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施定柔谈作品理念与人物对话 ...

  •   第八期施定柔谈作品理念与人物对话

      交流心得精华:

      1、
      踏雪:
      看定柔的作品,经常被有些哲理又颇为幽默的对话打动,会心的微笑,慢慢的品位。可是写作的时候,若是有些东西想编入对话,却发觉使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打了折扣。不知道定柔是怎么解决这个矛盾的,怎么就能又幽默有趣又让人回味无穷呢?

      定柔:
      回踏雪:呜……这个问题太难鸟。我个人的想法是:

      1,精简逗趣的对话其实也是增强故事趣味性的方法之一。这个古龙很在行。(对不起呀,我说来说去都是武侠小说……)我觉得首先要设定一下你的听众。有些人喜欢把读者等而下之,认为他们一没文化,二智商低,所以生怕自己写难了人家听不懂,会在对话中反复地解释故事的成因,人物行为动机,以大道理教诲之,之类之类。不少传统的话本小说就有这个毛病。好的对话设定,则是把读者看成是至少与写手一样的理解和领悟能力,甚至还要高,这样写对话时才能放开手。

      2,不少有趣的对话是建立在“反讽”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出来的话与本意相违,但读者能从这种相违的矛盾中体会到对话人之间的张力。还有,要不怕说半截话,其实半截话留下许多空白和暗示,读者也完全可以体会。

      3,此外,对话里也包含理念的设制:举个例子(对不起啊,我举个我自己写的例子,不是因为我写得好,而是因为我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写):

      “那我应该怎么办?”荷衣问。
      “我不是你,我怎么知道?”
      “你难道就不能替我想出个法子来?”
      “想法子也是你自己的事,为什么要我来替你想?”他居然这么说,荷衣气得直翻白眼。

      这一段话的设制其实是基于一个传统的男权观念,认为对外界复杂的社会现象,女性没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依赖男性强大的分析理性的帮助。在这里荷衣也不知不觉地陷入到误区,却受到有自由思想滴无风同志的强烈抵制。慕容无风从来不主动替荷衣解决思想问题……

      4,多看大师写的对话,了解基本路数,必要时记下一些段子,会很有帮助。国外的畅销小说家一般维持一年读书一百本以上的阅读量。也就是说,汗,看一百本,写一本……太厉害了,我连二十本
      都看不到……

      暂时想到这些……

      2、
      mail:
      啊……举爪,先来问:
      在写文的过程中时常在描述人物对话上显得苍白和干瘪,
      就比如说两个人生离死别的那种场面下,又怕说的太多显得罗嗦无聊,可是同时又怕不说无法激化这种感情。请问定柔在人物对话上是如何作到符合人物身份同时又显得自然贴切的呢?

      定柔:
      回mail:这个,我自己写时,一到生离死别就很罗嗦,基本上一个人快死之前,不讲半个小时的话俺就不让他死……所以先自己检讨一下。

      我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尽量避免直露和宣泄的表白。读者越是想让你宣泄,你越是要让她们憋着难受。也就是说,越到生死关头,越要写些平常话,甚至开些玩笑,举重若轻。再就是,这个法子我一直想试一试,就是突然死亡,一句话也不说……我一直下不了这个狠心……

      人物的身份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身份主要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那一面。身份维持着一个人对外的整体形象,且有自我统一性和前后一致性。但从内心上而言,人的心理是复杂的,矛盾的,相爱的人在危机时会露出本性,会说出一些十分“自我”,与身份并不相符的话。所以写人物的对话时要观察他说话的对象,要让他在不同的人面前说出不同的话来。当然人物的一些基本信念和道德取向一般来说是不会改变的,这个则要维持。如果他有了转变一定要交待清楚。

      3、
      马甲101:
      先问个问题
      作品里有时有些对话的衔接会比较僵硬,定柔大大有遇见过这种情况吗?
      该怎么处理呢?

      定柔:
      回马甲101:何止是遇见,简直是为此格外烦恼……我想你指的衔接至少有两种:对话与对话的衔接;对话与描述的衔接。

      古典的写法是比较注重说话人的动作参与,比如:

      他漫不经心地看了她一眼,冷声道:“……”

      说话前的这一部分就是动作描写。功能一是交待说话人的姿态,功能二是降低读者的阅读速度,让行文具有散文的特征。关于这种动作描写建议参照沧月的小说,她大量写动作,且在一章之内绝少重复。这个只怕古龙也难以做到。俺则相反,写下了无数个“冷冷地说”,“淡淡地说”……
      但古龙有古龙的长处,他是英文系出身,路数比较西化。如果在西方选修写作课,老师会建议你专心写对话,加快行文速度,省掉动作,对话结构成了:
      “……”
      “……”
      “……”
      如果你写“他愤怒地吼道”,老师只怕会建议把“愤怒地”去掉。
      如果你写“他生气地说”,人家就建议去掉“生气地”。因为后面的话应当读得出来他在生气,用不着交待了。你越仔细交待越说明你的对话没写出人物的心情。这种长达三四页且不写动作的对话在大仲马的小说、柯南道尔的小说以及现代侦探玄疑小说都很常见。但这时,对话的质量就很重要,索然无味的长篇对话,谁都讨厌……

      第三种可能就是法国新小说派的写法,一般的情况是对话不多,但reflection(反思?)很多。一两小段对话之后立即跟上大量的回忆,或心理描写。我个人很喜欢用这一种写法,但用得不是很顺手。反思需要强大的思维垫底,要抛开常识与表象写出对生活最原始的体悟……这个会增强行文的深度,但写东西的东东只怕离趣味性与娱乐性很远……你可能会因此失掉读者。

      第四种常用的琏接是与景物切换。说几句,切换到景物,停留一下,好像电影镜头一样,过一会儿,再切回来。这个只怕属于“对话现实主义”了。因为人在对话时,也有目光偏离,思维游走的时候,景物和环境描写用强烈的暗示效果,同时也能减慢行文速度,让对话显得意味深长。

      偶就只有这四招,还有其它招数的欢迎交流……呵呵
      4、
      淡盐:
      想问问关于理念,:)
      定柔觉得理念该怎么去表达?觉得不小心就会变成说教。

      定柔:
      回淡盐与越来越纯洁的狼:

      我个人的理解是理念是支持一部小说原创性的最重要的一环。简而言之,就是我在这部小说里想说的东东是什么。所以理念不专指某种已经形成的观念,比如:这部小说的理念是“人要有爱心,要孝顺”——这是理念,也不错,但写的人太多了。当你表达理念的时候,你要表达的是你对人生、社会、世界的一种“独特”的看法,而不是类型化、大众化、常识化的看法。这种独特可以从各种角度表现出来:

      一般来说,写小说之前最好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这个小说想写的是什么(你既然在写,你当然知道你要写什么啦)。比如,我想写一个人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故事。

      2,我写的这个东西有没有人写过,我与那些写过同类题材的人,我与他们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比如,目前没有人写老年痴呆症的故事,偶是第一,只管写下去。比如,目前已经大量有人失忆的故事,偶算第N,那么要不要写呢?可以写,但人家都从年青时的头部创伤写起,而我则从老年写起,写失忆人的散乱回忆。这个就是你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原创性就出来了。

      3,我在人物之间的关系上有什么不寻常的设定。比如,父子的关系,母子的关系,情人的关系,女友之间的关系,人家若顺写你就逆写,比如目前言情小说多写父子之间情人之间的宠溺,你也这么写,你就不特别。你把它们写成反叛关系,对手关系,情况会好一些。人家写三角恋,你也写三角恋,你的三角与人家的三角有什么不同?如果想来想去,发现至少有一百部三角恋都是这么处理三个人的关系,你站出来说,好吧,我也是写三角恋,不过人家用的是全能叙事,我则用三个叙事人分头叙事,各相矛盾,让读者自己决定其中的对错……那么个想法你也是独特的了。

      4,尽量不要直接写理念。最好是将理念“呈现”出来而不是“表现”出来。但这个没有什么强制的规定性,昆德拉和波伏娃的小说哲理性很强,前者的基点是海德格尔,后者的基点是萨特,就是理念先行,也写得很好,很耐读。因为他们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如果这个理念是你自己理解消化了的,这就不是说教,对吧?说教指的是意识形态早已规定好的东东,你替政府再对公众宣扬一次,为了让大众理解,编到故事里去,好像三言二拍的“入话”一般。这是强制教育,相信聪明的读者不大会买帐……

      5、
      霓裳颦儿:
      我想问问定柔,女子行文往往很难驾驭宏大的场面,那么定柔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大而化小,还是利用旁白,或者一笔带过?那么写文时,如何把大的场面写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呢?
      还有就是视角问题,通常定柔会采用什么视角,是单一视角,还是经常转换?
      多谢定柔。

      定柔:
      回霓裳颦儿:从我个人来说,我不喜欢写宏大场面。而且从来没有写过很宏大的场面。只怕提供不了什么好的建议。

      我想你指的宏大,可能跟“史诗性、时代性”有关,比如“空间上的宏大”:指有众多人物参与的大的场合,一般是战争、盛宴、廷议或集会。也包括地理重心的大幅转移,比如长征的从南到北,西游的东到西……这可是咱们古典小说的长项,从三国到红楼都有可以借鉴之处。再有就是“时间上的宏大”:指时间超长跨度,整个小说写了四五代人,或两三个朝代,跨越几百年……这个不少历史演义小说比如“清宫十三朝演义”就是这么写,且可以没完没了地写下去。

      我不愿意写宏大场景,主要是写这种东东之前,要先做研究(偶的专业是研究,所以副业就很讨厌研究……汗),要有大量的历史地理资料垫底,才写得真、写得细。我通常就用几句话回避了。

      其次,并不是作品越宏大越好。宏大并不等于作品因此就具有宇宙真理。很少的人物,很细致深入的思考也能反映人生的普遍困惑。所以个人认为如若觉得难以驾御,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写宏大场面。你完全可以十分个人化的感受和场景。写不写宏大,不能作为区分女子写作与男子写作的边界。不少大师级的作家专写场面很小、人物很少的故事。比如海明威。

      关于视角,这个技术很强,取决你自己的所长。现代写法对视角操作非常灵活,转换也快,对读者要求过高,不少读者会觉得有阅读困难。比如《喧哗与骚动》这种;完全是全能叙事也没关系,像金庸的写法,只要故事好看,让人看得下去,怎么写都行。不过,作为写手,当然要尽量多地尝试各种写法,丰富自己的写作技能。我一般会在一章之内转换两到三次视角……这个频率有点快,目前我也在想法子改变。

      6、
      乌鱼:
      定柔写作的时候是脑子里先有了想法,然后再通过写作具化的呢还是一边写作一边具化情节甚至是做出决定性的发展?如果是脑子里先什么都有了,再写,你又是怎么战胜自已的懒惰的?说实在的,脑子里想想可是轻松的多啦。

      定柔:
      狂汗,乌鱼,俺一般是先有想法再通过写作具体化。比如得先有一个故事大纲和结局(!!!觉得要先有结局再动笔很管用……)。

      当然,写作的时候,写着写着故事会发生偏离,有了新主意,这个新主意导致了一个新的结局,那个,俺就跟着转了过去。脚踩西瓜皮一步一滑的写法我也干过,招来一顿大砖……现在想起来就是偷懒了。

      战胜懒惰……我就是很懒惰,不过觉得写作是件比较过瘾的事,不写会手痒。当然,好的办法就是在网上写,有催文的压力,写手的良心又大大的好,这个不知不觉就写完了。

      不过,如果那个故事连你自己也觉得不好看,编不下去,那个,还是不要写了……

      7、
      霓裳颦儿:
      我换个问题问,定柔有无觉得,用大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言情故事,相对比较无趣?我个人觉得出现大段对话的故事,非常失败。因为对话句句精彩和有趣,好像是很难的事。

      定柔:
      古龙的小说就在大段的对话……这是推理小说里常用的技巧……不过不写对话,光写人物的行动与景物,这个做到精彩只怕更难吧?毕竟小说以人物为主,而人物又缺少不了对话。我个人不反对用对话来推动情节,但我知道出版的编编们都不大喜欢这样。长篇而有趣的对话,建议你看看大仲马的小说……

      8、
      丢:
      咳~~~~~~~请问如何让角色在三言两语之间就让读者印象深刻不会忘记
      这种角色一般为关键配角不常出场。。。。。。。。

      定柔:
      回丢:这个……太难鸟。

      记得《1984》里有一段男人对情人的自我介绍:

      “我三十九啦。有个老婆甩不掉。我有静脉曲张症。还有五个假牙。”

      “我才不在乎,”姑娘说。

      至今印象深刻。我想总的来说,就是写一些与读者期待相悖的对白:比如你的读者期待甜言蜜语,你就来个冷言冷语;如果人家期待狡猾的奉承,你就来个直言相告。这些都取决于灵机的瞬时闪动……难有规律可言。

      9、
      晶晶虫:
      怎么样写对话,才能把握住文章的走向。。。木瓜在写对话的过程中,会不会经常代入角色中呢?

      定柔:
      回晶晶虫子:对一个紧凑的小说而言,对话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每段对话都要有所指,要么反映人物心理,要么交待故事背景,要么提供情节线索……你只要坚守自己对故事大纲和人物命运的规划,相信写对话都不会大致出轨。

      角色代入:我承认我自己写作时很容易陷入角色当中,拨不出来。感觉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创作的激情,坏处则是流于滥情。我个人的看法是:写手与角色不能太过靠近,要保持距离,这样对人物的处理才会比较理智。就像一个母亲可以爱孩子,但不能溺爱一样。女性写手尤其会碰到同情心泛滥成灾的问题,将男主角当成是假想情人的问题,不敢将悲剧进行到底的问题,内疚感覆盖一切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就是自己溺爱笔下的人物,不敢让他直面鲜血淋漓的现实和冲突(汗……自勉一下……就是不够虐的意思)

      10、
      合理:
      不知为什么?
      我总是刚开始写很有激情,写到后面却总是对话过多,让自己读得都失去兴趣。而且用词重复,写的感情单薄~~~~~~

      定柔:
      回合理咯: 不必为此难过,人人都是这样开始滴。一个有趣的故事在脑子里有趣,写完了之后发现没那么有趣,那个只能说明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不够多。在这种情况下,你要么增加有趣的情节,要么把故事写短。

      在通俗小说的情况里,如果你不是成名作者,读者通常对你的小说缺乏耐心。金庸的小说可以开场很久才慢慢兜到主题和主要人物,那是因为他功夫扎实,笔有奇气,读者已经对他的写作产生了信赖。他怎么写人家都能看下去。如果是你我之辈的业余写手,头两章里还不出现主人公或主要矛盾与危机,读者就会放手不看了。

      没有激情就不会有创作的欲望,但把激情实现在笔上则要花很多功夫……你或许可以这样干,先把你所能想出来的大小高潮或有趣的情节全以片断的形式写在卡片上。看看有多少张。如果有十张以上,写一个五万字左右的故事就差不多够了……这样你基本上每一章都有一两个小起伏,一两个有趣的小对话。
      11、
      匿名而去:
      我想问的是,定柔大人在小说开篇前,有没有列个非常详细的提纲,从情节发展,到人物个性,到段落章节。
      那么如何让这个故事,不是单纯是故事,也不是个枯燥的故事,而是有意味的小说?

      定柔:
      回匿名而去:

      关于提纲:汗,如果你觉得我的办法可借鉴的话,我是这么干滴:

      1,我会写一个流线图,把主要情节从前到后全部一条一条地列下来。就像工业流程图那样(惭愧,俺就是满技术化的那种……因为记性不好)。

      2,我会写一个人物名单。主要人物与配角我一般会想好他们的外貌、年纪、习惯、信仰等等之类。主要人物的名字起好之后我会在GOOGLE上搜一下,看有没有相同人名出现。尽理避免相同。不信你搜“慕容无风”或“楚荷衣”出来的东东全与俺的小说相关。呵呵。

      3,如果涉及到专业知识,比如房屋家俱或地理风俗的描写,我会先搜罗一下资料,一般也用GOOGLE(表扁我呀,我简直觉得GOOGLE万灵的说)。比如,你打个关键词“明代家俱”,什么知识都有了。再就是写风景时,你就去找个图片看看,比如写大山,你找座大山的图片,上面画了什么你就写什么……这个对俺这种足不出户的人来说,就能做到具体化。

      4,有趣的对话我会先写,存在另外一份文件里,主要是怕忘记了。

      5,然后我就开始写文。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又臭又长地往下写,把想出来东东都一股脑地塞进去。同时,每章保留一个记录,主要是记录这一章里时间的跨度,因为这个直接影响到人物的年龄。比如某人在某一年生了一个小孩,再过三章,时间已经过了七年,那么你表写,这时那小孩才三岁……

      接我就会停一段时间,让写过的东西凉快凉快,再看看读者的意见,然后开始删或改写。海明威的建议是:你先写一气呵成地往下写,一直写完。然后,把头五十页删成五页,再参照这个效果来修改后头的。我也试过,感觉很痛苦的说。

      6,有些人喜欢写短章节,有些人喜欢写长章节,这个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我比较喜欢七八千字一章的那种,然后把结尾停在悬念上。就是吊胃口的意思。

      7,其实也不必把提纲写得太细。因为你写的时候常常会改变主意,或又有了新的想法。通常的情况是新的总是比旧的要好,要完善。那你就写新的,原提纲作废。所以有个大致的提纲就可以了。

      12、
      匿名而去:
      那么如何让这个故事,不是单纯是故事,也不是个枯燥的故事,而是有意味的小说?

      定柔:
      关于故事:

      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最早的来源是民间口头文学,有集体创作,长期演变的过程。而小说发展较晚,一般较长、较复杂、是文人单独创作,且以写定的书面形式流传。同一个故事可以用不同的文学体裁来表现,比如长恨歌,可以是诗,可以是戏曲,可以是小说。但一部小说若改成电影或戏剧时,那已经不是一部小说了。

      故事的写法千变万化。但一般来说有两个中心。一是“情节中心”,比如动作片那一类的小说,侦探小说,探险小说,战争小说等等。这类小说的一个特点就是,是“事件”来找“人物”。比如,一个富翁活得好好滴,突然间,有人劫持了他的女儿。人物的命运总是在外界的打击下不断改变。在这类小说里悬念和危机很重要。每一个人物都有与之匹配的强大对手,来时时阻绕主人公心愿的达成。这种小说一旦知道结局之后,还想回头再看一遍的就不多了。

      一是“人物中心”,很多言情小说属于这一类。特点是“人物”来找“事件”,比如: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想找一个理想的男朋友。因为是她要找,所以自然就招惹出一大堆事情来。在这种故事里可能从头到尾都没有坏人,只有两个都不坏的人之间不断地误解与分合。

      我习惯的写法是后者。也就是先有人物,再想故事。比如说,你想写一个忧郁的男人。那么就这样往下想:这个男人为什么会忧郁,e.g.出身不好?与父母关系不佳?婚姻不幸?少时受过虐待?爱人死亡,或被爱人背叛?选定一个两个原因,往下想:比如,OK,他少时受过虐待,所以形成的他极度敏感、防范的心理……偏偏,他遇到了一个大大咧咧但深爱他的女友,误会一个接着一个……他不断地猜疑、伤害她,他开始重复自己的少年经历,此时他变得喜欢以试探的方式来折磨、虐待他人的情感……怎么折磨怎么试探,你开始想情节……当中可以牵涉暴力,他变得越来越不可爱,越来越难以让人忍受。他的女友离开了他,他痛苦万状……发狂地思念……自杀?他反复回忆少年时代……突然醒悟,他开始改变。这个可以是过了若干年后,他开始换一种方式来接近原来的女友……大结局,重归于好……——当然这可能是一个很庸俗的写法,但构思就是以人物性格心理为中心往下想,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他心灵的成长。我所说的成长就是他有一个“否定自己”的过程。原先他对人生的看法是这样,到了故事的结局,成了另外一种样子。相信这么写要比写动作片那样的小说意味深长。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设置一种隐喻,然后反复提及。《迷侠记》(汗,又举自已的例子了)里我用“蜗牛”来隐喻“超我”与“本我”的关系,暗示本我是如何走出超我的限制与想象。这其实就是这个故事的主题。一个人的很多想法和行为之所以受到限制,有时并不全是外界施加的,而是自我想象出来的。要走出这种“想象的限制”就需要一个自由的心灵。这样写,作品会有一种双层结构……彼此相互暗示。

      13、
      楚柔:
      我喜欢先把故事的大概写好,然后再写文。可是,当我写完第一、二章后,发现文章的框架太小,没办法写到十五万字,我想继续加内容,可是,故事的结尾已经定好了,没法再往后加。如果往故事里加内容,又发现,故事已经很紧密了,根本无从下手。
      跪求~~~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定柔:
      回楚柔:

      十五万字印出来的话就有两百多页,应当是很长的故事了。我要是你的话,我会这么做:

      1,我先去找一两本出版了的,反响比较好的,且是十五万字的小说看看。观察一下人家的框架有多复杂。我是写武侠的我会去找古龙的《陆小凤》第三本,那一本好像就是十四万字。然后我就花一两天时间把他的故事细读一遍,省略成一个简单的框架,比如每一章用两三句话写个梗概。写完之后,你就知道人家的框架是什么,有多么复杂。相比之下,你自己的故事框架会不会太简单,要怎样改进?

      2,我会观察这些人的写作技巧。注意的地方有:他用单线还是复线?他在一章之内对话有多长,换过几个场景,出现了几个新的人物?他喜欢把伏笔埋在哪里?是故事开头还是故事当中?怎么个埋法?人物的关系怎么翻转?比如,朋友怎么变成了敌人,相知怎么变成了红眼?场景转换怎么过渡?之类之类。如果分析完一本你觉得还没有掌握,就再找一本类型不同长度相当且你认为是好的小说来分析。

      3,有了这些分析垫底,你再来充实你的框架。就算你有了一个开头有了一个结局,而且你觉得很好,用不着改变,当中可以做的文章的地方还是很多很多。一般来说,故事写不长的原因是人物冲突不够深刻,人物心理不够复杂,他们对事件做出的反应比较简单直接。这样一个冲突还没有好好地充实就草草地结束了。在这种时候,你可以增加配角的戏份,让他们从中扰乱。也可以增加新的人物带出新的冲突。或让某个原有的人物突然死亡,将矛盾暂时悬置起来。或增加原有人物之间的误会,拆散他们,分离他们……再伺机让他们再度相遇……(搞太多就不行哦……)

      4,不要害怕修改结局。结局只在一念之间。你原先想写大团圆,写到一半发现悲剧更好,没问题,只管转成悲剧。反之亦然。但要注意前后照应。气氛要先渲染出来。

      我只想到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帮助……

      14、
      木浮生:
      可是有时候半截话把握不好,会让读者觉得文章写的很晦涩难懂啊,怎么办?

      定柔:
      回木浮生:这个不好把握,不过最重要的因素是你得先在前文中造势,暗示主人公说这段话的心理背景。而且这种暗示要让读者知道,不然就会造成晦涩。

      另外,一篇长文偶尔晦涩一两处没关系,只要你能明白半截话里包含的意思,总有一些聪明的读者也能明白,甚至一看就懂。有些读者读小说根本不用脑子,那些半截话也不是为她们写的了。总之,充分相信读者的智力,不要怕挑战她们的阅读能力。对话越有张力,越能加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能动关系。

      举个我自己写的半截话的例子:
      ------------------------------------------------------
      荷衣忍不住佩服地看了他一眼,道:“看来大夫是个很不错的职业,我也想当大夫。”
      说话间,慕容无风已用同样的手法挑出了十几枚银针,手法之快之准,在荷衣看来,一点也不亚于自己的剑术。
      ……
      “你发现了没有?大夫要做的事实际上比剑客要麻烦得多?”她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
      话未说完,只听得“啪”的一声,慕容无风的脸上已吃了一掌。方离朱忽然醒过来,看着自己赤着身子躺在一个男人面前,又急又怒,骂道:“大胆淫贼!你敢碰本姑娘的……身子,我叫你碎尸万段,不得好死!”
      重伤之余她的力气居然很大,慕容无风的脸上顿时现出了五个红通通的指印。
      但毕竟是重伤,大怒之下,她又气得昏了过去。
      他点住她的穴道,令她不能再动。又接着把余下的针一一地挑了出来,神色平静,好像刚才那一掌并没有打在他的脸上。
      荷衣看着他,道:“刚才我说过要当大夫了么?”
      慕容无风道:“没有。”
      -----------------------------------------------------
      如果最后两句话改成:
      荷衣:“原来当大夫这么辛苦还要受病人的气,我还是不要当了。”
      慕容无风:“是啊。”(这段对话就没有趣了吧?)

      或者是:
      荷衣:“刚才我说过要当大夫了么?”
      慕容无风:“是啊,你刚说过。”(这个慕容无风的脑子也太不转弯了吧?)

      (为了最后这两句话,我已在前面就垫了很多暗示,虽然两个人都在说反话且省略了当中的逻辑,相信谁读了都能明白)

      15、
      木浮生: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人需要向他人讲述自己知道的一段故事,或者是自己的经历.很长的一大篇,那么是以作者的角度去用第三人称讲述好,还是让此人自己来一大段冗长的诉说比较好呢?

      定柔:
      回木浮生:这个倒没有什么绝对的限制。如果这个经历很枯燥,你就用第三人称讲述。如果很有趣,就让它变成第一人称。不过,用对话的方式可能会比较好一点。

      我记得古龙是喜欢用对话的形式来交待的。一问一答,把一段冗长的诉说拆开。金庸则喜欢让配角去代为述说,也是拆成几段,当中插入打断。[参见笑傲江湖令狐冲的出场……好像来自一个小尼姑(寒,忘记了名字)的介绍]

      16、
      晶晶虫:
      木瓜,你在写作中,会不会受外界影响而改变你的设定呢?比如,耽美之风,已经貌似在影响唐蘅的个性发展。。(小泪一下~~)偶八卦一下,在最初的设定中,唐蘅就是这样子的么?还是某人的恶趣味捏?

      定柔:
      回虫子:入晋江之前从来没听说过耽美,在各位JM们的推荐下恶补过一段时间,有些故事写得很好,文字更美,很喜欢。

      笑,我写故事有很强的gender理念,唐蘅从一开始就是这么设定的:这是个性别取向有问题的人,或者说我要在他的身上表现“雌雄同体(Androgynous)”的概念,用以模糊性别规定的传统边界。所以我的设定不是恶趣味,而是理念先行。汗。

      17、
      马甲问定柔:
      在言情小说故事范畴内,如何溶入武侠因素?
      一般言情小说版面字数最多十万上下,实际字数大概在八万左右。
      在这样的篇幅内,写言情小说,如何溶入武侠因素更加恰当?

      (汗,问了白痴的问题。。。。。)

      定柔:
      回马甲:抓抓头,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如果在言情小说的范畴内写武侠,1)至少男女主人公中有一个人会武功; 2)背景应当是江湖而不是宫廷;3)故事中会有几处打斗的场景出现。

      然后你就随便言情就好了……

      与武侠小说不同的是,言情小说有几处重头戏,任何写它的人都会加重笔墨:男女主的相识;情感的产生、发展与冲突(当中包括至少一次分合)、激情时刻、结局。只要你的笔墨投资都在以上之处就算是“溶入武侠因素的言情小说”了。篇幅的长短不是关键。
      另,一般来说,武侠小说里的女性比较强势。我想女写手选择武侠背景来写言情主要是想借助这种强势。不然就显得有些对不住武侠这个文类……

      18、
      樱:
      平时写文的时候也经常会做做人设
      但写的时候会经常感觉忽略人物性格
      行为方式跟性格会有一些出入
      这时候该怎么办?~~

      定柔:
      回樱:人物的性格与行为其实并不一定时时相符,就是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面对临时出现的情况改变自己一惯的行为方式,遇到重大挫折,性格突然扭曲——都是常见的情形。那种成长经历复杂,内心世界丰富多变的人更是如此。同样,如果看人一成不变,那就成了偏见。比如角色A和B打交道,A发现B很小气,原因可能有多种:也许B对所有的人都小气;也许B只对A一个人小气;也许是B先发现A爱占便宜,故对A格外防范而显得小气……所以我认为做人设的时候要考虑人性的矛盾及人与人之间误解的情况。适度的出入是可能发生的。

      但有些底线要坚持:比如这个人待人的一贯态度,是宽容还是苛刻,原则上变化不大。再比如这个人的人生哲学、信仰与道德观念(在成人的情况下),改变也不大。若有改变最好交待原因,不然会显得突兀。写人物的时候,大节上不要偏离就可以了,在细节操作上则可变化多端。最重要的是一旦你对人物有了基本设定,一定要坚持这种设定,坚持情理逻辑的一贯性,不能为了逞笔墨之快,让他做出与本性相违的事情。

      19、
      影子:
      我写东西,通常先确定一个主题,大概也可以说是一种理念吧,有了要表现,要说明的东西,然后开始写。但是写完以后,往往看到的人不能了解我所要表达的,让我郁闷至极。
      但是,我自己看的时候,我觉得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请问定柔,这样的状况下,我应该如何改进呢?
      谢谢定柔

      定柔:
      回影子:

      别为这种事情郁闷。我写故事的时候就常常收到“看不懂”这样的跟贴~~我有一位朋友在另一个网站写文,文风更加晦涩,连“看不懂”都没收到,干脆没人看。但她也不在乎,仍然坚持自己的写法。

      我觉得一个写手若有一个理念在心,而她的写作水平又不是太糟的话,一般都能将理念表达出来,只是有直率与隐约之分而已。自己想说什么却没有说清楚的情况少;不明白自己想说什么也说不清楚的情况比较多。有一点你尽管相信,不论你写的是什么,只要你自己明白为什么这么写,早晚有人看得懂,只是人多人少的区别而已。

      关键的问题是,你给谁看?不能指望所有的读者都能理解你的理念,更不要说全盘同意了。也不必为一两个读者看不懂而感到沮丧。如果你写的理念很深,表达的方式比较隐晦(这不是贬义哦……),你不能指望得到大多数读者的了解和鼓掌。除非你把文章写成《读者文摘》那种样子。

      如果你的确想要把小说写得通俗,希望大多数人看得懂且喜欢,则要了解读者的欲望。通俗小说就是这样:你把大众的欲望搜集起来,加工包装,再卖给他们,就可以卖很多。因为此时你传达的本来就是大众的心理,替大众解决困惑或发泄,自然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卖点。这就是为什么大众文学有巨大的活力与原创性,但也往往也容易令人窒息:欲望点一旦找到,人们就开始批量制作,直到厌倦。

      汗~~好像跑题了。我是想说,每个写手都希望自己受欢迎,但不能被读者牵着鼻子跑。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算哪一类,是多数的那一类还是少数的那一类。举我自己的一个例子吧,我写某个故事时,刚写了一小半,就收到砖头一大把,强烈要求我把某些情节删掉。我为此删掉几万字。过不了多久,又冒出砖头若干,强烈要求我恢复那些情节……有时候读者自己打起架来了,让你彻底晕头转向。所以我认为,只要你自己看得明白,就别太在乎别人怎么想。可能是因为这个地方的读者不了解或不同意你的理念,你可以换个地方贴。也可能你表达的东西比较深,那么最好求教于专家(比如职业批评家)。最坏的一种可能是你自己没有思考清楚,所以导致表达的模糊(就像出一道几何题,有可能是太难,学生解不出来;也可能是你把题目出错了,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

      总之,你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坚持下去。要哪一种没有高低之分,都会有收获。

      20、
      Jackie.L:
      俺也有个问题。我觉得《迷侠》整个氛围都是很古香古色的,但是故事的理念却很“现代”,尤其是“蜗牛”那里,感觉十分的西方(这个词是小月的形容)
      应该怎么样把这两者融合起来,使不显突兀呢?

      定柔:
      回Jackie.L:

      笑,这个问题十分不好回答。“蜗牛”的比喻相当西方,深究下来来自拉康(Lacan)的心理学。如果我们谈理论,理论应当是对事物的一种普遍深入的理解,不应当囿于东西之分。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必须说明这个问题:不论是美国的苹果还是中国的苹果都往地上掉。如果有一个国家的苹果不往地上掉,那他的理论就有问题……至少不全面或有缺陷。当然从人文理论上来说,地域的区别还是十分重要的。我其实想说的是,古人与今人的区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两种人所面临的很多基本的人生问题是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我们还看得懂古文,还为几百年前的事情感动的原因。东西的区分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觉得写“古色古香”的人只怕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你想写的是“古代的现代”还是“现代的古代”?

      如果是A:“古代的现代”:

      你得有大量的文史及考古资料垫底,你要让古人说古话,就要模仿文言文,或古白话,写古诗。这还只是细节操作。最重要的是你要进入当时的意识形态来思考人物的信念及行为动机。——这个过程很接近史学研究,不信就去看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或二月河的小说。不少历史小说家坚持写“真实”的古代。

      如果是B:“现代的古代”:

      你有一个大致的历史知识就够了。你可以像古龙一样用西化的句式,对女性的贞节嗤之以鼻;你可用现代词汇来描写古代的情境,比如“她只瞧了他一眼,就产生了化学反应。”;你甚至可以像王小波那样,干脆让唐代的人说英文。虽然大家都知道你不是动真格的——因为你一不用文言,二不用三言二拍那样的标准白话,三不交待历史年代和地点——很多读者还是能接受甚至欢迎这种写法,认为这正是写手突破之处。你可以说他不遵守语言规范,你也可以说他打破了语言的界线。文学的真实不必是考据上的真实,也可以是想象的真实。重要的是:写故事的人和读者都是现代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趣味都是现代的,想回避现代就很难,想彻底回避就更不可能。

      不少“古代的现代”文的读者,比如历史和历史小说的爱好者,他们读文的动机是为了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因为求知,所以要求真。而其它的读者读书是为了娱乐或寻求用“现代”来反思“古代”,他会理解作者构思的动机何在,而不会认为人家这样写是没文化,是在闹笑话。因为对“过去”的看法有很多种,有人认为“过去的现在”是不可能被客观表现出来的,因为传闻异辞,“过去”留下的资料本身就伤痕累累。无论你怎么表达,表达的都是“现在”的“过去”,即用你一个现代人的观点来重构过去的事件,而不是跳回古代呈现“过去”。

      我觉得融合两者最重要的一点是一贯性。突兀的产生可能是作者自己在行文理念上有动摇,即她一会儿宗旨是A,一会儿宗旨是B,结果读者一开始就不明白她究竟站在哪一边,怎么看都有上当的感觉。也可能是她的史学修养不够,明明想写A,且严正声明是A文,结果不小心让A中渗入了B,被学问更深的读者发现了,不免一阵穷追猛打。此外有些B文的写法是相当现代甚至后现代的,作者故意这么写,要的就是这种“揶揄”的效果。

      21、
      GIVENCHY:
      请问大人:打斗场面的描写有什么诀窍吗?

      再就是,我觉得自己的文章显得太“小”,而我很想写出大气磅礴的作品,对文章的“大”和“小”,定柔大人有什么看法。

      定柔:
      回GIVENCHY:你的第二个问题前面已有一位朋友提出过,请按Ctrl+F 寻找“宏大”这个词就可以把我的回贴找到。

      打斗的场面……我要是会写就好鸟……别人怎么写我搞不清,我自己则是在网上找了一些拳谱,用GOOGLE找。然后胡诌一气。主要是拳谱里有大量的招术名称和动作描写可供借鉴,但照抄枯燥。偶一般学古龙,能省就省,能一刀杀死的绝不用两刀……

      此外给招数起名时手头上若有一本唐诗或宋词选会有帮助……《昭明文选》里赋的部分也不错……这些网上都有电子书可下载。

      22、
      GIVENCHY:
      大人,忍不住要再问一个问题。
      就是风格的问题。
      我写文也算挺久的了,慢慢形成自己文字上和内容上的一些习惯的模式,有时候写得很顺手,可是有时候又觉得很乏味,缺乏变化。所以我是超级羡慕那些风格多变的作者的啊。
      我觉得这在某种意义上应该算是瓶颈,我该如何突破呢?
      谢谢大人~!!

      定柔:
      回GIVENCHY:

      我跟你一样在瓶颈中,只怕没什么好的建议。晋江上有不少写手风格多变不拘一格……而且写哪种像哪种,我自己写东西则缺少变化。实际上文体风格突出的作家并不多,我指的是某些人的文,如鲁迅、沈从文、李碧华、张爱玲包括王小波……他们的文章不用看作者名,一读就知道是谁写的。相反,你把金庸的文字选一断拿出来与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或张恨水比,只怕你难分孰优孰劣。但这并不影响金庸成为一个成功的小说家。风格模仿挺容易,但就算你写得极其相似,那也是别人的东东(先自扁一下……汗)。而且你一旦写顺手了就很难改回来。所以我想最好不要太早将自己固定于某一种风格,先多看不同风格的作品,喜欢的都拿来研究模仿一下下,再据你的体会和审美倾向,按自己的趣味组合起来,可能会比较好。据我个人的了解读书比较杂的写手,风格也比较多变。相反,专读一类书或某一群作家的写手,可能会比较单一。比如你专读港台言情,读了一千本,那个……想风格多变也是没门。

      23、
      谢小和:
      那个那个,我一直想问一个很三八的问题,不知道有没有人问过,在领导眼皮底子下摸鱼,一时来不及看前面了,,定柔,你写无风和荷衣那些对话,,有一些,,,恩,比较风情的,,我说调情你会不会揍我?……那——是不是来源于实际呢?

      定柔:
      哈哈,问这个问题滴人大大地不良善……干咳两声,在日常生活中偶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呀。估计因此把性子里的浪漫因素都留给了小说……嘿嘿。

      24、
      若若:
      问问题:
      我喜欢看小说,也喜欢看电影,但电影里面好多都是人物隐在帘子后面,一说一大段的对话。于是……我就一不小心老把小说写成“聊天记录”
      汗死||
      可是我又觉得把那么精彩的对话删掉太过可惜,于是想写一些衔接的动作,翻来覆去不过是“他笑着说”“我很感动道”“他悲伤地看着我”最多“她绞着手帕,又道”可总不能叫人老绞手帕,拧手指啊!
      定柔有什么好的意见吗?拜谢先~~

      定柔:
      回若若:这个问题我前面提到过。我一般这样处理:如果你写一大段对话而省略说话人的动作,那么这段对话必定要十分有趣,或交待大量读者急于知道的信息(比如侦探小说中常用长篇对说明推理过程),读者非看下去不可。

      如果不是这样,你则要观察自己的行文节奏。如果你写的文属于一泄千里,痛快淋漓的那种,直接写对话加快阅读节奏符合你的风格,读者也会习惯。如果文的节奏倾向于古典且有散文风格,你就得让对话变缓,变得神秘而有韵味,变得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那时说话人动作描写就要增多。你可以学习一些在这方面有特长的作品(我个人推荐古龙,因为他的对话多,动作也写得好,不过晋江上有很多以文笔见长的大人都是高手),甚至把人家的动作描写摘抄下来弄个小数据库。写的时候尽量自己想动作,实在想不出来,就视上下文将你搜集的东东组合一下(表扁我……这是极其偷懒的作法,只能用于初级阶段哟)。

      蒋猫:
      俺同定柔刚好相反,俺居然是脚踩西瓜皮的方式最受欢迎。可惜西瓜皮不是天天能踩到的,在踩不到西瓜皮的日子里俺巨郁闷!
      汗一把先!

      定柔:
      申明申明~~踩瓜皮的做法因人而异,8过我怀疑蒋猫踩的不是瓜皮,是灵感牌新型冲浪滑板……偶只好补充一下:那个框架订得太细也不好,比较阻塞思路。不少写手属于“临时发挥型”,小说写到一大半,构思还在不停变化,时时修改线路,反而章章出奇。这个……实在是不能有什么死规定。汗。

      精彩点评:

      《春瘦》  

      http://www.jjwxc.net/bookhome/521/52158/52158.htm
      -----------------------------
      照着楼上的格式copy~~~叹~~~生平第一回作勇士!

      ☆☆☆叶荷灯于2005-08-14 21:48:18留言☆☆☆ 

      定柔:回荷灯:

      刚刚看完大作,为了省时间,我尽挑短文来看。个人的印象是描写很有氛围、对话动作也很到家,文字的功夫相当不错,人物也是活灵活现。先赞一个~~

      感觉不足之处是情节推进得比较慢,头两章之内没有出现重大的冲突或悬念,当然这是对通俗小说的要求(纯文学创作则不必如此)。人物性格,特别是主要人物小川还可以更复杂。目前他基本上就是一个可怜的好人形象,心地善良,受人歧视,在底层苦苦挣扎。即使是这样,他也显得道德上过于完美。这样写会给读者一个惯性,认为这人坏不了,也不会犯错误,大不了就是有些倒霉,可是根据好人有好报的定律,他也不会倒大霉。会影响读者对后文复杂性的期待。我个人的经验是,一个人物出场,最好避免这个人很快就给读者看死,看透,如果读者自己都能预测人物在情境中的反应,给你创作留下的余地就不大。开始的时候先把人物形象处理得比较模糊,让读者难下断语,随着情节的进展再把他写得越来越清晰,(或越来越模糊,有些高手一直摇摆到最后才让读者恍然大悟)这样会有更大的张力。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汗。忘了赞一个,很喜欢荷灯的文字^_^,细腻清雅,韵味十足,俺深感自愧不如……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