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关于这个APP的后续发展,晏尧其实想了很多,比如他最终想把【分得对】发展成一个带有服务性质的APP,链接垃圾回收站和所有的居民群众,从垃圾产生到垃圾回收再到最后的垃圾再利用,整条生产链打通汇总在这个平台里。
针对可回收垃圾,直接在软件上下单就会有专门的商家派人来收取,网站负责将上游和终端打通。
针对不会垃圾分类或者分类有困难的人,人们可以预约上门揽收服务,每次支付一定的费用,收件员收走垃圾后会统一分类再进行投放。
晏尧还想在APP上另外单独开辟一个板块,专门用来出售回收垃圾制作而成的商品,让垃圾回收利用进到千家万户。
他发现国内大部分人对回收垃圾制作而成的东西,普遍还是比较抗拒和不接受。可能还是文化教育宣传不够的原因,导致让大家觉得,再回收的东西就是不如原装的好。
晏尧知道人的观念很难改变,他也没指望在短时间内大家都愿意拥抱回收垃圾做成的东西,但他希望他能给别人带来一丝改变,他做的东西能潜移默化影响一些人,这就够了。
至于大家什么时候才能完完全全接受,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撼动的了的,需要几代人凝聚在一起努力。
“这个方向很不错,也会是你们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下午吃过饭跟我来公司,把想法大致说一下,我让王特助给你做一个计划书出来。”晏铄思考了一下方案的可行性,最终做出这个安排。
“无偿的吧?收钱就算了,我最近经济紧张。”
什么叫蹬鼻子上脸?这就叫蹬鼻子上脸。
晏尧用一己之力证明他哥看,只要脸皮厚,保管吃个够。
“让你来就来,废话这么多。”
晏尧听他哥这么说就知道,稳了。
王特助晏尧是知道的,他哥花重金从对家公司挖过来的顶尖策划人才。行了,那他就等着下午去公司蹭高薪人才了。
晏尧他哥的公司是从他爸晏利诚手里继承来的家族企业,公司最早是靠倒买地皮做房地产发家的,后来慢慢往影视传媒上靠拢,等到晏尧他哥接手后直接搭上互联网+,全面转型成了互联网影视传媒公司。
晏尧不爱去他们家公司,一年到头,可能也就公司年中庆典的时候作为家属去亮个相,其他时候他是能不去就不去。
为啥?人家说得不好听呗。晏尧觉得,在自己那个小破公司里,他再不济也是个晏总,到了他哥这公司,他爹是晏董,他哥是晏总,轮到他就成了小晏总......
这称呼,一级一级往下降,听得多憋屈啊。加上晏尧他爹不待见他,觉得小儿子一天天的不务正业,成天就知道跟垃圾打交道,能发财吗?反正折腾这几年也没见着晏尧发财,导致他爹对他的鄙视与日俱增。
行吧,知道自己讨人嫌,我不去招惹你还不行吗。躲远点晏尧乐得清静。
想着下午还有事,晏尧他哥直接把车开到公司楼下,在CBD附近的随便找了个吃饭的,两个大老爷们儿,谁也不挑,就这样凑合吃了一顿。
吃过午饭后,晏尧和他哥上楼,整栋楼一共有68层,除了12楼到36楼是他们家公司用来办公的,其他的楼层都租给其他公司了。
晏铄的办公室在36楼,还没到下午的上班时间,员工大多数都趴在座位上睡觉,晏尧跟着他哥直接走进办公室。
办公室里的装修还是老样子,简洁明了。晏尧他哥的成长之路完全是照着接班人的模式进行的,什么时候该学什么,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安排得明明白白。
晏尧他爹晏利诚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生了晏铄这个全能的儿子,干啥事都不用老子操心,事情只要安排下去,保管都是一条龙服务,从头包到尾。
晏尧就不行了,对晏利诚来说,大儿子助他发财,小儿子冲他讨债。
自打晏尧出生起,就没少让家里操心。小学欺负同学被通报批评,初中高中学古惑仔聚众斗殴,到了大学更过分,什么不三不四的人都招惹上了,学校直接给了退学处理。
那时候晏尧他爸妈在家里吵架,他爸气得冲老婆吼“我当初说什么?一个就好一个就好,你不肯非要再生,现在好了,招了个讨债鬼进门,我看你去管!”
晏尧他妈输理不输气势,吵架谁不会啊,张嘴就来,“你要不想生我一个人能怀上?现在孩子不争气怪到我头上,我找谁说理去啊!”
没有硝烟的战场,唾沫星子横飞,家里乌烟瘴气,最后这团烂摊子还是晏铄收拾的。
晏尧坐在他哥的办公椅上,看着办公台上摆着的那张照片,他想起自己以前有过的混账日子,唉,以前怎么就能这么混呢?
卫生里的抽水马桶声打断了晏尧回忆的过往,他看着他哥从里间走出来,也没起身,就这样看着。
晏铄被他看得莫名其妙,没想搭理他,想开口却被晏尧抢先一步。
“哥,这张照片你还留着。”晏尧拿起办公台桌面上的那个相框,举在手里摇给他哥看。
照片上的画面是在一处海滩上,海鸟把烟头当做食物喂给自己的孩子吃。
这张照片是四年前晏尧被退学后,晏铄带他去非洲和叙利亚转了一圈,感受了一番战火和饥饿的洗礼后。回来后在国内一个岛上拍到的。
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晏尧以为这只是一张平常的鸟类喂食照片,回到酒店把照片导进电脑的时候他才看清楚,海鸟嘴里叼着的根本不是什么食物,是一个烟头。
听到弟弟的询问,晏铄居高临的下看了一眼,目光停留在晏尧手里的照片上,没有说话。
时至今日看到这张照片晏铄心里还是忍不住感慨,人这辈子的走向,有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他记得晏尧拍到这张照片的那个晚上一夜没睡,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和他说自己不想再这样浑浑噩噩过下去了,他想改变。
那一年,晏尧22岁,他30岁,一切开始走向正轨。
晏尧看着他哥眼神是落在照片上,意识却不知道飘向哪里去了,“喂!回神了,想什么这么入迷?”
“没什么,五分钟后王特助会进来,你准备一下。”晏铄抽走晏尧手里的相框,摆放回原位。
“没什么好准备的,都在这儿记着呢。”晏尧指了指脖子上顶着的脑袋,起身把位置让给他哥办公。
没什么好准备的,说是这样说,晏尧最后还是老老实实拿出纸和笔坐在沙发茶几上边写边等王特助。
*
一顿午餐过后,酒足饭饱,姜菡语和郑艺穗两人分别占住沙发的两端,摆出同步的造型,病号瘫。
吃饱喝足后该干嘛呢,当然是吹牛逼啊,好友饭后聚餐必备的一道佳品。
郑戏精已经开始了,“我跟你说姜姜,我有一种预感,我今年要走大运了!行大运发大财走向人生巅峰!”
瘫在沙发另一头的姜戏精也不甘示弱,后居而上,口气很是不屑的来了一句,“呵!姐妹我早都已经发大财了。”
这天没法聊了,郑戏精不甘心,还想挣扎一番,欠嗖嗖来一句,“那你挣几个亿啦?”
姜菡语转了转有点发昏的脑袋,她伸长手想去摸摸郑艺穗的头,探探手温。看是不是中午这啤酒后劲大给她喝得有点上头了,不然怎么什么胡话都敢往外说?
隔太远,手伸半天只摸到一把空气,垂死挣扎了几下后姜菡语放弃了,手臂落回沙发上。“干嘛非得挣它几个亿啊,有个小几万不也挺好。”姜菡语很满足自己的有逼数,挣它一个亿这种小目标,她这辈子是不打算强求了。小康小康,四菜一汤就挺好。
听她这样说郑艺穗不客气地嗤笑了一声,“那算发哪门子的财啊,发财当然是要发大财啊。”
“你说你一个记者,天天想着发大财,这思想觉悟不行啊,能成一个好记者吗?”空调加上电风扇,吹得人有点飘,姜菡语迷迷糊糊地想。
“我要做一个好记者和我想发财,这又不冲突。”
姜菡语一听,也是哈,是发财又不是贪财,一下就绕进去了。“那行吧,万一哪天你真走运发大财了,可千万别忘了我啊。”
姜菡语是这样想的,趁着郑艺穗还没发的时候紧紧抱住粗大腿,万一哪天真发了,自己也能沾沾光。要是纯靠她自己,发财?这辈子是没指望了。
姜菡语和郑艺穗两个人,很像却也一点都不像,说像是她们性格都差不多,不爱计较太多,不拘小节,所以大学四年里,她们关系最好。说不像是一个懒一个敢拼,显然姜菡语就是那个懒的。
姜菡语没什么事业心,每天就在网上帮人写点东西挣生活费,上微博溜猫挣点钱。她觉得在家守着网线和猫崽,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干什么非得那么拼呢。
郑艺穗就不一样了,她对自己的未来有无限的展望和遐想,行动力也很强,从毕业后找工作这个事上就能看得出来。投身进记者这个行业从零开始,她眼都不眨直接就跳下来,也不去考虑路上可能会有的艰难险阻,因为那不重要,对郑艺穗来说,既然她选择了,那其他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