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过眼书香 ...
-
一直觊觎老先生家里的藏书,又总是不好意思独自上门去看。今天刚好秋水大哥也闲,约了同去。
等秋水大哥的时候,在老先生家附近的公园逛了半个钟头,天气真好,冷的干净,空气清新还带点儿桂花香。
这里冬天也有桂花开,真好。
老先生的家没有想象中的大,却扎扎实实藏了两万+册书。书柜挨着书柜,直通房顶。
“这书想看怎么拿?”
秋水大哥道出了我的心声。
“有梯子,”老先生道,“这边看完,那间房里也都是书。你们喜欢看什么?我这里最多的是历史书,你们不一定爱看的。”
历史书是多,齐齐的二十五史,各种版本的批注,还有各种语言写的中国史。漂亮,光看书皮就满足。
历史书占了整整一间客厅,可其它种类的书也不少。文学类中,仅古诗词就霸了一间客房。
老先生指着一本本书介绍,“这本书好啊,什么时候拿起来翻翻,都好看。”
我被存放艺术类书籍的房间吸引,从故宫馆藏,到摄影、建筑,应有尽有。
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了清朝北平的旧照,东直门、西直门城门外都有一片水,湖水茵茵,斜阳草树,似江南不似北京。还看到了抗日军人尸体的照片,虽死犹美。尸体之所以是尸体,因为它们活生生。
“这套书很值钱吧。”
秋水大哥指着一书柜《宋画全集》又一次说出了我的心声。
“喔唷,这套书啊,说来真是买亏了。”老先生面带痛心之色,“这书刚出的时候只要五万块,我嫌贵,没舍得买。想等等,说不定会降价,没想到这一等,涨到七万了,我赶紧买了。”
七万……是贵了点,我站在一旁默默搜了下孔夫子,好么,现在已经十二万六了。
看来好书要早买,不但保值,还能升值。
“书好,这书架也好。”
这么贵的书,我不敢上手,只敢摸摸书架过瘾。
老先生笑道:“书柜是买书送的。”
嚯,头回听说买书送书柜的。
老先生说:“有些书随便翻翻,眼光就上去了,差的东西再也看不上了。”
趁老先生煮咖啡的功夫,我和秋水大哥各捧了本书,假模假式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伴着西窗残阳,闻着咖啡香品书。
这么多书读的过来吗?这问题别问,一问就显得外行。当然读不过来,任谁也读不过来。但摆着就开心,翻过脑中就有余香。
据澳大利亚某不靠谱研究机构报道,家中囤书有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只是读写能力会有明显提升,数字敏感度和科技知识接受度都会好于家中书本少的同龄孩子,最重要的是,哪怕不读,也能变好。
是的,书读不读不重要,每天活在书香里,知识自然就来了。
有这好事吗?不知道。
我是不相信真有人浸在书屋里能一本书都不读,这也太难做到了。
书籍和狗一样,都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好友在旁,总要聊上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