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9章 ...

  •   “想不到,乡野郊外之地,竟然能有这样的歌声。”

      年方及笄的丹小瑜,着一袭荷花似的淡红裙装,正跨坐在一匹小青驴的背上,慢慢行走过乡间小路。

      道路一旁,是农家田垄,另一旁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柳荫傍水,向清波之中垂下碧玉丝绦,随风浮动。

      在她身侧,还有两个骑驴的少男少女。小路狭窄,三人不能并行,便由少女和丹小瑜紧紧挨着,男孩子错在后面。

      “师姐,此地除了我们三个,只有那边的路人了。”少女已望见了黄显的身形,“这么远,声音还能如此清晰。”

      这少女是教坊弟子,艺名叫香果;随行的少年,艺名叫莲枝,都是教坊门下的弟子。

      莲枝正在向正末的目标努力,听了这嗓音,颇为羡慕。

      “又亮堂,又有劲。”

      丹小瑜眼力好,远远望去,只见那人长得颇是眼熟。

      这五官轮廓,颇像小时候见过的那位小元宝。

      刚这么想的时候,她不禁觉得很好笑。

      哪里就这么巧呢?

      ——咦?等等。

      可能也并不是巧合所致。

      耳听得他的歌声,用气的方式,很像当年听到的黄彦师叔,但这位少年郎,嗓音却更高亢和醇厚一些。

      这种熟悉的感觉,她也有听过的。

      是谁的师承呢……

      有道是,技艺在骨不在皮。

      仔细回忆一番,黄师叔的性格有些优柔寡断,是以演出带有心事和顾虑的角色时,更是惟妙惟肖。

      这少年的气质,却是张扬外放。即便一首小调,也能听得出那开拓天下的冲劲。

      但两种范式,很明白是同源流,同门派。

      这少年身在此郡此县,令丹小瑜想起,被民间称为“草台状元”的文凤英老前辈,居住之地就在这一带。

      那答案便很明白了。

      眼前这少年,一定是她老人家的徒弟。

      小时候那次偶遇,她许久不明白,为什么黄师叔夫妻并没有得教坊传授,却能学得一身惊人的技艺,使德胜班名冠江湖。

      后来,听多了江湖艺人的口碑,才晓得真相。

      那是因为文老前辈教得好。

      文凤英自幼爱戏,到了三十多岁时,名声如雷贯耳,江湖上人人都称她一声“文状元”。

      她兼工多种生、旦行当。民间常常流传的上百部民俗类剧目,她都把整本戏烂熟在心。一抬手就能演,一张口就能唱,演什么,是什么。

      有的艺伶,自己会唱会做,却不会教。文凤英完全不同。

      她讲戏不藏私,几句话就能把核心点透,用的时间比别人少,弟子们却比别人学得牢。江湖艺人,路过她的家门,也会登门去拜访。得到她老人家几句点拨,技艺进境能一日千里。

      要说文凤英一门最精髓者,便是文老前辈这种爽朗近人的性格,以高亢嘹亮的嗓音,酿造出洒脱不羁的气质,

      这少年,样样皆有。

      不用说,定是得了文老前辈的真传。

      加上他的年纪、相貌、个性,样样都和黄显对得上号,丹小瑜心中已经十足确定了。

      “这也是行内人。如果没认错的话,是文老前辈的外孙子,袁宝。”

      “师姐,你认得?”

      “嗯,儿时曾有一面之缘。”丹小瑜道,“他在此处,说明文老前辈的居所距离不远。我们去问个路,赶明儿拿些拜礼,去看看她老人家吧。”

      “好啊好啊。”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正和黄显打了个照面。

      “袁宝。”

      丹小瑜直接叫出一声来。

      黄显一愣:“是我。您是……”

      随即立刻从那粉妆玉琢的小脸上,认出了旧识模样。

      “丹小姐吧。”

      丹小瑜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一事。

      “你倒是不躲不闪的。那我可要管你讨账了。”

      黄显微微皱了皱眉。

      丹小瑜所说的不躲不闪,不过是玩笑话。她是说黄显没有行路经验。别人一口叫破他名字,他就立刻承认,毫无戒心,不懂绕弯子。

      但她和另两位少年骑着小驴,三人把这狭窄的小路几乎占满了,又在路中间立住,和他说话。在黄显的理解里,就是觉得,丹小瑜在指责他不懂身份高低,没有主动给教坊艺伶让出道路来。

      呵呵,凭什么你们教坊就要别人让?

      小时的那股子不服气,又填满了他的脑海。

      丹小瑜见他皱眉沉吟,心里更好笑了。

      若是小时候,听到“欠我东西”说不定就直接跳起来了,现在虽然没这么大的反应,却还是一副什么都写在脸上的直脾气。

      “你可还记得,你欠我一场戏?”

      她眉眼弯弯。

      “欠了十年呢。”

      黄显嗤笑一声。

      “当年是你有事走了,现在却推到我头上。这不是颠倒黑白吗?”

      咦?

      这口气不太对呀。

      她不过是把旧时的交往拿出来叙叙话,他怎么看起来好生气的样子?

      “我在半路上就写信给你。我看黄师叔他们有些想送你去教坊,所以问你们什么时候进京,赶不赶得上我们从东海回去。你却没有回我。”

      黄显展开眉头,看起来平静了些。

      丹小瑜就放了心,继续道:“我以为信被驿站送丢了,后来又写了好几封,都是一样的内容,你定然收到了,却不回我。你说说看,这难道不是你怕了我,故意逃避?”

      后来,还是在父母和黄师叔他们通信的时候,她才知道,袁宝在原郡跟着文老前辈学戏。

      也是这时候,她才知道,袁宝并不是她小时候理解的“姓黄,叫元宝”,而是姓袁,单名宝。

      想想每次回忆他的时候,都要暗笑他的名字,还挺不好意思的。

      那些信,黄显都收到了。

      但他故意不回。

      他看了信,见丹小瑜笃定他会去京城学艺,心里抵触感爆发。

      天下艺伶也有许多流派,并不是只有你们教坊、你们丹家的技艺,才值得人去学!

      我爹娘是有些送我去教坊的想法,但那不代表我想去,也不代表我就会乖乖听话!

      什么京城,不去也罢!

      这教坊的娇小姐,一点不懂世故。别人一封信不回,还不知其意,竟还接二连三地催!

      等将来见了面,一定好好冷嘲热讽一番!

      可如今,真的见了面,她却先说了个有理!

      黄显嘴硬:“你不过陪我串场,还那么心心念念。我一个男主角都不急,你急什么?”

      “谁要给你串场?”丹小瑜抬起下巴,“既然是现在遇上了,现在要演,那就正经地排,正经地演。”

      “好。”黄显眼光一闪,“要论正格的,咱们分属两家,在同一处见面,就该搭对台。敢不敢?”

      丹小瑜嗤笑:“谁给你的勇气,和我做对家?我敢赢,你敢输吗?”

      “看你大小姐,口气不小,想必还没输过。这也正好,在我这教你个天外有天。”

      “您怕是不够格。”

      “这会儿由着你说,到输惨了的时候,可别嘴硬。”

      “原话奉还。”

      他两人自顾自地吵起来,香果和莲枝哪见过一向温和认真的丹师姐,还有今天这一面?对看一眼,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

      莲枝试了半天,插不进话去。好不容易找到这个当口,扬声道:“师姐!咱们打了招呼快走吧,不然误了时辰,到不了文老前辈家了。”

      黄显果然被吸引。

      “你们,是要去我姥姥家?”

      丹小瑜坦然点头:“对啊。”

      “切,你们知道路吗,就瞎走?”

      哦?看来不是这条路?

      “我们当然知道!”丹小瑜一本正经地诈唬,“倒是你,跑得离家这么远,还闲逛到现在,不怕赶不及回家,被文老前辈家法教育?”

      黄显只顾着还口,完全没在意暴露了什么:“呵!少拿哄小孩的话说我。我可不是回云松村,是要去广坡县里。”

      “咦?你去广坡干什么?”

      丹小瑜有些意外。

      “德胜班在那边驻演,我去和我爹娘会合。”反正这些消息,在附近稍稍一打听,众人皆知。黄显便直说了。

      “去不去水溪镇?教坊刚从临溪县演完,正要去水溪。”

      “丹小姐,你来得越早,输得越早。”

      “袁公子,不要逞一时口舌。等到咱们正面对上,你这一身的力气,还有一箩筐的说说唱唱,都要在台上见真章。”

      “行啊,台上见。”

      “输了可不要太难过。”

      “去你的,我还怕你输了哭鼻子!”

      两人以这么没营养的互相攻击道了别。

      “师姐,你是什么时候认得的这位同道?怎么十年来都没见你提起过?”

      重新上路,莲枝有点好奇。

      丹小瑜稍稍犹豫了一下。

      斟酌了一晌,才道:“是遇到你们之前的事了。”

      她是不太愿意提起东海赈灾这回事的。

      香果和莲枝,就是在那次的灾祸中流离失所的。

      他们两个,原本是同一个班社里的学童。

      洪灾过后,灾区百姓无心歌舞,各家班社眼看就要维持不下去。恰逢教坊戏班来了,《八仙过海》一连演了三个月,场场座无虚席。

      这出戏里的八仙,诙谐,团结,不服输,鼓舞了东海百姓,纷纷恢复了农事,振奋起来。也让当地的艺伶重归了勾栏,最终没有断了生计。

      当时,香果他们这样的小学童,还不能上台演艺,在入不敷出的班社里显得很累赘。丹志梅夫妻也不愿意看到艺伶断代,于是请示了教坊司,把这些孩子划归进各地教坊,继续学艺。

      这些孩子中,有几个适合学丹氏一派和教坊其他派系的,丹志梅便收在身边,带回京城。有适合学别家技艺的,丹志梅也四处奔走,推荐他们进私家班社。

      前后忙了好久,终于将孩子们都安顿好了。

      香果莲枝他们这些进了京城教坊的,无不将丹志梅夫妻看做大恩人,平时也喜欢依偎着丹小瑜,师姐长师姐短的。丹小瑜本来是不太喜欢热闹的,带着师弟师妹们练功时间长了,也习惯了合群。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以前,丹小瑜单打独斗,若是直接对上袁宝这样的好嗓子,还真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今,有了这些同门弟子的合作,大家齐心协力排出戏来,定能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9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