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3、第193章 胡绣 ...

  •   却说王琪这边,衙门将案子宣判下来之后,王生等人被无罪释放。王琪重重的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却始终高兴不起来。

      堂审之时,王琪虽然没有亲临。但涟漪在公堂之上说过的话早就传遍了平遥县,他不可能一点耳闻都没有。王琪倒是不介意县里的人如何议论自己,只是在意赵璟。赵璟本就因着刘云的面子对涟漪留有几分情面,如今见涟漪为了他牺牲到这个地步,依着赵璟知恩图报的性格,恐怕这辈子都会觉得欠着涟漪了。

      事实也证明王琪猜对了,案子判下来之后,等于证实了王琪没有冤枉涟漪,赵璟不可能不知道,但好几天过去了,都没有见他的踪影。王琪心中不由嘀咕,他是不好意思来?还是在为涟漪的事心烦?若是前者,王琪倒觉得没什么,若是后者……王琪脸上一沉,却不愿意细想这些。索性案子结束之后,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善后,王琪尽量让自己多忙点,也省的想这些烦心事。

      涟漪在公堂上的话对王琪和玲珑斋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再加上投毒的事,更是雪上加霜。王琪知道,玲珑斋遭此大难,有的是人等着落井下石,短时间内恐怕很难重整旗鼓。与其在一片骂声中开门营业,不如重新整顿一番,待风头过去之后再说。

      于是,王琪便和王生以及长安上顺兄弟商量了一下,几人都觉得现在应该暂时避避风头。王琪便留下了几个比较得力的人,然后安排王生给剩下的人多发三个月的工钱,让他们自谋生路。玲珑斋暂时关门歇业。

      天越来越冷了,王琪拥着大氅,躺在软榻之上,身前放了一个烧的火热的炭盆,屋里燃着梅香,周围飘着一股带着梅香的暖气。

      “少爷。”王生推门进来,对着王琪低声道:“小的回来了。”

      抬眼看见王生,王琪问:“事情都料理好了吧。”

      “已经办妥了。”玲珑斋是王生一手料理的,眼看着它关门,短短几天之内,王生像是老了好几岁,脸上也难掩疲惫和落寞,“张婆婆她们哭着不愿意走,还有几个伙计也是。小的向他们保证,以后玲珑斋若是重新开张营业,一定会把他们请回来。”

      王琪知道张婆子她们,她们原是马婆子在县西的邻居,为人朴实忠厚,干活也勤快。就是年纪大了,没人愿意用她们。玲珑斋刚开业的时候,马婆子便做主把她们招了过来,平时帮着洗洗刷刷,总算混了口饱饭吃。如今玲珑斋关门歇业,她们失了糊口的营生,以后的日子肯定艰难。

      觉得那几个婆子确实不易,王琪本想多给她们些银子度日,可惜话未出口,便咽了回去。如今世道艰辛,生活不易,大家同在玲珑斋做活,若是厚此薄彼,宣扬出去,势必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要知道,在玲珑斋干活的都是底层的普通百姓。这些人虽然大多都没什么坏心,奈何眼界有一定的局限,只顾着眼皮子前的利益。只要牵扯上银钱,便没有大局观和同情心。一个弄不好,不但白花了钱,还两头不落好。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王琪一直都懂。眼下玲珑斋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实在无谓平添不必要的麻烦。

      “少爷。”眼见王琪眉头深锁,满面倦容,王生心怀内疚,跪下道:“涟漪这事,是小的看管不严,这才酿成如此大祸,求少爷处罚小的吧。”

      王琪道:“这事怎么能怪你呢?要说错,也是我的错。当初,是我让她住到你那里的,也是我同意她去玲珑斋帮忙。涟漪既是我派过去的人,你自然会另眼相看,又怎么会生疑心呢?玲珑斋会遭此劫,终归是我的错。”

      “少爷,您别这么说。”王生抓着王琪的手道:“好歹刘县令揪出了涟漪那个忘恩负义的贱人,还了我们的清白。少爷暂且忍耐一下,等过了这个风头,咱们一定还能东山再起的。”

      也不怪王生埋怨涟漪忘恩负义,虽然涟漪自己不认,但在王生看来,王琪给她一席容身之地,且从没有亏待过她。涟漪在王生家里住了那么长时间,王生全家上下也都对她十分照顾。如今她做出如此恶毒的事,打着为恩人报仇的幌子将很多无辜之人牵连,还毁了王琪和玲珑斋的名声,简直就是恩将仇报。

      “地上凉,你先起来吧。”将王生扶起来,又让他坐到自己身边,王琪也重重的叹了口气:“玲珑斋是否能够再次开门营业,尚未可知,但我们却不能坐以待毙。还是趁着这个机会,想想别的出路吧,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听了这话,王生立时会意,“少爷是想另辟出路?”

      “不错。”王琪点了点头。

      王生和齐兴一家跟了他这么多年,虽没有半点血缘关系,却胜似血亲。这些年,王琪置办了几处不错的铺子和田地,攒了不少家底。光是房租和地租,便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再有玲珑斋加持,养活王生和齐兴他们全家,根本不是问题。

      依着王琪之前的想法,若他真有一天厌倦了红尘,想要避世隐居,起码能在临走之前保证王生和齐兴一家人之后的生活。如今失了玲珑斋,自然是断了一个臂膀。王琪本不想再劳心伤神张罗生意,但却不得不为以后的事做打算。毕竟天有不测风云,若光指着房租和地租过活,天下太平时无所谓,万一碰上灾年,必定青黄不接。

      “我虽然有此打算,但这一时半会的,也想不出做什么好。”王琪道:“此事还得慎重考虑才行。”

      “小的倒是有个主意,不知道能不能行。”王生道。

      这些年,王生经营玲珑斋,也和不少富贵人家打过交道,见过一些世面。见他有话要说,王琪索性道:“说来听听。”

      “其实这事还是听我家那位提起的。”提到妻子刘氏,王生脸上一红,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才道:“她经常出入一些大户人家,见内宅的夫人和小姐们最近常常议论一种刺绣,说是张家老夫人的亲戚从京城买来的。那刺绣色泽鲜艳,花纹也是各式各样,非常漂亮,不是普通人家能绣出来的。很多闺阁小姐都十分向往。不过似乎只有京城和苏州才有卖。苏州远在江南,往来不易,但是去京城的花销也不便宜。这些夫人小姐们虽然眼馋,却是无奈。若是少爷能将那种绣引到咱们县来,没准可以大赚一笔。”

      王生的妻子是杏林的妹妹,她虽是一介女流,却不安于针织女红。未出阁之时,便跟着哥哥学习医术。成亲之后,王生也没有将她拘在家里。刘氏闲暇之时,便在济世医馆帮忙,久而久之,也有了些名声。她擅长妇科,又同为女子。比起寻常郎中,许多内宅女子倒是更喜欢请她诊治。是以,刘氏经常出入大户人家,有些见闻也不足为奇。

      听王生说了这些,王琪隐约也有些印象。前段时间,齐兴曾告诉他,王耀也给王李氏带回了一块名贵的绣品。王李氏对那块绣品爱不释手,没少拿出来炫耀,在夫人小姐那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他们说的,应该都是苏绣。苏绣虽然没有被列入皇家御用,但因其花纹美轮美奂,深得皇室贵族的喜欢。价格也异常昂贵,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平遥县虽然有不少附庸风雅的富户,但以他们的能力,买一件充门面倒是可以。但若让他们日日以苏绣为衣,必然不可能。

      知道王生是想开一家绣坊,王琪不由低头沉思。平遥县虽然没有绣坊,那也是因为刺绣属于针织女红,几乎每家女子都会,实在不算新鲜。开绣坊若没有独到之处,势必吸引不了生意。

      “少爷从前不是说过吗?物以稀为贵。”王生兴致勃勃的道:“很多女子都会绣花,但手艺却有好有坏。县里虽然有成衣坊,但衣服上的花样也就那几种。大部分人家还是买了布匹回家让媳妇裁衣裳。碰上个贤惠点的,没准能穿上绣了纹样的衣裳。若是媳妇手笨,就只能穿素袍。小的想着,既然县里没有专门的绣坊,我们可以开一家。要是能将那种绣弄来,名声便响了。”

      “你的想法倒是不错,但还需细细斟酌。”将苏绣的价格和平遥县的花销水平给王生细细的分析了一下,王琪委婉的道:“且不说那苏绣名贵,有的是达官贵人争相购买,未必看得上我们种小地方。就算我们有本事和苏州那边连上线,咱们县里的人也承受不起。”

      听了这话,王生知道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不由失望的道:“小的见这个县里的富贵人家都对这绣十分痴迷,还以为有赚头呢。”

      王生说的倒也不错,平遥县虽然是个小地方,却也有不少附庸风雅的有钱人。他们可能肚里可能没多少墨水,但这不影响他们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苏绣既然能象征身份地位和体面,他们便会对此趋之若鹜。若有一种绣,品相不比苏绣差,又不会那么贵,没准可以一试。

      想到这里,王琪忽然记起来,以前和赵客聊天时曾经听他提过,大梁国和南越国的交接处,有个叫湘江的地方。那里有个民族,叫胡族。湘江多山多丘陵,地理坏境恶劣,不适合耕种,而部族之间多有争端,人民生活困苦。但胡家女子却是刺绣高手,绣出来的花样可以和苏绣媲美。只是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又动荡不安,这才少有人知。

      赵客是风雅之人,精通琴棋书画,对艺术情有独钟。每每谈起那么精美的刺绣不能广泛流传,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战乱而失传,脸上总是充满惋惜。可惜,胡族部落之间常年战乱,自然没有人将胡绣发扬光大。

      王琪倒是记得赵客说过,为了换取钱粮,战胜方会将俘虏来的妇孺贩卖。但因他们是异族,大梁这边的人都不愿意买,价格十分低廉。若是能低价买到一批会刺绣的胡家女子,没准可以用她们开一个绣坊。

      “这事容我想几日,你先回去准备一下,过两天出一趟远门。”王琪道。

      王生知道王琪有了打算,忙问:“少爷可是有了什么好主意?”

      王琪也没瞒着,将自己的想法和王生说了一下。王生眼睛一亮,笑道:“少爷,若胡绣真的不比苏绣差,用低价买来会绣胡绣的胡人女子,简直是赚大发了。”

      但他这次却没有掉以轻心,而是担心的道:“可是小的并不了解刺绣,即便是胡人女子,也未必全都有一手好绣活。小的是怕识人不明,白折腾呀。”

      王生说的不无道理,王琪想了一下,便道:“有个人或许可以帮忙,待我问问他是否能行个方便。”

      王琪说的这人,便是赵客。

      说来也是缘分,赵客原本是王琪上一世的朋友,这一世提前在京中遇见,又得知了他的身份,王琪本以为两人不会再有交集。谁承想赵璟离开平遥县之后,王琪四处游历,居然又遇见了他。赵客也醉心于书画,被王琪的画风吸引,两人因画结缘,再次引为至交。赵客虽然没有明着向王琪表明身份,王琪也没有追问,两人一起游历了一段时间,只觉相见恨晚。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期间也没少书信往来。

      “有位赵大官人是我游历时结识的,他人品不错,对刺绣很有研究,应该能帮到我们。不过他常年在外游历,从上次的书信来看,过几日应该便会返京。这事不急,你先在家歇息几日。过两天我修书一封,你送去京城给他。”想到王生不认识赵客,势必得找个相熟的人和他一起去,王琪继续道:“我去游历之时,都是小顺陪着的,赵大官人也认识。到时候你把小顺带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王生不知道赵客的真是身份,但见他是京城人士,自然不敢怠慢,忙道:“少爷,这位赵大官人虽然和您相熟,但咱千里迢迢的找人帮忙,总不能空手去吧。”

      赵客的身份尊贵,普通的东西自然入不了他的眼。王琪心道,还好他喜欢自己画的山水,可惜最近都没什么新作。送旧作显得没有诚意,再画一幅新的也需要时间。

      王琪不紧不慢的道:“礼物我会准备,你先下去吧。”

      “是。”王生见他也累了,便行礼告退。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3章 第193章 胡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