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冤枉 ...
-
华是个多情又害羞,暴躁与温柔共存的人。所以认识她的人总是看不清她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她也经常因为被看错而苦恼。
虽然她有很多缺点,但没有偷窃这一毛病。只是因为多年前因为丢了东西被妈妈误会,才不至于后来患上这种毛病。虽然她当时很难过,却从此知道了被不公平对待的滋味,直到多年后她和妈妈说起来都觉得委屈。
她的妈妈告诉她早已经忘记这件事情了,可是无论她对妈妈多么尊敬,想起这些来也隐隐心痛。她曾理智的分析这本不是妈妈的错,但是她在心里还是有时候想起来会心痛。
所以小孩子幼小的心灵要用心呵护,即使这件事真是孩子错了,缺的往往是引导,而不是责备。
那件事情是这样的,家里鸡蛋都被存起来了,要拿它们换钱,让我们上学。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随处可以打工挣钱,你只能在黄土地上想办法,时代的问题也没什么办法。
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老是丢鸡蛋,每当妈妈去鸡窝取鸡蛋,鸡蛋就不翼而飞了。到现在都过去二十年了,可是华也没有想通到底鸡蛋被谁拿走了?
妈妈走进来就问:“你把鸡蛋拿那里去了?快告诉妈妈是你拿的吗?”
华气的一阵颤抖,回答妈妈:“我没有拿!!!”
妈妈还是用不信的眼光看她,华气道:“家里孩子也不只有我一人,你为什么认定这偷鸡蛋的是我?”
妈妈道:“因为你最调皮,也不听话,更重要的是:就你有胆子拿去卖,我可不认为你哥哥和弟弟有这个本事!”
华无言以对,说实话有这胆子的确实就只有自己,连自己也感觉是自己了,可是她真的没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她天天去鸡窝守着,但守着的时候鸡蛋好好的,她郁闷的走开了。妈妈道:“还说不是你干的,那么怎么我提醒你之后东西就不丢呢?”
是啊!怎么会再不丢了?
被人冤枉,尤其是被自己最爱的人冤枉,简直难过到死,她郁郁寡欢,不大爱说话了。妈妈终于担心了起来,怀疑是不是真不是她拿的,后来看着自己孩子的行为,也不认为自己孩子有这毛病啊?
经过好长时间的观察,妈妈慢慢知道冤枉了华,可是伤痕已经有了,再给清白也无济于事。
妈妈彻底的相信了她,但那鸡蛋去那里了依然不知道,可从那之后鸡蛋再没丢过。
从前自己小没有担当,觉得说了妈妈也是半信半疑。现在她的女儿很出息,也很有担当,谈起来觉得妈妈会百分百的信任,可她的妈妈却忘记了有这么一会事了。
妈妈是忘记了,可留在华心里的伤疤怎么去除?只能是独自慢慢忘记了。但是二十年都不曾忘记的东西真再能够忘吗?
可是又不得不承认,如果当时自己的妈妈不曾冤枉过她,那么后来她会不会去拿别人东西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在后来的岁月中慢慢被什么诱惑偷东西也说不定。
可如果妈妈只是引导教育不用这么极端的话语,会不会华就既没有偷窃的毛病,也没有这道伤痕呢?
华很明白自己的妈妈爱自己,也知道这件事如果是现在的自己,也会怀疑是自己干的,谁叫她那么调皮捣蛋?
做一个值得被信任的人是多么的幸运,而真正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又需要多少磨难?现在每当看到有人小偷小摸,就庆幸自己没有这毛病。
想想做父母真是够可怜的,孩子教育不好让孩子埋怨是父母的错。可是由于教育没有找得当的办法又被孩子记恨。那么自己的父母得把弄的特牛逼,特会讲道理。可是谁又是圣人,能保证自己的方法百分百完美?
所以华也不恨不怨妈妈冤枉她,易地而处,说不定自己还不如妈妈呢?做父母的对孩子都是爱的。可是父母也是人生父母养的俗子,他们会有封建思想,因为怕自己没人养。
他们会偏心,因为人各有喜好,有一个孩子总是合他们心愿。我们想去怨恨,因为我们也是俗子。
可我们都做不了圣人,又如何要求父母是圣人呢?所以我们只能理解,不能一直怨恨。我们到底是感情动物,被伤害又如何能被忘记?
活着就是是非多,我们都是是非源,不是兄弟姐妹,就是父母叔婶……,关系是怎么也理不清楚。
华有时候也想幸福的根源是什么?惊奇的发现似乎是简单,越简单越幸福。
能够简单的又有几人?包括我自己虽然愚笨但也不简单,这可如何是好?妈妈在其它方面教育是那么成功,华到现在都那么依恋她,有事没事总要一天通一次电话,妈妈也提出了别人不可能给她提出的真诚意见。
后果证明那些意见是那么完美,那么得当。所以她更喜欢围着自己的妈妈打转,有时华想也许自己那么在乎妈妈唯一一次冤枉,正是因为太过在乎自己的妈妈,以至于对她的不公正评价才那么委屈,失望吧。
人不可能至善至美,华不会那么苛刻的去要求妈妈那么完美,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成为我憎恶的自己,也不做她的不孝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