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历史上的刘陵、雷被和张汤世家 ...


  •   要说刘陵和雷被,首先要从淮南王刘安说起。史记上说“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而且经常在属地行仁政,有“流誉天下”之称。他并不是电视中的所谓阴谋家,刘安为人喜欢读书,喜欢道家黄老之术,对中国上古文化的研究有卓著贡献。他和手下的门客平时研究的不是谋反,而写作《准南子》,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更有许多瑰丽的神话传说。道应篇引老子语而以古事为例证,颇似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二篇。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亦类乎韩非的说林和内外储说等篇。时则篇大概同于吕览月令和礼记月令。地形篇可说是山海经的缩本。天文、兵略诸篇也可说是汉以前说天论兵的学说的会要。
      为了写作《淮南子》,刘安养士数千,其中有高才者八人,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晋昌,号称“八公”。
      史记上说:“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王爱陵,常多予金钱,为中诇①长安,约结上左右。”刘陵聪明而有辨才,为淮南王在京城作间谍,贿赂大臣,刺探情报,深得准南王的宠爱。
      淮南太子刘迁,自恃剑法高超。听说郎中雷被剑艺精湛,便召他前来较量。雷被一次二次退让之后,失手击中了刘迁,结果得罪了刘迁,就经常在刘安面前说雷被的坏话。雷被就在准南呆不下去了,听说跟着卫青打匈奴的人都能够立功封候,就请求淮南王让他去从军。结果,更惹起刘安的怀疑。汉代是个特殊的时代,从吕后时代开始,诸王都会私下准备着一些兵马,都有着哪天皇帝不成了我自己当的准备。这个时代刘迁一进谗,刘安觉得雷被有叛心,把雷被免职了。雷被心怀怨恨,于是逃出淮南,一路上历经辛苦来到长安,状告淮南王阻止他从军。
      要知道这一状告准了可不得了,当时朝中就有人说:“淮南王刘安阻挠雷被从军抵搞匈奴,破坏了执行天子明确下达的诏令,应判处弃市死罪。”结果汉武帝就据此剥夺了刘安的封地。刘安也真是祸不单行,他的长子刘不害因为是庶出,不得他的宠爱,什么位置也没得,结果刘不害的儿子刘建很有野心也很蠢,他跑到京城告状,想陷害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做淮南王继承人。
      当时汉武正准备削藩,苦无借口,正好淮南王窝里反,出了一个雷被,又出一个刘建。这个案子,是酷吏张汤审的,结果定了刘安谋反实据。汉武派人去淮南抓人,淮南王刘安自刎而死。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共同谋反的人都被满门杀尽,其中也包括翁主刘陵。这是元朔五年(公元126年)的事。而雷被,也死在张汤的手中。
      张汤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张汤是个有名的酷吏,他是擅长迎合皇帝的心意,如果皇帝想要哪个人落罪,他千方百计也能够编实证据,甚至用种种酷刑得到口供,做成铁案。因此整个汉武朝文武大臣们都恨他怕他,不知道哪天会被他陷害至死。因此树敌极多,而张汤不知收敛,反而更加打击报复对他不恭敬的人。但是张汤除了是个酷吏之外,其他方面都还不错,或许是装的,但是装得很好,就算现在有这么个当官的,也得向他学学。张汤为人多狡诈,玩弄智谋驾御他人。开始时担任小吏,虚情假意地与长安的宫商大贾田甲、鱼翁叔等人关系密切。及至官达九卿的职位,收纳和交结全国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虽然并不赞许对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现出敬慕之情。
      皇帝喜欢儒学,他就请博士弟子们研究《尚书》、《春秋》,评判法律的可疑之处。每次上报判决的疑难案件,都预先给皇帝分析事情的原委,皇帝认为对的,就接受并记录下来,作为判案的法规,以廷尉的名义加以公布,颂扬皇帝的圣明。
      皇帝喜欢人谦虚清廉爱民,因此如果一件事得到夸奖,张汤就说:“臣我不知道写这奏章,是正、左右监、椽史中某某人写的。”把功劳让给下属,极力隐瞒他们的缺点,突出他们的优点;如果是不合皇帝心意,他就把过错自己承担下来,说自己下属的好话,说:“某某下属本来向我提议过,就象皇上责备我的那样,我没采纳,愚蠢到这种地步。”他常常推荐官吏,表扬人家的好处,掩蔽别人的过失。因此就他手下不管是狠毒阴险的酷吏,还是自恃品德的士人,都对他死心塌地。他所处理的案件,如果是皇上想要加罪的,他就交给执法严酷的监史去办理;要是皇帝想宽恕的,他就交给执法轻而公平的监史去办理。他所处理的如果是豪强,则一定要玩弄法律条文,巧妙地进行诬陷。如果是平民百姓和弱小的人,则常常为他们进行开脱。因此皇帝觉得张汤是个很正直不依附权贵的人。张汤虽然权势极大,但很能够克制自己,与宾客交往,同他们喝酒吃饭,对于老朋友当官的子弟以及贫穷的兄弟们,照顾得尤其宽厚。这些举动让他身边的人对他死心塌地,都说他的好话。因此尽管恨他的人很多,但是找不到他的毛病来。
      据说他和下属鲁谒居有暖味,鲁生病了,张汤亲自跑到他家里去给他按摩脚。(很腐啊很框框啊)
      张汤每次上朝奏事,谈论国家的财用情况,一直谈到傍晚,天子也忘记了吃饭时间。丞相无事可做,空占相位,天下的事情都取决于张汤。而某次丞相犯一点小过错,怕案子交到张汤的手中,会弄成大案,于是张汤的仇人们朱买臣等聚集在一起,搜到许多证据,率先向汉武告发张汤的罪行。说他与商人们勾结,故意玩弄权术谋利。
      结果汉武叫人去审问张汤,张汤不肯认罪,另一个酷吏赵禹嘲笑张汤说:“你以前办案,人家也是不认罪,你照样有办法办成铁案的,现在倒反而自己这么笨了。皇帝要谁有罪,谁就有罪。皇帝把你下狱,就已经说明你完了。”张汤绝望自杀。张汤死于公元关前115年,距离淮南王之死,已经是十一年后了。
      张汤虽然是酷吏,但是很清正,他死后家里居然连下葬的钱都没有。结果汉武知道后,觉得自己冤枉了张汤,于是重用他的儿子张安世.
      张汤有两个儿子,长子张贺,次子张安世。张贺曾任掖廷令,曾收养皇曾孙刘询,并教其读诗书,又以家财为其娶许平君为妻。刘询后来即皇帝位。称汉宣帝。为报其恩,追封张贺为恩德侯,并令张安世的小儿子出继为嗣,承续侯爵。又拜张贺年仅七岁的孙子张霸(其父已死)为散骑中郎将,赐爵关内候,食邑30户。不久改封为阳都侯。许平君的儿子当了皇帝,张家又大大风光。
      张安世(?一前62),字子孺,以父荫踏入仕途。汉武帝巡视河东,他作为尚书同行,归途中发现掉了三箱书,下诏寻求而不得。安世由于平时细心,知道所有丢失的书名,就求购献上,经过校对,竟没有少一本。因此得到汉武帝重用。《汉书》称:"上奇其材",升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公元前86年。昭帝继位,拜右将军,封富平侯。昭帝死,与大将军霍光共立昌邑王,因遭到张敞等人的反对,而改立宣帝。宣帝即位,因功封食邑10600户。霍光死后,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成为当朝宰相,掌握军政枢机七年(前68一前62),人称谨慎周密。元康四年(前62)病逝。溢号敬侯。
      张安世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张彭祖出继其兄张贺为嗣子。第二个儿子叫张千秋,汉宣帝即位,拜为中郎将侍中,与霍光之子霍禹一起率兵进攻乌桓,得胜还朝。霍光问起战斗方略,千秋口讲兵事、手画城池,对答如流,而霍禹则依赖文书记载。一问三不加。由此,霍光知道张千秋之贤能,而哀儿子之不材,曾慨叹"霍氏世衰,张氏兴矣"。后来的情况也确实如此,张家之兴,历数世而不衰。至东汉仍然如此。
      张安世的长子张延寿,宣帝继位时,封为中郎将侍中,出任北地太守一年,以父亲年老,内调左曹太仆。父死。嗣富平侯爵。当时候国在陈邑食邑在魏郡,田租收入每年千余万袒。他自认"身无功德",请求减免食邑户数。于是迁封平原,减去一半食邑之户。卒谥爱侯。儿子张勃承嗣侯国,拜散骑谏大夫。元帝时,因他所推荐的陈汤犯罪又削去食邑200户。但陈汤后来立功西域,人们由此都称张勃知人善选。张勃死后,儿子张临承袭富平侯国,以谦恭节俭著称,曾将家财分施宗族故旧。张临是当朝驸马爷,娶妻敬武公主,但他不以皇亲国戚自居,常以桑弘羊、霍光两个家族之败为戒。死后薄葬,不起坟堆。其子张放承嗣侯爵。张放深得汉成帝欢心,拜侍中中郎将,娶皇后侄女为妻,由皇帝为其操办婚事,时称"天子取妇,皇后嫁女"。他常常和皇帝同起同卧,并一同微服私访。如此"宠爱殊绝",受到群臣反对,被外放为北地都尉、天水属国都尉、河东都尉等。绥和二年(前7),成帝驾崩,张放也"思慕哭泣而死"。

  • 作者有话要说:  某年某月某日,看了小明版的《大汉天子》,于是跑去扒了下资料而已。非常旧的文了。
    不过,张汤的为官术和传家术,真是粉厉害啊,现在的官员,能做到的没几个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