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评淮上的文——《破云 ...
-
淮大的文,我是从高中开始看的,第一本就是《提灯看刺刀》当时真是被惊艳到了。虐得我心肝疼,但是又欲罢不能,看了好多遍,一开始是冲着情节去的,但越看到后面就都是观摩学习的意思了。如今我也开始写自己的故事了,一提笔,发现字里行间全都是淮大的影子,却又处处不如,差的十万八千里。有一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但要说沮丧气馁之类的情绪,却也没有多少,毕竟我知道一个作者的修养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如今还没有怎么写的人连抱怨自己为什么不如别人的资格都没有。有时候很想感叹一句“人家大佬就是大佬,就算不认真写都能写的很好。”但是这样的想法让我羞耻,实际上我想说的是,“等我也写了那么多字了,我是不是也可以达到那样的程度?”这才是我应该说的话。
最近连载的《破云》真的是太火了。我感觉淮大,还有p大她们在写文时越来越追求质感,描写的越来越细致,但是看上去反而有点失真。但这也不能算是一个缺点,两位大大也都在探索的途中,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说不定会为网文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这都是我辈所不能及的。
有时候一段文字,看上去很流畅,简直就像是作者随手写出来的一样,但是却很好,看得我羡慕的要死。心想为什么人家随随便便写出来的文字就这么好,这么流畅,而我,费劲巴死写出来看上去就矫情得要死怎么改都不对。这就让我产生了一种“人家这就是天赋”的错觉。但是这种想法实在是太没出息了。而且也太不尊重作者的努力。
有这样一种说法——只有极其费力,才能看上去毫不努力。这句话尤其正确。这样说有点鸡汤,但确实是我真实的感受。当淮大写江停“视线落在眼前鲜血干涸的草地上”时,难道她是随便写的吗?这是设计和思考出的产物。随随便便一句过场戏,视线落在哪里不好?但是什么才是最能推动情节发展的,什么才是最能烘托氛围的,什么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和形象的。这些都是思考和斟酌过的,然后呈现在纸面上就是一句举重若轻的“视线落在眼前鲜血干涸的草地上”。
淮大的文字非常之流畅,很多网络小说都做不到这一点。这也是我喜欢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它经得起细读。同样是文章中很不起眼的一处描写:“迫不及待要见到那个人的想法突然就山呼海啸般爆发出来。”写山牙子对停停的思念。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类比。不同于一般人们所用的比喻,有本体有喻体,这里所比喻的,是一种感觉,是这种凶猛而强烈的感觉,作者用了一个“山呼海啸”将这种感觉给具象化了,一下子,那种汹涌的,奔放的,震荡的感觉就扑面而来。我不是说这种技巧本身有多高明,只是作者可以熟练地运用它,信手拈来,并且给读者以如此美妙的体验,这很厉害。毕竟,作者不是专职作家,网络小说也不是可以耗时间慢慢打磨出来的。
文字的奥妙就在这里。我不敢说淮大的文有多少文学美学价值,或者其文字的背后有多少内涵或者意义,但我敢确信这是一部好作品。因为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的作用达到了,读者喜欢它,为其中的悲欢离合所感染,这就已经足够了。我们还能再要求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