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真品 ...

  •   第二天,张富成就带着字画,从省城赶了回来,端坐在电话机边,双目炯炯地看着晓岚和北京通话。
      晓岚在电话中跟北京的朋友联系着:“喂,闻露,找到人了吗?找到了,他说没有了……嗯,你们跟着到他家去了……他家里还有两张画,对,只有两张了——”她捂住电话对张富成悄声道:“说还有两张画,是梅兰芳的梅花图和吴冠中的山水图!”
      张富成兴奋地双眼放光,想要大声却怕对方在电话里听到,强抑低了声音说:“我们全要,不管多少钱,全要!”
      晓岚继续对电话中说:“对,我们全要,不管多少钱,全要!跟他说下次有这类的货,直接打我手机,我们都要!嗯,已经买下来了,怎么送过来?EMS?不行不行,你等我亲自过来拿!”
      她放下电话,对张富成说:“爸,您放心,别紧张,已经买下来了,我订后天的机票,亲手把它带过来!”
      张富成松了一口气,忽然脸色一变,就赶紧从口袋里掏药瓶,晓岚吓得连忙去倒水,张富成摆了摆手,从那个绿色六角形小药瓶中倒出几粒芝麻大的小药丸,放进嘴里来含服着,过一会儿才缓过劲来说:“我这个药是不用倒水的。”
      晓岚飞快地瞄了一眼,见上面贴了个小小标签,有很细小的字“复方丹参滴丸”:“爸,您心脏不好?怎么没听说过?”
      张富成摆摆手说:“没事,上了年纪,总会有些零件退化的。晓岚啊,你现在就去订机票,我这个画没拿到手以前,总是不放心。”
      “爸,你放心吧,这画闻露已经买下来了,不会有事的!”晓岚看着张富成居然激动到心脏病都发作了,心中很是愧疚,她平时与张富成接触较少,还真不知道张富成有这病,不禁暗暗后悔,也暗暗庆幸。
      其实晓岚当时买下的并不是两幅画,而是四幅画,当时她和闻露在闲逛潘家园的时候,无意中在一堆地摊的旧宣纸中翻到这两幅字画时,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让她立刻掏钱买下了它们。尽管她这时候也不具备什么鉴别能力,可是抱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心理,买错了顶多浪费一点钱,就当是买个赝品罢了,可是如果是真迹的话,那可是太难得了。
      可是在整堆旧纸中找遍,也没见第三幅,晓岚当下就追问那个卖画的人,这种老江湖最是滑头,见到对方这么着急地追问,立刻推三托四,直到晓岚和闻露买了他那摊上所有的垃圾货,一直跟着他回家,在他那间垃圾屋里忍着难闻的气味,翻遍所有的角落,最终确定的确只能再找出另外两张来了这才作罢。
      所以这四张画是早就一齐买下的,只是上次的紫云砚事件,让晓岚对老爷子的脾气有点发憷,当时因为行程匆匆,根本来不及装裱,只得先带着其中两幅回去,其他两幅就留在闻露那儿让她代为拿到荣宝斋去鉴定,如果是真迹,那就装裱起来再带回来。
      她原也是预备着老爷子如果看不上,那就等另外两幅有没有靠谱的可能。没想到老爷子居然郑重其事如此,直接从省博物馆就想冲到北京去。无可奈何她骑虎难下,只得在老爷子面前再把当日那一场事在电话里再演练一遍。
      她心中暗叹,潘家园天天都有无数人转悠淘宝,如果不是她当机立断下手抢得快,就算是那个卖画者还有真迹,现如今过去,哪还可能有得剩下。
      想到这里,心中又暗暗庆幸,还有两张抢下来了,否则的话,老爷子这么大兴头如果一打击,只怕立马冲到北京去,非得亲自淘宝去不可。如果他过度失望伤心而真的心脏病发,那她这无意间犯下的罪过可大了。
      过了两日,晓岚亲自飞了一趟北京,把那两幅字画也带了回来。
      张富成亲自把这四幅字画,托信得过的装裱行裱了,把张伯驹的字和吴冠中的画都挂在自己书房中,整日对着这两幅字画书空咄咄,痴迷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至于范曾的画挂到晓岚夫妻的房中,梅兰芳的梅花图则被最近又醉心上票京戏的方菊英挂到了自己房中,好在她那些姐妹淘的京戏票友们面前秀一秀。
      老爷子是识货人,四幅画中其实张伯驹和吴冠中的两幅才最具专业含量,虽然范曾如今可谓是国宝级的画家,毕竟作画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这笔下功力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梅兰芳虽然是名满天下,毕竟人家是京剧大师,画画那是属于业余爱好,这功力毕竟不能与专业人士相比。
      至于这么多的真品画作,如何会流落到潘家园地摊上来的,老爷子同博物馆的人根据画上的落款上一行“**年人日于北京文艺界新春书会”的字,以及那个卖画的破烂王当初说所的话来推测,可能六十年代初在一次文艺界聚会上,象张伯驹吴冠中梅兰芳等文艺家们欢聚一堂后,甚至于范曾这些当时的年轻画家也会随着自己的老师一起参加。大家兴之所致共同挥毫作画。估计晚会散后,这些字画由举办单位收起来,当时也没拿去装裱。相隔不久之后,运动风潮来了,这些人都批斗下放,他们的作品也可能也就被当时的人视为废纸,甚至很可能或烧或毁掉了一批,这一批估计是扔在角落里被忘记的漏网之鱼。后来那幛大楼应该是更换过不少单位,更加就无人去动那些陈年废纸。直至整幢大楼搬迁,于是大家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其余的全部当成废掉物品卖给了破烂王。
      于是这一批书画真品,历经浩劫之后,终于重见天日。只是不知道,前面那些从破烂王手中买去其他书画的人,是否识货,是否真的珍惜了这批宝贝?
      (话说那年代,真是啥事都能发生,那年月张大千的作品据说才卖两块钱一张呢——我真想穿越过去抄底狂购啊!)
      话说老爷子张富成原本打算用市场价向晓岚买下这四幅画,晓岚如何能收,忙道:“爸,我们是一家人,何必分得这么清。我的钱也是爸妈给的,我怎么还能再收您的钱呢?”
      张富成眼一瞪:“一码事归一码事,你那是生活费零用钱,我张富成还不至于占儿媳的零用钱给我买字画。”
      老爷子一向好强,从来不肯占人半点便宜,晓岚无奈地道:“那好吧,买画本来就没多少钱,您就给我买画的钱吧!您要照市价给我,那我挣这钱也太黑了,都成什么了?”
      老爷子却说:“现如今就算是市价,也未必能买到真品,我给你市价都是我占大便宜,你不收,这画我还不能要了!”
      其实当时整个国内虽然初兴起一股收藏之风,但是真正流到民间的真品和珍品并不多。虽然晚清到民国初这段时期民间收藏颇丰,但是八年抗战的时候,国内大部份地区沦陷,日本有许多军官最喜欢在民间搜括珍品,许多文物在战争中流失;解决初又有一大批珍品去了台湾。建国初开始,文物属于国家的念头深入人心,但凡知道是珍品的都争相上交了,那时候可是极光荣的事。不知道是珍品的,在“破四旧”的年月里,凡是同古同洋字沾点边的,抄的抄烧的烧砸的砸,那些哪怕是战争期间都被包得好好埋入地底下的文物,在那个岁月里,也由收藏者或者他们的子孙们自己亲手翻出来毁得干干净净了。
      所以,虽然这十几二十年改革开放后,人们手中有了一点钱,所谓盛世兴收藏,但是说白了,民间实在是没有多少真正的珍品文物可收可藏的了。
      所以民间收藏风,实在是民间造假风,所谓的古董贩子文物贩子,十件有九件假货,都算是厚道的了,人家就是有本事硬生生十件都卖给你假的,这也是本事。
      比如老爷子说的“老友们家里人手一张范曾的画”,又比满大街的商周铜鼎唐三彩俑,或者满天飞的所谓元青花。其实目前为止,国内民间尚未出现任何一件可以被国家正式认可为真品的元青花,可偏偏数以千计的人都坚定不疑地相信,只有自己手中这件高价买进的瓷器,才是真正的元青花。
      所以老爷子倒是真心觉得,能以市价买到真品都占大便宜了,但是晓岚则是死活不收。最后老爷子只好改口道:“那我就不给你钱了。这里有一百万你给我收着,下次你要是看到什么好的,就直接帮我买下来,免得你身边带不足钱,白白遇上好东西买不下来就遗憾了。你要不收钱,这画就算你名下的,以后不管升到多少价钱,都是你的。”
      晓岚推辞几次不成,只得默然收下。
      这一百万,后来成了晓岚风投事业第二笔本钱。
      第一个一百万,则是她向方菊英借的。

  •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书画的经历,是一件真实的事,是某机关搬迁,然后清理许多旧书报废纸卖给破烂王,卖了几十块钱,破烂王看到里面有字画,于是卖给荣宝斋,三千元。荣宝斋一装裱,卖了几十万。
    叹,荣宝斋真黑真挣钱啊。
    嗯,既然这种事,粉可能有一就有二,首都就是机构多官多啊,开国初这批艺术家全部很义务很免费,这么多机构,这么多联欢。请书画家们留点墨宝,然后忘记在角落里的事情,未必就只有一件啊。
    我就算YY还是尽量要靠谱一点的,没YY个唐宋元明清的出来。
    就算是开国初,我也没YY齐白石张大千。
    嗯,我真是一个很不够YY的人,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