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引蛇 ...


  •   先帝是个厚道人。

      朱无视不受宪宗待见,连普通宗室的待遇都比不上,然而,先帝想尽办法从其他方面找补他。

      这也是为什么朱无视能以宗室之身,执掌护龙山庄,干涉朝政的原因。

      当今圣上对这个叔叔观感不高,再加上想要收拢权力,就全力扶持了东厂与朝臣以及护龙山庄抗衡。

      对于侄子的做法,唐无易的感想只有两个字:天真。

      怪不得朝臣们把先帝捧得天上有地下无,但是在后世,却有许多人猜测今上,也就是武宗的死因与朝臣们暗地里动的手脚有关。

      大明的国力其实从土木堡之变之后就开始衰颓了,先帝是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先帝幼年吃过不少苦头,所以为人处事一向宽仁,再加上勤政爱民,费尽心力中兴大明,群臣对先帝都很敬服。

      今上就不一样了,确认不会夭折之后便被立为了太子,注定要继承皇位的天之骄子,脾气与先帝完全不一样。

      今上喜好武事,想要成就如同太&祖、太宗一般的霸业,政令皆由己出。

      可是从仁宗之后,这天下,其实就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只不过大明的皇权比大宋要集中,没有朝臣冲着皇帝的脸喊“你敢收权?天下非你一人之天下,乃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已。

      今上没有从一开始就被人弄死,完全得益于他将厂卫完全利用了起来。

      东厂和锦衣卫,帝王的心腹,当厂卫遭废,“众正盈朝”的时候,这天下,不是已经大治,就是已经要亡了。

      大明历代皇帝中,唯一一个将厂卫废弃不用的思宗朱由检,他吊死在煤山上的尸体早就应证了那句“尔等皆为亡国之臣”的正确性。

      朱由检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储君教育,所以他被朝臣们玩儿得团团转。

      当今圣上朱厚照,当了那么多年太子,虽然行事遭人诟病,但是他好歹还知道,扶持代言人,让刘瑾、八虎、日后的江彬等宠臣和朝臣们争权,而不是自己亲自下场。

      后人都说东汉、唐朝与明朝是宦官为祸最厉害的几个朝代,但是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宦官,是直接废立皇帝,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与之相提并论的大明,倒确实出了刘瑾、魏忠贤之流的大宦官,可皇帝一发话,刘瑾,凌迟,魏忠贤,登基不久的新帝就能轻松弄死他。

      朱厚照的这一顿操作不能算错,而且还猛如虎。

      至于唐无易为什么评价他“天真”呢,就是因为这娃没有找准要精确打击的目标。

      扶持东厂、西厂——是的,设立于宪宗成化年间的西厂,也被朱厚照重新设起来了,简直就是在告诉别人,自己是宪宗二号,不做好皇帝了!——与护龙山庄抗衡,又放任刘瑾揽权,这就意味着,在朱厚照的设想里,朝廷、护龙山庄,都是他要打击的对象。

      文人的笔杆子可是掌握着舆论的,朱厚照这么做,除了让朱无视以先帝托付重任的皇叔身份在朝臣面前猛刷存在感外,还将自己的名声都败坏了。

      若是他切实的做了好事也就罢了,可是刘瑾妄图修改整个行政体系,让包括内阁在内的外廷众臣都听中官的指令行事,以至于刘瑾一死,一切成空。

      再加上刘瑾狂妄的行事,党附他的官员倍加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扰。

      这也就意味着,朱厚照要对付皇叔、朝臣,除了厂卫,没有任何的臂助。

      这原本是熊孩子自己要面对的难题,可是,现在,它被摆在了唐无易的面前。

      和朱无视尬聊完,中午在仁寿宫用了顿饭,就被朱厚照拉到乾清宫的唐无易一脸懵逼。

      他在侄子的心里形象出乎意料的可靠呢。

      但是让他收拾这个烂摊子的话……

      年轻的皇帝用最诚恳的表情看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叔叔。

      唐无易无奈地改动了一下自己挑战这个世界的武林高手的计划。

      他是不可能一直帮皇帝帮到底的,但是替他调整局势,让事情的发展进入一个比较健康的轨道,他还是可以做到的。

      朱厚照是皇帝,他本人要学会怎么当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而在此之前,就让唐无易替他剪除这些让他觉得危险的对象吧。

      所谓的剪除,当然不是要人性命那么血腥,事实上,像朝廷上那些手握重权的大佬,只要设计让他们告老还乡或者找出罪状让他们自请离朝,就足够了。

      不过该怎么下手,也是一种艺术。

      在任何情况下,想要对付什么人,都要记住,要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即可。

      作为皇帝,朱厚照天然在法理上就拥有正统地位,他要增强皇权,好办,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就行,朝臣士大夫是他的打击目标,那么,他就要争取百姓的支持。

      说实话,放任宦官专权,在有个大明中兴之主的明君老爹的衬托下,朱厚照形象并不是很好。

      百姓们不会认为皇帝和刘瑾这些宦官同流合污,却也不会认为这位轻易被恶人蒙蔽了的皇帝能称得上是明君。

      可是,没关系,朱厚照是承继先帝法统的正统之君,皇帝这个身份本身,就已经足够他施为了。

      正德五年和正德六年,其实并不是好年份,江西各地爆发的叛乱,仍未平息。

      正德六年二月,除了朝廷起用大臣总制江西等处军务,又遣巡抚调遣周边各省官军平叛外,一道诏书颁行天下。

      这道诏书的内容不多,但是含金量十足。

      登基六年的正德皇帝,追忆乃父功绩,立志遵循先帝之道,仁政爱民,以正德五年的人丁数作为丁税的固定数,正德五年之后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永不加赋,是满清时代,被鼓吹为圣祖的康熙皇帝的一项“仁政”,但事实上,这是满清为了防止百姓不堪重负弃田外逃的措施,而且很多税赋会从其他方面找补回来。

      雍正朝“摊丁入亩”之后,丁赋其实已经被算进了田赋里面,又算不得是什么不加赋了。

      且满清的这些什么不加赋、摊丁入亩,其实都是大明玩剩下的。

      几十年后的那位首辅张居正,实行的改革中,有一条“一条鞭法”,便是将丁赋、田赋、杂役等并为“一条”,并平均分摊在田亩上。

      但是招数嘛,别管新不新鲜,有用就行。

      现在连张居正都还没出生,更不用说满清的那两个皇帝了,唐无易光明正大地把这法子拿来用,他们还能来找他要版权费不成?

      大明的赋税并不像后人想象的那么多,一年收进国库的,大多数时候,白银不到一千万两,甚至只有这一半的数额。

      满清时期,权臣和珅被嘉庆皇帝赐死后,搜罗出的财产是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价值在八亿两到十一亿两之间。

      这意味着什么呢?

      满清一年的税赋额,大约在五千万两白银到八千万两白银之间,远远超出大明的税赋。

      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大明初始的农业税就定得很低,历代皇帝大多只有减免,没有增加的,毕竟太&祖在开国时就下过旨,“永不起科”。

      至于商业税,按理来说,这才是税收的大头,宋朝时期一年的税赋能达上亿白银,就多亏了繁荣的贸易。

      可是太&祖皇帝太小看了这方面的利润,大明的商税居然是三十取一,也就是只收3.3%,这和白白送钱有什么区别?

      朱厚照要收权,最先要做的就是收买民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令一下,再让各地的厂卫都宣扬、鼓吹他的这项仁政,广大的劳苦群众的民心不就有了吗?

      至于少掉的税赋从哪里补?

      呵呵,太&祖只说了农税“永不起科”,商人这种“贱业”,可没说不能给他们加税啊!

      士、农、工、商,这个阶级划分本身就已经注定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当然了,无论是这个世界还是真正的历史,商人为了自己的地位,都与朝中大员有所勾结,所以动商税的时候,一定会有大臣跳出来说什么“不能与民争利”的。

      这种程度的嘴炮该怎么应付,唐无易相信侄儿能解决的。

      皇帝的内帑来源于皇庄、皇田、部分税收抽成以及抄没罪臣家产,也就是说,收的税多了,皇帝本人的私房钱也会多起来。

      国库和内帑的钱多了之后,皇帝本人说话都能硬气不少,想做什么事也不需要束手束脚。

      皇帝本人能够获得巨大利益,但是部分大臣和那些豪商的利益一定会受损,加上他们之前对朱厚照这个不肖先帝的荒唐皇帝的怨言,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就难说了。

      唐无易替朱厚照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因此就算这些大臣束手束脚,他也会逼着他们不得不尽快动手的。

      说起来,怎么才能让大臣们放弃蔚王和他这个更加正统的皇叔,选择与铁胆神侯勾结在一起,帮助他篡夺皇位呢?

      改革税赋只是第一步,这些大臣们,再逼迫一下就好了。

      现在重要的是,怎么让朱无视感觉到危机,加快和大臣勾连的步伐。

  •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蠢作者在本篇里面满满的历史向骚操作,但是这是武侠同人没有错23333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