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4、第304章 巧姐 ...

  •   接下来的这几日,整个征西候府都很忙。莫吉可汗进京在即,赵睿身为迎接可汗的主要负责人,纵然只是挂了个名,但很多事七皇子根本撑不起来,还得由他亲自出马。

      眼见身边的人都忙的前脚打后脑勺,赵璟不好意思继续躺着。在府里歇了几日之后,也跟着忙活去了。

      赵璟每日早出晚归,王琪闲来无事,便经常去王生家里蹭饭。除了王生一家之外,齐兴和杏林也把家眷带来了。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十分热闹,让王琪感受到了久违了的家的感觉。

      王方氏已经被王生接到了京城,安置妥当之后,王耀便想搬过去同住。赵璟见那宅子离征西候府不远,又有王琪帮着说话,便同意了。

      王生虽然跟随王琪多年,但肚里附庸风雅的墨水却极为有限。给王琪置办好宅子之后,便取名“小竹园”。这一言难尽的名字,一听就是比着平遥县的竹园照搬的。

      王方氏搬进去之后,觉得这个名字太小家子气,十分不满意,一直闹着要换地方住。

      王琪知道这个三婶的相府小姐脾气,看在王耀的面上,也没和她计较。不过眼下什么都安置好了,再换地方,一时之间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宅子。要是不换,王方氏虽然奈何不了他,却会折腾王生和过去伺候她的人。为了让大家都清净,王琪便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见宅子里面有几株老梅,索性将宅子改为梅园,王方氏这才消停。

      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离莫吉可汗进京的日子已经没剩几天了。王耀虽然是个边缘人物,又不得皇上待见。但他毕竟救了莫吉可汗一命,也是如今现存的和莫吉关系最好的大梁官员,少不了跟着出去露露脸。

      王耀不在,王琪不好经常去探望王方氏。赵璟母亲的事,便只能先放放了。索性王琪只是想在王方氏那里碰碰运气,并没有对她抱太大的希望。

      “这几日我三婶没闹什么幺蛾子吧。”吃过饭,其他人都散了,王琪一边吃着饭后水果,一边问王生。

      王琪和王生一起吃过苦,也一起享了福,关系早就不是一般主仆能比的。遇见什么事,王生也不会瞒着他,都是说出来两个人一起吐槽。

      提到王方氏,王生的脸果然皱成了一根苦瓜。他苦哈哈的道:“这位三老夫人不愧是相府的千金,即便相府不在了,依然是落毛的凤凰比鸡强。整日里别的事没有,就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拿原来相府的规矩说事。短短几天,小的派过去伺候的人都快换了一茬了,真是难伺候的紧。现在想想,咱们王家老太太可比她慈眉善目多了。”

      “没想到,你也会有认为奶奶慈眉善目的这一天。”笑着打趣了王生一句,王琪也没太当回事。

      其实他明白,王方氏之所以如此吹毛求疵,无非是之前得意惯了,做事太不留余地。如今失势了,还要靠着她一直看不上的王家栖身,便以己度人,害怕王家会反过来为难她,便先下手为强先声夺人,用摆谱的方法勉强维持她相府小姐最后的体面。

      这种人,面上事儿越多,嗓门越嘹亮,心里就越没底气,表面上的张牙舞爪都是在强撑。只要给他们几回没脸,立马就老实很多。王琪有千万种方法让她消停,但却不愿跟妇人一般见识。只要王方氏别闹的太过分,王琪也愿意看在她是长辈的面儿上给她几分脸面。

      “你常年在生意场上混,什么样的人都得接触。咱们毕竟是打开门做生意,店里来个闹场的也不稀奇。要看清他们的所想所思,了解他们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嘴上虽然这样说,但王方氏毕竟是自家三婶,王琪当然不会把烫手的山芋扔给王生不管,“三婶毕竟做过相府小姐,是难伺候了些。她要是一直无理取闹,我就请相府调几个人来伺候她。”

      听了这话,王生立马道:“看公子说的,这点小事小的要是还料理不好,就白混这么多年了。您放心,三老夫人就是嫌贴身伺候的丫鬟和婆子手笨。正好我家那口子身边有个合适的人,就送过去了。这两日,三老夫人已经消停了。”

      见王方氏还算识相,王琪甚是满意。他看着王生,客气道:“你把你娘子身边正用着的人送了出去,她怎么办?”

      “公子不必担心。”王生不以为意的道:“那人不是我娘子一直用着的,而是齐兴大哥和杏林他们来京的路上救下的。我娘子觉得她做事勤快细心又不多事,伺候三老夫人正合适。”

      一听派去贴身伺候王方氏的人是杏林在半路上遇到的,并不知根知底,王琪心中一紧,警惕的问:“那妇人姓什么名什么?何方人士?又是怎么被齐兴和杏林救下的?”

      “她叫巧姑,岭南人,我们都喊她巧姐。说起来,她也是个苦命人。”王生打开了话匣子,他给王琪添上茶,不紧不慢的道:“她丈夫死的早,撇下两个闺女,大的还没及笄,小的才不到十岁。因为没有儿子,娘仨在家里受欺负,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才北上投奔亲戚。谁知道亲戚没找着,盘缠也花光了,偏偏小女儿又生了病,差点被客店赶出去。齐家大嫂子见她们母女无依无靠的,实在可怜,就留下了。”

      王琪沉声道:“岭南远在千里之外,一个女人领着两个年幼的女孩奔波千里绝非易事。杏林他们是在哪儿遇见这个巧姐的?”

      “好像是在周城。”王生想了一下,才道:“巧姐投奔的亲戚原先就住在那里。听说她们足足走了大半年才走到,可惜人家早就搬走了。”

      周城离京城尚远,离平遥县也不近,就算有人想在路上搭讪齐兴他们,应该也不会选这么个地方。王琪心道,难道是他草木皆兵了?

      “公子,你是觉得这个巧姐有什么不对吗?”见王琪一脸深思,王生小心翼翼的问。

      王琪道:“我是觉得,你派过去的人虽然只是暂时服侍三叔和三婶,但还是要打听清楚他们的底细,不能让不明不白的人混进来。”

      “原来是这呀。”王生拍着胸脯保证:“公子放心,小的送过去的人都是知根知底的,不会出岔子。至于这个巧姐,应该也不是什么居心叵测的人。听齐兴说,巧姐一开始很感激他们收留,可一听要去京城就不愿意了。说是嫌路远,怕女儿受颠簸。”

      王琪道:“那她为什么又跟来了?”

      “还不是为了闺女。”王生叹了口气,道:“本来齐家大嫂子都留下银子了,足够她娘仨过一段时间的。可惜两天以后,巧姐又雇了马车,带着闺女追上来了。一问才知道是碰见了庸医,她们花了很多银子买药,结果孩子的病非但不见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巧姐一个妇道人家,人生地不熟的,不敢与人起冲突,又不敢再去找别的郎中冒险,左右一合计,还是觉得杏林最靠谱,就追上来了。”

      巧姐的做法倒是很符合常理。一个无依无靠的妇人,女儿重病在身,仅有的银子还被人骗了不少。与其留下来面对未知的未来,还不如投奔真心帮助过自己的恩人。更何况那群人里还有一个医术超群的郎中。

      王琪接着问:“她女儿的病情到底如何?”

      “那女孩年纪小,又长途跋涉,身体本来就吃不消。加上水土不服,又拖了那么长时间才医治,能捡回一条命都不错了。”王生唏嘘道:“本来吃了杏林的方子,女孩的病情已经稳定了,谁知道骗子和庸医狼心狗肺,居然把人害成这样。听齐大哥说,要不是巧姐来的及时加上杏林的医术好,那孩子恐怕就没命了。”

      王琪心想,杏林的医术高明,那女孩有病没病,自然瞒不过他的眼睛,应该不是装的。

      “巧姐也是倒霉,齐家大嫂子给的银子,请郎中花了一部分,花钱雇马车又花了一部分,已经所剩无几了。”王生接着道:“经过这件事,她实在不敢让别人给女儿看病,只能求齐家大嫂子收留,然后跟着他们来京城了。”

      虽然觉得这事可能就是碰巧了,但王琪还是不放心,又问了一句:“来京之后,这个巧姐都去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人?”

      “她呀,别说出去了,拉都拉不出去。”王生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小的从来没见过这么老实本分的人。自从到了我家之后,巧姐一直待在后院,不是干活就是照顾女儿,从来没出过门。听我家娘子说,她平时也不和其他下人接触,连话都很少说。娘子见她任劳任怨,做事勤快又细心,十分喜欢,想着带她出去逛逛,顺便给她添置几件衣裳,可她就是不愿意。”

      不出门不与人接触,便不能传递任何消息。虽然这个巧姐的行为举止有点孤僻的过分了,但有可能人家就是个实心人,只想着多干活偿还恩情,不求其他的。

      总而言之,此时王琪基本已经排除巧姐是细作的嫌疑了。

      “她既然不喜欢出门,为什么又同意去三婶那里?”以防万一,王琪还是道。

      王生苦笑道:“一开始也是不愿意的,说是不敢伺候京里大官的家眷,怕照顾不好给我们丢份儿。可家里的丫鬟婆子没一个能比的上巧姐心灵手巧的。我家娘子生怕委屈了三老夫人,便跟巧姐说,王大人一直在外地做官,只是回京住几天,过段时间就走。又再三保证,就算伺候不好也没事,直接回来就行了,绝对不会责怪她。巧姐这才勉强同意的。”

      “原来是这样。”王琪终于放下了心,“莫吉可汗离京之后,三叔八成还会外调。到时候三婶也会跟着走,你放心,他们不会麻烦我们太久的。”

      王生笑道:“小的知道了。”

      几日之后,莫吉可汗一行人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浩浩荡荡的进了京,受到了梁帝的隆重接待。

      此次入朝觐见,莫吉可汗不但带了很多名贵的贡品,还代表西南一百多个部落向梁帝表达了归顺的诚意。梁帝龙颜大悦,下旨赏赐了很多东西,连带着对太子都和颜悦色了很多。征西候府等一干救助莫吉可汗的人也都受了封赏,就连王耀都官升好几级,不仅不用再去滇南受苦,还被调往富庶的江南任职。

      对此,王方氏却不觉得是王耀应得的,而是一口咬定皇上还念着相爷的好,所以才格外开恩。王方氏拼命将所有的粉往自家脸上擦,连王敬都面露不悦。王琪见王耀没有发话,自然也懒得多嘴。不过他心里却清楚,皇上之所以把王耀调离滇南,论功行赏只占了一小部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不想让王耀和莫吉可汗有太深厚的交情。

      不过,不管梁帝到底打的什么主意,这个结果王耀却十分满意。

      滇南彻底平定,梁帝心里高兴,赏赐起来也不手软。不但活着的人有了恩赏,死了的人也落了好发丧。

      由于莫吉可汗亲自出面澄清,一直被认定为叛国的原滇南县令吴州终于平反昭雪。梁帝大笔一挥,追封吴州为滇南府尹,并赏给他的家人很多东西。除了吴州之外,在滇南殉职的所有大梁官员也都给足了死后的体面。

      热闹了几天之后,莫吉可汗便要回去了。临行之前,还特意将自己年仅十岁的儿子托付给梁帝照顾,美其名曰留下学习中原文化。

      对于上赶着送上门来的人质,梁帝自然乐得接收。他肯定了百夷族的忠心,并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小王子,然后又毫不吝啬的追加了很多赏赐。

      千恩万谢之后,莫吉可汗便带着丰厚的物资回去了。

      莫吉可汗一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王琪原本以为他和赵璟可以一起去查五竹先生了,谁知整个征西候府却陷入了诡异沉闷的气氛中。不说征西候赵睿,就连回京后几乎没见过面的方衡和史东都一直在府里待着。

      按理说,刚刚被皇上亲自下旨封赏的人不说意气风发,但也不至于臊眉耷眼的。觉察到不对,王琪便去问赵璟。

      “最近怎么了,难道府里的人被集体禁足了吗?”王琪半开玩笑一般的问。

      赵璟苦笑道:“虽然没有明着被禁足,但也差不多了。皇上已经下旨,令定北侯周英全权调查五竹先生的事,安阳伯章毕贤从旁协助。东宫和征西候府都被排除在外了。”

      “为什么?”觉得苗头不对,王琪不解的问。

      “因为莫吉可汗的行踪在达贝镇泄露的事,皇上觉得可能是征西候府和太子这边的原因,便让我们避嫌了。”赵璟道。

      听了这话,王琪彻底怒了,“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呀。莫吉可汗在达贝被追杀,要不是方衡、张远和东宫的穆子苏拼死保护,霍尔早就得逞了。皇上怎么能疑心到太子和征西候府头上呢?”

      “你先别生气。”见王琪气的不轻,想到他是在替自己不知,赵璟心中十分高兴。他揽住王琪的肩,柔声道:“也不能怪皇上趁机发难,这也算事出有因。莫吉可汗这次进京,已经把他在滇南县衙遇刺的经过全都说了,我慢慢告诉你。”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04章 第304章 巧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