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一区教学1-02|20:30 PM|2050.11.30—————————
那么,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又在这里见到大家,我们太空简史这课是选修,讲故事,我就不点名了,谢谢班长同学,请回座位吧。
今天我们要来聊的,就是第一基地。
大家都知道,现在火星第一基地,是人类目前最大的地外基地,基地已有超过100万流动人口,而且这个数目每天都在增加,那么大家知道,这个基地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报告老师!
这位同学,请发言。
毛子一发入魂,打了个核电站上去。
哈哈,这位同学非常幽默,谢谢你,请坐。
好了同学们,我的课堂欢迎大家踊跃发言,小声探讨,但是你们的笑声,比我麦克风的音量都大了,还听不听故事了?
【零散】听————
好的,就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
2025年9月,俄罗斯“基地号”探测器和中国的墨子16号通讯卫星,搭载同同一架航天器,飞向了火星,6个月后,墨子16号首先脱离运载系统,利用自带推进器,泊入火星卫星静止轨道,经过3小时的姿态调整和设备验证,正式开始地火通讯工作,将从前20分钟的通讯延迟降低到了3分钟,有效提高了地球与火星的通讯效率。
3天后,俄罗斯“基地号”成功着陆于火星北部的平原地区,并建立了首个火星核电站。
在经历了25次失败的火星探索后,俄罗斯终于成功登上了火星,并且一举建立了火星首个大功率核电站“希望1号”,此举,震惊了世界。
老师!
这位同学,请发言。
老师,俄罗斯探索火星失败了这么多次,要是当时没成功会怎么样?
如果基地号没能成功着陆,那么基地号携带的大量浓缩铀可能会发生爆炸,也可能会发生泄漏,无论如何,北方平原残留的辐射将进一步增加探索火星的难度,随着火星的沙尘暴,核污染可能遍及火星的每个角落,那么也许200年内,人类都不会考虑移民火星这件事了,更有甚者,人类探索星空的信心会大受打击,也许星际的探索就此止步呢。有太多的可能性了。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也许面对无垠的宇宙,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激情。
这样令人胆战心惊的操作,在成果发布之前都是完全保密的,甚至我国的通讯卫星在协助基地号着陆前,也完全不知道基地号载荷的主要部分,竟然是一座完整的小型核电站。
无论如何这是一次成功的着陆。
6个月后,俄罗斯送上了采矿机“手臂号”和冶炼设备“熔炉号”,中国送上了第二颗通讯卫星“墨子17号”,在没有确定的建设方案的情况下,开始了第一基地的建设,是的,没有任何方案,所有的挖掘情况都由地面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和远程指导,这得益于我们稳定的星际通讯系统。
“手臂号”就这样,开始了长达2年的挖掘任务,在这其间,12个国家和组织,共送上21架工程设备,我们抛弃了精密的科研设施,用暴力的坚固的耐用的工程设备,开始了火星的基地建设任务,工程机械的造价较低,但载荷巨大,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东西很便宜,但快递费太贵了,这被当时的被学界戏称为,万里送扳手。
5年后,火星基地一期建设完成,参与建设的12个国家和地区各派出1名代表,搭载“未来号”飞船,携手登上了“第一基地”,这是人类星际探索的里程碑。
这个时候,第一基地,已经有了十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两个足球场大小的人工湖,3个正在运行的核电站,以及两片室内农场,“希望1号”核电站因为安装在火星地表,受风暴影响较大,已经停止运行,作为纪念性地标建筑,将被永久保存。
接下来和大家介绍一下第一基地一期建设情况。
第一基地的一期结构。
第一基地共分为5层。
一层是水层,在地面3米以下,包括以火星水冰为主要成分的第一湖泊,水深2米,总容量约16000吨;“希望2号”核电站,目前基地功率最大的核电站;以及基地物质转运中心,基地安全监测中心等工作单位。
二层是生态过滤层,二层以上都需要穿着火星表面航天服才能维持生存,三层及以下则是生态模拟层,可以直接穿着普通工作服。
二层作为过滤层,也是过渡层,有正常的大气压力和较为适宜的环境,可以供人类日常生存,但是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未过滤的有害物质,危害人类健康,所以仍旧不能穿着普通服饰进行工作,需要使用有一定防护能力的隔离服和过滤面罩,这层包括了各种过滤系统,气体过滤系统,液体过滤系统,固体过滤系统等。
气体过滤系统从火星表面抽取大气体进行过滤,滤除尘埃以及有害气体后,按照地球大气成分进行重新配比,输入下一层的空气循环系统,多余的氩气等气体重新释放到火星大气层,二氧化碳将会回收用于有机物的制造。
液体过滤系统,从一层的人工湖中抽取液体进行过滤,“希望二号”核电站工作期间,会加热第一湖泊中的液态水,使采冰机器人带回的水冰不断融化,供应整个基地的用水,液体过滤系统主要使用中和剂对酸性水液进行中和,而后使用半透膜进行过滤,得到较为纯净的液态水,进入下一层的水液循环系统。
固体过滤系统,是第一基地基础工业体系的总称,包括非常多的部分,甚至是很多的工厂。总有人觉得这个称呼不合理,但是从基地建设的一开始,工程师们就把他叫做“固体过滤系统”。
有些人不能直接理解个系统是干嘛用的,如果换成金属冶炼和材料制造,大家就明白多了。
无论是为了工程师们的恶趣味,还是为了命名格式的整齐排列,固体过滤系统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不仅包括了最初的火星采矿业、金属冶炼业、材料合成业、建筑制造业等基础工业体系,如今更有了较为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包括相当一部分的轻工业设施。
现在的第一基地已经拥有了可以量产航天器的庞生产线,但是20年前的基地二层,刚刚能满足基地建设需要而已。
三层的主体是第二湖泊,由一层的火星水冰过滤而来,这一层也是基地的主要居住区域,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这里生活休息,现今也是火星最大的综合贸易市场,以及娱乐中心。
四层是农田和牧场,这里的第一千克土壤来自鸭绿江的两岸,2028年,基地四层初步建设完成,“氾胜1号”携带着中国的白菜、甜椒、土豆、大豆、西红柿,五种作物种子在火星安家,使用地球土壤作为种子,繁衍微生物种群,优化经过过滤的火星尘埃,3个月后,使用火星土壤作为基质的植株成功发芽,在火星展现了属于生命的璀璨绿色。
五层是科研中心,在2030年,“12个登上火星的人”第一次来到五层的时候,这里连一台仪器都没有,只是一个空旷的大型地下广场,而在今天,这是最前沿的国际火星科研基地,我校就有20余位博士和三百多位硕士正在这里工作,当然,还有你们的150位本系学长,科研基地向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许多知名大学在基地内都设有分部,还有各种科技探索公司,甚至某些家族,国家力量更不用说,那是一个充满着未来气息的地方,是航天工作者的伊甸园。
好了,第一基地的介绍就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老师。
这位同学,请发言。
第一基地只有五层吗?我听说有六层啊?
我听说有八层!
好,谢谢这两位同学。
第一基地,在2050年一期建设完成的时候,确实只有5层,而到今天为止,在第一基地官网上,对全球高校全面公开的也只有五层,但是经过了20年的建设,第一基地的面积扩展了数百倍,是否有更多的层数,我想这个问题不需要探讨,但是到底有几层,分别有什么作用,因为没有确切的公开信息,老师不能瞎说,如果你们有兴趣,在不妨害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你们可以自行了解,而且你们也有这个机会。
老师。
请发言。
我们去基地实习的时候主要做什么?
我知道,你们一定对这个好奇,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你们会碰见怎样的实习。
你们才大三,还有三年的地面学习时间,所以三年后你们的实习内容我不能预测,但是可以和你们分享一下,正在实习的,你们的学长。
大学六年级之后,他们有一个综合考察季,整个学期都是考试,持续四到五个月,考核通过后,学校会给他们提前举办毕业典礼,然后放一个月的假,一个月后就进入毕业实习。
他们会有长达一年零两个月的实习期,期间不能回地球,所以,接下来的这个春节他们就不能和家人一起度过啦,当然,看春晚还是没问题的。
进入毕业实习后,并不是一开始就去火星,他们首先要在太空港进行为期2个月的适应性训练,我们学校一般使用新加坡的太空港进行训练。然后搭载飞船前往火星,这需要2个月的航程,在这2个月中,则是编队加强训练,到达火星空港后,他们才算正式进入实习。
因为我们学校的科研项目,今年的外出任务不多,所以很大可能是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培养。
一般实习以小队形式进行,每个小队配合一到三位指导员完成工作任务,有可能是基地巡航,有可能是设施维护,也有可能是物资运输,甚至有可能是小行星探索,科研采样等等;当然,也有可能不是航天器驾驶,而是火星探索车,去远离基地的其他地方,采样,勘探,调研,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你的运气特别好,说不定还能加入国际星际巡逻队,去太阳系内各个地点布置星际通讯系统,那可是非常迷人的旅程啊。
完成实习后,他们的电子档案会更新毕业记录,这是国际认可的,至于毕业证书,可以申请保存在学院,也可以通过EMS发到他们的家中,当然也可以用火星速递直接寄到火星上,但是这个邮费就得自己出。
因为火星来回是一件非常耗时,且价格高昂的事情,你们的大部分学长都会选择直接留在火星工作,而不是立即回来,你们最好也早一点考虑清楚,学校只会赠送一张往返票,如果想再去一次,就得自己掏钱了。
好了,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各位同学,下周三再见啦。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