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2章 ...

  •   陇上梅跪在蒲团上诵经时,忽觉心头一阵锐痛。青玉佛珠在指尖崩断,七十七颗莲子滚落佛龛,其中一颗正正卡进地砖莲花纹的缝隙里。墨发的色一寸寸褪去,最终白发似雪。

      前来报信的副将跪在殿外,铠甲上的血渍在青石板上洇出暗红。陇上梅扶着经幡起身,看到檐角铜铃在朔风里剧烈摇晃,却发不出半点声响——十七年前那个春日,十岁的妍景也是这样莽撞地闯进佛殿,腰间的羊脂玉铃铛撞得叮当乱响。

      "师父说你是全寺悟性最高的弟子。"少年皇子趴在藏经阁的窗棂上,杏黄衣摆沾着翻墙时蹭的墙灰,"可我看你批注的《金刚经》里写着'无我相者,非枯木死灰',这算不算离经叛道?"

      陇上梅的朱笔悬在《楞严经》第七卷,墨汁滴落染污了"情劫"二字。他至今记得妍景说这话时眼睛亮得惊人,像雪地里突然跃出的火狐,毛色鲜亮得刺痛人眼。

      "施主该去前殿听方丈讲经。"他合上经卷,檀香却掩不住少年身上淡淡的沉水香。那是御赐的贡香,混着佛前青烟竟酿出几分旖旎。

      后来边关告急的狼烟升起时,十九岁的妍景已学会用玄铁护腕遮住腕间佛珠。他临行前夜冒雨来到禅院,发间水珠顺着眉骨滴在陇上梅的僧袍上:"他们说情动如业火焚身,我现在知道了。"

      陇上梅看着案头将尽的红烛,想起这七年间被妍景强行塞进经卷的梅花——春日的粉瓣,冬日的残枝,还有去年夹在《妙法莲华经》里的并蒂梅,说是边关将士都爱把心上人的物件带在身上。

      "贫僧为将军诵《护国仁王经》。"

      "我要听你说俗世的话。"妍景突然抓住他持念珠的手,虎口薄茧擦过腕间旧疤。那是三年前北狄刺客来袭时,陇上梅徒手握住淬毒刀刃留下的痕迹。

      烛花爆开的瞬间,陇上梅听见自己说:"等将军归来。"

      此刻跪在满地佛珠间的陇上梅终于明白,原来情劫早在那句承诺时便已应验。他捡起染血的战报,看见"身中二十七箭仍力斩敌酋"的字样,恍惚想起妍景及冠那年偷带他下山,在酒肆听到的说书段子。

      "那白袍将军银枪挑落敌将首级,转身却见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了望门寡..."醉汉拍着桌子叫好时,妍景突然凑近他耳畔:"若我战死沙场,和尚会不会为我蓄发还俗?"

      陇上梅当时转动佛珠念往生咒,此刻却对着铜镜削落三千烦恼丝。戒刀过处,白发如雪纷扬,露出额角那道旧疤——是妍景十六岁生辰那日,硬要教他挽弓时被箭簇划伤的。

      十年边关风霜凝成寒甲,陇上梅在残破的军帐中找到妍景的佩剑时,剑穗上褪色的梅花络子还在。当年小皇子举着歪歪扭扭的绳结炫耀:"佛门七宝结,我学了三个月呢。"

      塞外的雪落在新坟上,陇上梅将染血的战旗铺在碑前。三十年前先帝为保幼子平安,听信国师"佛前寄养可避死劫"的谏言,却不知命运早在梵唱声中写下谶语。

      最后一战来临那日,陇上梅的白发束在玄铁盔中。他望着滚滚而来的敌骑,忽然想起初见那日满寺梅花簌簌如雨,少年腰间的玉铃铛响得清越,惊落了佛前沉睡千年的尘埃。

      后世有史书记载:陇上梅,字瑾瑜。二十八还俗,为威武大将军,大破蛮夷,死于建安之战,享年五十二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