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 ...

  •   这第二篇就是又一春

      大风刮过的又一春

      这篇文是在别人推荐下看的,本来觉得十几万字太少了所以一直没有动,不过看过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相见恨晚。
      在此也说一下,个人觉得后来大风刮过的文在各方面总差又一春一些,可能又一春这样的文写起来实在很累心。

      又一春的文笔,不用说,幽默的文笔是一大特色,没有过多的矫饰,没有华丽的环境描写甚至任务外貌描写。看起来似乎有些接近白描。简单不罗嗦。

      但每一段都能将读者很好地带入作者设定的感情中去。
      印象深刻的是符卿书成亲在即的日子,没有写马小东对这件事情的直接心理活动,甚至两人有了交集之后都没有超越朋友友情关系的谈话。可是那一段日子的叙述,就好像有人一手持铜锣,一手持小锤,在你的耳边敲打,声音由远及近,由缓转急,在一片平静中搅得人心里波涛汹涌。
      整篇文都是这样的氛围,如果仅仅如此,看此文会少了许多乐趣,毕竟虽然看着灼心,但也累心。
      所以作者加入的调侃将这种哀伤的氛围冲破,转移着读者的注意力,减少读者的思考。
      然而这种结构对于第一次读文的人很有帮助,几乎看到完结之前,都是很轻松的心情,佩服着作者的诙谐文笔。可是在大风刮过为又一春设计的经典结尾收场之后,几乎每个人要做的都是重新拿起文章,一点点品味每一个被轻松调侃中和掉的真正情节与感情发展。
      可以说,又一春在某种程度上比天神更让我佩服。天神里面融入的是看得到,体味得到的视觉或心理感受,可又一春将感情隐藏在文字背后,除了上面举的例子,还有苏二和小王爷的关系,如茶和如墨的二人,床头那个放着苏二骨灰的坛子,柴一和其宣,小王爷和其宣,马小东和其宣...
      等等等等,又一春可以思考的东西太多了,作者表达进去却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太多了。一个银勾写了小王爷的真爱,可写的又那么随性,似乎不是要写给读者知道,写给读者了解,只是因为行文走到那里,简单带出了那个许久以前的故事。我记得自己在回味这段情节的时候,脑海中盘旋不去的始终是一个透明茶杯中缓缓升起茶水带出的热气,茶色和杯中立起的银钩在这水气中渐渐模糊,眼前一片氤氲,四周沉寂,但仿佛一切又都在低语着,陈述着,祭奠着一段往事。
      我不知道作者到底怎么做到的,但是只有又一春留给我这样的感觉。
      再比如最后的其宣,一遍遍叫着柴一,走的那日,阳光洒在他和马小东的身上。那片冬日的阳光就像那杯银勾带起的水气,模糊了读者的视线,也隐去了背后的那段故事。当你拿起来一探究竟的时候,萦绕在心头的,总有那样一副明亮而不刺眼的冬日图和背后若隐若现的哀伤。

      我个人始终认为这篇是伪np,然而似乎也就是伪的。
      正如又一春那个巧妙到堪称经典的结局,这个结局个人认为完全超出了耽美范畴,说是一种艺术形式都不牵强。
      结局也是淡淡的,我记得自己曾在早起的时候,因为突然想到那句“我的符卿书在北疆,几时能回来”,然后心痛到立刻清醒。开始,我痛符卿书,后来,我痛马小东。
      痛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痛,马小东从那年春暖花开之后,至死,也没有痛过。他选择了逃避,对现实的逃避。他能接受苏三和其宣没有在奈何桥上选择同路,可却从那个春天开始,直到正式回到奈何桥都没有相信他的符卿书早已战死的事实。这样还是np么?
      况且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说明,大风刮过的又一春从感情上,情节上,都是极其讲究的一篇文,这样的文章,作者不会允许他是np,并不是否认np文,可的确只有一对一,才有更高的价值和品评的余地。

      再来说说最后一断,作者给结尾断在了一处“最圆满不过”的地方,一切“还好”,“过了今天还有明天”,“过了今年还有明年”,四个人在一起不多的几年相处。这样的结尾其实按理来说已经没有必要了,前面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何必再回过头非要一断呢?

      作者真的很厉害,这就好像让你痛过了,思过了,声嘶力竭喊到喉咙快要破掉,似乎再也流不出眼泪,好像可以接受事实,然后再在你头脑中印上最后一副画面:云淡风轻的天地间,那几个刚刚把你虐得心肝肺纠结到一处的几个人又坐在了一起,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有着双手双脚数不过来的日子在前面,突然恍惚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但定定神又似乎把正要愈合的伤口剌得更深。

      说这么多,总之一句话,又一春虽然名气真的不是特别大,但这篇文可以说字字珠玑,个人感觉从某种角度,耽美界无能出其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