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囤粮 ...
-
近段时间公司食堂的菜,简直无法形容的惨烈,天天都是干货做出来的菜,要么就是更贵一些的肉菜,根本看不到一点绿。个个吃的怨声载道,为此,食堂高价采购了西红柿,做了西红柿鸡蛋汤。稀的只能看到蛋汤里带点红,然后骗骗自己,嗯,今天我吃了蔬菜。
天又冷,吃的又不合味,哎,这世道呀,已经不是生活了,叫生存。
今天办公室又停电了,依旧是发电机发的电,外面气温已经低到零下10几度了,这还是白天,到了夜里温度更低。空调小太阳等取暖电器成了摆设,根本不敢开。久坐在办公室桌前,对着电脑干活,那个脚呀,冷的已经麻木了。
对于怕冷的人来说,冬天的每一天都特别难熬。蒋卿把自己裹成一个臃肿的球,还是觉得四肢冰凉,后背心凉嗖嗖。杨韬每天早上都要给自家怕冷的媳妇,把暖宝宝贴上,后背,肚子,四肢,脚底板。暖宝宝是之前囤物资的时候淘宝买的,选的是发热时间最长,可以12个小时发热的那种质量好的,囤了好几十箱。正好可以拿来用在冬天停电的时候,维持体温。现在淘宝上的暖宝宝已经卖断货了,而且价钱比当时他们买的时候翻了十倍不止。蒋卿表示自己真机智,又省了一大笔毛爷爷,开心。
实体店好多热销的东西都进不到货,长期处于一上新就被抢空的状态。于是,淘宝京东等电商一度生意爆火,线上物价呈现飙升式上涨,拉动快递业迎来了一个小春天。像在超市已经买不到的蔬菜,淘宝十点聚划算竟然还有货,虽然要拼手速抢。对此,蒋卿表示马云爸爸还是非常给力的,敬佩。
蒋卿发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米面上涨的幅度都非常小,可能有国家管控的缘故吧。就算粮食作物大减产或者完全不产,咱们中国的国库囤粮,也够全国人民吃上3年。现在这天气,变化无常的,除非能研制出,适应这种极热极冷环境下的新稻种,新麦种,不然,粮食作物产量只会一年比一年小。
蒋卿琢磨着通知家里亲戚好友多囤点粮食,别等到粮食作物被抬高价格,大家哄抢的时候再买。蒋卿在网上天猫超市下了两千斤成袋的今年的新米,以及五百斤面粉,十箱盐,五百斤油的订单,以及最大型号的带盖封闭式米桶十个,直接配送到蒋奶奶家,估摸着可能有一整车,特意多加了配送小费,交代天猫超市的配送员晚上送达,动静小点,帮两老人卸下货放好再离开。
至于杨家,蒋卿转了杨爸二万块钱,让他帮忙买未脱壳的晒干的稻谷小麦油菜籽,囤在蒋卿杨韬在老家新建的房子里,这番用意要是还看不懂,杨爸就不是个生意人了。杨爸帮蒋卿杨韬囤了五千斤稻谷二千斤小麦二千斤油菜籽,自己又悄咪咪囤了上万斤稻谷,六千斤麦子,五千斤油菜籽茶籽在养老的新房仓库里。
为了碾米方便,又买了可以碾米碾面粉的机器藏在新房里。两栋新房子一楼都是地下车库,地下车库下面还挖了一层地窖。这次储存了这么大数额的物资,再加上之前储存的各种物资,已经把整个地窖和地下车库都塞满了,杨爸不放心地给两边的新房子一楼装了指纹解锁的防盗大铁门。
杨爸做事蒋卿还是放心的,只是感情方面乱七八糟,这个做晚辈的,我们也不好说什么。提点了杨爸,蒋卿这边又给蒋爸说了囤粮油的事,蒋爸表示知道了。并交代蒋卿给蒋奶奶网上下一批粮食的单,送老家家里去,花了多少钱告诉爸爸,爸爸付。蒋卿应答了,当然不会让老爸付钱,只是为了让蒋爸放心,她会安排好的。
蒋母自从给蒋卿做完月子就出门了,问她,她也不说去了哪,2020年过年都没回家,硬气的很,搞的好像全家人都对不起她一样,逼着她在外面上班,逼着她不回家过年一样。过年不回家,就仿佛在告诉所有人,我们对不起她,所以她不回来,就是要让我们没有妈妈。恨心如此之重,难道做错事不用弥补吗?自己做的错事已经全家人遭殃了,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觉悟,蒋卿对她妈也是醉了。
蒋卿微信上提醒了蒋母多囤粮,又给弟弟蒋宸寄了几箱面包,米面寄到大学没什么用,学校是不允许寝室违规用电做饭的。又告诉姐姐蒋雪,多在自己住的地方囤些容易饱腹的小面包,饼干,方便面之类的。
温度一天比一天低,新闻联播里每天都在说哪里哪里又创下来十几二十几年来,气温最低值。与此同时,道路结冰现象开始不同程度地发生在我国的每个省份,每天早上,路边有水的地方就是厚厚的一层冰,泥土上也有厚厚的一层,因为土里有水分。
蒋卿杨韬现在已经不骑电动车上班了,路上有冰骑车容易出事。两人吃完早餐或者带着早餐在路上吃,7点从出租房出发,走路去公司上班,走一走身体还更暖和。
像冰箱里的太阳,洒着没有温度的阳光。两人手牵着手,踹在杨韬的羽绒袄兜里,你一口我一口吃着馒头包子的小满足,那是岁月静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