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随机任务-结束睡前故事-解决背后问题 ...

  •   “霞”从小到大都很喜欢看故事,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喜欢自己编故事讲给自己听,特别是在睡前。

      年龄渐长,青春的荷尔蒙无处散发,霞的睡前故事变得黄暴起来,当然,这得是被网上的相关“文章”普及和教化之后才有的。

      现在霞想要停止睡前的这项“娱乐活动”,所以便委托符清秋这个任务者帮她做好这个她迟迟没能做好的事情。

      符清秋接受了这个委托,开始抽丝剥茧地分析霞的这个习惯的来由,并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

      一切坏习惯背后都埋藏着一个迟迟没有得以解决的问题。

      而霞的问题,她自己可能都完全没有意识到。

      符清秋的调查只能不停地往回追溯霞的更早的记忆,甚至是霞都快要忘记的回忆。

      符清秋觉得,在自我认知方面,霞曾经走过不少弯路。

      霞有太多的“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这使得她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总是在怀抱希望后面临失望,甚至一度陷入怀疑和绝望。

      霞在幼儿园的时候表现优异,可是她的奖励是一只自动铅笔,而其他的小朋友得到了霞最爱的图画书,霞很伤心。

      霞很想问“为什么努力后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所有人都说她的奖励是最好的,这让她无法问出她的问题,她只能用哭泣表示不满。

      还好,霞的奶奶后来给她买了她最爱的图画书,这个时候,霞知道,奶奶是最了解自己也是最无私最爱自己的人。

      霞被母亲带着去了外婆家,住在外婆闲置的房间里,虽然离她所在的小学更近了,但是母亲会盯着她不让她在放学后乱跑,可是霞很想奶奶。

      霞很想问“为什么一家人不待在一起生活”,但是霞不敢问,外婆和舅舅舅妈他们人都很好,但母亲感觉不太好,霞不想让母亲伤心。

      最后,霞还是一家团聚,只是在这之后,家人虽然还是在一起,家里气氛却大不如前。父母只关心霞的表现,而奶奶,还是经常给霞一些小零嘴,但也开始向霞抱怨起霞的母亲。

      霞这时又很想问“为什么一家人待在一起,却无法像其他家庭一样和乐融融”,但是霞怕问了后会再次面对分离,她不敢。

      奶奶下的面条加了香油,霞能开心的从第一根吃到最后一根。而父母下的面条,霞得加些拌饭酱才行,而且吃起来像完成任务一样努力地嚼和咽。

      霞喜欢音乐,想弹琴,霞的姑姑知道后送了一把因淘汰升级废弃没用了的电子琴给霞,于是霞靠记忆旋律和简单的简谱知识拿着学校发的音乐书恨不得天天弹奏。

      但是在看过了钢琴和五线谱,听过了别人优雅地弹奏古典乐之后,霞很想问“为什么喜欢的东西都要划分个等级高低,以我这个层次,我是不配去喜欢吗”。

      这之后,霞再也没听过音乐了,电子琴也被闲置了。

      霞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时候目睹过校园霸凌的事情,霞选择了以她的方式努力维护正义。

      有一次霞带着被小太妹追着的同学跑到自己家,最后在阳台上偷偷观察小太妹走没走。霞后知后觉发现这一天家里刚好没人,不然都不知道如何像家里人解释。

      霞感觉家里人其实都是怕麻烦的。

      还有一次,小太妹在教室霸凌同学,霞就在一旁大声读着政治书上关于法律的那一块内容,读了一遍又一遍,声音一直很大。

      霞很想问“为什么总有人要通过伤害别人来显示自己的强大,为什么我自己不能强硬一些,显得这么矛盾和软弱”,这在当时注定是听不到回答的了。

      霞面对这些“麻烦”会感觉恐惧,但是她却试图做些什么去对抗这种恐惧,做不到事不关己的冷眼旁观,可是身边冷漠的人太多,她觉得自己挺孤勇的。

      这时的霞没有被身边的人影响太多,恣意地坚持自己的选择,可是随着进入高中和大学,进入社会工作,外界的冲击和影响足够击溃一个人本就不怎么坚固的内心。

      当世人都在标榜所谓美的标准时,霞对比以后发现原来自己是丑的,自卑渐渐产生。

      当在高中面对高考,一切都唯分数论时,霞觉得面对自己的分数很有压力,自卑加剧。

      当霞越来越在意他人的眼光时,霞渐渐失去了自我,而最可怕的,则是失去对自我的感知。

      此时的霞很绝望地发问“为什么会这样,我为什么总是做的不好,有没有人教教我,或是帮我消解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一个人如果太过敏感,太过在意他人的眼光,那他最后一定会迷失,自我认知便会出现障碍,更容易成为被人操控的对象,或是被欲望左右的对象。

      这是霞的问题之一,当霞迷失自我,陷入自我怀疑之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感到恐惧、不安、绝望时,她选择了逃避,在小说世界或游戏世界里寻求虚假强大的安慰。

      所以睡前故事成了霞的精神避风港,这也是霞迟迟难以
      停止这项睡前的“娱乐活动”的原因之一。

      所以越是压力大,越是感觉自我价值低的时候,霞编的故事就越离谱越没有下限,由此霞越发理解一些网站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了。

      霞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于霞长期处在一个孤立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霞的自我发展。

      霞能跌跌撞撞走到现在,她得去感恩好运的一路互送。同时,她也面临很多未知的恐惧和诱惑,这让她选择靠想象去满足,但也延迟了她完备自己的脚步。

      这种孤立状态很早就开始了,从霞的母亲不让霞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玩开始。

      小时候陪伴霞的,是书报和电视,偶尔还有亲戚家的小孩。

      学生时代的玩的好的朋友,都是从同桌发展过来的。

      因为霞交朋友很被动,哪怕后知后觉发现所谓的朋友都是有利用的成分,霞都选择不计较,因为霞清楚自己付出的比较克制也很有限。

      大学时候吃散伙饭,大家哭的稀里哗啦,霞心里却没有半点悲伤。对霞来说,不再联系就不再联系了,不悲不痛,走过一段路,各自分道扬镳而已。

      但是霞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比如霞为了熟悉大学同学的名字,选择了当班干部。霞为了找大学同院的老乡,选择了参加院学生会。

      交际与否,只看需求,既实际又悲哀。

      符清秋觉得,霞只是习惯了一个人,有朋友自然更好,但是她也知道,自己的需求更重要。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渴望一段情深意重的感情。不然哪来那么多荡气回肠的故事,那么多为故事神魂颠倒的人。

      既然霞爱看故事,那么她即使一开始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感情,但看得多了,也慢慢相信,慢慢开始向往起来了。

      霞最开始编睡前故事只是将自己代入电视剧或者看过的故事里,试图去理解人物的情感,或是改变人物的命运。

      慢慢的,故事的主角变成了自己,在一个所谓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里,霞试图去理解爱与被爱的感觉,理解人对欲望的追求,理解各种复杂深刻的感情。

      故事的风格随着霞阅读小说的增多而变得多变,而很显然,黄暴是最最刺激的,也是最没道理可讲的自我安慰。

      但是这永远都只是一剂精神毒品而已,绚烂过后的空虚仍未得到满足。努力地填补只会越陷越深。

      还好,霞没有停止发问“为什么”,而她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蹲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霞努力地去学习,去吸收,从各种角度去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

      霞对自我的认知被一次次刷新和颠覆。霞成长了起来,变成一个更加注重自我成长,拥有坚定内心和自我判断能力的一个人。

      霞的睡前故事的内容也慢慢有了变化,主人公开始拥有更多的思考,不再是那个简单的满足欲望的存在。

      这使得故事的走向变得两极分化,要么是简单的黄暴,要么是励志的成长。

      正是因为霞认清了自己,重塑了自我认知,所以霞才有机会醒悟过来,打算结束自己的睡前的这项“娱乐活动”。

      符清秋觉得霞是打算抹掉她自以为的污点。但是,人有欲望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性的追求,本质上是对关系的追求。

      一个人如果能和人、事、物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他就可以做到别无他求。

      但是很明显,霞没能和她所面对的人、事、物建立良好的关系。

      霞总是习惯性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习惯性退缩和逃避。这就使得她不得不选择依赖她的“睡前故事”,寻求她对建立良好关系的诉求。

      所以,故事本身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霞要继续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好,学会相信自己,学会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只要霞能够和她所面对的人、事、物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在睡前自然就不需要所谓的睡前故事了。

      符清秋分析完毕,将分析结果留存一份给霞,霞自己的问题,终将自己去面对,外人再厉害,也只能打辅助。

      霞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学习,对自我意识、社会意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需要加强自我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和身边的人、事、物建立良好的关系。

      只要开始直面问题,问题只会成为成长之路的小小考验。符清秋这几次随机任务解决的问题都是属于这一类的,符清秋觉得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成长,或许之后,可以去尝试更大一些的任务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