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女儿情(26) ...


  •   李元晖之所以说会怕李华瑾日子过得不顺心,这是有原因的。

      夏朝储皇子,在承武年代之前都是亲王世袭,储子分封之策。一贯奉行“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后来经过李元晖爷爷的努力,自承武朝后期起,就开始实行初封皆为亲王,世袭一代,无功降等的原则。再封之王,有封号无封地,有食禄不就藩,无旨不得出京。

      等到了李元晖老子的宣治朝时,就已经彻底成为铁律了。

      这其中,离不开大夏军神燕亲王的全力支持。

      燕王是承武帝最小的弟弟,承武帝把他当作儿子一般养大的。燕王倒也不负承武帝所望,从小英勇善战,是难得的统兵将才。

      承武帝给予他的权势兵力让他成为众藩王之首。他也对承武帝忠心不二,不但在承武帝生前坚决拥护他削藩的命令,武力打压各藩王。

      在承武帝抱憾离世,宣治帝年少登基后,大家私下议论纷分,都以为手握重兵的燕王必反。
      结果燕王在朝上直接递交了兵符,还逼着众亲王们当众表态。

      众藩王还能说什么,承武帝本来就是个牛人,没当皇帝时就把兄弟叔伯们都一一打趴过。当上皇帝后,,更是打一棒哄一糖,折腾得大家都没了脾气。

      后来总算承武帝身体不行了,结果又来了个跟承武帝一条心的燕王,又把他们打趴了一次……

      折腾来折腾去,过了这许久,藩王们大多都识趣了。

      能怎么办啊?

      打又打不过,说也又说不赢,天下的大义都站在天子那边呢。于是慢慢的也都屈服了。

      总算宣治帝也会投桃报李,没有直接就把皇子们都圈养起来,彻底斩绝宗室们的上进之路。而是可以让你自己选择,如果想当个花天酒地的闲散王爷,安享朝庭供给尊荣富贵,快活轻松一世,可以,没问题。

      但是如果你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希望尊荣绵长,那对不起,你就得出出力了。文学武治,总要有一样拿得出手,做出成绩才行。

      文要政绩武要卫境,都得真才实学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

      当然了,如果皇帝看你特别顺眼,对你特别宠爱,赏你个差事官职什么的,众大臣们一般也是没什么意见的~

      就像燕亲王,前脚递交了兵符,后脚天子又赏了回去,还给他招兵买马,扩张编制,成为宣治朝唯一一个有封号有封地有藩府还有兵权的亲王。

      能得到君主如此信任,就是人家燕王的本事,不是吗?

      事实也证明,燕王当得起天子的这些厚爱。

      据记载,自承武朝起,他先镇燕京,与定国公一起对抗北元北狄,在宣治帝决定迁都燕京后,又自请改守云南,去对付日渐张狂的安南。神勇军之名,所向披靡,打得云南周边服服帖帖。
      他一生都在镇守边境,极少回京安享荣华。直至63岁那年战伤复发,宣治帝急发三道圣旨令其回京寻医,才拖着病体回到燕京府邸。

      宣治帝对燕王关怀备致,亲自过问病情,紧盯着太医开方,珍贵药材如流水一般送到燕王府。这还不算,宣治帝本人更是时时出宫探望,生怕燕王府侍候的人有哪怕一丝的不尽心。但燕王却终究暗伤太多,早就伤了根本,没有多久,就撒手西去了。

      宣治帝悲痛难抑,当众大哭了一场,回宫后就病倒了。

      十数日不能临期问政,却还记得下旨督促内务府承办燕王的丧事,又命所有皇子公主以子女的身份去跪灵守夜。

      虽然宣治帝认为燕亲王之名,再无人能及,所以把燕王后人改封岷王,但宣治帝特地赐下丹心铁券,许岷王亲王之位,三代之内世袭罔替,不减俸,不降袭。燕王后人还是深谢皇恩,感激之情一言难尽。

      燕王生前尊贵,死后哀荣,风光无人能比。如此的君臣相得,赞誉名动天下,大大的激励了将士们的民心士气。

      自然,再光明的磊落,也架不住某些人的阴谋论的。但李元晖却深知,自己的父皇信任燕王,崇拜燕王,简直是燕王的小迷弟。
      因为燕王比自家父皇年长十三岁,从小陪伴在父皇身旁,说是叔侄,实为兄弟,两人兄友弟恭,本就感情深厚。

      后来父皇年少登基,朝政难稳。又是燕王,陪伴着父皇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试问这样一个内可匡助朝局,外能领兵御敌,从来不必担心被背叛的兄长,有谁能不喜欢,谁能不欣赏?

      不过李元晖到底还是低估了父皇对燕王的欣赏之情。

      先是因为三哥长得像燕王,又有三分燕王带兵的本事。父皇竟就动了改立三哥为太子的念头。

      还好三哥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早早暴露了他那容不下人的小心眼,不得大臣们喜欢。

      而李元晖却因为跟过几次粮草调拨,跟燕王多有接触,得了燕王青眼,教了他许多御敌之道。在边境动乱时又当机立断,自请领兵出战,最后证明了自己,才终于稳住了太子之位。

      再后来,因为燕王逝去,父皇竟哀伤过度,损了心神,坏了身体,撑不到一年的时间,竟也崩了。。。

      虽说他皇祖父就年寿不长,父皇的身体也一向较为文弱,但最后那一年,父皇的身体衰败得太急太快,快得让他不知所措。虽然他早几年就开始监国参政了,但是有父皇在,就是定海神针。父皇一下子病入膏肓,让李元晖不免乱了心神。幸得父皇慈爱,强撑住病体仔仔细细的为他指点安排,才让他收拾了心情,镇住了局面。

      他成了皇帝陛下,也成了没爹的孩子。但是,他能恨那个为了这个国家安宁,一辈子戎守边境,满身伤痕的燕王吗?
      他不能!

      忠诚贯白日,直已凭苍昊。

      燕王上对得起江山社稷,下对得起百姓黎民。前对得起皇族李姓,后对得起父皇的兄弟之情。
      最终,李元晖接受了母后的提议,把燕王的灵位放入了奉先殿,与他父皇并排在一起,配飨太庙,安享世代香火。

      扯远了,话说回来,只见先是一道圣旨封了李华瑾当晋王,有心思的某些人还没来及得高兴,又听到李元晖下令收拾文华殿,让晋王择日搬入的消息。热腾腾的火热之心,刚升起就让这盆冰水兜头浇熄,那滋味……就甭提了。
      发生的这一切,李元晖全都心知肚明。

      他自己就是中宫嫡子,经历过父皇差点改立太子时的彷徨无助,知道如果放任皇子们猜忌争夺带来的危害。所以他一直的所作所为都在表明,他是以嫡出为尊的。从长子李华琮,到六子李华瑾,他的明显的偏向呵护,心意也应该早能让人明白才对。

      但他也知道,宫中不缺明白人,如果琮儿还在,那些浮动的心思可能就早早埋下不会显露了。偏偏他的琮儿让程芳菲那女人害死了。有那么几年,瑾儿年幼,他又过得浑浑噩噩的,宫里宫外,倒是让程芳菲养出一群群心大之人来。

      是啊,他皇祖父承武帝早早就去了,他父皇宣治帝年寿也不长。这些人,怕早就谋划计算着他何时归西,好空出皇位,供他们一条登天之路了。

      如果是放在以前,李元晖也是怕的,琮儿皇后接连去世,他也会怕天不假人,让他没时间培养出合适的继承者,愧对列祖列宗。所以他有意无意的忽视瑾儿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伤心,不愿面对。另一方面,也是怕自己寿命不长,期望着如果是别的皇子登基后,看在瑾儿不曾特别受宠的份上,留这个可怜的中宫嫡子一命。

      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李元晖知道自己来历不凡,后宫中又有贵妃时时用心调理他的身体。李元晖感觉自己可以再活个几十年!

      何况他的瑾儿又长得那样的好,文韬武略,样样出彩,简直就是他大哥琮儿的翻版。他还有什么理由藏着掖着,不宣告天下?

      不直接封瑾儿做太子,是想着他年纪还小,还得磨练磨练。但又怕他心里不安,会胡思乱想。太后那边也说了,瑾儿年纪渐长,久居后宫不是办法,所以李元晖干脆让他搬进了文华殿。

      那个十六年前他就已经收拾好,准备让琮儿入主的宫殿。

      终于在十六年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慈宁宫内,李华瑾磕头辞别太后,移宫的喧杂动静渐渐远去,几不可闻。

      太后是冷情之人,李华瑾也不是那种活泼的个性。两人的日常相处,倒是清清淡淡,不起波澜。

      但毕竟是相处了十几年了,看着他从那么小小的一个肉团团,长至现在这副玉树临风般的英武。虽然李华瑾只是移宫别居,往后还会经常过来请安问好,太后心里还是升起许多的舍不得来。

      不过是给瑾儿安置了一个住处,提供了些许庇护,日复一日的,感情不知不觉的就深了起来。

      当时,他呢?

      太后挥退了左右,慢慢走进她的小佛堂,亲自拭擦过供在佛前的玉盒,默默的跪起经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