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我心中的年滋味(上) ...

  •   以前的日子里,爆米花应该可以算得上是奢侈品了,一年之中,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一次。每年过年前十来天的时候,爆爆米花的老师傅就会准时出现在村头的路口上,都不用吆喝的,只要爆米花机“嘭”的声响发出,要是那个时候能有个无人机在上空,会发现原本宁静的三排村庄之间的小土路上,瞬间充满了小孩子的欢笑声,每个小孩手中都拎着一个或几个袋子,紧凑点的,一个袋子里只装着大米,富裕点的家里,除了大米,还会搞点小玉米、蚕豆之类其他品种的吃食,那个时候还没有说用钱去买的概念,都是以物易物,你家爆一斤的大米,那就得拿一斤的一半的一半米给人家。
      不像现在售卖的口味众多的爆米花,那个时候的爆米花加工过程中只会放一样东西——糖精(灰黄颜色的结晶颗粒状糙糖),一锅只需一小勺的量,爆米花就会变得非常香甜。地处偏远的原因,爆爆米花的老师傅每年也就来这么一两次,那个时候过年招待客人还没有现在这样丰富:糖果、瓜子、饼干、水果等等。每家每户几乎都是标配:洗干净的化肥袋子内胆装的满满一袋子的爆米花、自家大铁锅炒的花生、有的人家还有自己炒制的葵瓜子,后来又衍生出来的米棍、地瓜干之类的,基本上能招待的东西,也就是自家地里那点货。
      大年初一早上的拜年很是热闹,一个村子百十来户人家,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即便后来的一些外姓人家,在几代人的通婚下,也多多少少有了点血缘关系,大年三十的守岁,一直进行到十二点才能算结束,父亲带着孩子们去点燃新年的第一挂鞭炮,而母亲则是在准备着新年的第一顿福气:一颗颗溜光水灵的汤圆和一盘鱼。不仅仅是食材好搞定,更是对年年有余(鱼)的美好愿景。
      然后,父亲就开始带着自家小娃从前庄一直拜年到后庄,爷爷奶奶辈的,就要规规矩矩磕头,其他的只需拱手问候就可,我们这一系辈分挺高,我倒是很少磕头。父辈一般只会带着小辈拜个一两家,然后就忙着各自打交道去了,而小孩,窜个几家,就形成了小分队的规模,都穿着自家做的罩衣,早上起床特意让母亲给拿的有大号口袋的那件,一拨人浩浩荡荡开始在全村转悠起来,走一路、吃一路、耍一路,口袋却永远是满的。
      那个时候的年,还经常能看到飘雪;河里的冰还有巴掌那么厚,小孩子还可以站在河边的冰面上,互相不服输的比谁敢跳两下;雪够大的时候,还能穿着高跟木屐,在雪里堆雪人,打雪仗;那时候造的雪人,还是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造型:有的头顶锅盖、有的手持破扫帚、有的还穿着花里胡哨的破衣服......
      现在呢?我好像已经三年没有回去过年了,不知是真的忙,还是陌生于越来越变得索然无味的年节气氛,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