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屈原写的《楚辞》当中有一篇《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从我读完这篇文章的那刻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句话就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提起端午、屈原,我都无可避免地想到这句话。我对这篇文中的“渔父”很是崇拜,一直怀疑他是一位“大隐隐于市”的高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我的心里,这位“渔父”就是这样一个洞明世事、人情练达的人,他用一句话以生动形象的比喻简洁又深刻地说明了乱世中的处世之道,很精辟,深得人心。
      实话来讲,我对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观点不太赞同。俗话说得好,刚则易折,过犹不及。共产党在弱小的时候,不也忍辱负重积极与国民党达成第二次合作,共御外侮吗?当时的中国正是关乎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候,共产党一心抵御外敌,奈何势单力薄,凭一己之力驱逐外侮无异于螳臂当车,自取灭亡,况且外有帝国主义强敌环饲,内有国民党虎视眈眈,自身尚且难保。国民党亲美派为获得美国的支持庇佑而出卖主权;亲日派或为侵略者所谓“大东亚共荣圈”蒙骗,或为其武力威胁震慑,主张妥协投降、投靠日本,对外献媚侵略者,对内残害同胞,其叛国投敌的行为与两千多年前楚国残害忠良、巧言令色惑主的奸臣相比如何?有过之而无不及。识时务者为俊杰,共产党忍下来了,与国民党达成第二次合作,结果如何?他们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等来了侵略者投降的那一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屈原居庙堂之高时,忧其国,忧其民,是入仕,也是入世,他却以清高出世的态度处事,被奸臣迫害流放,处江湖之远时,忧其君,却又无能为力,连自己都保不住,如何能保得了楚国呢?
      那屈原两千多年来受人歌颂赞扬的原因是什么呢?屈原“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坚持意义又在哪里?
      我想,是他的纯粹、他的忠贞、他的壮烈,他对是非黑白的坚持,他对清白的不懈追求,给了我们无数后来人拒绝同流合污、追求家国大义的勇气和信念。
      他不再只是那个殉国的楚国贵族,而是一个标签,一种符号,一束能驱散阴暗的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