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家庭情况 ...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回到家,吃过午饭,在极度的兴奋之后,刘铭开始静下来思考,既然要认真对待这一世,就要认真对待这一身份。就目前来看,首先便是要真正地走入这个家庭,了解自家情况,真正地把王婆当成亲人;其次便是要想办法改善经济状况;然后是读书的问题。刘铭想要去读书,对于目前的他来说,读书识字,才能更快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最后是要把自己的武艺练回来,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第一点好说,就凭自己以前傻子的身份,无论什么想问的,王婆都是知无不言的,这次要真正地好好了解下情况。而把王婆当做亲人,刘铭相信自己转变态度,自然可以做到。第二点目前还没有头绪,这也得先做点调查才行,毕竟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在现代能够做什么赚些钱,这还是有些难度的,再加上自己以前也从来没有为钱愁过,更不用谈赚钱了。第三点需要在了解读书的政策之后才能做决定,不知道读书需要多少钱,自家能不能够支撑得起,如果不能,那就得先赚到钱,自己不能再给这个家庭增添太多负担,毕竟家里已经够穷的了。最后一点很简单,就凭前世自己的本事,这个身体有无限的可能,练到飞檐走壁也不是问题。

      想到就开始做,自己已经不是皇帝了,适应这里,就先从做饭开始吧。这里都男女都平等了,有的人家也是男人做饭了,也不管什么“君子远庖厨”了。每天都等着六十岁的王婆在外劳作回来做饭,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毕竟也观察了好几天王婆做饭了,看步骤还是简单的,想来自己也能做吧。

      刘铭转了一圈房子周围的空隙种的菜,种类不多,也就之前吃的那几样。应该是这个季节的常见菜。他摘了豇豆、茄子、黄瓜回来,将豇豆摘好,茄子切去蒂,黄瓜切块备用,虽然整的大小不一,但也还行。然后是烧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刘铭试了很多次怎么都无法把柴火点燃,打火机只有一把,刘铭怕把里面的汽油用完了,也不知道这个贵不贵。

      其实也不怪刘铭无法把柴火点燃,刘铭看王婆做饭的时候,只注意了基本步骤,没有注意王婆点火用的柴火可不是灶下的,点火用的是屋子后边的竹子上掉下来干了的笋壳。因为只用作点火,并没有大量堆放在厨房的灶前,只用时方捡两片。

      刘铭感到有些挫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自己必须更加努力才行。

      傍晚,王婆背着一背篓柴火回来,刘铭连忙去给王婆接着,慢慢放了下来。刘铭准备做饭却没做出来,很不好意思地和王婆说了,王婆听了却很高兴,自己的乖孙越来越好了,都能做饭了,把刘铭夸了又夸。尽管刘铭压根儿没做出来。晚上王婆做饭,刘铭边帮把手,边认真地学了。

      边学,刘铭才知道看起来很简单的步骤里是有很多细节的。烧火的柴火是不直接点的,得用“救火柴”,一些很软的易着火的叶子、笋壳、干枯的草之类;烧火的时候要让火燃的旺,必须要将灶台锅底的燃着的柴火下面掏空;煮米的时候,米最好不直接放在冷水里,得水烧开了才下米,这样煮的米饭更香;煮饭期间隔一段时间搅拌一下,避免底下贴锅煮糊;沥米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米的状态,基本是熟一半,就将米用筲箕沥起来;还有在蒸饭的木蒸笼下面煮菜也是得水开了才能下,而且得记得加盐。

      刘铭记着这些细节,记着这些普通的生活里的智慧。想着明天一定能够做好。

      在饭桌上,刘铭也把自己想好的想要问的都问了。

      之前知道了王婆是刘铭的外婆,现在刘铭知道了自己还有一个母亲,不过在生下刘铭之后,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也没有和家里面联系过,也相当于没有吧。这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王婆结婚很多年了都一直没有生育,到了三十岁,没有办法,就从外面抱养了一个女儿。那个年代,大家当然是都想要儿子的,有时候生了女儿多了无法养育便送给别人养。

      而王婆抱养的这个女儿恰恰又是隔壁村的,村里的人们大多知道这事,照理,在小孩小的时候是不能够告诉她的,但总有好事者在吵架的时候没注意就把真相说出来了。再加上刘铭的外公本就是独子,父母一辈也在特殊的年代里不在了,特别想要个儿子传宗接代,但子女都没能生的出,儿子就更不能想了,抱养了个女儿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对女儿就不太上心,也没有奋斗的动力,整日的就跟一些狐朋狗友打牌输钱喝酒,喝醉了回家还对老婆孩子打骂,在年幼的小孩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其实王婆对女儿还是很不错的,但丈夫不去挣钱,王婆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女人,比较传统,丈夫都那样糟糕了,也只能认命,自己每天劳作赚些家用,对女儿也就疏忽了些。那个年代农村没有文化的妇女又怎么懂得教育子女的呢,她以为能够让子女吃饱穿暖就是爱了。

      王婆的女儿,刘铭的母亲刘德秀,就这样长歪了。她心里仇视这个家,也仇视她的亲生父母,觉得自己亲生爹娘够狠,养父母也不爱她。一直想逃离这个家,她在十四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直到十八岁的时候回家生下刘铭,扔在家里,就走了,再没回来。刘铭的母亲是连刘铭是傻子都不知道的。没人知道她为什么要留下一个孩子在家里,也没人知道这个孩子父亲是谁。刘铭的外公在女儿第一次离家没两年就病死了,因为酗酒伤了肝。没人知道,王婆一个老人把刘铭这个傻子养大的艰辛。

      难怪傻子刘铭即使烟消云散也能影响到现在刘铭对王婆的感觉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刘铭觉得自己的上一辈子已是过得不容易,现下和王婆比起来真的是很幸运了。刘铭都有些想他前世的父皇母后了,他们是那么爱他,他也回报了父皇母后足够的爱。刘铭也不想评价那个不负责任的妈妈,毕竟人都不知道在哪里,也没有意义,只想努力把家里的经济状况搞好,让王婆能够安享晚年。

      说到经济状况。

      目前家里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一是国家补贴,低保和养老费用;二是家里的收成有多的时候会卖一些,但也比较少,毕竟一个老年人能够种多少粮食,留下两个人的口粮之后也剩不了多少,粮食也不怎么值钱;三是王婆空闲时会挖些常见草药晒干卖,但空闲的时候又能够有多少呢?还有运气好的时候捡到斗鸡菇、三塔菌也会卖些钱。

      家里的支出主要有:礼钱,这是这个家支出最大的一笔钱。事实上这些人情钱,主要是之前刘铭外公去世收的礼钱,这些年来一直在还,目前还没有还的已经不多,只有几户一直没有办事的人家。新的一些人情世故,王婆基本是不去的,以前考虑到刘铭是傻子,以后也不会再办什么事情了,也没必要,其他人家也能够理解。现在刘铭不傻了,王婆又开始考虑这件事了。

      电费,尽管家里也没有多少电器,也比较节约,但电灯、抽水机一个月用电费用差不多二十元,对自家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王婆老年机的电话费,用的不多,一月约十元;每人都要交的卫生费,一人每月十元,两人每月二十元;种粮食需要用的种子、农药和肥料钱,还有一些零碎的,比如偶尔打牙祭也会买些肉,家里房子坏了有时也要维修,调味品也要买,有时要打米,过年买新衣服等。刘铭家只有过年的时候会买新衣,为了讨个好兆头,其它时候都是捡些别人穿了不穿衣服穿。偶尔生小病了也要买些药,还好如果是生大病住院国家是可以报销的。

      支出算是很少的了,但因收入太低,基本也没有结余。

      村里的其他人家,经济条件好的,基本都是在外面打工挣钱。比如李温暖的父母就是在外面打工挣钱,后来李温暖自己也读书出去在大城市找到工作,经济条件就更好了。刘铭也想去打工赚点钱,但是他现在还是童工,没人收的。

      刘铭家的土地,农田一共有三亩,家里三个人的,母亲刘德秀的户口没有转出,田还在这里。现在都是种的稻子,亩产大概八九百斤,刘铭听到这个数字是非常吃惊的。但听到稻谷收购价才一块左右一斤,就又觉得是那么廉价。种稻子可不是轻松的活。卖稻米要贵一些,但是没有人收购,只有背到乡场才有人买,而且买的也不多,不好卖。还有自家屋后的山地,这是自留地,零零散散的,加起来大概有1亩左右,都种了玉米。玉米亩产要低些,大都是山地,也不肥沃,大概亩产四五百斤。玉米今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多半也是贱价了,估计收购价只有几毛钱一斤。今年天气也不怎么好,玉米长得也不怎么好,还投入了那么多肥料钱,说到这个的时候王婆不知道叹了多少气。

      做农民真是不容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