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二十一章 ...
-
二人迅速动身,坐上马车,一路上乞丐多的厉害,乔洵把原因简单一说,苏清脸色阴沉,眼神冰冷。
“我算是知道了,这四大家族为什么这么厉害,原来是百姓辛辛苦苦交的所有赋税,三分之二都进了他们的口袋。”苏清冷冷的道,“我之前翻看这里的情况,年年赋税都少得可怜,我还以为是这里本身产量不行,但是按照那个收法,怎么可能那么少。”
“消消气。”乔洵道,“咱们来了,这的情况自然能好一些。青竹的东西送来了,这的四大家族都是到处兼并土地,那些没了土地的农民就成了流民,流民有的成了佃农,用钱买地种,收成和地主二八分。有的做长工,但是包吃包住,然后给月钱。”
“二八?”苏清道,“那怎么可能够一家人用?而且佃农还要交赋税的吧?”
“这个不用了。”乔洵道,“不过这的种地工具那么落后,灾害还严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打不下多少粮食,还二八分,过得实在是苦。”
“四大家族统一了岭南的分成?”苏清道,“真是土皇帝啊。”
“所以说,现在啊,四大家族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租农民种地,包吃包住,说白了也就是长工,还能攒点钱,除了没有自由,而且每天非打即骂,不过有月钱。”乔洵道。
“这苛刻的条件,也就是欺负流民。”苏清想了想接着道,“那么月钱多少?”
“20文。”乔洵道。
“20文?”苏清有点诧异道,“20文能买什么?那么少的钱,怎么过日子?”
苏清不敢想象一个人的月钱只有20文,在苏清的印象里,对于铜钱没有什么概念,而且皇宫的花销向来是以千两白银为单位算的。苏清一顿午膳下来就是十几两白银出去了,打赏下人都是几两白银,从来没想过会有20文的月钱。
“不过包吃包住,倒不用花钱。”乔洵道,“我记得我小时候,虽然是苦日子,但是没这么苦,诶,毕竟我还是个小少爷呢。”
“四大家族呢?”苏清道,“我得看看咱们在这算不算个有钱人。”
“有钱。”乔洵笑道,“咱们可是有钱得很。你看看,我这之前皇帝上的加起来一共是十万两白银,然后你的话,说起来,我还不知道你的储蓄呢?”
苏清看见乔洵眼里的笑意,笑着道:“那我就告诉你啊,我作为太子,储蓄当然不少,虽然之前我也落魄过,但是现在也缓过来了,我之前算了算,除了那些摆设实在舍不得,有些能当的就当了,一共是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乔洵愣了愣道,“三十万两白银?太子殿下,你怎么这么多钱?你还去取什么钱?”
“三十万两白银,是我全部积蓄了。”苏清摇了摇头道,“三十万两不算什么,最起码在宫里是这样的,而且我的摆设已经不算多了。我还准备去取钱呢。你看看,咱们装修府邸,每天的伙食不要钱吗?到时候咱们办事也要钱的。”
乔洵深吸一口气,深深的明白什么叫做不食人间烟火,轻声道:“你知道一个平民一年花多少钱吗?”
“多少?”苏清愣了一下,对于这些他是真的不知道。
“二两。”掐乔洵认真的道。
“二两?”在苏清的印象里,他打赏下人都是四五两,完全不知道二两银子这么值钱。
“长清,你在外面待一待,你就会知道银子多么珍贵。”乔洵道。
说话间就到了,只见那是一个相当气派的建筑,一看就是财大气粗的地方。天香票号作为京城最有名的票号,是陈潇的产业之一。短短十几年从一个无名的票号到如今名动京城。据说本来在岭南的分支都准备撤了,但是一个月前突然京城的老板传话,吩咐西南和岭南的分支都不准撤,这才保住了。
“陈潇啊。”苏清笑道,“这方面还是挺靠谱的。”
“客官,您来了。”负责人一看见苏清手里拿着的玉牌和身上华贵的衣服,瞬间脸上满是笑容,知道是个大客户。
“取点银子。”苏清笑道,“另外看看陈潇到底有多少存款?”
负责人深知这人虽然不是陈潇,毕竟作为岭南地区的负责人,他是见过陈潇的,但是既然拿着特质玉牌,那么一定是陈潇极其信任的人,毕竟这玉牌就等于是最高权限了。
“三千万两。”负责人道。
“三千万两?”苏清直接惊住了,为什么这么多?但是转念一想,陈潇小小年纪不愿意学习四书五经,唯独对经商情有独钟,几年就在京城声名鹊起,手下的产业都数都数不清楚。
“取多少?”乔洵笑着道。
“一百万两。”苏清沉吟片刻道,“先取这些。”
“行。”负责人迅速的开始置办手续,接着就拿了一叠银票过来,恭敬的递过去。
乔洵和苏清道了声谢,转身走了。两人坐在马车上,都在思索着该怎么办。
“府邸应该明天就完成了。”乔洵道,“这荒地有些也是不错的,可惜就是荒废了。你现在啊,把这些土地全部收回去,然后让百姓过来领田地,领田地的一人赏五钱银子,赏赐宅院。”
“想到一块儿了。”苏清笑道。
第二日,集市上就出现了告示:
即日起,岭南所有无主荒地尽归朝廷所属,无地者可去岭南王府领得田地和白银半钱,免除徭役和赋税五年。
一石惊起千层浪。岭南的四大家族全部震惊。五钱银子,那就是半两。岭南王府财政一直很紧张,平日里的财政支出一直被四大家族的人掌管着,再加上本来钱就少,四大家族下意识的忽视了岭南王,昨天见了一面,但是没放在心上。土皇帝坐久了,难免觉得自己就是真皇帝。但是现在苏清他们的动作,完全让他们措手不及。根本想不到他们会有这么多钱。
起初百姓也是半信半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那些乞丐就不管了,纷纷跑到岭南王府,看见的就是翻修一新的岭南王府,比四大家族的宅邸高出整整一头,气势上恢弘大气,雕梁画栋,石狮子更是异常威严,一看就是大手笔,但是该奢华的奢华,该朴素的朴素,丝毫没有暴发户的感觉,毕竟这是青竹指挥的,而青竹又是苏清一手培养出来的。
“你好,我们是过来领东西的。”一个胆大的乞丐道。
“你好,稍等。”青竹原本以为起得很早了,就到门口转了一圈,没想到乞丐居然天没亮就来了,侍卫进来通报,刚好碰见青竹。
乞丐没想到青竹这么友善,于是乖乖的在门口等着。只见青竹立刻指挥小厮们在门口摆了张桌子,上面是地契,边上是一箱一箱大箱子,不用说也知道里面是银两。接着就看见一对对的人马从府里出来,一看就是训练有素扥精锐兵马,守在旁边,气势凛然。
青竹坐在桌子后面,笑着道:“来吧。”
那乞丐立刻跑了过去,小心翼翼的道:“这是真的?”
“当然。”青竹一身青衣,面容俊秀,此时笑起来更是好看,而且非常温和。
那乞丐小心翼翼的拿起地契和五钱银子,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事情真实发生了,乞丐热泪盈眶。五钱银子,是一户普通人家几乎半年的收入。一个农民,只要有了田地,那么就等于有了全世界,生活就有了指望。
其他人看见那乞丐真的领了钱和地契,立刻就围了上来,但是在青竹的安排下还是乖乖的排队,一天下来不知道几百人都拿了地契和银两,临走前不约而同对着岭南王府跪下磕了三个头。青竹知道,这是百姓们对于新任岭南王的感激,他们没有办法回报,只能以这种最朴实的的方式来表达。
苏清和乔洵醒来抽空看了一下,长长的队伍派了不知道多远。
“我觉得,如果不把我的堤坝修好,还是会出事的。”乔洵道,“长清,你帮我看看,这堤坝怎么修合适。我想了半天,还是觉得有问题。”
“我也不太懂,其实可以叫当地的工匠来。”苏清道,“另外,陈潇来信了。”
“信鸽?”乔洵道,“怎么了?”
“他说想开通一条商路,让岭南和北方有货运来往。”苏清道,“他说的确实挺诱人的,不过要想实现太难了。但是他送来了一个东西,说是做个交易。”
“哦?”乔洵笑道,“还跟咱们做生意?”
“京城工匠设计的大坝图。”苏清说着从信鸽腿上的竹筒里拿出了一张图纸。
苏清放在桌上铺开,确实是一个大坝的图纸,设计得非常精妙。两人看了不禁连连称赞。
“不知是谁的手笔,真是精妙。”乔洵感叹道。
“工部尚书。”苏清笑道,“这个老头可不是一般人,软硬不吃,但是手艺却是一绝,明明一身本事,非要做工部尚书,皇帝都要给他面子。陈潇居然能请动他,真是厉害。”
“是他自己送来的。”乔洵说着指了一些右下角的一行字。
那行字很小,但是写得很清楚:自知岭南洪水常发,堤坝溃散,研究多年,苦于无法相送,现得偿所愿。
“几十年了,岭南都和朝廷没有往来。”苏清道,“也是苦了他一片心意。”
“那么咱们,自然不能让老人的心意白费。”乔洵笑道,“这个堤坝,我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