仔细看了一阵,脸色阴沉,“谢某略观此印,倒像是由仝县出关时,边隘特令的印子。”
      几位北鹘的内阁老臣神色大变,相互看了几眼后,其中一位鹤发苍苍的老臣率先开口,“大皇,微臣认为此事有待商榷,毕竟乃十几年前的旧案,物证人证皆失,仅凭一只盖了戳的烂木箱就断定此案暗悬纰漏,实在欠妥。”
      新皇看向他,“那依旌大人的意思呢?”
      “依老臣之见,如今大都刚经历一场血战,国事衰微,百废待举,复苏皇城是眼前重中之重,即便要彻查海家旧案也当等复睦战灾之后。”
      另一位内阁老臣附议,“旌大人所言极是。臣也认为,此刻处事应分轻重缓急。帝京数万流民因战火所累流离失所,尚未及安顿,此刻就分调重臣彻查一桩莫名其妙的冷案,恐有失分寸。”
      旌大人又说,“况且,御书房乃我朝群臣议政之处,还请陛下遵循祖制,即便是有恩于陛下的外臣,也应适度避嫌。”
      紧接着又三位大臣依声附和。
      谢冲暗暗扫了萧人海一眼,发现这人的脸色明眼瞧着阴沈下来。
      这五位顾命大臣都是玄封皇帝临终前亲自嘱托辅佐新君治国的首府重臣。萧人海身为武将不在其列,所以在敦促督导新皇的路上,他不便开口——特别是眼下涉及到先皇在位时亲自处置过的一桩冷案,即便他有心彻查,碍于身份敏感,也需要在内阁老臣面前避嫌。
      毕竟,若是查出一星半点不利于皇家颜面的说辞,非但兵府蒙羞,这本就四面透风的皇城就再遮不住光了。
      如今五位顾命大臣联名抗议彻查,少年初登大宝,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萧人海面露沉色,原以为新皇镇不住这几位纵横官场多年的老狐狸,没想到少年并没有立刻反驳几位老臣的意思,反而认真地点了点头,笑着说,“几位爱卿说得极是,可朕打小就是吃外族的米水长大的,今又蒙他们救难。此战若没有他们,我朝已经沦为废军亡土,你我便是废土亡臣。另外据朕了解,我朝祖制先训总共三千四百二十页,还分‘前训’‘后训’种种。朕继位时日尚短,未及通读,还需各位大人恪职训导才是。”
      众臣一愣,连忙跪地,“臣等不敢。”
      新皇露出真诚的笑容,认真地问,“就是不知这‘外邦恩臣不得入御书房’之言在祖训的那一页?朕今日下朝便认真诵读,直到背熟为止。”
      “这……哪一页……”
      “这哪里记得在哪一页……”
      萧人海见意思到了,跟着淡淡一笑,“诸位阁老不会是许久没重温祖制先训了吧,连陛下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何谈恪职训导?”
      “……”几位老臣面面相觑,卡了喉咙一般,确实没人答得上来。
      先皇无辜地眨了眨眼,“如果没人记得在哪一页,就请几位爱卿翻翻书吧。来人,请祖训!”
      不一会儿,三百多卷祖训被侍卫搬上来,重重地砸在地上。
      新皇绕过跪地几人,一人亲自递了一个蒲团,“几位爱卿今夜不必出宫了,就在这御书房翻书吧。朕命人给几位大人准备晚饭……哦,‘晚膳’。嘿,不习惯,还得慢慢适应。”
      五位顾命大臣向来辩口利辞,此刻哑巴似的,对着成山的祖制发起傻。
      十三岁的仁乾大皇四两拨千斤,在通抵龙案这一路坎坷中终也学会笑里藏刀。

      谢冲不免对他刮目相看,“陛下处事,初见一人风骨。”
      少年腼腆地笑了笑,“二爷说,要实在不知道怎么处事,也不必气恼,就顺着他们的意思来。我以前在幽州的茶馆听过说书,他们说‘自古朝堂诡谲云涌,杀人诛心’。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快忘恩负义。什么不能进御书房……你们是我的恩人,他们话里话外都是嫌弃。我虽然打小没怎么生过气,也不能任他们欺负。”
      此刻夕阳西下,尘嚣台矗立正殿之前,宛若直通浩瀚云霄。
      少年一腔热血,直抒胸臆,像极了那束驱散乌云的霞光。
      “陛下,或许不是他们忘恩负义。”沉默良久的萧人海终于开口,“有些事最好烂进死人的骨头里,永远不要翻出来给活人添麻烦。”
      谢冲早就发觉他有事隐瞒,方才在御书房没有直言,明显是在避人。
      新皇抬起头,疑惑地看着他,“还请大人明说。”
      “审监理司在彻查海是恒旧案时,除了发现那只盖了南朝通关文印的木箱,还在国库封底的账牍下查出一笔多出来的暗账——”萧人海看了一眼谢冲,终于得了机会将方才在御书房里没说完的话说完,“谢总使说的没错,海是恒当年确实借纳银之故秘密去过南朝,并从南朝关隘运回了万万两金银,数目可怖,富可敌国。”
      谢冲惊骇,“从南朝哪里运来的?”
      “不知道。”萧人海脸色难看,足见事态棘手,“微臣已命人封了这笔暗账,并在之前存放那笔金银的库房里发现了一样东西——谢总使,你应该认得此物。”
      只见萧人海从怀里掏出一个暗红色的锦囊,从里面倒出一块羊脂玉佩。
      谢冲接过仔细一看,猝然脸色一变——“逐龙珏。”(注1)
      “什么?”新皇显然没听过这东西。
      “逐龙珏是我朝高祖皇帝在位时分发给各地封王的信物,五王各执一块,还有一块封给了当时一位异姓王——宣南王姚疆。”谢冲目露疑色,掂量着手中这块封王玉佩——只见其玉身温润,脂白如贝,珏下坠平安无事牌,玉牌周圈篆刻蝙蝠祥云纹,云纹间隐隐几片兰叶破土而生,和云纹精细的雕工相比略显突兀,倒似有人拿起钝刀执意镂上去的。
      谢冲若有似无地皱起眉,似乎想到了什么,没再言语。
      萧人海的脸色却更加凝重了,“不止逐龙珏,我们还在库房里发现了一柄断剑,和玉牌封在一起——但是剑身磨损严重,已看不清铭印。不过陛下,微臣倒是在誊写的账牍下发现了另一枚文印,正是当年审办这批赃银入库的主簿不慎留下的,没被销毁。您已深谙本朝官权脉系,应当认识这个名字——”
      新皇探头一看,小脸随即变色,“是他?怎么会是他?”
      萧人海转对谢冲说,“谢总使,烦请您和祝将军再多留两日,我想那位隐藏在陛下身边、深知海家那笔赃银来路的近臣就要浮出水面了。”

      是夜,夜钟闷闷地敲了一下,一辆马车慢悠悠地驶出北宫门。
      雪停了,雪路上印出两行深深的车辙。
      马车行至明辉桥突然停下,从车上跳下一位身着布衣的老人。他步伐迟缓,沿着泥巷警惕地走了一阵,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了一间矮小的瓦棚。
      瓦棚只巴掌大,下沉于地面,头顶的天窗若有似无地透进雪光。
      “怎么这么慢?不是告诉过你,若是过了时辰就不要现身了。”
      “出事了。”那老头摘下风帽,声音略微发颤,“他们已经探到了海家地库,萧人海也已将案子摆到了御书房的明案上。小皇帝明显向着他们,用‘温默祖训’的理由禁了我们几人的足,是以来晚了。我方才出宫前打听到,逐龙珏和断剑都已经被他们摸到了,就封在禁内的银库里。”
      说到这里,老人的语气明显急切了些,“趁着我手里还握着城防的辖制权,你带着我的令箭,尽快离城!”
      然而那黑衣人显然不买他的账,“还未拿到逐龙珏和断剑,我哪也不去。”
      老人急躁起来,“不行,你必须走!你不走,就会连累到我。”
      黑衣人冷哼一声,阴恻恻道,“你的眼珠子是歪的,恐怕屁股也没那么干净。”
      老人蓦地站起来,像是受到极大的侮辱,“这么多年来,你们让我做的事,我一一照做——你们让我暗地帮杨辉养废军,我便帮他断开荒谷接壤外垣的屏障,助他散布谣言;乌藤风和炎之惑合谋举事暗杀太子,我也听了你们的,帮他们断开乌善旗南下云州的通路,后来败北也是因为鬼门门主轻信萧人海,着了萧家军和靳王军两面夹击的道,不能赖我;废军入城前,你们让我暗制御林军统帅,眼睁睁看着五万御林军被废军一个一个替换,筑成焚塔……甚至连你私潜先皇寝殿的要求,我也答应了……你还想我怎么样!”
      “大人收银子的时候倒不见这般气急败坏,怎么出事的时候尽将自己往外摘。”黑衣人不动如山,黑纱罩着的眼里透出一丝狡黠,“战鼓的鼓皮只能有一面朝上,若是两面都响,就破了。没错,这些年你的确隐在北鹘朝堂的最深处帮云首拓宽了不少路,但当你看到新皇携军势如破竹,废军节节败退,便生出了二心,想将曾经倒戈的孽债一笔勾销。所以你急着赶我出城,就是想跟云首方面断得干干净净!”
      “你血口喷人!一直以来,我都对云首忠心耿耿!”
      “是么?”黑衣人笑了一下,“没错,几日前皇城战中,你的确为我潜入寝殿开了一条通路,但你并没告诉我,逐龙珏早就被老皇帝从寝殿转移了,只留下一个老太监在身边伺候,就是为了守我——你故意漏说了这个信,是试图挽救太子。你心里清楚,只要我拿不到逐龙珏,就一定会答应老皇帝‘不杀太子’的条件。一旦新皇登基,江山初定,我再若想潜入内廷根本是白日做梦。你便能以大都封禁为由,将我逐离皇城。你这人见风使舵,两面三刀,太贪了……既想做忠臣贤相辅佐新皇开天辟地,又想发国难横财百年之后荣耀善终,太便宜你了。”
      老头宁死不认,却无一字反驳,空摇着头,怒喘着粗气。
      “不过我真没想到,老皇帝临死之前竟真想尽一切办法避过我,用炭灰下藏着的一把钥匙引小皇帝打开了当年海是恒获罪的牢门——”黑衣人狠狠呼出一口气,“为了助新君坐稳江山、树立威信,玄封皇帝不惜亲手摧毁自己在位时皇族的信誉和颜面,也要将当年为缔建饮血营暗派家臣以‘纳银’之由深入南朝,掘吾王家财的真相公诉天下。而他自己早就做好了退位的打算,甘心以火葬罪己,明示死后不入帝陵。他苦心经营这一切,一方面是为将我困缚大都,眼看逐龙珏落于人手无能为力,最后铤而走险被御龙营击杀;另一方面则要将多年来藏在身边的最后一根‘暗钉’连皮带肉地刨出来——说的不就是你么?”
      老头脸色泛白,轻轻打了个颤。
      黑衣人绕过矮案,栖身他眼前,低声警慑,“我再说最后一遍——没拿到逐龙珏之前,我是绝不会离开大都的。只要我不离城,你就别想睡一个安稳觉,你我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云首若不称心,你也别想全身而退,大人掂量着办。”
      老头不自觉咽了口唾沫,细想了一阵,终于妥协,“二更之前,我在南宫门给你留一条缝,那里离银库最近,逐龙珏和断剑就放在银库里——御龙营值守禁廷的换岗时辰我也告诉你,其余爱莫能助。能不能得手,就看九龙铃刀的本事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19章 第五一九章 逐龙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