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0、第 170 章 ...

  •   这是必须要胜利的战斗,时间拉的越短越好,胜的越漂亮越好!萧衍既然下了决心,那就要尽可能把此战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因此他衡量之下,选择了一个在军事方面能确保碾压李贲的人。
      侯景,北齐战神,曾经与北齐的高欢大帝情同兄弟,后在高欢死后政治斗争中一气之下叛逃南梁。战绩辉煌到足矣亮瞎人眼,威名说出来能让所有人震撼,他是当世最有名望的将领,没有之一!放眼整个天下,目前尚还无人的声望能与之匹敌,但他到了南梁之后却已经整整蛰伏了十多年!
      并不是说他受了什么排挤和委屈,入南梁之后他便立即被封一等国公,高官厚禄身份地位都是大梁顶尖的。他本人性子桀骜,除了对萧衍保持礼貌,便是遇上皇亲贵戚一样倨傲,萧衍却一直给他撑腰,给他超乎寻常的礼遇优待!要不然为什么当初查高潼身份的时候,侯景对太子说话的语气也尖酸刻薄,太子箫统却不甚在意,因为皇帝支持侯景桀骜!对投靠来的敌国将领来说,这待遇好的不能再好了!只有一样,不让他做任何工作。工资地位分红什么都白拿,比照他弟弟家孩子潞王一样的顶尖待遇,就那么好好的养着这头猛虎!
      侯景带着七十万民众和他自己来投南梁,是希望能在南梁大展身手的!南梁武力这一块在周边国家中最弱,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雄兵,也没有在他看来特别值得一提的良将,因而他的优势十分显著,侯景希望萧衍能重用他,有战事的时候他出征,没战事他还可以练兵,让他得以比在北齐的时候更加辉煌,让他人生可以再进一步,他不是找个好地方养老就满足了!
      可萧衍只需要他带来的人口,人口是乱世中国力强盛的依仗,那是每个国家都多多益善的,七十万能千山万水跋涉的精壮人口确实是一个大礼,对号称最繁华最人口稠密的南梁皇帝也是难以抵挡的诱惑,但侯景这样的人他却不愿意真心倚重。并不是因为大梁没有北齐那么多战争,在这个乱世里想找仗打还不容易吗?萧衍不用侯景是因为他对侯景的能力深深忌惮,就因为侯景太强了,南梁拿不出能和他一战的武将,一旦重用,把兵权交给了侯景,此人若有二心,他该如何牵制?
      我们大梁这位皇帝陛下就是如此,他的疑心比泰山还重!任何可能超出他控制范围的人和事物,他都要把威胁掐灭在萌芽中。这种也可以算是未雨绸缪的高级谋划本能的确让他做成了很多大事,但与之相匹配的,他也让很多本该顺利进行的事情平添了无数麻烦。
      但既然想要侯景带来的七十万人口,又想要侯景归顺带来的声望加持和震慑力,他就必须给侯景个交代,也是给其他准备投奔他的人一个例子,因此他还不能亏待了侯景。实权不敢给,因此萧衍只能从虚的那边想办法。
      他把自己的侄女封为公主,嫁给侯景的次子,侯景先封威国公,后封河南王,连同他的三个儿子皆封公爵。但王也好公也好,都只是听着好听,皆不是能掌实权的职位,比如箫鹰如果留在建康也有个国公的名头,遇上大司马那样的高官也会尊称他一声国公,但箫鹰留在广州做个二品刺史却这辈子都不打算回去了,那当然是因为实权带来的各种实惠更加诱人,远比当个空头国公要好的缘故。侯景一个赫赫有名的当世名将,不管封他多吓人的名头,众人眼睛盯着的还是要看他具体掌握了什么实权,萧衍知道光封个响亮的名头会让天下人看笑话,因此还封了侯景关西道大行台的军中实职。
      大行台是最高军事长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军区的军长,对于一个投诚的将领来说这很可以了!然而关西道在西北地区,侯景却被萧衍留在建康不放人,一会说初见侯景十分投缘想多交流交流,一会儿说他那个新认的公主不忍离家要再等等,一会又说想仰仗侯景的能力帮他巡视下建康城外的卫营……反正借口层出不穷,时不时他还要出个家不理世事一段时间,他礼佛的时候多大的国家大事都不理了,侯景能不能出发这种事更不可能打扰他的虔诚,总归就是一个拖,他是皇帝他说了算,谁敢和他较真?一拖再拖,最后大家对皇上的态度也心照不宣,干脆不提这码子事了。
      侯景虽然领了个大行台的职位,但人在建康走不了,千里迢迢让他怎么去管理他的军区?萧衍这波操作真是当了某某又立了牌坊,脸皮真是厚的可以,但政治其实就是这样,脸皮不厚的倒是少数,多数成熟的政治家都这样,又不是武侠世界,谁和你讲义气?国家大事讲的是需求!需求推动一切,萧衍需要侯景悠哉清闲的在建康幸福生活,即不为将来留隐患又能告诉天下万民他萧衍没有亏待投奔他的人,早就熟悉自家皇帝的各位朝臣贵戚就配合着捧着侯景,让他过上那样看上去很美的日子。除了侯景,谁对此事也没意见。
      至于侯景本人,他投奔南梁本就是赌,这个结果总归不是最坏的,等于他没能赌到通杀却也没算赔本,好歹南梁还能有他的容身之地,还能让他表面风光的过日子,不像在北齐已经到了只能拼死一搏且胜算渺茫的地步。
      既然是接近穷途末路时来投奔别人,骄傲如侯景也要向现实低头,暂且蛰伏,但他始终认定自己会有东山再起的日子。他相信自己只要耐心的等着,等机会出现,无论是南梁出现战事还是萧衍对他多了信任,这都是他的机会。虽然等待是比较难耐,但人生不就是如此吗?能有几个人是随时随地想要什么机会就有什么机会的?多少古语都告诉人也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厚积薄发,可见这是常事。
      然而谁知这一等竟然这么久,想象中会与北齐开战,然而这事儿被洛宁风摆平了,并没有打起来。想象中萧衍该寿终下面会动乱一阵,然而萧衍老人家身体康健十分□□……一次次仿佛看到希望,又一次次擦肩而过,蹉跎至今才有了这个带兵的机会。
      李贲,我真喜欢你!为了报答你,我会让你死的痛快一点,侯景在带兵离京的时候,嘴边露出真诚的笑意。

      岭南,新州,刺史衙门。
      建康的消息是滞后的,但新州这边由于洛宁风对整个战局高度关注的缘故,他几乎是与箫鹰同时看到红水河兵败的消息。而且洛宁风这个人一向喜欢未雨绸缪,因此他展开实际行动的时候比得到红水河兵败消息还早了二十多天。
      也就是说,洛宁风在得知陈威没有听话去丰城关,而是直奔广州预备和李贲单挑越战之时,他就已经开始积极为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安排筹划了。也不怪他不信陈威能赢,因为所有人都不信陈威能赢,区别是别人打算看陈威笑话,他打算给陈威善后。
      就在他和冷春对着头疼的第二天,冷春就被他秘密派去林邑国联络梵氏剩余的势力,鼓动他们联合起兵,意图用后院起火引李贲回国。
      李贲造反虽然成功,但上位时间毕竟还短,根基说不上特别稳定。而林邑国的梵氏因为始终是中原附属国的关系,一直受到大国庇护,国运已经延绵三百多年了,比中原王朝还长命的多。这么长久的当政导致原本是个小姓的梵氏如今直系旁系子孙加起来多如牛毛,正统能继承皇权的嫡系是倒了没错,但很难被斩尽杀绝,总有漏网之鱼,其余旁系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姓梵的都杀,林邑国人口可能要锐减个半成。谁也做不成这样的事来,天良不允许,形式也不允许。李贲内忧外患一起来,稳定时局还来不及,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大开杀戒,因此他登基称帝第一件事就是颁布大赦令,姓什么都不要紧,只要别和他做对他不会动你。
      但梵氏的那些子子孙孙会这么信李贲吗?李贲现在是顾不上,自然要先稳定局势,缓过劲儿来会怎么样那可就不好说了。有没有和他做对那是个没有标准衡量的说辞,等他站稳脚跟,一切还不是凭他说?新旧王朝更迭从来都是伴随着血雨腥风,有几个能和平渡过?因此梵氏子孙难免心惊胆战,时刻关注局势。
      而且一个人死之前都有回光返照这个说法,一个存在超过三百年的王朝怎么可能说断气就干干脆脆的断了气?对梵氏死忠的有,想浑水摸鱼的有,野心勃勃觉得李贲可以我为什么不行的也有,这些人虽然单个规模都不大,但东一个西一个的人数加起来却不少,不管这些势力是暗中隐匿还是一旁观望,或者是蠢蠢欲动甚至明面对抗,本质上都差不多,对于李贲来说都是需要处理的隐患,等摆平大梁这边的燃眉之急,接下来就要腾出手收拾这些恶心人的疥癣之患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老公回家早,没加班,因此他带娃,我抓紧写了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