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接到郝秋的噩耗时,我和周启文正在北京举行婚礼,夏言在电话里说:“李俞,郝秋死了,他跳楼死的。”
      听到噩耗的那一刻,我整个人一呆,随即手机掉在了地上,耳边只剩下“郝秋死了”四个字在我脑子里回荡。
      郝秋死了。
      他怎么会死了呢?
      昨天他还打电话给我,恭喜我结婚快乐,并祝我幸福,没想到今日就听到他的噩耗,我顿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正在向宾客敬酒的周启文见我一脸苍白,紧张的问道:“小俞,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我摇了摇头,捡起地上的手机,夏言的声音又传来,“李俞,你在听吗?你什么时候回来?你要不要去参加郝秋的葬礼?”
      我呆呆的听着她的话,思绪却不禁回到了两年前。

      ……

      那时刚从二本学校毕业的我只身去了北京,在东四环的一家外贸公司做销售。
      初到北京时为了省钱,我住在市内最便宜的地下室。每天早上6点起床,倒公交倒地铁,花一个多小时到公司上班,下午又花一个多小时回家。每天的时间耗费在来回路上,尽管累的跟狗一样,但我依然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因为我必须工作,倘若一天不工作,我们家的生活就无法维持下去。
      我每月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发薪水,因为只有发了薪水我才有钱寄给父母。原本我家以前还不算穷,在我大四时,一次意外导致我父亲出了车祸,伤到了小腿。而肇事司机逃逸,虽然警方立了案,但由于事发地没有监控录像,所以一直没有抓到肇事司机。而母亲常年患有肩周炎颈椎病等,重的活干不了,轻的活又没有。再加上我还有一个比我小10岁的上初中的弟弟,所以我不得不承担起家里的责任。
      我再次遇到郝秋是在春节期间,那时我已经在北京工作一年。原本打算春节不回家,但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的腿最近越来越没知觉。母亲怕父亲身体恶化至瘫痪,便劝父亲去医院做检查。父亲怕给我增加负担死活不肯去医院,母亲只好打电话让我回去给父亲做思想工作。
      母亲打来电话的那天已是腊月二十八,当日的火车票早已售罄。第二日以及随后几日的火车票也都处于售馨状态,我只得狠了狠心,买了张机票,却不想因天气而滞留机场。直到第二日我才回到家,好不容易劝动父亲去医院做检查,却又到了大年三十。医院外科只留了几名不相干的医生在值班,要到年初六才正式上班。虽然有些遗憾,但能和家人一起过年我还是很开心,因为从小到大每年春节我没有一次离开过父母。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母亲总会准备好压岁钱以及买好新衣服,等到三十晚上岁末放完鞭炮母亲就会把新衣服和压岁钱给我和弟弟,第二天我们就穿上新衣服去街上逛街。
      而今因为家庭的变故,母亲早已无心准备,看到弟弟还穿着平日的旧衣服,我心里一阵心疼,第二日吃过早饭我便带弟弟去街上买衣服。
      中国人的春节总是喜庆的,充满欢乐的,街上舞狮子的队伍伴随着锣鼓队的锣鼓声,好不热闹。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在沿街的路灯上,整个城市一片喜庆。
      我和弟弟小时候最喜欢在大年初一这天去街上逛街,因为有太多好玩好吃的东西。比如看舞狮子啦,扭秧歌啦,扔项圈啦,还有一些商家在广场上摆上巨型充气城堡,吸引一些带小朋友的家长去玩。吃的就更不用说啦,冰糖葫芦,烧烤,麻辣烫,玉米馍,糍粑等等等等……像玉米馍和糍粑这种在我们老家平时很少吃到的东西春节的时候总能吃到。
      我们老家的玉米馍和糍粑可不是北京商场里卖的那种。比如玉米馍它是用刚成熟的嫩玉米做成的,做法古老传统。先将玉米粒放到石眼里,然后用石礳将它碾成汁,再用纱布过滤,几道工序下来做出来的玉米馍香软酥糯,好吃不腻口。糍粑也一样,用精选的糯米打成糯米粉,过滤,加水和成米团再放入蒸锅蒸熟。蒸熟后再将炒好的花生米和芝麻碾成粉末,加上少量糖和糍粑拌在一起,最后用手做成饼状,吃时又香又酥又甜又糯。总之每次遇到卖糍粑的摊位,我总会买三个一口气吃光也不会觉得胃胀。
      我和弟弟在商场买完衣服正准备吃饭,突然听到有人叫我,我转头一看,竟是我高中同桌夏言。夏言是我高中时最要好的朋友,我们同学三年,高考后她落了榜,我则上了二本。后来夏言没有继续复读,而是回家跟父母学做生意。
      她父母在商业街的正中心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十分红火,每年我春节回去,她总会请我吃饭。记得高考后我们全班还在她家火锅店吃了散伙饭,去年我大学毕业时,她家的火锅店已发展到数十家了。
      夏言快步向我走来,她身后跟着一位年轻男子,长的高高瘦瘦,皮肤很白,个子大概有一米八,五官清秀,与夏言站在一起简直是男才女貌。
      我们寒暄完,夏言毫不吝啬的向我介绍那位男子,是她男朋友,叫苏望,交往已半年,两人打算二月十四结婚,问我什么时候走。
      我遗憾的告诉她,我初八就要回北京。她一脸失落的说本想请我当伴娘,我只好将我家里的情况告诉了她。因为我初八不回北京上班,就意味着我又要重新找工作。在北京找一份工作有多难,我亲自体会过。每年数以万计的大学生蜂拥到北京讨生活,而我只是这千千万万北漂中的一个。更何况我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没有亲戚朋友,就连毕业证都是一个拿不出手的二本。记得刚到北京时,我跑了足足两个月才找到现在这份工作。期间还差点被骗进传销组织,对于刚进入社会的我而言,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实在太不容易了。
      夏言听完我的话连忙问我父亲的情况,并问我需不需要帮忙,她爸在医院有认识的熟人。我委婉的谢了她,因为在父亲还没做检查前,一切都是徒劳。
      我们一起吃完饭后,我本想把礼金提前给夏言,但一摸口袋发现钱不够。早上出门前我只带了1000块,给弟弟买衣服、鞋,花去了一大半。我只好跟她约第二天再聚,她告诉我蒋乐和吴倩也回来了。
      蒋乐和吴倩也是我高中同学,高一时我跟她们俩并不熟,只是跟夏言关系好。她们仨被我们班上的男生称为三朵金花,因为她们漂亮,高挑,家里有钱,所以班上的女生都怕她们。我能与她们走到一起也是托了夏言的关系。
      我和夏言原本并不认识,我们也不在一个班,但中考时我们却分到了一个教室,她的学号排在我后面。初次见夏言,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坏学生的感觉。因为她穿着时髦,打着耳洞,头发虽然没烫没染,但剪的跟街上的小太妹一样,所以我第一眼看到她有些反感。大概是因为在学校被老师灌输了太多好学生的标准,所以看到夏言这样的学生理所当然的将她与街上的小太妹混为一谈。
      第一堂考试时我和夏言并没有语言上的接触,到了第二堂考数学我由于提前交卷,我和夏言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
      那时上初中的我成绩不算顶尖,但也不差,年纪500名学生,我排在100名内。夏言见我提前交卷,便在考试后主动跟我交谈,要我在考试中照顾她。我说我成绩并不好,勉强算的上中等。她说没关系,她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倒数之列。最后抵不过她的纠缠,我只好同意了她的要求。事后我们互相交换了电话号码,后来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我去学校报道,发现夏言跟我考上了同一所高中。并且我们还分到同一班,因此我和夏言成了好朋友。
      再后来我跟她混在了一起,倘若高三那年我不临时抱佛脚,估计连二本也上不了。但我并不后悔认识夏言,因为有些朋友是值得你去牺牲的。就像夏言一样,在后来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帮助我。在我感情迷茫的时候,她也是第一时间打电话安慰我,一个能在你迷茫和无助的时候第一时间帮助你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1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