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斜阳细描柳梢鸦,吾与狸奴共晚茶,”赵平之坐倚在湖心亭的栏杆边,一腿屈起,脚踩在边上,给一旁喝茶的狸奴又添了一杯,复又端起自己的茶杯,抿了口茶水,眯着眼,看着落在远处柳树上的老鸦,嘴角一勾,蹦出这样一句。
      李玉想着这雪天方霁,碧湖这边应是人迹罕至,军中不能随意饮酒,便偷偷提了壶酒打算来这边一人独享一番,岂料远远便看到一个穷酸文人吟着穷酸词,不由得“啧”了声。
      也许是脚边的狸奴有些警惕,也许是赵平之自个儿感觉到了,一宠一人俱回头看着盯着李玉。
      得,我这退回去,赶明儿朝堂肯定有人笑话我李玉怕一个穷酸书生,还有一只猫。李玉收起准备回去的心思,如同奔赴战场般走向湖心亭。
      不久,二人便对饮起来。
      “原来平之就是那个被陛下赶出殿外的探花呀,哈哈哈,”李玉大笑拍着赵平之的肩膀,“不过我挺欣赏你,那篇策论我听人大概讲过,很对我胃口。”
      赵平之不善饮酒,此刻两颊飞红,眯着眼靠着柱子不言语。
      大概是这天下太平太久了,当今圣上重文轻武,他便是因为词作多关风花雪月才被钦点,得以入殿试。当初科举之时,京中正繁花似锦,便一时兴起,写了一篇春华烂漫,饮酒作乐之词,并未想过能高中,就算中了大概考官也是看他文笔卓越吧,哪知进了宫,在殿外时,随行的官人告诉他,圣上便是看上了他春华赋的辞藻华丽和百姓和乐,若要得圣上青睐,此次怕要作一篇歌功颂德的作品。
      他当时却是鄙视此人,堂堂天子,怎么可能一天只想看这表面的太平无忧,唯有居安思危的策论才会得天子心。可惜,真他娘的失望,策论写完,圣上扫两眼便直接扔了下来,质问他,你是嫌朕不配做这个天子吗?他当时就懵了,怎么回来的他不清楚,反正是落榜了,从此无缘科举。
      赵平之向来文雅,此刻大概酒意上来,嘴里嘟囔着骂个不停。李玉瞧着四周无人,便也笑着附和起来,原来这个看起来软弱无力的酸臭文人也是个有脾气的。
      天色渐晚,二人搭起火炉,盖着毯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猫儿大概也有些困了,钻进毯子里,窝成一团,打着呼噜。
      再后来,二人常去湖心亭相聚,一壶酒,一杯茶,发发那个只好风花雪月的圣上的牢骚,说一说丞相三女儿嫁的书生又升了官,再聊到军中饷粮又被克扣。二人渐渐发觉这朝中竟是千疮百孔,却又无从为力。
      转眼过了三年,京中春日里,赵平之依旧卖着他的书画,偶尔写几本小话,拿到印书坊去卖。好几次挣到钱,兴奋的买了几壶酒,去了湖心亭,等了半宿,终是没人。
      “这天下终是不太平了,”几天下来,赵平之察觉到了,他对李玉说。
      今日李玉总算想起来约他,二人又来了湖心亭。
      “我要去北边了。”
      “打仗吗?”
      “嗯。”
      “行吗?”
      “朝中老将他们都年过七旬,谁忍心让他们出去呀,只能我们上了,不行也得行啊。”
      李玉狠狠的灌了一口酒,他心中也是忐忑。虽说军中男儿都渴望着上战场浴血杀敌,可他作为此次的副将,身上担着的是百万兄弟的命,他生在这太平盛世,平日里也只是在演武场打打架,练练剑,而真正的经验都是从战场上用血和命拼出来的,这些都是那些老将军和已去世的父亲说过的。当他们得知自己义无反顾要奔赴战场时,除了几个觉得可以趁机捞功劳的文官外,几个老将军都用着悲悯的眼神望着自己,最后都化作了一口叹息,只拍了拍自己的背,告诉自己活着回来。
      赵平之将酒斟满,跟他碰了一杯,仰头饮下,“将军何必多虑,虽说将军未曾遇过漠北的敌人,可到底也是镇北大将军的儿子,年轻一辈里,大约就你能与漠北敌了,再说,这多少年过去,漠北那边又何尝不与我们一般,都是些年轻人呢?”
      李玉闻言,豁然点头,“平之说得对,都是一样的。”
      两人相视一笑,将酒添满,继续畅饮起来。
      “平之祝将军旗开得胜,凯旋归来!”
      “别,你这样说,我心里有些发毛。”
      二人此刻身心放松,开始互相笑话起来。
      当初二人尝尝作赌,李玉输了要买茶,赵平之输了便买酒。
      一次赵平之说要三天作三赋出来,他觉得自己肯定能赢。第一天做了两篇,第二天出门采风,第三天准备做第三篇,本是稳胜的事,哪知油灯被自己不小心碰倒,之前的两篇全部没了,而且因为作第三篇,脑子里全是第三篇的赋词,哪还记得前两篇写得什么,得,输了,要买酒了。
      又一次,李玉好友给他介绍了一姑娘,李玉便给赵平之说了,顺便打赌说姑娘看不上他,赵平之打赌姑娘肯定能看上他,当然肯定不允李玉在其中故意搞事。结果那姑娘性子活波开朗,李玉与人家姑娘相处甚欢,就差称兄道弟。回来之后直言姑娘是他见过最优秀的女子,结果第二天,那姑娘又来找他,二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最后,姑娘面对李玉的表白,一脸疑问,我把你当兄弟啊。
      后来,赵平之为了安慰李玉,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李玉。总的来说,就是他曾经第一次乡试,信心满满,因为自己真的饱读诗书,告诉母亲肯定能考上,结果名落孙山。还有他一幼时玩伴,随父母出门,他说一定会平安归来,吓得人家心惊胆战,一路上安全无事,却在最后进门前被邻居的狗追进粪坑里。如今,他都把自己进前三甲的信写好了,结果被圣上踢出榜外。
      所以赵平之如今的友人很少,谁若得他一句祝福,必是要遭难的,甚至包括他自己,可谁不愿意得一句亲朋好友的祝福呢。安慰的结果是李玉反过来安慰他这个被众人嫌弃的友人,想笑又不敢笑。
      赵平之心里真的有些发毛,友人不将此当回事,可他心里却不敢,便准备在李玉出发前一天跑去城隍庙求个签。
      赵平之看了看手里的竹筒,又看了眼掉在地上的签字,大凶。
      啧,捡起签子,扔进竹筒,又重新摇了一遍,大凶。
      旁边的老人看了眼,摇摇头。
      赵平之起身,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把兜里的票子全投了功德箱,又一次拿过签桶,把签子全倒出来,凶的全扔出来,吉的装进去,继续摇,呵,摇不出来了,直接伸手掏了根签,揣起来。
      老人看不过眼,给了赵平之几个护身符。
      赵平之揣着签子和护身符回城找李玉,结果却只能远远看到军队的队尾,回城一问,边关吃紧,圣上着李玉带兵今日启程。
      气得赵平之把签子和护身符一扔,有个屁用。复又捡了起来,看了一眼没来得及看的签字,凶。全烧了,去他妈的迷信。
      夏,七月,赵平之没闲着,他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将军,章邱,也是李玉的好友。这样更方便他了解前方的消息。目前漠北那边倒是传来的多是捷报,李玉也暂时无忧,偶尔还能互通几封书信。
      七月廿三,章邱带来了一个坏消息,领军太子遭伏,李玉为救太子身受重伤。
      七月三十,赵平之卖了所有的字画,凑了钱,找到章邱,问可否能尽些力,章邱摇头说,朝中来报,李玉不治身亡,太子受伤,不得已退守羊城,已失十三城。
      八月,章邱找不到赵平之,湖心亭住了一个人。
      “许是长安灯未央,许是京都升华盏,天星桥,不过银河分两岸,山楼空,寂寥惹悲伤,”猫儿依旧窝在赵平之脚边,远处京都灯火分明,天上星子璀璨。
      “李兄,我还等你回来给我讲述漠北的战场,写一首不是风花雪月的诗词呢。”
      “是吗?”
      赵平之回头,不过虚幻。
      “平之,你为何要在殿试的时候写策论呀?凭你的聪明应该知道圣上会不喜的。”
      “那李兄为何又要执着于做一个将军,明明袭你父亲的爵位就挺好的?而且圣上也不喜武。”
      “哈哈,知我者平之也。”
      八月十五,太子被召回京,章邱请命应敌。
      八月十六,夜,赵平之偷偷找到了章邱,做了章邱的幕僚。
      十一月,漠北落了雪,十三城已收回十城。京中皇帝退位,太子即位,改年号为建元,肃清朝堂,无用的官员罢免的罢免,降级的降级,搜刮出来的粮食钱财运到了漠北。一时间,漠北军心大振,失去的三城也被抢了回来。
      次年三月,漠北投降,被迫签了和平条约,成了附属国。章邱等人班师回朝。
      “赵兄,圣上批折子的案几上常摆着一卷策论和一个匕首,闲着无事时,他总会翻看。”
      赵平之一回来便又拉着章邱喝酒,此刻醉醺醺的歪着头看着章邱,不解其意。
      “赵兄不想入朝为官,一展宏图吗?想来圣上是极愿你入朝的。”
      建元四年,赵平之官拜丞相。朝中百花齐放,文武争锋,在这样的局面下,漠北也画入了版图。
      建元四年冬,赵平之辞官。
      “李兄,我这个穷酸书生是不是比你厉害多了?”
      “我买了浮生醉,说好的等你凯旋归来,一起畅饮呢,现在可是五年陈酿了呢,尝一尝?”
      一杯酒缓缓倒入了湖中。
      “狸奴,又剩我们两个了。”
      后来,众人听说,碧湖湖边躺了具尸体,一只狸花猫蹲在旁边不肯离开。
      又听闻,湖心亭留了一首诗,
      昨夜忽闻李公归,笑将浮生倒三杯。
      忆起碧湖千落雪,可是梦中湿满衣?

      “李兄,慢些走,等一下我。”
      “好。”

      章将军闻言,看着窗外飞雪,叹,“故人,俱往矣。”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