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 ...
-
你知道吗,云天之上。
------章记
南都……
南都,虽说其名为都,其实不过几个小村庄拼合而成的小城镇,镇上七八十户的平民百姓,十来户有钱人家。南都人民大多勤劳朴实,过着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大家散居各处,能将他们聚齐的无非两处——十步街,垂杨湖。
十步街名曰十步,并不是一个十步便可以走到尽头的小街,相反,它如同集市一般,小商小贩居多,叫卖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不出十步,需要的东西定能买到,并且都是物美价廉的好物。每天不过蒙蒙亮,十步街上已经人声鼎沸,拉开一天的繁忙。
而垂杨湖之所以得名,因湖边一排排垂向湖面的杨柳,纤细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舞,不时眷念那清澈的湖水,纷纷落下。湖中偶有两三成群鱼虾嬉闹,漾起一片片水波,画添半分生气。
人们从十步街回来后,都提着竹木桶来到湖边打水。垂杨湖的水清凉干净,路人若是渴了,用手捧上一点,便可消暑解渴。木桶放入水中,荡起细浪,水中生物惊得四散奔逃,顽皮的孩子们便拿出自制的小网顺着小鱼游走的方向,伺机而动。
人们恬淡的生活着,日升,日落。
不知何时,南都来了一群奇怪的人。他们自说自己是游历江湖的药师,如今世道沧桑,无处容身,打听到此处,于是来此地寻找安身之处。
外面来的人。
南都的人们大多一辈子生活在南都,没离开过此地,这群人的到来使南都人们沸腾了起来。热情的人们接待了那群药师,而药师们谢过后却找到了那。那儿了无人烟,坐落于一座山的山底。山不仅高,而且险峻,山顶直上云天。在能见处内,悬着一块巨石,上下均无依托,孤孤的立着,好似随时都会坠落。
他们不顾乡民的阻劝,安身于此,说不愿打扰乡里人,对南都稍作了解后便做了三两简易的草屋,忙到三更方才歇下。
次日,十步街上张老的店铺焕然一新,杂货铺已然成为一家药铺。张老年过七旬,经营的杂货铺生意也没太多起色,儿子多次劝他回家歇着,但他迟迟放不下这家铺子。铺子是张老已过的老伴留下的,如今给了这些人指不定也是个好终。
铺子很快开始整顿了,因为仓促还未准备牌匾,门帘上跃动着四个泼墨大字“药堂济世”。四字虽少,但尽显作者的挥毫,酣畅淋漓,遒劲有力。门上串着一只风铃,风铃上刻着不知何字,而这药堂,也就这么叮叮当当开了门。
赶早集的人们好奇的围在药堂前,却无人进入,面面相觑。堂内坐铺的老板也并不着急,拿着医书对着药材。平时南都并无坐诊医师,无非有些医者游历此地时途经此地,人们便纷纷来次问诊。若有人生了大病却无医师,便是那些有见识的人们将其送出看病。
如今,南都内有了着医药堂,人们到还不大习惯,害怕这群来路不明的人不过骗取钱财,昨日的热情如今画作怀疑。
“叮叮当当-”
门被推开了,是张老住着拐杖一步一步走向药堂。
张老缓缓向里走着,老板见了,便也出来搀扶。
张老开口:“我来问诊。我这右腿今日风湿病越发严重,每日晚上便发作,疼的厉害,既然我将着铺子让给你们,你们便给我看看这腿,也让大家看看你们的本事。”
老板笑笑,顺势瞥了眼门外围观的人吗,并无多言,将张老领进药堂。安排其做下后,便去抓了药。堂内的小伙计也端出一熬药的锅炉,一炷香的时间,四处弥漫着药香。
老板端起药炉,把黑棕色的药糊倒到一个大碗中,又吩咐小伙计几句,从柜中取出一勺:“张老您把疼痛处露出来,此药专治风湿骨痛,一剂见效,三剂痊愈,配合内调,除去病根便好。”
门前大伙看的有些不大耐烦,做鸟雀散,各忙各事,也不再关心。
半晚十分,张老腿脚已然利索的消息四处传着,大家伙将信将疑的聚在张老家门前,只见张老面带微笑在院子里浇花,已然扔掉拐杖,能走能跑。
那药堂成了普济南都人的神圣之地,他们给安居的那座山起名为万灵峰,他们的住所也修建的妥帖,门前挂上一块牌匾“南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