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还好,你在 ...
-
第五天,他的东西我还是维持了原样,舍不得移动分毫,就好像,他还在这里一样。
下午倒了一杯水,起身时不小心带倒了杯子,整整一杯水,如泼墨画般洒在了地毯之上。
看着地毯上的水迹,眉心悄然暗了暗,若是他在这里,估计又要讲我了。
将地毯全部收了起来,打算干脆直接一次性洗了。收拾完室内地面的卫生,窝回沙发上后,有些倦怠的闭上了眼睛。
他总是觉得我做事情马马虎虎毛手毛脚的,一点也不注意情况。
想起来,他走之前的那几天,几乎每天都很不放心的千叮万嘱,生怕他不在的时候我把自己弄伤了。
每次出门前都要一直跟我强调一定要注意周围情况,上下楼梯怕我把自己摔下去,倒杯水怕我把自己烫到,出门要提醒我喝水,包里总是会带着纸……
中午回家的时候,他在电话里一直碎碎念,提醒我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害怕我上错车走错路。
有时候会有点无奈,觉得这个傻子好像总是在把我当三岁小孩,更多的时候,其实有点想哭。
这世间,除他之外,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这样挂念着我的一切细枝末节,担心我的三餐早晚,担心我的作息睡眠,担心我的生活琐碎……
哪怕他明知我已是个成人,哪怕他明知我向来很坚强很独立,却还是,把我当做一个孩子一样,保护着。
除他之外,再无他人了……
有人说,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也许说得没错吧。
可也有人说,你失去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弥补给你,我想,是的吧。
哪有什么真正的万事如意,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拥有着自己的悲哀。
自小长成了一副文人秉性的我,好像也继承了文人的那种黯然多愁,比身边大多数人都要敏感、多思、消极,却也更加固执,甚至宁折不弯。
有的人觉得我天真幼稚,有些人觉得我率性执着,可我向来,从不在意。
不在意这世间言语纷扰,不在意周围人的流言蜚语,不在意世俗评判,只想,坚持自己认为的正确,一生坚守,直至灵魂消弭,生死为终。
高三下半学期,本该是最为忙碌的学年里,他在最后两个月里,请了长假,选择了回家自学。
不知该苦笑还是无奈,大概那时的我是比他还要排斥学校里那样日复一日套路而乏味的刷题教育的人,可我无法请假,我没有那样无条件尊重我支持我的父母,所以我只能坐在教室中,压着内心的烦闷,逼着自己在这里坚持下去。
他请假回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在下午放学后吃完饭,在回家的路上,带了两包他觉得很好吃的爆米花,在晚自习开始前的十几分钟里,在校门前,交到了我的手中。
那张包着那份爆米花的袋子,在后来,被我叠好收进了,那个装着跟他有关的一切,又或者,装了我前十八年青春的盒子里,小心翼翼的收藏着,不舍丢弃。
那天后,没过多久,教室里,就再也没见过他的身影,除了偶尔考试时他会出现在这校园的某一角,被我处心积虑精心算计后在某个楼梯或走廊中,来一场偶遇之外,其他时间,几乎便再也没有交集。
他离开教室前不久,班主任在快两年无数次的座位调换中,打破了一直把我们放在一起的铁律,在最后一次座位大调整时,将我与他的座位,换成了前后桌。
在座位换开不久后,他便请长假离开了教室,留我一个人,继续呆在这灰白色的狭小空间中。
现在的我,已经记不清后来那位同桌的姓名与样貌,又或者该说,从始至终从未记过的存在。
唯一的印象只剩下,我那时总喜欢将自己的小桌子拉开,离他的桌子最少保留三厘米以上的距离,然后将复习资料用到的书籍高高的垒在靠近他的桌子一角,满脑子两不干扰就好。
在高考倒计时进入最后一个月的一天,结束早上最后一堂课的我,几乎是冲出了学校的大门,因为,那天的那一刻,我觉得在那里多呆一秒种我都会觉得反胃到窒息。
下午,我直接选择逃开了学校,生平第一次,没有请假没有交代的直接逃了学,因为,那里让我觉得厌恶至极。
我向来是一个爱恨分明到极致的人,喜欢的最纯粹,厌恶就最彻底。
那天早晨的最后那堂课,是物理课,我从不否认我的高中物理老师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带了我整整三年,尽职尽责,甚至带病都要来为我们将课上完。
可是,那天的那堂课,成了我最后放弃心中对“学校”二字最后一丝希望的稻草。
高三总复习的最后阶段,已经变成了彻底的猜题、押题、刷题,为了分数,为了一个数字,用尽一切可能去代入套路式的模板。
那天,物理老师给我们讲了高考物理最后一道压轴题的解答套路,在讲完正确的解答模式后,他擦掉黑板上的字迹,转身写下了二十四个物理公式,然后回身告诉我们。
如果在高考考场上,最后压轴题你不会做,或者没有时间写,那就把这二十四个公式全部写上去,最后这道题,你最少可以拿到一半的分数,因为,对高考阅卷来说,最重要的给分点,是公式的出现,只要你写出这个公式,阅卷老师就必须将这个公式的分数给你。
班内响起一片哗然,唏嘘声此起彼伏,可所有人都笑得很开怀,兴高采烈的抄着黑板上的公式。
茫然地看着周围似乎瞬间远去的同学、老师、教室,黑板上的二十四个公式清晰可见,耳边不断回旋着一句话:“必须将这个公式的分数给你……公式的分数给你……分数给你……”
背后,逐渐爬满了一阵寒意,顺着脊髓不断蔓延,彻骨的凉气遍布全身,莫名觉得有些反胃,铃声响起的下一刻,老师还在收拾教案,而我已经夺门而出,奔出了校门。
在咖啡厅坐了整整三个小时的我,玻璃外阳光明艳,但我却只觉得遍体发寒。
晚自习前,我回到了教室,如果晚自习我没有出现,查人的宿管老师,会打电话给我的父母,而不管原因为何,我的家里人,一定会将我骂到狗血淋头,那种情况下,我不想分出精力去应付我的父母,所以,我坐回了那个让我厌恶至极的教室。
老师点完名离开后,我从后门溜出了教室。
坐在我最喜欢的那条露天楼梯间,望着天空中依稀可辨的星辰,打开手机翻遍通讯录,我拨出了他的号码。
在听到他声音的一刻,积压了一天的情绪终于忍不住爆发,哭到泣不成声的我,哑着嗓子轻轻的告诉他发生了什么。
校园二字,在我心中向来是纯净而至高无上的圣地,也许是因为初中的环境给我留下的基垫,才让我足足三年内,都无法融入我所在的高中,这样一个,以分数为先,满眼一纸成绩的环境。
学校,在我心中,该是一个教书育人,传承教化的圣地,而不是一个汲汲营营,只为分数高低的地方。
从高一开始,我心中就有一个理念,关于学校内学科设立的理念。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九门学科,你们,可有人思考过,为何我们的先辈,会设立这样的九门课程?为何,每一个孩子,都要强制性的接受义务教育,学习这九种知识的基础?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跟我一样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只能给出我自己的答案。
在我心里,语文教导的是国内人际语言交流的基础,数学教导的是社会理性思维梳理运算的基础,英语教导的是国际人际交流的基础,物理教导的是宇宙中所有的一切物质宏观变化,化学教导的是宇宙中所有的一切物质微观变化,生物教导的是生命机理运转,历史是曾经的人文社会,政治是现在的人文社会,地理是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变化。
从人际到科学,从国内到国际,从物质到生命,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从宇宙到地球,九门学科,组合起来,便是人类所能触及到的整个世界。
而义务教育所传承的九门学术,在最初的最初,我想,应该是为了让我们每一个后代,可以在心中拥有对整个世界最基础的认知,从而更加了解世界,了解自己,在世界的基础上,构架自己的整个人生。
可是,也许是我要求的过于纯粹,我终究还是无法接受,原本应该是为了教化传承而存在的学校、老师、学科,最后变成了我眼前的这般模样,只为考试、分数而存在的地方。
电话那头的他,听我说完后,陪我聊了许久许久。他告诉我,我们无法要求世界如何,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做好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很多,我们无法接受但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在你无能为力改变的时候,你只能接受或者视而不见,坚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真的无法接受,那就只能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拥有可以改变的实力,否则,一切的不如意,永远都只能是不如意。
他陪我聊了很久很久,晚自习快结束的时候,我才结束了与他之间的对话。
已记不清那天我是如何平静了下来,放弃直接一走了之的念头,重新回到了教室,坚持着,给自己高中三年的最后时光,划上一个句号。
但是,我很感谢他,可以认真听我讲完那也许在其他人眼中很可笑的认知,很感谢,他可以理解我的悲伤,很感谢,他可以 ,劝慰我的无奈。
时至今日,我依然很讨厌所有不纯粹的一切,依然,无法接受学校的“变味”,所以才会在高考结束后,一意孤行,不顾任何人的劝阻,踏上了自己选择的路,不问凶吉,不问险阻,不问结果,唯求,无愧于心。
半个小时前,在我写下这篇文字之时,突然接到了他打来的电话,问他怎么了,他一直说没事呀,隔了几秒钟,他突然冒出了一句,“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我奇怪的问了好几遍他怎么了,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半晌,他才说:“没事,就刚刚看到今日头条的几条新闻……”你一个人,怕你不安全啊。
后半句,他没有说出来,可我知道他的未尽之意。
心,瞬间变得柔软了起来,我的南山少主,谢谢你,这一路走来,愿意给我信任,愿意给我理解,愿意给我关怀。
世事无常,生死无常,悲欢无常,在这广袤的天地间,不过得其片刻光阴,已是不易。
我最大的幸运,是有你在。还好,你在。
数着日子的我,一直,一直,在这里,等你回到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