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二十章 ...
-
“你说你手上拿着薯片,骑自行车是不是特别不方便呀,你干脆让顾笙含拿着薯片吧。
邓宥死皮赖脸地同意了。那种顾笙含还没有表态
就被两个人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邓宥嘴角“飞扬”的上扬起来,对啊,对啊的应和道。
顾笙含一脸无语,缓缓伸手接下了“委任。”
这次没手的换成了顾笙含,邓宥把关东煮递到顾笙含嘴边,张烨合很识适宜的转头,可有可无的和陆解犹搭话。
“好吃吗。”将一整个甜不辣塞到顾笙含嘴里,邓宥邪兮兮的笑着问。
“好好好,特别好,好吃好吃。”敷衍回答x3,顾笙含眯着眼睛一脸无奈看着。
路上,邓宥异常要脸的让顾笙含喂薯片,美其名曰没有手拿。
“自己拿。”
“不啊,你看我要骑车的,为了吃薯片我都这么慢了,本来我都要到家了。”邓宥很要脸。
“那你快点骑车吧,这样到家肯定比较快。”
“好凶啊。哎呀呀呀啊。”张烨合开始起哄。“人家还给你吃关东煮的。”
“顾笙含听了,气的一个白眼递给了张烨合,阴阳怪气“你帮谁的,还好意思,让你给人家出鬼主意让我拿薯片,换换呗,你拿着?”
“别别别。”张烨合嬉笑。
到了小区的岔路口,陆解犹和先走了,毕竟接下来走的不在一个方向,再走下去就南辕北辙了。
隔墙有耳,一起放学走回家这这种事情撑不过几天的,班里的流言就被自然而然的做实了。
好巧不巧,这天是语文课,再讲解温庭筠的诗词,说起了婉约派的诗词风格,什么“过尽千帆皆不是”什么“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老师一番解释之后开始问同学的理解,“顾笙含,来说说你觉得温庭筠的表达和他的风格。”
顾笙含文笔好诗词好,这是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之前诗词大赛得了一等奖。这种事情她被提问其实挺正常的可是巧合这个词本来就不是无凭无据而来的,在老师点她说说自己的想法的时候,班里就开始叽叽喳喳的讨论,在老师点完顾笙含之后又好巧不巧的点了邓宥,班里就直接炸了。
“这么巧?”“老师不会是知道了吧?”“老师这在牵线吗?”“哎呀,你还不知道?”“对啊对啊,他们之前放学一起走被看到过啊。”“会不会是巧合啊?”讨论声片起。在老师点咳嗽中总算安静下来。也许是老师看热闹不嫌事大,也许是老师就是这么巧合的一问,老师“我们语文课代表现在理解的挺深刻啊。”
语文课代表———顾笙含。
如坐针毡。
窗外的鸟儿好像也知道了什么很是开心,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像是应和着着无限的喧闹课堂。顾笙含和邓宥对望一样,突然有一种相思相望的感觉,心有灵犀的笑了笑。
捕风捉影,下课后张烨合就开始吐槽了,“你们上课都不忘撒狗粮吗?”
“你看看谁相信你们没在一起。”同学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晚上回家路上,顾笙含脑子里徘徊着语文课上的后两句诗“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入骨相思,自己也算不上,一点没有动心,那真的是自欺欺人。
脑子里也不知道在胡思乱想什么,脚步自己迈着,脑子自己转着,反正这第一个星期的补课算是过去了。
周五晚上,月明星稀。
顾笙含推开家门就听到爸接听着电话的。浓浓的浙江话,一听就知道是什么七亲八卷打来的电话。想都不用想。
“今年出去?”
出去这两个字眼,顾笙含很明感,应为之前父母想送她出国,她就赖在国内不愿意,出国了怎么样都是印证了背井离乡四个字,再怎么花天酒地,顾笙含知道,她做不到乐不思蜀,肯定怀着月是故乡明的态度看看外面的日子。出去这两个字从他老爹嘴里蹦出来,还能是谁呢……
是了,她那个大哥哥,想来想去,一定是他了,又听到爸说“明天就出去了?”
“那真的其实还是挺舍不得的。”
这几句话落,顾笙含漠然。
百感交集。
她怎么就没想到呢,是啊,兜兜转转她都是高三的年龄了,高三了,马上都要18了……
过完年,就是所有人眼里千钧一发定终生的高考,而哥哥他......
眼泪夺眶而出,不知道是舍不得故人,还是舍不得那小时候在一起玩乐的日子。
记忆这个东西有时候就像一本尘封多年的书,你不去碰它的时候,上面满是灰尘也不会有什么心疼的感觉,可是一想到它,想起来过往种种,就像是一块千疮百孔的玻璃,在手指轻碰的那一刹那,溃不成军。
小时候,灯笼映初雪,好像是第一次两个人相遇。妈妈告诉她,那个是她哥哥,不过是表哥,不是亲哥哥。
印象里哥哥脾气很好,小时候顾笙含争强好胜每次都是哥哥让着她,气极了,记得有意思顾笙含想要剪他头发,他也没舍得打顾笙含。其实哥哥没比她大几岁,三岁多吧,顾笙含那时候三四岁,另外一个也不过是孩提。
顾笙含坐在飘窗上,手不受控制的打开了手机□□,散散心吧。那时候也许是这么想的。
邓宥消息:“在一起吧。”
言简意赅就四个字,没有什么温柔的辞藻,没有什么过多的修饰,就是这么几个字。
本来就崩溃的顾笙含,眼泪彻彻底底刹不住车,打字,删掉,打字,删掉。最后终于是无力的关上手机闭着眼睛,靠在墙边无力的看着外面灯火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