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19、万贞儿 ...

  •   这样重大的场合,汪舜华是不能出席的,甚至可以说没女人什么事,包括太后、皇后都得老实在宫里待着。
      汪舜华有点愤懑:有什么了不起,老娘又不是没去过!万历皇帝地宫都去过,更别说他的龙袍皇后的凤袍了,我可都是穿过的——肯定不是原版,想都别想,其实是旅游胜地的影楼装,本来还有贵妃的,心说怎么也是小妾,就没干。虽然衣服都是山寨的,但好歹是正大光明干过的,照片还在电脑里呢;况且太和殿的宝座我没坐过,但是遂初堂、颐和园、北海团城的宝座可都是坐过的;这样一想,又开始怀念以前挥斥方遒的时代了。
      转过头看着离孙太后不远的一个丫环,觉得有点胃疼。
      万贞儿。
      后代大名鼎鼎的万贞儿此刻还只是孙太后身边一个普通的宫女,今年十六,虽然也算漂亮,但在一众宫女中并不算出挑,平时也不声不响的,汪舜华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她和那个嚣张跋扈的万贵妃联系起来。
      拜《明事》和热播影视剧所赐,明宪宗和万贵妃的另类爱情故事在后代也算有名。不过汪舜华对这俩人都不感冒。真爱一个人,尤其当那个人是皇帝,需要子嗣传承的时候,会想到去绝他的后吗?万贵妃愚蠢而残忍,但作为皇帝,难道不知道怎么才是真的好?——宋英宗为了扶刘娥、明宣宗为了扶孙贵妃上位,都是配合爱妃搞了一出借腹生子——虽然对嗣君的生母不公平,但比起赵飞燕赵合德的赶尽杀绝,显然聪明多了。明宪宗怎么就没想到呢?哪怕退而求其次养个儿子在万贵妃膝下;难道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先万贵妃而去,嗣君不是自己的儿子,或者跟万贵妃有仇,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宠妾;还是觉得万贵妃一定会死在自己前面,至于她的家人如何处置都无所谓?——得亏遇到的是老好人明孝宗,如果遇到嘉靖那样薄情的,哭都找不到地儿!
      ——说真爱,当年册立皇后的时候怎么不拿出她不做皇后我就不做皇帝的架势来呢?到废后的时候就有骨气了,让两个皇后倒霉;就算是政治婚姻,后面的那些被打胎的宫女们何其无辜!人家不是父母养的,凭什么做你们爱情的炮灰?自己管不住裤腰带又不敢负责任,有种别到处乱播种啊,这跟汉成帝有什么区别?怎么一个就是昏君,一个就是真爱了?——还不如周幽王呢,人家为了讨得美人一笑,直接倾国倾城了,怎么不见有人歌颂?果然儿子亲生的就是不一样。
      汪舜华不是女权主义者,对网上女尊论一向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借着男权欺负自己的同类罢了;倒是对长孙皇后之类的很有好感——倒不是因为她们符合男权社会贤惠的期待,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无力改变社会,就多给他人一点温暖,不能因为自己在上位就草菅人命、为所欲为,这才真是人性的善。
      不过吐槽也改变不了什么,现在的万贞儿在太后面前也算是有头脸的,汪舜华不会闲着没事去找她的麻烦或者上心理课,最多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罢了。
      二月底,安排完朝中守备,英宗带着郕王前往奉先殿拜祭祖宗,然后就出发了。这么一大波人,自然行进速度很慢,汪舜华和太后、皇后登高送别,那支队伍宛如长龙,向前看不见头,往后更是看不见尾,路上鼓乐齐鸣,道路旁是百姓三呼万岁的声音,震天动地的,马上就觉得古装剧里都是骗人的——这阵仗,太吓人了。
      三月初一,英宗谒长陵,祭太宗文皇帝、仁孝文皇后,次谒献陵,祭仁宗昭皇帝、诚孝昭皇后,次谒景陵,祭宣宗章皇帝;扈从文武群臣陪祭。
      这是祭祀,也是宣示,皇帝陛下已经完全掌握了时局。
      站在山顶上,看着山下锦绣河山,一种君临天下、俯视众生的感受顿时涌上心头。
      郕王静静地看着,这个地方他是来一次少一次。
      所以,且行且珍惜。

      三月初二,起驾回京,次日,车驾至京城。文武百官、军民耆老人,及四夷朝使,咸出迎于都门外,拜呼万岁。
      英宗回宫,先去谒奉先殿,然后才去拜见孙太后。当时钱皇后和汪舜华都陪着太后说话,一边听着小太监喜宁介绍皇帝出巡的盛大场景,孙太后等人听得津津有味,只恨不能身临其境,汪舜华倒还好,看惯了阅兵式的大长腿和大决战的场景,对皇帝跑出去游街没什么兴趣,反倒是觉得喜宁这个名字有点耳熟。是谁呢?
      她晃了晃脑袋,想不起来——这时候就觉得平时多看点书真没坏处,到这里来除了于谦是英雄这些小学生都知道的事,就是点宫廷八卦,好多事情真是两眼一抹黑!——哦,还有明朝的大致情况,但是派不上用场啊!
      英宗兄弟进来行了个礼,问候一声就匆匆忙忙走了,还得去奉天门接受群臣朝贺呢。

      晚上回府,郕王兴致勃勃的说起一路见闻,汪舜华不能不打起精神应和了几句——其实如果不是她看过剧本,对英宗还是比较有好感的,就目前来说,孝敬母后、友待兄弟,用人不疑——就是用了那个王八蛋王振,还有呢?对老婆钱皇后也还好,另外就是还算勤政,亲自跑去祭祀祖宗,途中还照常料理国政。
      这样努力想做明君的人,最后居然差点成了亡国之君,汪舜华不知道是王振太狡猾,还是英宗太愚蠢。

      不过这些事情与汪舜华无关,她很明白,飞蛾扑火,注定不会有结果,现在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比较好。
      每天除了学习,汪舜华还是可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养花。
      汪顺华虽然是女汉子,但对美是没有多少抵抗力的,原来为了排遣在家的孤独,也种过不少花,只是实在太忙,有时出差一两个月,回来花就已经升天。几次痛定思痛,只能重点耐寒皮实的多肉聊以过瘾。
      郕王府的花木很多,牡丹芍药山茶栀子含笑茉莉杜鹃都有,郕王在这里已经多年,虽然不是长住,但还是希望过得舒服点。因此读书之余,他也不忘莳花弄草。
      这倒和汪舜华不谋而合。于是她整天跟着郕王和花匠,学习如何养花——以前其实都是粗生粗养,定时浇水,什么时候闲的剪剪枝叶,拔拔草,最多一年半载扔点花肥就差不多了。
      当然,汪舜华也不是没有优势——她知道怎么培育新品种,理论上的。当年还不那么忙的时候,她曾经有过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阳台的奢侈想法,于是在网上买了不少牡丹、月季来种,结果东西倒是皮实,第二年居然开出了小白花,和照片上的姹紫嫣红相距十万里。这才了解到有种叫做神苗的东西;她还不死心,接着又买,当然功课还是要做的,跑去逛月季论坛的时候,了解到培育月季品种就是进行杂交、播种、然后选育、扦插,这也就是清朝的“变种之法”,只是当时只是借助昆虫传粉自然杂交。
      月季如此,牡丹自然也是这个流程,只是时间要求很长。杂交育种后五六年才能开花,前后总需要八年以上。
      没事,反正她有时间。汪舜华让刘金带人去外头买了一堆牡丹芍药山茶来,放到后院里养着。郕王府庭院深深,不过现在院子都空着,自然有的是地方。她还按照品种进行编号,建立了详细的台账,就看能不能出成果。
      当然,汪舜华最喜欢的其实是月季。虽然容易生病,但是四时开花不辍,长得也够美!后代的月季基本上是欧洲日本进口的,国产货比较少;但国月还是有不少好品种的,实在不行,拿来嫁接也是练手好的。
      但麻烦在于,月季现在身份不够高,而且有刺,并不遭人喜欢。有句话叫“栽花莫栽刺”,汪舜华决定,在立足未稳之前,不给自己找麻烦事情做。
      当然,不能种月季,还有其他可以种的,比如——蔬菜!
      那句话怎么说的,种菜是兔子的祖传天赋!
      清明前后正是种瓜种豆的好机会,汪舜华招呼人扒拉出了几块地方,搭着天棚,种上了茄子、黄瓜、丝瓜、葫瓜、苦瓜、西瓜之类的菜蔬瓜果,牵上葡萄、白玉藤等各色藤蔓。
      这样的大兴土木,汪舜华兴高采烈,郕王很不适应。不过听汪舜华说是为了讨个“瓜瓞绵绵”的好彩头;顺便感受农桑的不易、造物的艰难,教育引导家人珍惜用度,免得暴殄天物。
      郕王一听,很是高兴的同意了,夸汪舜华有心,一边吩咐刘金等人要用心办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19、万贞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