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 第 五十七 章。 ...
-
屋内更像是隔世,与刚才街上的喧嚣似乎完全搭不上边。不知道该说是这条巷子隔音效果好呢,还是车水马龙的纷扰环境太过于差强人意。不过,总归是有人喜欢热闹的。
虽然说发现这里是个偶然未免太过于俗套,那便解释为误打误撞好了。木子上次来中华街的时候,因为要接电话的缘故避开吵闹的主街随便找了一个稍显僻静的巷子。
聊天的时候不经意走入了小弄深处,正想原路返回时,不料发现了这个偏僻之地。所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木子看着这样格局的门房恍然觉得亲切,仿若穿越了一个时空,回到了从前。也算是抱着缅怀故地的心思,寻思着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主人。毕竟,在日本这个岛国的中华街的这个小地方的昏暗的小巷中建造一个房舍,算不上易事。
也许是有些感伤加上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便与迎面走过的人撞了个满怀。不好意思地鞠躬道歉,自是没有察觉到用的什么语言。可能是对于家国的思念比自己想象的厚重,在如此类似的地方自然而然地牵起了难得的故国之思。甚至以为自己来到了中国,或者说,自己还在中国。亦或是——自己还是牧以的时候。
开口便是习惯性的异地语言。(较之于日本境内。)
还没来得及抬起头来细瞧个清楚,那人的声音倒是先入了耳朵。有股说不出的响亮而清脆却又不失柔和的——
仿佛一身白衣,风舞蹁跹,寻寻觅觅了一世,那人却尽在你眼前。
远山眉,不施粉黛,不染凡事烟尘,轻灵飘渺的——
像极了古时屋舍摆置的仕女图。
思维走向了另一个遥不可及的时空——
不需要触碰,就是这样空灵地摆动的柳絮翻飞的姿态。悠游自在。
还记得冬末春初的南方,稍不注意跌宕就会被埋入季节挖好的陷阱里,来不及呼喊,就像是得了失语症一般的郁郁不平。入夜时候,气温骤然狂降下来。天生是个冷血之人——不,我说的是身体机能上的不暖和。尤其怕冷,大冬天的就得蜷缩在被窝里,整夜整夜地听着窗外凄厉的猫鸣。有时候会浑身发冷,不停地冒冷汗,翻来覆去地睡不着。第二天醒来后就是昏天黑地地发烧。但且没办法的是,失眠,不分昼夜。只得直直地盯着白雾雾茫茫的天花板,凝视月光从缕空的窗子穿刺过来的薄弱微光。
还记得黄昏的街道上并没有什么人。虽说还是黄昏却好似很晚了。盯着路边几户人家的高墙,灰灰的不太尽如人意的质地,上面密密麻麻地爬满了生命力旺盛的爬山虎。紧紧地吸附在冰冷的墙壁上,寻求温暖。还有石头上湿润的青苔,见证着昨夜似乎是个大雨磅礴的天气。栅栏里的蔷薇妄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努力呼吸从挺拔到曲折,蜿蜒到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才发觉原来是这样的,并不是自己所想的绚丽。
还记得卑微地活在角落,阴冷的空气,黑暗的地下室,潮湿的被褥散发着恶臭的不能称之为时光的时光。生长在无人问津的小角落,生命里只余留下晦暗肮脏的部分。从小屋子里唯一的却又高高的窗户望向天空的时候,甚至觉得它是浑浊的,并没有别人所形容的明丽安详。
还记得脚下踩着的石板路,一直延伸到我所不能到达的彼方。只听得到脚踏车行走的缓慢的吱呀声,小街像是被笼罩在粘稠的蛋黄里,天边的霞光渐渐退避,原本清晰的天空一下子变得乌云密布,天光逃窜,世界就此寂静无声。
现在呢,却还在期待着一年又一年的雨水的年纪。该是怎样的美好,奔流不息呢。
就在那一刻,听见了耳边模糊的翅膀扇动的声音——
像是一群远跨大西洋的白鸟,竭力拍打着双翼,展开生命里为数不多的单调反复的生活。没有什么大的波动。平静得可怕。那时候相信,小时候用自己的眼睛看见的岁月,流落了整个世界。眼见为实,还是为虚?后来的后来,居然不再轻易言信。该有怎样的承诺,痴笑哭悲,尽数沉淀在杯底。像浮萍般漂浮不定的游荡,何时才能是尽头呢。
还记得被黎佳收养后居住的地方。是个杂乱的大院子。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以这等便宜的价格便卖给我们。交托的时候像是避之不及般抛下了什么不吉利的东西一般的兴高采烈。院子里有一棵苍老的没有被砍掉的大榕树。这么说是因为周围的树木全被莫名其妙的理由砍伐尽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留下一棵。显得很突兀。用遒劲的力道像是要把自己所剩不久远的时间全部奉献给遥不可及的天空。枝丫上总是烟雾缭绕的奇异,那时候还认为,自己的人生会不会像极了那一缕单薄的青烟一瞬间便会消失殆尽。
还记得在空旷的房间里蒙着耳朵闭着眼睛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心里古怪却平静地异常。似乎依稀可以分辨出血液在身体里流淌的声音,心脏有力的铿锵跳动声,树叶飞舞落下的沙沙声,与街道上时不时走过人群的声音。这些细微的声音被囊括在一块儿,嘈杂而低沉。缓慢轻吟的奏鸣曲、行板与巴黎舞会。
还记得呆愣着在书馆里发呆,塞着耳麦,像是不听不闻地无视店员的咒骂,捧着手心的奶茶自顾自地发呆。有很多人的歌。Maksim的Chlid in paradise、Tango in ebony,凯伦安的Not going anywhere,班得瑞的Childhood memory,Various Artists 的Water mark水印,山口一久的Daylight,甚至神秘园的Adagio。插曲十二国记的乐光,尸姬赫的My story。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记忆。然后堆积起来,直到我企及不到的程度。
书桌上的草稿纸,零散的笔芯,杂乱无章的乱句,谱写一半的乐章,墙壁上的水粉画,黑夜里闪烁的白炽灯,经不起夏天的炙烤融化的巧克力,静立在房间另一端拼凑好久的钱才能买到的钢琴,收集的原版CD也是和草稿纸一样的对待。还有一大箱的原文书,横七竖八地斜插在书架上。
古古怪怪的事情场面,不着边际的人群。从来没有想过会在某一时刻串联起来的东西却被横陈在思维中经久不息。死死把它们揉捏在一起,脑袋竟然阵痛起来。
就在那短短几秒的时光,辗转了几个轮回。
“请问,你是在寻找什么呢。”
不是“吗”,不是问句。就是那样绝对的语气。甚至让人有点触目惊心的惊悚。
是在寻找什么呢。以往的记忆,还是生存在暗影底下的自己。抓住了一条线,就像溺水的人,拉紧救命稻草,不肯放松。只是在等待破茧而出,能够直面曩昔的那一天。
“它一定存在的。”
是。它一定存在。只是现在还没有来到而已。我只需要继续等下去就好了。
救赎与背负。还是拥有被救赎的权利的,是吧?
“不用有过多的猜忌权衡与怀疑,只要坚信就好。”
是的。坚信那一线光明会铸造成一大片的蔚蓝。
就像是从一个洞窟里生长的孩子,第一次面世的时候。仰头见到的总归的太阳。
“谢谢你。”
虽然还有那些卑微的生命,不管是自私也好,是懦弱也罢。我自问不是救世主,也做不了救世主。
那样虚假的东西是永远不可能在现实中留下痕迹的。
那是几个月之前的事了。想起来竟然不觉得遥远。
他是这里的主人。单名一个“回”字。不知道是不是轮回之意。我询问的时候他也只是笑笑,什么也不说。足足吊了我许久的胃口。
问出来的结果连我也不禁黑线。他说他不知道。因为是父母取的,也没有问过。
他也说过他没有姓氏。
有父母怎会没有姓氏呢。
这是前后矛盾的话。我却并不觉得他在骗我。
也许是因为什么原因遗弃了还是不想提起。我并不想多加猜忌。
只要我们都认定就好。都心知肚明就好。
那也就不需要提起了。那些尘封的记忆。
其实谦也说的对,这里并不是什么正式的餐馆。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屋舍我也没有问。
只是在那一次在这里吃过后,竟觉得人间美味不过尔尔。
是阿回的手艺。
然后他说,就算以后我带朋友来蹭饭吃,他也是不介意的。
这里空旷的只有他一人。总觉得好像只有他未免太过寂寥。
就单说这里足够空间的房子要是想打扫什么的,就需要有足够的人力吧。
阿回说不需要。反正自己也没事做,与其闲着发霉不如自己多动动手脚。
其实真的不用这么劳心费力的。
“阿牧。欢迎,以及身后的各位。”
是阿牧,不是阿木。我告诉他,我叫牧以。
“还真是很久没来了呢,阿牧。”阿回利落娴熟地沏着茶,嘴角勾起。
“嗯,也许是挺久的。今天是来蹭饭的。”我蹲下身子坐在坐垫上,“还是认识下吧。我身边的这个,阿回。”
“初次见面。我是忍足谦也。”谦也还是不免一副笑嘻嘻的玩世不恭的模样,与平时比起来,却也客气多了。
“手冢国光。”冷淡……
“不二周助。请多指教。”腹黑温和派对战安详温柔派?
“我是乾贞治。初次见面。”乾的眼镜一个反光。
菊丸很有活力的介绍:“Nya,我是菊丸英二喵。有好味的牙膏要告诉我哦。”自来熟。
“越前龙马。你还madamadadane!”……喂你们不是才认识么有什么深仇大恨的……
桃城标志的大嗓门:“桃城武,听芥川说你这的菜很好吃哟很好吃~”
“嘶~海堂熏。”蛇语的某人。
(清禾: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介绍啊啊啊啊~日本的规矩真多……)
“在午餐之前,还请尝尝这铁观音。”阿牧温耗的音色,像潺潺溪流,清澈明晰。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 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毕竟是我喜欢的,了解的还是不少。
“明代的许次疏在《茶疏》中说:‘茶滋于水蕴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连,缺一不可’。茶、水、器、火四者,环环相扣,这和我们谈的如何泡好茶正好相呼应。泡茶看似容易,将茶置于壶内,注热水,待片刻,再倒出来,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来,铁观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动作,就可得好茶汤!然而,静心观茶、识茶,钻研茶的特质,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在上述文字记载之外,实际泡茶过程中,以及面对不同茶叶和茶器时更仔细分辨,才得好茶汤滋味。
安溪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须严把用水,茶具,冲泡三道关。‘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意思就是水以山泉水最好,茶具以小巧方便为佳,如果用炭火来烧水那是最好不过。
冲泡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
1 白鹤沐浴 (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2 乌龙入宫 (落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 悬壶高冲 (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4 春风拂面 (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5 关公巡城 (倒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6 韩信点兵 (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7 鉴尝汤色 (看 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
8 品啜甘霖 (喝 茶):乘热细缀,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虽然有些复杂,大家可看好了。难得一见的中国茶道。”我耐心地解释。
(清禾:我记得我在哪旅游的时候见过全套过程的~很麻烦但是别具一格的清凉茶香~)
就算是原本有些浮躁的人,也细细地观看起来。哪里还有平时焦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