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0、第六章 巧施调包随心愿,乌鸦传语幸脱身。 ...

  •   “方丈,看看你的金像可在其中?”掌书记韦蟾关心地催促道。
      一经提醒,大和尚带着两个徒儿便里里外外地查寻起来,
      “广钦,你那里有吗?”
      “没有啊!方丈。”
      “广闻,你那边呢?”
      “师父,这儿也没得见。”
      “阿弥陀佛,我的宝贝金佛呢?我的宝贝金佛呢?”
      大和尚极度失落地摸摸这个,翻翻那个,心里一定是失望得凉到了底。
      “方丈!这里有个背篓。”广钦像是看到了希望,一把提起地上的篓子,几把揪掉其中的麻布,拽出个玉石观音像来。
      “阿弥陀佛,师兄,这个石像是小僧的。”慧萼像是被人抢去心肝一样,大声向老方丈讨要道。
      “哦,你是那个日本国和尚啊,贫僧晓得这法身毗卢观音像是从五台山请到的。善哉,广钦,还给人家。”
      见慧萼忙着包裹玉石佛像,方丈寄以希望地接着问道,“阿弥陀佛,师弟,老衲记得你曾说过,你也是禅宗同门,十多年前便来我大唐参谒盐官齐安大师,秉承太后之旨延请义空师叔赴日本国弘扬禅法,始开你邦禅宗之风。既然我们是同宗,师弟要坦诚相告不应瞒我,昨日午时你不是和萨多罗禅师一同下山的吗?眼下他人呢?”
      “善哉,方丈师兄,小僧虽不是禅宗,但都是佛祖的弟子。渤海国的萨师兄本来是同我一路的,可走到半路他一时兴起去追乌鸦了。”日本国僧人认真地回答他。
      “追什么?乌鸦!这个贼人,是偷了我们的金佛逃之夭夭啦。”
      徒弟广钦听罢气往上撞,“渤海国和尚往哪个方向逃啦?我非得把他追回来不可。”
      慧萼不假思索地回复:“下山走不远便向西面去了。”
      “师父,不会是去了习家池吧?”广闻低声推测说。
      那边元繇高声嚷嚷着,“去球吧!俺是不回襄阳城的,要回娘们回!节度使把彦若交给俺照看,他是和俺在一起时被人抢去的,俺有何面目去见徐商哩?季友啊,恁给俺派上几个兵士,俺要在这方圆百里一寸寸地查个遍,奏不信他们木有留下些蛛丝马迹。”看来他是铁了心要在城外找下去。
      “日本和尚,你从凤林寺出来,一路之上有没有遇见过形迹可疑的人呢?”韩都将不放过一丝线索。
      慧萼肯定地摇着头,“阿弥陀佛,没有呀。只有来往的零星百姓和商贩,三三两两的,要是成帮结伙的,倒是有群三十多人扛着杆子绳网、带着刀枪弓箭,牵着猎狗向江边去了。”
      “那是霸王寨的南门孟虎小爷,他带着寨子里的人去望楚山捕老虎啦,早半儿是坐我的渡船过的江,约好在江边等他们回来,天黑前已经把他们载回对岸去了。”船主捋着绳子从旁边经过,他大声地吩咐着伙计,“顺子,麻利过来搭把手,把佛像捆结实了,江上风大免得出意外。”
      “捕老虎!冲着卧佛寺虎皮井去的,无稽之谈嘛,他们捕到老虎啦?”韦蟾若有所思地问那裹着包巾的老汉。
      船主轻蔑地付之一笑回答他:“老虎?连一只壁鼠子也未捉到,三十多个汉子也够可以的呀。”
      王传嗤嗤笑道:“忙乎了一天空手而归呀。”
      “那倒不是,他们是满载而归,大包小裹沉甸甸的。对了,还有个和这日本和尚一样样的背篓呢,听小爷说是观音菩萨的金佛像。”
      “包裹!”
      “背篓!金佛!”
      众人关心的虽然不同,可是都认定这伙人就是自己要找的目标。
      只有霸王寨的四爷慌忙辩解,叫冤不迭,说是其中定有蹊跷,绝对不会是大家想的那样,寨子里早已易辙改弦了,怎么会再做不法之事呢?尽管他掏心挖肺竭尽全力,换来的是大家的一笑置之。佛像全部被转移到大船上,三只船在漆黑的江面上小心翼翼地驶回南渡头。
      夜晚的南渡口,岸上点点灯火映照着墨迹的水面,永不平息的水波荡漾着缤纷的光影,光影不离不弃,知恩图报,报之摇曳着流彩的水波,再加上时不时地凑趣而来那篙橹的推波助澜,极度地烘托着,渲染着,使整个沿江景物活跃生动起来,让途经这里的每一个人的心情霎时间鼓噪驿动得了不得。
      今晚的堤岸上更加热闹,灯笼火把,锣鼓喧天,像是在迎接即将凯旋归来的英雄似的。
      “把锣鼓敲得再响亮些,咱当家的穿天子可是这襄阳响当当的人物,北霸六合枪的夏大侠和梅花枪的詹大侠都来寻他帮助,他若出马,再猖獗的江洋大盗也得闻风丧胆,一网打尽。捕盗将的韩都将管咱当家的叫四哥,佩服他足智多谋、神通广大,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旁边的人群随声附和着,都夸霸王寨的四爷穿天子真不一般,
      “那还用说吗?四爷神滴很!”
      “你这秃和尚,舍你一碗包面掐,还说三道四的。啥包面不是馄饨,馄饨不是包面的,噜噜噜地一听就是外邦来的。”女人数落完和尚又面向百姓说,“天黑前季友兄弟路过我的铺子,叮嘱我说有外来和尚偷佛像,没想到一转眼的工夫,冷不腾滴他真来了,这外邦和尚倒是没偷佛像,可专拐人家娃子,还是个傻娃子。”说着话那婆娘还动起手来,啪啪地拍打出家人的光头。
      和尚可能是让她打怕了,一边用双手招架,一边向两旁躲闪着,口里吐字不清乌拉乌拉地辩解着,大致的意思是孩子并非他拐来的。
      他越解释越是挨打,偷盗孩子是天底下最叫人深恶痛绝的事,周围的老百姓也气愤地要出手教训他。
      “呀!我命令你们别打他,我父亲是节度使徐商,我看你们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不退至两旁。”和尚身边的孩子奶声奶气地嘶喊着,见他头发散落,满脸的灰尘,光着小身板,赤着双脚,外衣不知哪里去了?浑身上下只在两条腿外套着细绢做成的胫衣。
      “这娃子又在说疯话!你怎么可能是节度使的公子呢?光着屁股,露着鸡鸡蛋蛋的不害羞?儿娃子一定是被贼和尚吓到了。”饭铺店主想一把把孩子拉开,可那男孩扭动胳膊奋力挣脱。
      围观者中有人交头接耳,
      “娃子说啥?”
      “他说是徐商的公子。”
      “真的假的?四娘,你看他恰八丫的裈,那质地可不是小门小户能用得起的。”
      有人观察缜密,已然持怀疑态度。
      穿天子的媳妇听见大家的窃窃私语,胸有成竹地阐明道:“哪儿有节度使的公子呀!这个打赤包的娃子就是个被偷来的富家子弟,身上的衣服被和尚拿到质库换钱打酒活了,我已经问过关卡上的兵丁,他们说小公子怎么会是这付模样。”
      “阿弥陀佛,这孩子确实是节度府里的公子。”外邦和尚还是不死心,嗑嗑巴巴地说明道。
      “得心!还敢蒙骗我们,呼你嘴巴子。”女人又上手了。
      “善哉,施主要相信我,贫僧是听乌鸦亲口说的。”出家人想证明自己没有说谎。
      “擂屁!没一句正经的,楔死他。”显然乌鸦传话一说引来了众忿。
      “今天,南渡头怎么这般热闹?”一队武士分开人群精神抖擞地走进来,最前面的是个大个子,头发蓬松用细绳胡乱地扎起来,矜着鼻子哑着嗓子在问。
      “是袁广袁旅帅呀,您来的正好,给看看这娃子是不是节度使的公子?”女人不托底地求证道。
      “节度使的公子找到啦!在哪儿呢?可把我们大伙急疯了。”大个子喜出望外地端详着指给他看的孩子,“是在岘首山下被强盗掳走的,这衣裳都给扒光啦?看这小可怜样,是小公子。”
      大家的脸上掠过一丝惊愕,片刻的寂静后有人埋怨道:“我就说这孩子不一般!看他的胫衣是平常人能穿的呀?四嫂,你这回惹祸啦。”
      “是呀,是呀,你看他的言谈举止,我命令,我命令的,一看就是见过大场面府衙里的孩子。”
      七嘴八舌的一通议论,那女人听在耳旁忐忑不安起来,原本柔声细语的语调中也带出几个破音,“旅帅,你肯定,他是节度使的公子?”
      姓袁的矜着鼻子摇了摇头,“肯定不能完全肯定,每次节度使召见我们也没带着孩子呀,我只是猜测的。不过,陈险峰陈旅帅去过内宅,给节度使送过从湖南带回来的水果,问问他便清楚啦。”
      在其身边的另个军官洋洋得意地笑道:“好你个袁大头,有解不开的题便往我这儿推,我是奉韩都将的吩咐去过内府,送去从湖南带回来的羊桃,也见过公子小姐们。可那群孩子里面没有这么瘦的呀,老袁你看,这打赤包的娃子肋骨都成条啦,怎么会是锦衣玉食的小公子呢?”
      女子长长地吐出口气,神色慢慢恢复如常,她重又拾起自信嚷道:“我就说是个傻娃子,还口口声声地说是节度使的公子,怎么会呢?被个外邦和尚拉着满该走,难道是和尚从强盗手中救出来的?”
      周围的百姓也嘻嘻哈哈地逗趣着,
      “不可能是,小公子被绑了去,强盗不得索要赎金呀,就让他如此轻易地脱身?”
      “我说吧!一个出家人赤手空拳,凭啥从贼人手里改救孩子,只凭着能听懂乌鸦叫?”
      于是又响起一阵哄笑声。
      “他们回来了!是那三条大船。”有人眼尖,抢先发现了江面上的闪闪渔灯。
      “是当家的他们,前面的两只是季友兄弟的船,后面的是侯老大的渡船,船头站立的不是了空方丈吗?快把锣鼓敲起来!敲得响亮些。”女人喜悦得差点跳起来,她翘着脚双手摇摆紧打招呼。
      待船停稳,大和尚在两个弟子的搀扶下缓缓走下跳板,在众人的问候声中笑容可掬地合掌回礼,饭铺子的女主人几步上前亲热地挽着他,“方丈,丢失的金佛找到了没?”
      未提及金佛之前出家人的脸上是晴空万里,一经说起立刻愁云惨雾了,“阿弥陀佛,爱莲施主,事不随心呀,那盗走我观音佛像的渤海国僧人不晓得藏到哪里去啦?”
      见方丈灰心丧气的样子女人不再多问,安慰几句便奔向后船去了,“夏大侠、詹大侠、当家的,旗开得胜啊!那些偷盗佛像的贼人想必是一网打尽了吧?”她本以为会得到期待之中的额手相庆,哪怕是夸奖几句也就知足了。
      却不曾想自己的男人冷冷地训斥道:“谁让你搞得如此声势?不知深浅的老八子。”只气得媳妇嘴角抽搐,杏眼圆睁,面带愠怒。
      夏书棋一见立即用眼神阻止廖中卢再说下去,满脸陪笑地指着下船来的张拴子等人,“弟妹,你误会啦,他们不是偷盗的贼人,是玉山来的朋友。暂时借些佛像参悟的,可不能让别人听去误会啦,这事都怨我们哥俩没有搞清楚,贸然行事臆想武断啦。”然后他像是很信得过似的,向韩季友那边努了努嘴。女人是何等的聪明,即刻心领神会不再作声。
      可身后突然响起异常骚乱,“你个渤海国的贼人,竟敢到凤林寺调包,快交出我们的金菩萨!”待大家聚睛去看,两个小和尚一左一右按住外邦出家人的胳膊,怒不可遏地威逼着,了空方丈倒是礼貌有加站在对面,扯着渤海国人颈上的挂珠生怕他脱逃掉。
      女人天生多事,刚刚知趣地沉默不语,这时又来了精神快步走上前,同仇敌忾举手就打,“渣子,你是又拐娃子,又偷佛像,啥坏事都干啊!还嗯是说自己是好人,呼你嘴巴子。”
      未料那小孩子上前死命地抱住她的胳膊,不让她伤着挣扎的和尚,还张开嘴巴下口去咬,“你个儿娃子,也不是啥好东西!一个劲地护着他,难道你和他是一伙的,合起伙来偷鸡摸狗,八成他是你老子吧?”女人用手拧着孩子的耳朵,毫不留情地教训道。
      “住手!你个老八子想死呀?”韩都将一个箭步冲过来,一把把女人推了个踉跄。
      同时几个官人一窝蜂地围拢住孩子,“小公子!”全都同说一词,大呼小叫地兴奋不已,温庭筠急忙脱下外衣把光着身子的孩子裹住。
      “彦若啊!恁可回来哩,恁父亲把娃子托付给俺照看,本想带恁出外见见世面,去羊公祠拜祭先贤,励志图强,可万万木料到咧。”尤其是元繇老泪纵横地哭开了,“恁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俺也不想活类。”
      “老舅,应该高兴啊,彦若不是回来了吗?”几个人回头又来劝他。
      老头子抹去眼泪怒视呆若木鸡的女人,“恁这个刁妇!竟敢揪俺们小公子的耳朵?俺命令恁赶紧过来赔礼道歉,否则治恁的罪。他爸是节度使徐商,俺看恁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不古装一边去。”弄得饭铺子主人不知所措,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傻愣愣地去瞅自己的男人。
      “元老师,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没事最爱瞎胡闹,不要和她一般见识。你们快来!是这位师父从强盗手里解救的我。”孩子一本正经地向人们引荐道。
      “是他,小公子是他吗?”季友抡起双臂把两个小和尚拨拉开,毕恭毕敬地搀扶起渤海国僧人,“大师,你就是彦若的恩人呀,不!是我们大家的恩人,不!是整个襄阳城的福星啊。”
      张拴子和少年这时也奔过来,诧异地看着和尚问长问短,
      “萨多罗大师,你怎么在这里呀?你是在石碑那儿等急了吧?”
      “是呀,大师,我们接错了人,让大师等得心焦啦。你的背篓呢?”
      两个人深感歉意地解释着。
      “咳!善哉,别提啦,石碑那儿我还没来得及去呢。说起来就晦气,贫僧才下山就被一群南去的乌鸦拉了满头的屎,我心说倒霉,提醒自己可要多加小心喽。刚刚擦去乌鸦屎,又有一只喜鹊喳喳叫着从西边飞来,“噼噼啪啪”又是一通拉,落了我一身一背篓,我嘀咕着难道鸟儿都吃坏了肚子?”
      余秀才文绉绉地插话说:“大师,小生余知古不才,对于乌鸦这东西,虽不知贵国是如何看待的,可我大唐是这样认为的。古时候就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传说,百姓们皆深信‘乌鸦叫,祸离开,喜鹊鸣,福将临’的谚语,只是近些年才有人造谣老鸹不吉。依在下看,若是二者同时把祥瑞降落在您的头上,那是可喜可贺的幸事呀。”
      渤海国和尚苦笑地看着年轻秀才,“阿弥陀佛,小施主,可不是可喜可贺,那是惊心动魄呀。”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0章 第六章 巧施调包随心愿,乌鸦传语幸脱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