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小议“废除伏礼” ...
-
“人不是奴隶,人并非为了取乐别人而出生于这个世上的。遇到别人的虐待就奋起反抗,遇到挫折不会灰心丧气,不趋炎附势,勇于和奸邪作斗争。我希望庆国的人民都能够成为这样自由不羁之民,都能成为“自己”这个国家的唯一的君主,要做到这个,首先由抬起头来开始!”
——《风之万里·黎明之空》
最近重看了《十二国记》连同新的《丕绪之鸟》,多次泪盈于睫——这就是《十二国记》的魅力。那种为了希望而拼搏的大无畏的气质,那种即使遭遇苦难也不低头的坚持,即使这许多年过去了,仍然镌刻在心。
有些话,希望能从“废除伏礼”这里说起。
从财产出现后,人类就有了等级,至今存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会伴随人类一直走到灭亡。
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被用以区分等级:金钱、产业、社会地位、手中的权力……很可惜,“德行”和“学识”从来没有位列其中。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是一个人的东西,它们可以让人拥有一颗高贵的心,一种更充实的精神生活,但是不能给他带来权力或者更高的等级。
于是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位高权重者逼迫他人低下头来,无论他自己有没有高于面前的人的才能——若论才能,他们很有可能并不被看重,但是他们有更高的等级,这就足够了。
当学识成为谋求等级的梯子时,它的本身就已经被玷污了。但是没有办法,世界便是如此,现实总是容不下幻想。
如阳子说的,“低下头去时破坏的东西,才是关键所在”。那是作为一个人的骄傲,一颗高贵的心的骄傲。当我们真正叹服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低头,谁都不喜欢被强迫着对着一个心底里并不服气的人卑躬屈膝,但是最后大部分人都会屈服于事实,在那时会产生一种自尊被狠狠践踏的感觉,一而再,再而三,演变为麻木,最后甚至会质疑无论如何也不肯低头的人,那就是一颗心的丧失。
人类的文明越走越向前,但在长长的封建时期,等级却越发森严。由坐转为立又转为跪,臣子觐见君王如此,可见一斑。直到近代,才在辛亥革命后结束了跪拜的历史。那段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都对这样森严的等级习以为常,甚至连等级最底的人也会下意识地去维护它。这是一种病态。
等级是存在的,没有等级的社会难以想象,但是它不应该用如此践踏自尊的方式维护。每一个人都有他如鱼得水的地方,都希望至少在这个地方可以一展长才。
“抬起头来”是一个心愿。不是在面对地位低下的人时的耀武扬威,是对谁都可以坦然直面的那一个心愿。
尚隆说,阳子是“想改变国家本身”。立国者在民,立民先立心。
“废除伏礼”这一初敕,是阳子解开臣民心上枷锁的第一步,如她所说,“心不需要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