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七章 ...
-
承恩侯府陆家,打开朝就是清贵人家,不知出了多少读书人,等陆太后那一代,陆家人弃文从武,嫡系大多选择武,虽说文也没落下,但只有陆太后的侄子,陆家长房长子,考取了状元的功名。
陆家老太爷生了二子一女,长子长女都是嫡出,只偏疼庶出的幼子。
陆太后当年原不打算入宫的,可惜阴差阳错之下,还是进了宫诞下子嗣。
这宫里哪是人待的地方,先帝和陆老太爷一样,宠妾灭妻,纵着宠妃害死了嫡长子,孝贞皇后的儿子,这事儿闹得满城风雨,最终还是不了了之,等过了几年,孝贞皇后生下女儿福安公主,这才又打起了精神,管理起了后宫。
陆太后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妃嫔,靠着陆家的势好不容易才坐稳了嫔位,又千辛万苦的生下了孩子,那时孝贞皇后虽然不管事儿,却也出手帮助陆太后平安产子,定康帝这才没有一出生就夭折。
孝贞皇后有了女儿,身子竟然也渐渐的好了,陆太后记着孝贞皇后的恩情,便常常带着年幼的定康帝往凤仪宫跑。
等定康帝五岁的时候,先帝不知为何,将这个年幼的儿子记在了凤仪宫的名下。
彼时孝贞皇后一心都是幼女福安公主,她先是失了长子,又没了幼子,好不容易有了女儿,又哪能分出心神关注别的皇子。
况,她的儿子就是因为嫡子的身份去了的,这小皇子养在凤仪宫,记在名下,不等于要他的命?
孝贞皇后头一次失了态,命人将那宠妃打了板子,先帝她碰不得,这后宫嫔妃还是能管的。
陆太后又是难过又是庆幸,孝贞皇后不一定是位好皇后,却是个好母亲,至少过了几十年,定康帝还是感激孝贞皇后的,陆太后也是记着孝贞皇后的恩情。
福安公主是嫡女也是幼女,先帝不是个好丈夫,但面对福安公主时,也不会吝啬自己的好脸色,对于这个不存在任何威胁的女儿,他也是宠爱的。
等孝贞皇后去了,陆太后成了四妃之首,那宠妃成了贵妃,先帝想要立贵妃的儿子为太子。
此时定康帝也已十六,福安公主十三,都不是年幼懵懂的孩子,定康帝身后不仅有陆家的支持,还有孝贞皇后身后朱家的支持。
为了让心爱的儿子成为太子,先帝屡出昏招,定康帝虽然不是皇后的亲生子,可养了这么多年,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朱家陆家自然不会不抓住这个机会。
可惜朱家被打压的太久了,孝贞皇后失宠几十年,先帝不断打压朱家,还有贵妃的娘家,足以让朱家起不来。
福安公主与陆家嫡长子一见钟情,求了恩典嫁给了陆家嫡长子,又百般周旋,陆太后和定康帝在宫里的日子这才好过。
后来发生战乱,陆家嫡系死绝,福安公主生死不知,陆太后受不了打击,这才变得疯疯癫癫。
陆太后亲生的兄长侄儿都死了,只有那庶出的弟弟一家还活着,定康帝登基后本想封孝贞皇后的娘家为承恩侯,可这朱家,简直找不出一个干净的。
孝贞皇后出生二房,当年长房的姐姐与人私定终身,无奈之下,孝贞皇后虚报了年龄进宫选秀,没曾想,被赐给了不受宠爱的先帝做皇子妃。
孝贞皇后比先帝小了整整五岁。
嫁给先帝时,孝贞皇后不过十二,还不到十三岁,这房,自然是同不了的。
朱家长房出了这般计谋,很是心惊胆战了一番,后来又给先帝送了妾,这就是后来的宠妃,这才定下心来,也是这个时候,朱家二房的日子就难过了起来。
虽然后面朱家一直被打压,但打压的最厉害的还是朱家二房,孝贞皇后死了,朱家二房也只剩下了一名孤女。
定康帝左看右看,那朱家二房的女儿先前被许给了自家表兄,最后还落得了带发修行的地步,于是这承恩侯的爵位就落在了陆家头上。
虽然陆家庶出得了爵位,这身上却没有实权,在定康帝看来,养母亲母的家人都不在了,只留下了一个居安居士,这居士整日整日的不出门,把自己关在佛堂里,给你们一个爵位都是多的了。
毕竟,这承恩侯与定康帝的血缘远算是远的了。
居士整日里为陆家嫡系祈福,为福安公主祈福,定康帝登基后又找了多年,找回了福安公主的尸体。
当年宫里最受宠的小公主,出嫁时十里红妆,还不忘握着定康帝的手告诉他她会努力的,结果最后,却成了一座孤坟,这还是一位好心人给特意收敛的尸身。
定康帝得到消息之后将自己关在了寝宫,他与福安公主自由一起长大,把福安公主当做亲妹妹一样看待,也是因为福安公主,先帝才没有对她下狠手,福安公主去了,他悲恸万分,整整三日没有上朝。
还是居士得了消息,冲进宫去,骂醒了定康帝。
福安公主是定康帝的妹妹,也是居安居士的妹妹。
这消息被瞒了下来,太后正疯癫着,谁都不敢拿这消息去刺激太后。
承恩侯夫人丰阳郡主就是这时候进的宫,她的母亲是大长公主,先帝的妹妹,定康帝的姑姑,她要进宫,自是顺通无阻。
承恩侯夫人进宫也不多说,只一句可怜福安公主还有着身孕,就安抚住了定康帝。
等回了府与承恩侯谈起,不免一番感慨。
承恩侯夫妻虽身份悬殊,一个是高门贵女,一个是庶出,但却十分的恩爱,二人生了三子一女,对唯一的女儿十分的疼爱。
不过承恩侯的生母周老夫人还在,这位可不是省油的灯,她不得夫君的宠,也见不得承恩侯夫妻恩爱,生平最大的乐趣就是给儿子塞小妾,那几年,这承恩侯府的庶出,可是一个个的出。
好在都是女儿,等周老夫人去了,这府里再也没有姨娘生过孩子。
府里三位少爷都是嫡出,大姑娘也是嫡出,剩下的三位姑娘都是庶出。
夏露秋露就是丫鬟,也知道当年夺嫡之战是多么的惨烈,承恩侯府看着富贵,不过是被架在火上烤的,承恩侯本身就与太后的血缘有些远了,等到了下一代,就更远了。
家里的父母偶尔也会提一提,又是在主子屋里伺候的,偶尔的三言两语,也就听的差不多了。
陆生在外面长大,不知道府里的情形,夏露秋露说来说去也是介绍府里的主子,不多时,陆生就听的差不多了。
承恩侯府嫡出的三子一女,长子十八,次子长女是龙凤胎,年十四,还有一个小儿子,今年才七岁。庶出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十三,十一,十岁的年纪,姨娘具在。
如今府里是承恩侯夫人丰阳郡主当家,丰阳郡主宽厚公正,庶女虽然是姨娘生的,待遇却不差,平日里出门做客总会带着。
长女陆蕴宜今年十四,正月里生的,是丰阳郡主唯一的女儿,爱若珍宝,是陆家的明珠,这些年丰阳县主一直想给女儿求个县主的封号。
庶长女陆令月十三,二月节里出生,生母姨娘曾是承恩侯老夫人贴身伺候的丫鬟,后被赐给了承恩侯,府里人人唤声大姨娘。
庶二女陆娇月十一,生母姨娘是丰阳郡主一手提拔上来的,唯丰阳郡主马首是瞻,生在六月里头。
庶三女陆桂月生在七月的尾巴上,险险的在八月初的清晨出生,因这个原因,母女两个一直不得宠,在陆家就是个隐形人。
四个姑娘里,大姑娘的院子是人人都想去的,四姑娘的院子则是人人避之不及的,但凡家里老子娘有点门路的,就是进不去大姑娘的院子,那也会想着去二姑娘三姑娘的院子里,说句不好听的,当大姑娘院里的扫地婆子也好过四姑娘院里的一等丫鬟。
这些,都是秋露说的。
不过她说的小心,在陆生面前,她也不敢多嘴,生怕被陆生发现小心思。
居安居士也是陆家的媳妇,可她丈夫早死,又没个孩子,早早的待在佛堂里,前些年闹着出家,还曾当过一段日子的道士。
“这位也是姑娘的婶娘。”
夏露说的犹豫,她也只见过这位居士一次,也不知该如何称呼她,府里的婆子都叫居士,她也就跟着叫了。
陆生在心里理了理这关系,乡下人没那么多繁杂的规矩,孩子都是一个爹娘,咋一听说这府里那么多的关系,不禁有些头昏脑涨。
“不知姑娘是几月生的?咱们大姑娘是一月里头。”夏露问。
陆生想了想道:“三月里头。”
这是个极好的日子,也是个不太好的月份,三月是个乍暖还寒的时节,王氏就是因为受了凉,这才没撑下去。
三月又是桃李月花飞月,陆老太还说过这日子选的好,阳春三月里头,一听就是个有福气的,有了囡囡这个小名不说,还特意求了人起了个春归的小名。
春归春归,春天送来的孩子。
陆生想起奶奶给自己名字的解释,鼻尖一酸,有些想哭。
想起陆老太,陆生又想起了和自己同一天出生的孩子,如果她是那福安公主的孩子,那么娘亲王氏的孩子又在哪儿呢?那个孩子,还活着吗?
一时之间,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