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 入乡随俗 ...
-
萧敏被敲门声吵醒的时候有一阵恍惚,不知身在何处。
房间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床好像不在它该在的地方;窗户上不是他熟悉的米色带暗纹的窗帘,而是雪白的百叶窗,位置也不对;写字台就更陌生了。。。
床头放着写了一半的信。他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门上又有响声。冯京在外面喊,“萧敏!萧敏!”他急忙答应,走过去开门。
外面似乎异常明亮,想必不早了。冯京站在光里,提着个袋子笑,“你把昨天换下来的衣服拿出来,我等会儿要去洗衣房。你尽管接着睡。”
他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连续两天未睡积累下来的困倦击败了他,所以还是照着做了。
再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他洗漱完在窗明几净的厨房里找到冯京,后者放下手里的碗,劈头埋怨道,“早饭都凉了!”
牛奶里卧着荷包蛋。他咬着烤得香脆的土豆面包想,入乡随俗,以后就要入乡随俗了。
冯京爱玩也好客。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带着他到处走。
附近有非常美丽的海滩。海水碧蓝,沙子雪白,晴空丽日下远眺,令人心旷神怡。
玩累了到一家小小的中餐馆吃饭。冯京说这家的家常豆腐做得不错。萧敏本来不相信他,在这儿呆了快两年中餐口味还能不退化?可是端上来一看,豆腐炸得金黄,肉片软嫩,青蒜碧绿,热气腾腾,味美鲜香。冯京得意地说,“哥们儿没蒙你吧?”
这家餐馆价钱低廉,两人吃得又简单,结帐时连二十都不到。冯京走时将一张五美元的票子留在桌上,用一个小碟子压住。
上了车才向他解释,“以前我假期时也在中餐馆做过企台。。。不知道企台是什么意思吧?《世界日报》上的分类广告,诚聘企台。企台就是端盘子的。。。”
冯京短暂的勤工俭学的经历让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总是尽量多给小费。后来萧敏也养成了这个习惯,虽然他从来没去应聘过企台。
晚上到冯京学校的办公室去。冯京的导师是多年前来美的中国人,因为手下有不少中国学生,常年收集中文书,都堆在一个书架上,大家随便拿随便看。
萧敏漫不经心地浏览着,有时看见一本似乎自己家里也有的,便拿起来翻翻。隔着大洋再看见这些书,心里有种奇特的感觉。
“我听程老师说你本来可以开学就考博士生资格考试,但你想等到明年?”冯京的声音懒洋洋地从背后传来。
萧敏把书放回书架,“恩,暑假里没心思,就没看书。”
“你可别让程老师失望啊。我听他私下跟我爸说,咱们这一届学生虽多,真是学物理那块料的可没几个。你是一个。”
“啊?”这话萧敏以前可没听见过。
“老程常念叨的是大三那会儿考量子,你题做得真漂亮。对了,还有考研时候电动有一题,好像当时除了你,所有人都用的是同一种解法,弯弯绕绕,那叫一复杂。有把空白都写满了还没推出来的,只好又接到卷子最下面去写;也有算着算着算错了的,小数点后面无穷位。只有你,第一行写公式,E=mc2,第二行列方程,第三行出结果。我现在还记着程老师当时说的话,‘独辟蹊径。简单,干净,美。这才是物理。这孩子,是块料。’”
萧敏这一次是真的愣住了。他跟着程老师念了三年硕士,从来不知道程老师对他有过这么高的评价。想起自己这些年来的懒散,他愧疚地几乎说不出话来,“那什么,我。。。”
冯京了然的搂住他的肩膀,“现在后悔了?早干什么去了?啊?大学四年就没见你上过自习!我们寝室可有恨得牙痒痒的,说是那次考数理方法,考前一星期问你,还什么都不会呢,考试前一天晚上再问你,好嘛,什么都会了!”
萧敏惭愧的笑,“临阵磨枪不管用啊,我数理不是也没考好吗?再说谁说我不上自习?!刚学狭义相对论那会儿,我上课走神没听懂,结果第一次交作业,在自习教室里从中午坐到晚上,写了撕,撕了写,不知重做了多少遍,才转过这个弯来。。。”
冯京不敢置信的盯着他,“一下午绕过狭义这弯来您还抱怨?知道哥哥我用了多久?我他妈用了半学期!!”
在冯京那儿的最后一天,黄昏时他们又去了海边。
人不多,几个孩子在沙滩上跑来跑去,嬉戏打闹。头顶的天空蓝得几乎透明,几条喷气式小飞机留下的白线清晰可见。西边天上却是橙红的火烧云。
天气美好得让人不想说话。所以他们只是脱了鞋,在潮水低低地卷上来的时候踩水玩,或者寻找扁平的小石块,打水漂。
直到两个小男孩嬉笑着跑过他们身边。其中一个似乎被沙子绊了一下,一个踉跄。萧敏喊了声“小心”,伸手扶住他。
小男孩转过头来向他笑。大概只有五六岁,面颊鼓鼓的象个小苹果,金发,清澈的眼睛蓝得象海水一般。
前面那个也跑回来。一模一样的金发和蓝眼睛,只是大两三岁,想来是哥哥。学着大人的样子,说谢谢。
这两个孩子如此可爱,冯京忍不住从裤袋里掏出相机走过去,弯下腰笑咪咪地说,“小朋友,和这位哥哥照张相好吗?”
两个小朋友都非常大方,马上和萧敏站成一排。冯京看着显示屏上三张灿烂的笑脸,开心地按下了快门。
萧敏拿过相机说,别总给我照,你也来一张。
夕阳里,冯京卷着裤腿,昂首挺胸地站在水里,黑色圆领T恤上有个一头乱发叼着烟斗的爱因斯坦头像,背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