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05 ...

  •   评书作为明末清初发展出来的讲话艺术,到了民国的时候已经成为大众最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之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让听众有参与感,据说当时‘撂地’评书人说《三国》的时候,场面可以说是万人空巷,都能把评书人所在的巷子挤得水泄不通。岳不群从小听评书,对于怎么‘开书’(进入正式表演前的小故事),怎么留‘扣儿’(留悬念),怎么‘摆砌末’(讲述故事的场景)都熟悉得很,这时候信手拈来,随便一个小故事就勾住了听众的心神。

      正当大家猜测的时候,岳不群‘嘿’了一声,懊恼地拍了拍脑袋,“您猜怎么着,原来那个被我拉着结拜的小伙伴,是我的七婶子家二大爷的叔公!”

      众人一愣,随即心领神会地大笑起来。
      原来是胡乱了辈分,可不得打一顿吗。

      公子低低笑出声来:“真是机灵。”
      阿飞有点好奇:“他这讲法倒是从来没听过。”

      说话艺术从唐朝就开始出现,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到了宋代,演变成了‘说话四大家’。这四大家的意思呢,分别是‘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四种表演形式。大家看岳不群讲三国,便以为他是‘讲史’的了。不过这讲法真是有意思,比那些说书先生讲的有趣多了。

      岳不群又总结了一下‘少不读水浒’的道理,话头一转,又转到了三国上,“说起结拜,三国故事里面也有个有名的结拜事迹。不过讲这个故事,咱们得先从汉高祖讲起,汉高祖刘邦手提三尺剑,芒砀山揭竿起义,跟楚霸王项羽两路伐秦。刘邦先到咸阳,把秦国灭了,项羽没能抢先,也不甘示弱,又跟刘邦打了五年的仗……”

      这样从西汉讲到东汉,从东汉又讲到三国,三国的十常侍之乱,中间夹杂着各种插科打诨,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枯燥,再加上他的嗓音清正,字正腔圆,发音吐字不倒不瘪,抑扬顿挫富于韵律感,听上去极为舒服,聚宝阁里的客人们一会儿喝彩,一会儿大笑,完全沉浸在了故事里。一会儿便讲到了幽州,那自然是刘关张三位要出来了。

      岳不群还模仿了三人说话,说起结义前,便学关云长大气慷慨的声音:“关某虽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正所谓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然后身体一转,双手一拱,换了一个极其粗犷的声音说:“俺也一样!”

      大家便知道,这是学张飞说话,学得还很精到,纷纷点头。

      岳不群一侧身,继续学关云长:“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

      又学张飞,“俺也一样!”

      “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俺也一样!”

      一连三个‘俺也一样’下来,楼上楼下已经笑倒一片。

      这张飞在话本里面就是个憨面战神的形象,但以往的说书先生,只说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之类的,便算万事,像岳不群一样生动地把这憨的一面展现出来的真的从来没有,这一番对话,关羽文,张飞憨的形象便十分鲜明了。

      岳不群等大家笑够了,接着说道:“虽然这张飞说话,那像是水壶肚子里倒饺子,有用的出不来,不过三人互相爱护尊重的心思那是一样深厚的。第二天,三人就在桃园摆上祭品,烧上香,供羊角哀和左伯桃,三个人走到香案旁,一人站一边,磕头拜把做兄弟,忠肝义胆、生死相随。”

      “拜完了一起喝酒,家丁便献上最烈的酒——俗话说好酒配好汉,这三人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人,自然是配最好的酒。这酒原本是跟寻常酒一样,是白色的,大概老天爷注定要让这三人与众不同,一阵乱风吹过,桃园里的桃花纷纷落下,竟然把这酒液染红了,从此以后,这种酒就叫做桃花酒。”

      岳不群说到这里,举起手中的酒碗,大声说道:“喝桃花酒,识英雄辈。”

      声音刚一落下,聚宝阁里便响起了轰然的叫好声,还有人高声问道:“小哥,你那坛就是传说中的桃花酒?”

      岳不群:“???”不是,怎么就传说中了?

      不过他也明白,这个时代不像现代大家每天都看新闻经多见多,相对来说娱乐资源比较贫乏,这种故事、传奇要是讲得好,一下子就能深入人心,梁祝的故事不是还流传了数百年吗,清代还有女孩子沉迷红楼梦想要找她的宝玉的,可见古代人民对于这种故事有多么喜爱。

      何掌柜的面色早就开始发青了,岳不群也没看他,而是笑着将手上的酒碗展示给大家看,可惜不是透明的琉璃杯,不然的话透明的酒杯里面淡粉色的酒液,更加梦幻。

      “果真是红色的,淡然清雅,恰似桃花。”
      “酒气纯真,果然是英雄才能喝的酒。”
      “不过才这么一点分量,真是不够喝啊?”

      最后一句话是两个拼桌的人说的,说完之后,这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只见对方都是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对视之时似乎有火花闪过,其中一位突然转过头高喊:“我出三两银子买你这坛桃花酒。”

      大家突然醒悟过来,这坛桃花酒才一坛,是要卖给谁?

      很显然,从刚刚这个小哥跟掌柜的对话来看,这决定权是在小哥的手里的。小哥跟现场的所有人都没有什么交情,肯定是价高者得啊。

      虽然说三两一坛的酒,在这白马镇上可以排进历史最高价里面,不过在聚宝阁吃饭的人手上都还是有点闲钱的,立刻,这拍卖一样的抢酒会就开始了。

      “三两?你是在埋汰谁呢?看在刘关张三位英雄的份上,这酒的价格起码得四两!”

      “嘿,王老三,你也没大方到哪里去啊,要我说,就凭这酒的香气,这聚宝阁里的酒加起来都比不上,那起码得五两以上了吧?”

      也有人心思不在酒上,“小兄弟,你天天来讲故事,别说五两,七两我都愿意买下这坛酒。”

      七两这个价格买一坛酒,在白马镇上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何掌柜白着一张脸劝道:“刘老爷,这也不过是一坛普通的酒水罢了,那故事都是牵强附会上去呢,何至于花上七两去买?”

      胖嘟嘟的刘老爷瞪了一眼何掌柜:“怎么,我爱怎么花钱,我婆娘都没有管过我,你插什么嘴呢?”

      何掌柜赔笑说:“那可不敢,只是您仔细想想看,我这儿的秋白露、太禧白、寒潭香也不过一两二两一坛,这小子穿得这样穷酸,这酒真的能值上七两吗?”

      何掌柜急啊,这群老爷举人平时不是挺理智的吗?那个王老三,平时吃个饭还要他抹个零头呢,这会儿怎么出手这么大方?
      不过不管怎么样,何掌柜都打定主意得先把这拍卖的劲头给灭下来,不然要真的被这小子卖个七八两出去,自己不光这坛酒一分钱没赚,还得倒贴七八两银子。
      那怎么成?

      何掌柜擦了擦汗,准备再劝劝刘老爷,没想到这边苗头还没压下来呢,那边又有一个声音传来,跟打地鼠一样防不胜防:“我出五十两。”

      “哗——”
      举座皆惊。
      还准备加价的锦衣公子苦笑着摇了摇头,王老三偷偷坐回去了,刘老爷也愣在了原地。
      何掌柜更是完美地媲美了被雷劈焦是什么样子,嘴巴都张开了,一副失了神的状态。

      连岳不群自己也有些惊讶,他估摸着自己添柴加火,热热气氛,这坛酒能卖个十两也就差不多了,五十两,这是哪个土大款啊。

      他抬眼望过去,只见上午见过的买药的公子和那络腮胡子大汉坐在二楼,旁边还多了一个英俊的少年。

      公子见岳不群望过来,清朗朗地笑道:“小兄弟,不如一起上来喝一杯?”

      顾客至上,再说是能一出手就是五十两的大客户,岳不群拿着酒坛子就上去了,上楼前还叮嘱何掌柜别忘了准备五十两银子。
      何掌柜欲哭无泪。谁能想到这一坛酒能卖这么贵啊,这什么客人啊,真是不把钱当钱用。

      公子是没觉得花这么多钱买一坛酒有什么不对的,反正他们江湖中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尽兴。阿飞更是不用说了,真正是把银两当做了身外之物。岳不群坐下之后,络腮胡子大汉接过他手中的酒坛,殷勤地给四人分别斟上了一点。

      公子端起酒杯,细细地端详:“确实是色如春花,我在关外多年,也没见过酒气这么这么烈的酒。”

      岳不群暗想现在普通流程的酿酒方法,度数只有二三十度,怎么能跟自己现代化提纯酿造的酒精浓烈程度比,要是有条件,八/九十度的酒精不在话下,不过被人这么夸还是要谦虚一下的:“公子是关外人士吗?听说那边也有不少美酒。”

      像是说到了伤心事一样,络腮胡子大汉叹了一口气:“我家公子是河北人士,当年还中过探花……”

      话还没说完,就被公子挡住了,“那些不过是以前的事情了,没什么好提的。我姓李名寻欢,这十年来一直在关外生活,对中原的风土人情倒反而生疏了……”云云。

      岳不群:“……”
      岳不群:“嗯?!”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005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