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谢嫣然 ...


  •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娘亲,这是什么意思啊?”

      粉妆玉琢的小姑娘倚在锦衣丽人怀里,抬起头忽闪着一双求知若渴的漂亮眼睛。

      “意思是说,在淇水深处,葱郁的竹林中,有一位翩翩公子,玉树临风,文采斐然。”

      小女孩侧了侧头,似懂非懂地说:“所以这个大哥哥……很好看,很有气质,也很有学问啦?”

      “是啊,《卫风·淇奥》歌颂的就是这样一位举世无双的贵公子。”

      “哇……嫣然好想亲眼见见这样的人啊……”

      “娘亲相信一定会的。那嫣然如果遇到了他,想要怎么做呢?”

      “唔……”漂亮的女娃娃把食指含在樱桃般嫩红的小嘴里,想了一会儿,忽然笑眯了眼睛,回首搂住妇人的腰肢,兴高采烈地道,“当然是像这样抱住啦!”

      可是后来啊,当她真的见到了那个人,却只敢远远的望着,怕他像一个虚幻的泡影一样,眨眼就消失了。

      嫣然记得那是七岁时的一个午后,她被召进宫伴驾。皇太后很疼她,也很疼那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孙儿,所以总把他们叫在一起玩。

      至少她当年是这样理解的。

      那天她跟北堂弈在御花园里放风筝,却不慎被树枝钩断了线,眼看着那只威风的老鹰如同断了翅膀一般跌下去,少年老成的太子殿下难得不顾仪态地跺了跺脚:

      “那可是皇叔送我的风筝!!!”话音未落人已经追了出去,瞬间跑得没了影。

      嫣然下意识地想跟上他,然而这皇宫里亭台楼阁蜿蜒曲折,宫女侍卫们也不知到哪里去了,小女孩发现自己迷路,有些慌张起来。

      就在此时,耳边隐隐传来清冽的琴音。周遭的鸟雀虫鱼都倏地安静下来,似乎也和她一样,听得入了迷。

      谢嫣然是个聪明的小姑娘,她知道有琴声的地方,必有抚琴之人,或许可以帮她指引方向。

      她循声来到一处陌生的院落,只见里面花木葱茏,有一泓池水,一方假山,一曲朱桥。她提起绣着凤蝶的裙摆,踏上雕梁画栋的九曲桥,走过莲叶湾,绕过太湖石,便看到飞檐一角,有凉亭临水而立。

      煦风吹拂,亭上悬挂的白纱与岸边的垂柳一起飘荡。紫衣少年端坐亭中,垂眸抚琴。天光水影之间,发丝轻扬,美好得宛如一幅画。

      谢嫣然痴痴地站在原地,大气也不敢出,唯恐惊动了什么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还有小男孩脆生生的嗓音:“小皇叔?!!你怎么来啦!!!”

      琴声顿止,少年闻声抬头,朝她的方向看了过来。

      那一刻,谢嫣然只觉得心跳都静止了。她知道北堂弈已经来到了自己身后,然而她甚至都没想着回头看他一眼。

      周遭的一切都变得如同梦境般不真实,她脑中空白一片,怔怔地瞧着那人起身向她走过来。

      ……那是怎样一张脸呀……

      清雅如兰,温润如玉,剑眉星目,丹唇皓齿。笑起来的时候,仿佛整个人都会发光。

      接下来他和北堂弈说了些什么,嫣然早已记不大清,只记得自己满心都是前几日娘亲教的诗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直到有柔软的温度落在发顶,她回过神来,正对上他的回眸浅笑和清朗声线:“走了,小丫头。”

      他收回抚摸她发心的手,广袖垂落。她吸了口气,鼓起勇气伸出手,轻轻牵住他紫色锦袍的袖口。

      曾经,那是他和她之间最近的距离。

      曾经。

      后来,他们都长大了些。他再也没有叫过她“小丫头”,她也再不敢去拉他的袖摆。

      但进宫仍是她最最喜欢的一件事,只因为在那里能够看见他,甚至,能够同他说几句话。那滋味,简直比她最爱的芙蓉糕还要甜。

      原本她以为,自己的心动就会像这样,悄无声息,发乎情止乎礼。

      所有人都知道,谢家独女嫣然是出了名的知书达理,温婉贤惠。大约没有人会相信,她会做出偷看男子沐浴这等对大家闺秀来说无异于“作奸犯科”的事情。

      但她不仅犯了,而且一犯再犯。

      而起因,不过是她拾到了他遗失的玉佩。

      其实她本可以当场还给他的,然暗恋少女的小心思,让她想再见他一面,于是便将那枚雕琢精美的玉佩带回了家。

      她想,那日在场的也就北堂弈、堂棠、她和墨染四人,他总会找她来讨要的罢。

      可是一连数日,也不见有人来相府。而太皇太后刚巧染了风寒,她也再没了进宫见他的机会。

      嫣然闷闷不乐地胡乱翻着手里的诗集,正好翻到那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恰恰映照了她此时的心境。

      叹了口气,思来想去,嫣然觉得,还是把东西神不知鬼不觉的还给他就好。

      因此晚膳过后,她就隐去身形溜出了门。

      宸王府她随爹爹来过一回,但只限于门厅水榭。她想玉佩这等贴身之物,还是放在书房卧室之类的地方为好。

      正巧一位侍女捧着寝具经过,她不动声色地跟在后面,果然来到一处素雅的卧房。

      侍女手脚麻利地铺好衾褥便静静退了出去,只留下她一人左右张望。

      博山香炉里檀烟袅袅,一只灰毛的猫儿团在美人榻上沉睡,床头矮几上还放了一卷手抄的“资治通鉴”。

      她环顾室内的布置,愈发确定了房间主人的身份。

      忽尔传来一阵水声,接着是脚步声,不紧不慢的,却令她慌了神。惶然失措间匆匆躲进镂花屏风后,却不想差点撞进来人怀里。

      靛蓝色纱衣料子很薄,又是随意披就,露出大半白玉似的月匈月堂来,还沾着沐浴后湿热的水汽。润泽的长发拢在一侧,愈发衬得肌肤胜雪,眉目如画。

      嫣然慌慌张张地往后退,不小心很难看地摔倒,还好没碰翻什么东西弄出声响。

      宸王未觉有异,径自走进室内。嫣然余光只来得及捕捉深色长衫的衣角,忍不住从屏风后探出头去悄悄窥看。

      身长玉立的年轻王爷倚在床边,拿起那卷《资治通鉴》随手翻阅。衣襟半敞,姿态闲适。明灭的烛火柔化了五官的棱角,令那双眼睛光华流转,如同午夜的大海般盛满了透亮的星子。

      这活色生香的一幕令嫣然不禁捂住了脸,滚烫的温度传到手心,心跳更是失了节奏。

      于是这一夜,嫣然就这样抱膝坐在屏风后,时不时探头看一看他,看着看着就脸红了,再捧着脸躲回来,如是反复。

      她就这样成了王府的“常客”,有时心里还会有甜甜的得意,仿佛藏了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小秘密。

      可那又如何呢,到了真正相见的时候,他们又成了一对熟悉的陌生人。

      芳心暗许的种种情绪,欢欣也好辛苦也罢,从始至终都只是她一个人的事。

      她在春日的花荫下,将那些诗句描摹了一遍又一遍——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初遇时的他,风度翩翩犹如修竹照水。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她曾用指尖反复摩挲那枚莹润的玉饰,怀着忐忑而又甜蜜的期待。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春游时分,她坐在船上偷看隔壁画舫的他,青山绿水间仿佛遗世独立,衣袂飘飘。她忽然有些羡慕那爱上鄂君的越女,尽管语言不通,但她可以将自己的心情大胆地付诸音律,而她,却只能在心底轻轻歌唱。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宫中夜宴,行雅令的时候,或许是酒意醺人,或许是月色太美,她竟鬼使神差地脱口而出如上诗句。太皇太后大喜,以为她是在含蓄表达对皇上的心意,殊不知念出这句话的时候,她正从低垂的眼睫下悄悄凝望对面上首,面色薄红言笑晏晏的他。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她知道,哪怕没有菲菲,他也是不会喜欢她的。他就是这样一个认死理的人,就像这些年他宁愿背负皇帝和众人的怀疑,也不愿轻易交出兵权那样。所有人都认定她是未来的皇后,他又怎会对她有非分之想呢?

      世事无常,几番折腾过后,她终究还是心灰意冷。

      临行前,她将那些写满诗句的宣纸都付之一炬,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缠绵苦涩的情诗。

      她看着火光闪烁如同橙红色的花瓣,将那些字句一点点化为灰烬,连带着她豆蔻年华所有不为人知的心事,全部归于沉寂。

      嫣然抬手抹去颊边的湿润,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为他落泪。

      那现在呢?

      现在啊,她正坐在王爷怀里看他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地练字。

      夏日午后绿树成荫,蝉鸣起伏,久而久之,她不禁有些爱困。猫儿似地伸了个懒腰,顺手就搂住了夫君的A4小腰,小脑袋在他的颈窝蹭啊蹭地,寻找舒服的姿势。

      “嫣然……别闹。”北堂墨染眼见自己半个时辰的努力因为妻子的小动作而作废,却也没有生气,低头看着小丫头微眯的眼睛笑起来。

      漂亮的唇有意无意地印在她的额上,他伸出空着的那只手轻轻拍抚她的背心,声音温柔得如同浸染霞光的云朵:“乏了就睡吧。”

      嫣然含含糊糊地低喃了一声,便靠在他怀里沉入梦乡。

      再醒来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她发现自己躺在书房的软榻上,还给细心地盖了蚕丝被。

      下床趿鞋,她打着呵欠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晃悠,走到案边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

      王爷写的一手好字,她知道,一字一字地读下来: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她想象着他在这里一字一字认真写下这些诗句的样子,不禁像小时候一样,双手捧着脸微笑起来。

      =FIN=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谢嫣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