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天竺孔雀 ...
-
若是有人问,当今世间最繁华的都城在哪,答案必定大唐,长安。
那也是近百年之前白羽出生的地方,这样长的岁月可以将黄发垂髫的小儿变成耄耋期颐之年老神仙,可以将懵懂无知的孩童变成通知世事的智慧老者。可是白羽依然还是少女的模样,无论是青丝红颜,花容月貌,还是她略带顽劣的任性脾气,都如同十五六岁的少女——因为她是一只白孔雀化形的妖,在天竺入世修行。
供奉白羽寺庙的方丈说她是由唐和尚从长安带来的孔雀,是佛前最受宠爱的信徒,可是那位方丈早已经圆寂了,现在的方丈是他之后第四任了。
白羽想去看看长安,所以她告别方丈,听了僧侣祝福的梵声,又去告别受她庇佑的贵族世家里的一位天竺少女好友,看了少女惜别的舞蹈。之后便在她家中化身白孔雀飞向大唐的方向。
她飞过最高的山峰,看到绽放的樱花和雪莲花,看到飞过身侧的秃鹫和雄鹰,看到成群的羚羊在溅溅雪水或碧蓝的湖水边的暂歇,看到牧羊的姑娘和虔诚祈祷信徒向她致敬……
她有时会停下来,化身穿着华丽衣裙,头上、眉间、颈上、手上、腰上、足上皆戴着宝石金饰的天竺贵女,送给牧羊的姑娘漂亮的宝石,赠予苦修的信徒清水和鲜花,赋予被母亲抱着或被抛弃在山间的孩子祝福……在众人的感谢她之前突然的、恶作剧般的从他们面前消失。
长安比天竺冷,她到长安的时候是初春。她虽然不怕冷,但还是幻化出红底白梅镶金边的斗篷披在身上,掩盖略有些暴露的天竺贵女服饰。街上的女子大多抱着花,她便幻化出一枝开得好的樱花抱在怀里,她笑了笑便显出身形戴上半透明的面纱走进了长安的人群中。
清晨尚未有太阳升起,街坊已经开市了,在早餐摊子的热气中望去,人潮涌动,人们衣着整洁华丽。在人们的议论声中她知道了,他们是在为上元节的大灯会盛装打扮。
上元节是道教的节日,奇怪的是明明作为被佛信徒供奉的孔雀,她却莫名觉得很亲切。她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意识闭上眼感受佛信徒的位置,便一路走到了一个许多宗教林立的街坊,叫怀远坊。
一个面容英俊的白袍和尚站在红底的墙边,墙上伸出半树白色梅花,他怀里抱着一支梅花,好像在等人。
没有找到寺庙,却找到一个和尚,这倒有些新奇,这个和尚的信仰竟然可抵一寺庙的僧侣。
和尚看到白羽后笑着走过来,合掌行礼,“早知贵客将来,小僧已经恭候多时。客远道而来,小僧祝客上元安康。”
白羽略看他的面向,已知这是高僧,自有他的有不凡之处,想来她所见的也不少,便不再纠结于此。
于是合掌还礼,“上元安康,我自天竺而来不知此间有何乐趣可寻。”
和尚笑道,“客来长安寻乐,此间倒是处处皆是,只是世间苦乐相依,乐也不过是一面,也不过是一刹。客倒不如寻寻旧友叙叙。”
白羽问,“那唐和尚玄奘何在呢?”
和尚面带惊讶,道,“已然归极乐净土,不在此间。”
白羽反问,“那我可再无此间旧友了,该何去何从?”
和尚抱歉道,“小僧失礼了,那倒却是不如寻乐去,今夜的灯会值得贵客一眼。”
白羽道,“我是白羽,你叫什么?”
和尚递过梅花和一个锦囊给白羽,道,“小僧善无畏,这是小僧微不足道的心意,还望可不要嫌弃。”
白羽接过后,认真道,“我虽在天竺入世,可归根来自大唐。我在天竺时是来自大唐的白羽,在大唐又是来自天竺的白羽,我到底何处来,何处去呢?你不妨换个称呼如何?”
和尚却只笑不答应,道,“大唐的诗人李太白有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可见,万物皆是人间客,姑娘更甚为世间之客,又有何不可称如此呢?且莫挂怀于此,以致伤了雅兴,不如小僧带姑娘游览长安以作赔罪,如何?”
白羽轻笑一声,“你虽然很有趣,但我想一个人玩。”
语罢,将手中的樱花塞进他的怀里,道,“这可是世间最高的山上开的樱花。”
便合掌告辞转身离开了,和尚的喊声从身后传来,“姑娘,入夜后还有歌舞技艺相斗的花车,姑娘也可一观。”
白羽扬了扬手中的锦囊,里边大概装着和尚给的钱财,道:“多谢。“
她想,我不仅要去看,还想和他们比一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