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日久生情,还是空穴来风? ...
-
开了面馆,澜清一人是打理不过来的。冬冬再懂事,也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还有锦城这个三岁大的小尾巴,天天屁股后头挂着。
干脆的,曹凤娘伤了手,干不了重活,就在店里帮忙招呼客人。收个钱记个帐,擦擦桌子扫个地。锦城就放到了曹家,曹大娘给招呼着。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两个苦命人。生客进门,都以为这是夫妻店,咋看都觉得俩人挺默契。曹大娘未尝没有这个心思,吴青山也趁旁边无人的时候点过澜清几句。
澜清是真没这个心思,不敢打包票终身不续娶。可如今一家三口相依为命,倒也习惯。最近这风声刮得越来越紧,他不由得想,是不是一开始就错了,不该接了这店,更不该把曹凤娘安排到店里帮忙!可是如今也没啥好的解决办法,自己又当爹又当妈,小家是经不起再三折腾得。随他去吧!
冬冬跟着林安城有名的制衣大师陈慧娘做学徒,城里最高端最有名望的成衣店就是这毓成斋,陈慧娘十六岁就出师了,在毓成斋做成衣人做了二十年。本来是把这手艺不放的,可是自己连生了三个臭小子,谁也不想入这行。也不能断了传承啊!就打着收个学徒。
周澜清闻着这风声,跟冬冬一合计,冬冬立下军令状,“爹,我想去学,我也不怕吃苦,学个手艺总是好的。”
周澜清这才四处托人打听,使了不少力气,才把冬冬带到陈慧娘跟前。一溜七八个十来岁的小姑娘,都是青葱似的。陈慧娘大致过目一遍,又一个叫到眼前,观其形,闻其声。最后让把手都伸出来,小姑娘们一个个不明所以,除了周冬冬和李娥儿,都被淘汰了。
陈慧娘又仔细的打量余下的两人,问“知道为什么留下你们两个吗?”
周冬冬和李娥儿面面相觑,陈慧娘示意周冬冬,你来说。
“慧姨,我也不知道对不对,是不是因为我跟娥儿姐姐手上都有茧子?”冬冬试探着说。
“不错,这是其一。成衣人不是这么好做的。量体,打板,裁剪,缝制缺一不可。需要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她们几个一看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就算技艺有成,恐怕也不会入这行。我不仅要收徒,重要的是要让她接我的班。”陈慧娘一说完,两个小姑娘眼睛都亮了,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嫁人也脱不了这个圈子,有点手艺能帮衬家里,比什么都强。
“别高兴得太早,看重你们肯吃苦,但是手这么粗糙,是不行的。咱们毓成斋是林安城最大的成衣铺,每天打交道的不是官家夫人小姐,就是富商名流,手里过得都是上等的料子。手要精巧能做活,还得保养光滑,指甲要短而圆润,以防划伤了料子。”
“我知道了慧姨!”俩人乖巧的应下来。
陈慧娘养大了三个臭小子,一接手这么乖巧的小丫头,也不想太过严厉。“我这有一个方子,不出仨月,手会光滑许多!以后每日辰时到店,申时回家。头三个月没有月钱。今天可以回去了!”
“是,慧姨!”
“哎!慢着!你们俩人可识字?”
冬冬有些局促,“跟我娘学过些简单的。”
李娥儿脆声道,“我识得,我哥哥在书院读书,我跟着哥哥学了一些。”
陈慧娘点了点头,“好,以后我们免不了出入高门府宅,识些字要便宜许多。你们明日莫忘了带午饭过来。”
冬冬回到面馆,跟澜清详细说了此事。做父亲的心里难免懊悔,耽误了孩子前程。本来举家迁到这林安城,就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如今竟让冬冬吃了这许多苦。
冬冬倒是没有埋怨,普通人家的孩子有几个识字的,哪个不是早早的就开始帮家里做活。只是当务之急,是要跟谁认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