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2、第322章 大火 ...

  •   赵璟虽然嘴上说着是“意外”,但他显然是心存疑虑的。王琪也觉得这事有蹊跷,具体哪里蹊跷,他也说不上来,只觉得郎中刚死家里就着了火,未免太过巧合了。

      “除了儿子之外,那位郎中还有没有其他亲人?”王琪仰头问。

      赵璟摇头道:“没有了。我的人找到了郎中儿子的玩伴,据他回忆,老郎中鳏居多年,除了一两个交好的朋友之外,没见过其他亲戚上门。失火之时,郎中的儿子还未成亲,所以也没有妻子和儿女。加上当年那场火很大,把一切都烧的干干净净,还殃及了周围好几户人家。大家都觉得那火邪性的很,之后没多久,很多人都陆续搬走了。即便有远房亲戚来寻,也都找不到人了。”

      “不知被烧毁的房屋现在可还在?”虽然不报什么希望,但王琪还是问了一句。

      知道王琪是想过去看看,赵璟道:“那里早就变了样,如今已经是京城最繁华的街市了,热闹的很,根本看不出当年的一点痕迹。”

      “怎么就变成商业街了?”王琪有些意外。

      赵璟脸上也露出一丝感慨,“有些事,还真是不好说。那地方原本住户很多,因着烧死了人,周围的人本就膈应,听说后来还闹了几次鬼,弄的人心惶惶的。周围人都觉得是郎中儿子冤魂不散,纷纷贱价转让房产,可惜没人愿意买。即便如此,能搬走的也都想办法搬走了,那地方就荒僻了下来。直到半年多以后,才有一个外地的客商用极低的价钱收购了所有房产,重新盖了门面店铺,开辟了一条街。后来进京做买卖的异国商客越来越多,朝廷为了方便管理,便划定了几条街,规定附近所有的铺面必须搬到里面去。而那条街就在朝廷划定的范围里,又因为是新建的,自然比其他街上的铺面租的快,那商人也因祸得福了。”

      “皇城脚下,寸土寸金。那外地客商能用买白菜价格换了一整条街,还真是走了天大的好运。”王琪一脸的若有所思。

      “是呀。”赵璟趁机暗戳戳的拍王琪的马屁,“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佩服商人们的远见、谋略和胆量。他们的能力和眼光,丝毫不比做官的差。”

      说完这话,赵璟不由偷偷去看王琪的反应,见他丝毫没有任何回应,只得略带失望的道:“当年人人都对那地方避之唯恐不及,商人把地买下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外地人,肯定是因为不了解行情,这才图便宜。要知道闹过鬼的地儿,哪怕是重新翻盖了,也不会有人敢住。即便花了低价,也是血本无归。一时之间,京城所有人都睁大眼睛盯着,等着看笑话。谁知那商人并没有像其他人预想的那样重新盖宅子,而是改建了铺面,结果反而大赚了一笔。”

      “那商人确实有能耐。”没有注意到赵璟的表情,王琪接着道:“那条街在哪里?我想过去看看。”

      赵璟道:“你早就去过了,原来玲珑斋在京城的分店和现在的纤云坊,都开在那条街上。”

      “原来就是那条街吗?”王琪疑惑道:“我听说那条街的主人背景很深,在京城有诸多靠山,感觉不像是一个普通的外地商人。”

      赵璟道:“那条街的主人叫李勉,他初来时确实没什么靠山,但这人却十分会来事。街市的本金收回之后,他便向朝廷卖了个好,主动把商业街大部分的利让了出来。俗话说,吃人的最短,拿人的手软。皇上得了好处,心里高兴,自然厚待了李勉,他也因此在京城站稳了脚跟,还得了朝廷的支持。”

      “在天子脚下捡了那么大一个便宜,岂有独吞的道理。这个李勉确实有眼界,知进退,明白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王琪笑了笑,转而道:“不过,一条商业街的建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仅需要雄厚的财力,强大的官方支持也少不了,更何况那条街还‘恰好’建在朝廷划定的范围里。要说李勉来京时一点背景都没有,我却是不信的。”

      “你的意思是,朝中有人提前听到了风声,然后透露给李勉。李勉便利用了郎中儿子的死和那场大火,制造闹鬼的传闻,把附近的居民吓走,然后贱价收购了那块地?”赵璟是个聪明的,立马明白了王琪的言外之意。

      他不赞同的道:“你想多了吧,我调查的很清楚,李勉确实是火灾发生半年多以后才来的京城。他能买下那块地,纯属是运气好赶上了。不是所有的商和官都有勾连的。”

      赵璟行军打仗在行,但做生意却是外行,不懂里面的猫腻。

      王琪笑了笑,也不多做解释,而是道:“这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或许你可以向侯爷打听打听,若官方真的暗中做了推手,没准他会知道里面的内幕。”

      “问一下倒是没什么。”赵璟疑惑的道:“但我们不是一直在讨论宁安伯府的郎中吗?这件事和他们有关系吗?”

      王琪悠悠道:“既然你我都十分介意那场火,没准问明白了就能解释清楚很多事,也能帮我们释疑。”

      赵璟本就对那场大火耿耿于怀,闻言便点头道:“好吧,我找机会问问父候。”

      “对了,给宁安伯看病的那位老郎中平时为人如何?可有什么仇家?”王琪接着问。

      赵璟道:“这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和老郎中年岁差不多的人几乎都过世了。不过他儿子的玩伴倒是说了,老郎中医术很好,待人也和善,周围人有个头疼脑热,不管多晚敲门,老郎中都毫无怨言,诊金收的也很少。平日不出诊的时候,他就待在家看看书养养花。要不是郎中儿子的后事是宁安伯府派人料理的,他们都不知道老郎中还和宁安伯府有关系。”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又不惹事的郎中,应该不至于有什么仇家。”王琪道:“那他的儿子呢?”

      “那年他儿子刚刚十七,一直在家读书准备科考。即便得罪了人,也不至于到杀人这一步。”赵璟越说越觉得自己过于敏感了,“恐怕……真的是场意外吧。”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我们还是不要掉以轻心为好。”王琪道:“这样吧,王生的娘子随杏林学医多年,这些年在京中给那些夫人小姐们看病,也混出些名堂。明日我去纤云坊找王生,让他向自家娘子打听打听,看看她有没有听说过那老郎中的事。你把郎中的姓名给我。”

      把老郎中的姓名给了王琪,赵璟道:“杏林的妹妹我倒是听说过,不过她毕竟年轻,来京城的时日也短,又是女流之辈。即便是同行,一个已经死了二十多年的人,她未必会听说过。”

      王琪也没想着能从王刘氏那里打听出来什么,他只是不放心杏林和齐小惠,又怕明着说出来会引起赵璟的愧疚,便借着这个由头。

      “有一丝一毫的希望,我都不想放弃。”王琪道:“不过是一句话的事,问问也不打紧,没准她知道什么呢?”

      一把将王琪揽在怀里,赵璟感动道:“你已经帮了我很多了,我实在不想你为了这点小事奔波操劳。”

      “不过是去串个门儿,几步的路,哪儿算的上操劳。”王琪笑道:“反正我在府里也没什么事,出去走走也好,还能和王生说说话。”

      赵璟叹了口气,道:“也好。涟漪的事,是奶奶对不起杏林。可我最近事多,实在抽不出时间过去赔罪。我让人备份厚礼,明日你帮我带过去吧。”

      “那事不能怪你。”见还是让赵璟难受了,王琪也跟着不舒服,忙安抚道。

      低头苦笑了一声,赵璟道:“我知道,我只是……你放心,我不会跟自己过不去的。”

      虽然这样说了,但王琪知道,他还是心存愧疚,便想再劝几句。赵璟却敛了所有的情绪,看着王琪笑道:“不过,你现在可不是闲着没事的人了。我已经和父候说了,孔先生也愿意帮忙画出五竹先生的画像。最后能不能成功,就要靠你了。”

      王琪愣了一下,这才想起之前他曾和赵璟商量过,或许可以通过孔云的口述,画出五竹先生二十年前的样子。没想到孔云居然真的答应了。

      “好,明日从王生那里回来,我便去找五竹先生。”王琪道。

      害怕王琪压力太大,赵璟道:“尽力就好,没必要为难自己。”

      “你放心,我知道。”王琪笑道。

      赵璟忙了一天,着实累了。王琪见他面色疲惫,便让王平安送了饭,看着赵璟吃完便撵他去休息了。

      第二日天没亮,赵璟便出门了。用过早膳,王琪也起身去了纤云坊。谁知进了门才知道,王生今日竟然没来店里。王琪只得重新登上马车,去了王生的家。

      见到王生时,他正忙里忙外的收拾东西。王琪看着满院子的狼藉,笑道:“你这是在忙什么呢?”

      “哟,少爷来了。”看见王琪,王生忙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跑过来道:“今儿天好,我家娘子让我把这些东西搬出来晒晒。眼下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您先去厅里坐着,小的忙完手头上的这些就过去。”

      看着晾在台子上的一本本小册子,王琪随手拿起来□□:“你这是在晒书吗,为什么不多找几个人帮你?”

      “少爷,别……”阻止了王琪翻看的动作,王生不好意思的道:“这些不是书,是我家娘子看诊的脉案。都是些内宅的太太小姐,不能随便让人看的。”

      所谓脉案,是指中医看诊的诊断记录,里面会记载病人的病情以及开出的处方。常年给大户人家看病的郎中,手里都会有这些脉案,方便以后看诊,刘云和杏林手里就有王琪的脉案。王琪知道,有些病极为隐晦私密,是患者不想让人知道的。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更是把面子看得比命重。脑中似乎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王琪还没来及捕捉到便转瞬即逝。

      十分理解的放了手,王琪笑道:“没想到你家娘子的医术这么厉害,来京城没几年,就深得这些夫人小姐的信任了。”

      “公子太看得起她了。”王生不好意思的抓了抓头,道:“也就是得了一两个夫人的青眼,跟大舅哥比,她还差的远呢。”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王生的脸上满是对自家娘子的赞许。

      王琪也没揭穿他,而是道:“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我今日来,就是有些问题想向你家娘子请教,不知她可方便?”

      “今日一早,内人就和大舅哥一起出门看诊去了。”王生道:“公子不如就在家里吃午膳吧,小的估摸着,那个时候他们也该回来了。”

      王琪爽快的道:“好,你先忙吧。”

      “小的送您。”亲自把王琪送到厅里,又嘱咐下人好生伺候,王生便接着忙活去了。

      王生说的没错,午膳前,杏林和王刘氏果然回了家。中午,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饭。席间,王琪见杏林和齐小惠相处融洽,心中着实松了口气。

      因着知道王琪此来是找王生的娘子有事,用过膳,钱氏便和齐小惠一起带着孩子们回去了。齐兴也寻了个借口离开了。杏林也想起身告辞,被王琪拦下了。

      下人送上饭后茶点,王生便把他们都打发下去。

      让王平安把赵璟准备的礼物奉上,王琪看着杏林道:“阿蛮也想过来,可这几日朝中事忙,实在脱不开身,只能让我代他向你赔罪。等忙过这段时间,他一定亲自登门致歉。”

      “公子千万不要这样说。”杏林慌忙道:“那事已经过去了,我和贱内都没有放在心上。更何况马婆婆已经亲自上门道过歉了,劳烦公子回去转告小侯爷,请他不要在意了。”

      两人相互客套了一会儿,见杏林果真没有介怀,王琪终于彻底放心了。

      “我记得你家妹妹的病人都是内宅女子,今日怎么也把你给拉去了?”王琪看着杏林笑道。

      杏林还没来及出声,王刘氏掩唇笑道:“公子,是这样的。今日李大人府上的娘子差人来,说小女儿生了疹子。妾身觉得那症状跟水痘有些像,正好大哥治这病比较在行,便拉他一起过去了。”

      当年杏林在平遥县治好了丫头妹妹的水痘,因而名声大噪。之后但凡平遥县有出水痘的人家,都请杏林看诊。也难怪王刘氏会拉哥哥过去撑场面。

      “原来是这样。”王琪看着王刘氏道:“这些年你一直在京城行医救人,可知道这位郎中?”

      ……

      王琪将老郎中的名字和履历大概说了说。王刘氏耐心的听他说完,又低头仔细回忆了一下,这才摇头道:“京中有名的郎中妾身多少都听说过,不过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虽然也没报多大的希望,但得到了否定的结果,王琪心中还是有些失落。

      “公子,这郎中都死了二十多年了,贱内才刚到京城几年,没听说过也正常。”王生跟着道:“小的可以专门派人去打听,或许能问出些什么。”

      “我就是随口一问,不必麻烦了。你们对外面也不要提起这事。”王琪道。

      几人又说了会儿话,王琪便离开了。

      匆匆回了侯府,王琪立马让王平安去孔云那里递了帖子。收到回复之后,便马不停蹄的奔去了孔云的住处。

      孔云的病情依旧没什么好转,病怏怏的躺在榻上,脸色比前几日更暗淡,好在还算有精神。

      两人先是寒暄了一句,王琪争得孔云同意,便让人把桌椅搬到他的榻前,然后准备好纸笔,开始着手画像。

      仅凭一个人的记忆和寥寥数语画出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十分具有挑战性,好在王琪和孔云都有足够的耐心。两人从正午一直奋斗到晚间,期间王琪不知道改了多少回,直到桌上的蜡炬将尽,地上堆满了作废的纸团,孔云看着最后的成像,终于点了点头。

      带着五竹先生二十年前的画像,王琪兴高采烈的回了住处,可赵璟却没有回来。

      最近这段时间,赵璟夜不归宿是常事。眼下已经接近子时,王琪知道他可能不会回来了,只得压住心底的失望先去休息了。

      本以为第二日赵璟会回来,可是一直等到中午,还是没有见到他的身影,就连征西候和修文偃武也不在府中。知道肯定有事发生,王琪让王平安去打听,可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王琪等的心急,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给自己找些事做。他根据五竹先生二十年前的长相,揣测他如今的相貌,一连绘制了好几幅。

      直到第三日上午,偃武这才露了面。

      猝不及防的看见偃武,王琪心中惊喜交加,忙问:“这些天你们去哪里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五竹先生抓到了。”偃武简言义赅。

      抓到五竹本是天大的好事,但偃武的脸上只有疲惫,却没有半分的欣喜。王琪心中一沉,道:“是谁抓到的?”

      “定北侯周英和宁安伯沈荣昌。”偃武恹恹的道。

      若周英和沈荣昌抓到了五竹,对太子和征西候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没想到会是最坏的结果,王琪只觉得不信,“五竹先生到底是谁?”

      “他现在的名字叫李勉,是个商人。”偃武道。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22章 第322章 大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