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做客 ...
-
第二天天刚朦朦亮,远处近处的鸡鸣声中,听见婆婆轻手轻脚的在厨房里打水烧饭。天大亮了,我们才起床,妹妹打来洗脸水,丈夫就站在灶台边跟婆婆说话。婆婆问:“你妈妈身体好吗?”
“还好。”我说。
细一看,婆婆的膝头都是补过的,不过很难看出来,细细的针脚,密密的端正的嵌在膝头。很是服贴。还有妹妹的衣角,弟弟的裤角,都有补过的,就是很难看出来,让我惊叹,一点不象母亲的针线活。
时而有邻居过来看望,“你家儿媳妇真漂亮!”阿婆阿婶们都不忘夸一下,“到我家玩吧,还是江南的。听说丈母娘还很能干,真好。”阿婆们打着招呼,夸着。婆婆一边往灶塘里塞松针,一边笑盈盈的应着,很是满足。听丈夫说过这里都是稻草和松针当柴禾,跟我们家那细细的枝条都不要,完全烧手臂粗以上的江南怎么完全不一样啊!我家的干柴在天井屋的楼上堆了一大间,好几年都烧不完的。
正当我走神的时候,婆婆说这些年姨妈一直在接济她们,逢年过节的肉啊钱啊都偷偷的拿一些来,她自己家并不富裕的!丈夫说今天到姨妈家去看看吧!婆婆说前天送肉来还问你来着,是要去看看,她也想你!
早上有酸豆角和酸辣椒,有鱼烧萝卜,青菜和菊花菜。婆婆菜烧的真好吃。屋前屋后都是落光叶子的泡桐树,我家不常见的,粗粗的泡桐树听丈夫说是空心的。容易烂。树干都被当成草木桩,堆着成堆的干稻草和干松针。松针都是起大早去小松林扒来的。婆婆说迟了就没有了,有时候天没大亮去扒一担松针天才亮。婆婆说的我一点都不能理解。我们家谁要这个呀,弄几个草把子当引火柴差不多。多了都没有人要。这里只有很远的地方有几个小山丘。丈夫说带我去姨妈家。一路上,不宽的小道边有冻僵了的小草和麦苗,过小丘的时候才看清,小丘的地上看不到一根松针和枯草。光秃秃的,这里就是供人家柴禾的聚宝盆了。
“现在一个月发多少斤粮食啊?”丈夫问。婆婆说一个月是三十斤红薯,有三个月是每月三十斤麦子,其他的……
正当我看着出神的时候,远处白茫茫的湖上面悠闲的飞着几只水鸟,丈夫说那是什么鸟,我听不懂。只知道是帮生产队抓鱼的鸟,生产队养的。
太阳出来了,我们也走了很多路,那麦苗一点一点的睁开了眼睛,油菜也是小小的,上面都没有了冰,可还是不怎么暖和。不过手可以从口袋里面抽出来了,也不用哈气了,匆匆的走过几个小丘,走过几条小河,还有几个村庄啊!终于来到一个小村落,婆婆说“来,这个村子就是你姨妈家,他知道你这几天要回来,肯定在门口等呢”,进来那个村子旁边有矮小的毛草屋,跟婆婆家差不多,也有三四间红砖青瓦屋,有的门口坐着,眯着眼的老太太在晒太阳,婆婆一边跟他们打招呼,一边往前走,那些太婆,衣服上或多或少都有缝补过的,虽然洗的干干净净,洗的发白,还是看的出来,年轻人没有在家的,都在地里干活,老人带着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