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回国 ...
-
五年了,沈素终于回来了,回到了这个她度过人生前二十年的城市。
踏入京市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外面车水马龙,听着熟悉的乡音,她竟忽然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明明五年来她一次都没有梦到过这里,但这个场景好像出现在她梦里很多次一样。恍惚中,她竟然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但这愣神也只是一瞬,理智还是很快占领了她的思绪,何况她这次回国还带着罗洋,一个五岁的小女孩,从出生后她就一直在美国,因此她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不过对于第一次来的城市,她纵使好奇也保持着警惕,为了安抚罗洋的情绪,沈素紧紧的握着她的手,这时刚好接她们的车过来了。
放好行李,车辆开始行使的时候,她才有一种真实的感觉。出租车穿行在京市的大街小巷,她依稀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手上还拿着她朝思暮想的糖葫芦。糖葫芦对于小时候的她来说绝对是最有诱惑力的,15岁以前,每个周末的上午她都需要去齐放老师的琴室学习,所以周末她一般就会住在离琴室很近的外公外婆家,每个周末的清晨她就会和她的小琴友纪子衍一起去琴室。其实她并不爱钢琴,第一次去云北老师的琴室,她记得是舅舅带着她去的,那时候她和现在的罗洋一样年纪,才6岁,因为从小沉默不合群,外公和外婆经过商议之后,决定让她去报个兴趣班,大人们依靠自己的人生阅历,总是认为一群小孩子在一起时间久了自然也就亲密起来,而当你交到一个朋友之后,那自然可以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那时候刚好邻居家长她两岁的纪子衍也拜在了云北老师的门下,不同于沈素在钢琴方面的愚笨,齐放老师对纪子衍的评价确是天生会谈钢琴的人。那时,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外公外婆竟然允许每周末她跟着纪子衍走去琴室。从家到琴室大概20多分钟,记忆最深刻的反倒不是学钢琴的经历,反而是每周末的那二十多钟的路程,那时她跟着纪子衍穿过大街小巷,弯弯绕绕的胡同,然后就会在琴室待上一整天,有时放学时间比较早,纪子衍就会在路上的一家游戏厅玩上几局游戏。因为家人怕她在路上随便买些不干净的零食吃,所以不会给她零花钱,每当纪子衍打游戏时,为了堵住她的嘴,就会给她买一串糖葫芦的钱,让她自己去买。从小她就不认路,有时候买完糖葫芦在胡同里穿不出来的时候,她也不慌,就拿着糖葫芦站在路边静静的吃,因为纪子衍总会找到她。
当一个人总是回忆过去的时候,就证明她老了。她不知道是自己太久没有回来或者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她就遏制不住的回忆过去,她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如果不能像过去五年那样保持内心的平静,那她很有可能和五年前一样,陷入死胡同中无法走出来。但好在,现在她身边有个小天使,也许是路途太远,罗洋已经累的睡着了,看着平静的睡颜,她就觉得自己这五年在美国的经历是真实的,罗洋是她美国生活的全部缩影,也是支撑她在异国他乡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管对这个城市有着怎样的感怀,现在她都要收摄心神,她不确定自己这次会不会留下来,这次她回国也主要是为了送罗洋过来见她的父母。说起罗洋的父母,不知道是怎样的缘分,他们三人在美国相遇,并因为罗洋而相互有了纠缠。其实初到美国她是很惶恐的,最初她寄住在一家福利院,就在那里她遇见了一岁不到的罗洋,对比其他被父母遗弃或者父母双亡的小孩子来说,罗洋确是他们中间比较幸运的,因为她只是被自己的父亲暂时寄养在福利院。那时候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不肯出去面对,在福利院,她每天陪着这些刚出生的天使,享受着这种和与世隔绝的感觉。
那里的小孩子大多都是被父母遗弃的,但是罗洋有所不同,每个星期她爸爸都会打电话过来询问她的情况,那时候罗艺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导演,作为一个单亲爸爸,当然不可能带着女儿去片场,所以小小的罗洋从出生开始就被一直寄居在福利院。罗洋两岁的时候,罗艺的一部小短片获得了国际大奖,因此得以安定一段时间,他在加利福利亚这座城市买了房子,把罗洋接回了家,请了一个阿姨专门照顾她。但慢慢的罗洋的不同开始表现出来。之前在福利院时她一直不讲话,院长包括沈素一直以为她只是说话的比较晚而已,但是罗洋走后的一个月,罗艺却再次带她回到了福利院,原因就是罗洋回家之后除了不会说话以外,有时还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她不与任何人互动,仿佛把自己封闭在了一个小世界,在听到阿姨反馈罗洋的情况后,罗第一时间带着她去看加州一个权威的儿童心理医生,医生的诊断是自闭症,需要回到她熟悉的地方,不然会越来越严重。所以罗洋再次回到了这里,看着如眼前沉默的小女孩,沈素仿佛看到了自己,刚好罗艺又有新电影开拍了,罗艺没办法,只得再次将罗洋送到福利院,由于罗洋的特殊,院长就安排沈素多多照顾。整整半年罗洋还是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但是却对沈素越来越依赖了,如果以前她的世界里只有自己,那么现在至少多了一个沈素。
又是一年的春天,罗洋即将3岁了,沈素也来到加州两年了,她的工作签证也到期了,不过只要她继续在福利院工作,基本续签是没有问题的。本来她以为她的余生就会这样在南加州的福利院安静的度过,但是上周院长突然找她过去,说了福利院现在的状况,她知道那是院长在委婉的表达她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了。这时罗艺的求婚又让她看到了希望,何况罗艺在求婚时明确表达了他的求婚只是为了让她能名正言顺的照顾他女儿,对她并没有任何兴趣的时候,她几乎没有多想就答应。只要能让她继续龟缩在加州这个壳里,婚姻并不是不能牺牲的,而且,她也着实像喜欢女儿一样喜欢着罗洋。
结婚之后,罗艺还是经常在外工作,家里通常只有她和罗洋,由于罗洋的病,罗艺也没有想过送她去幼儿园。基于罗洋,慢慢的她也和罗艺熟悉起来了,他也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每天沉醉于他的电影工作,唯一的温情也是给了女儿,但这样反而让她更自在了,她很享受这样的婚姻生活。但到了罗洋5岁的时候,他们意识到不能让她这样下去了,为此沈素特意去找了一份幼师的工作,加州对幼师的要求很严格,不仅需要各种培训,证书,还会对家庭进行详细的调查,所幸,最终她进入了一所私立幼儿园,所以罗洋也就顺理成章的进入这个幼儿园上学了。刚开始罗洋对这个环境很不适应,但慢慢在沈素的陪伴下也不再那么排斥,并且还交到了朋友。说起来,罗洋虽不讲话,但是她长着一张标准的精致东方娃娃的脸蛋,很受学校同龄小伙伴的喜欢。在拥有同龄的小伙伴之后,罗洋一日比一日开朗了。
在一个很平常的周末,她第一次开口了,对着刚回来的罗弋叫了一声dad。或许真是血脉相连,这几年陪伴她最多的一直是沈素,但是她开口的第一声还是她的父亲,那也是沈素第一次看到罗艺哭,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在听到女儿开口的那瞬间,热泪盈眶。那时看着拥抱在一起的父女,沈素觉得如果一生就这样度过,也是幸福的。
作为罗艺的妻子,她其实是不合格的,她很少关心罗艺的工作,他们生活的交集也都是围绕着罗洋,如果没有之后的事,她想她的一生应该会这样平静度过。她是在一个普通的周末见到的季彤,第一眼见到季彤时,她的心里就隐隐不安,因为她和罗洋实在是太像了。果不其然,最俗套的旧情复燃,而后她离婚了,离婚的时候她并不觉得愤怒或者悲伤,只是对未来充满了迷惘。幸运的是,她还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刚开始,罗洋对她突然冒出来的亲身母亲季彤是排斥的,每到放学时,甚至不想回家,但是季彤这时候展现了一个做母亲极大的耐心,在美国拍完电影之后,她放下了所有的工作,每天陪着自己的女儿去上课,积极地参与着她的一切。凭借着这种耐心和毅力,一家三口终得圆满。
本来她可以在加州继续工作,在这段时间,她也有了一些朋友同事,而且还有了像家人一样的罗洋和罗艺。,但是某一日,在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上,她突然看到了纪子衍,她这才意识到原来已经是农历春节了,那时第一次有了回家的念头,而这种思家的念头一旦产生,就会与日俱增。所以下定决心之后她辞去了幼儿园的工作并和为数不多的朋友告别。此时罗艺刚好有项目要在中国开展,作为国际知名导演,同时也是一名华人导演,他觉得生命中总是需要一部纯粹展现中国故事的电影。同做为知名演员,季彤当然要支持他,陪他一起回国。此时罗洋所在的幼儿园还有半个月才放假,考虑之后,他们夫妻决定先走,稍后由沈素带着罗洋一起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