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3、三昧 ...

  •   回府便是新年。
      因着去年一整年的东征西讨,兵困马乏的建州需要休息了。努尔哈赤给他的军队放了三个月的长假,连着新年,他又免了百姓的徭役和税负,刚刚归降的哈达国百姓更是备受照顾。
      同样的因为战争,都督府的财务都有些紧张。作为家里的小管家,皇太极前一天还悄悄地和孟古发愁正月十五的家宴,后一天却眉眼俱笑告诉我,辽东总兵府送来了朝廷的赏赐,还有他们自己府上的贺礼。
      不止如此,万历二十八年正月十二,建州还来了总兵府的客人。
      马林马大人是去年才刚刚上任的辽东总兵。他的前一任孙大人因为努尔哈赤联合蒙古出兵东海,自陈失职申请贬谪回了关内,马林大人也就在九月份走马上任。他来的时候正好努尔哈赤打下哈达回到建州,后者的行为和他并无太大的联系。

      于是这一次,他只是场面话一般说了几句以后万万不可不知会朝廷就征讨外姓,便就罢了。
      十五家宴因着辽东总兵在场也变成了一场大宴,建州的贵族几乎都到了场。
      我本想着去找东果,得知何和礼只身而来并没有带着孕中的妻子,只有作罢。孟古知道我不愿和随她一起坐,一早叫皇太极拉走了我。这样倒也好,褚英自然地让慧棠拉着我坐下。代善看见我依然是不冷不热的笑容,可是却带着他的福晋站了起来与我见礼,端着酒盅远远朝我致意。他这一下我也只好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一一打了招呼,他们也许并不知该以如何身份待我,场面一度竟有些混乱。
      也是去年,褚英的元福晋郭络罗氏去世了,慧棠自然地成为了他的继福晋陪着褚英出现在这样的场合。说起来,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努尔哈赤的孙辈。是啊,褚英都有孩子了。说起他的孩子,慧棠与我黯黯神伤着——那毕竟不是她的孩子。女儿家的心事纠葛着对丈夫的敬重还有对小孩子失去母亲的怜惜,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慧棠早已不是初初嫁来建州的小女儿,她的眼睛里有了计较,当然也留着对褚英的情谊。我沉浸在她的情绪里,安慰着她的喜忧参半,一时也忘记了去注意褚英和皇太极遥遥望着客厅东侧——那是客席,当然,也是主位。
      辽东总兵马林大人挂着无比满意的笑容看着面前的一切,我想他们也听不清楚努尔哈赤兄弟到底在与马林说着什么,不过只想从双方的表情中窥知一二。
      褚英和代善一起去给他们的父亲还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敬酒,却久久未归。皇太极拉拉我的袖子,示意我他要离开一下,我只见他也随他的三哥阿拜、五哥莽古尔泰去敬酒了。
      这位新来的总兵大人到底有了什么打算?

      正月二十三,总兵大人总算是踏上了回广宁的路。我也只是听褚英说起这位马大人“是个文人”,褚英说,努尔哈赤告诉他,在朝中这位马大人的声誉也颇为不错,雅好文学,书法极佳,不知朝廷怎么派了这样一位书卷气的总兵来镇守辽东。
      二月初,努尔哈赤带着褚英代善乔装之后亲自到建州的百姓家走访,大约是想看这一年的战争究竟损了多少元气。那天我如常到褚英府上陪慧棠,临回都督衙门的时候正好遇到回来的三个人。努尔哈赤带我回府,他拎着我坐在他身前的马上,只问问这一段时间没见我过得怎么样,对于建州他只字未提。
      其实他不说我也知道,是刚刚攻下的哈达正在闹着一场不大不小的饥荒。努尔哈赤想要管,可就建州此时的情况而言,他大约也是有心无力的。
      二月末,东果生下了她和何和礼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小男孩。
      是个喜事忧事都没有间断的初春。

      努尔哈赤按兵不动一直到四月底,也未等来明朝对哈达一事的发难。与其说是按兵不动,不如说是休养生息。建州的军队在度过了假期之后再次回归演兵场,有了近三个月的休息,无论是兵士们自己还是他们的家人都得到了慰藉。可是现在建州的储粮还是远远无法负担哈达的饥荒。
      我和孟古闲聊的时候她提起,连海西女真今年格外安静,纳林布禄甚至都未曾来信给她。听她这一言我才想到,我的哥哥布扬古也不曾来信给我,连拜年问候十足客气的帖子都没有。
      皇太极听我们聊着这个,问道:“额娘不知道吗,叶赫乌拉从年前就在打仗,听说为的是与抚顺接壤的三个村寨。”
      皇太极看着我笑了笑,突然开始阴阳怪气:“怎么阿姐三天两头往大哥家、何和礼家跑也不知道这些,还真是和人家的福晋带孩子去了?”
      我知道他不喜欢“叶赫的人”,但是也并不想和朋友们撇清关系。我捏捏这个九岁小屁孩的脸:“要你管。”
      皇太极在我这碰了个软钉子,继续道:“辉发的拜音达礼在他们打起来这个时间就来了咱们这,来了有四五天了吧,不知道他和阿玛在谈什么。”
      “拜音达礼在建州?”我不是一点点的惊讶,“那叶赫乌拉还有心思继续打仗?不怕建州辉发趁现在联手吗?”
      皇太极似乎要继续和我解释什么,孟古却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

      拜音达礼离开建州之后,努尔哈赤命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他自己的五子莽古尔泰留守佛阿拉,他与舒尔哈齐、褚英沿着辉发河过长白山,一路北上去了野人女真。皇太极也没闲着,和他的哥哥代善一同监国哈达。
      有趣的是,叶赫乌拉谁也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村落。抚顺驻兵得到总兵府的授意出手平息了这场持续近三个月的战争,把那紧邻抚顺城下的村寨收为了大明直接管辖。

      我是在东果那里遇到打完仗风尘仆仆赶回家的何和礼将军,才想起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过努尔哈赤了。

      遥远的野人女真阵前,打仗的将军不断地轮换,努尔哈赤却一直未归。我听回府主持建州的事务的褚英描述的环境,他们该是到达了今天的黑龙江以北,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在这样的夏初去打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皇太极听他的哥哥与他细细道来前线的消息,我坐在旁边出一只耳朵也默默听着。
      褚英说那里的女真人还特别落后,努尔哈赤想要那的土地却苦于无法管辖当地的女真人,一时也没有万全的方法。
      皇太极问道:“留守军队管辖他们不可以吗?”
      褚英摇头:“那里的人们渔猎为生,不识五谷,居草舍,不栉沐。以山为生,活动范围更是无从计算,如果真的派守军,恐怕也是鸡同鸭讲。”
      皇太极扬着他天真的笑脸:“可是阿玛想要野人女真的地界不是吗?”
      褚英无奈地笑了,他抬眼和我交换了眼神,才蹲下又摸摸皇太极的头。

      炎炎盛夏,褚英没有再被召回阵前,而是一直坐镇佛阿拉城,因为这个缘由,慧棠也就一直随我住在孟古这里。有了她们两个长日作伴,竟也有了时光匆匆之感。我常常在晚上照旧记录下自己一天的事情时觉得,这样规律而平静的,安全到没有一丝水纹的生活,是很久很久之前我才有的日子了,它们像极了我来到这里之前的日子。
      我从努尔哈赤的书房里发现了很多鸠摩罗什的译作,带回来两本《中论》看得仔细。偶尔会看见他写在字里行间的注脚,却是我看不懂的蒙文——是他命人创制满文之前写下的了。
      皇太极到我这里的时候我也不再回避着他。这个聪明的小鬼也常常会看那些他觉得“奇奇怪怪”的我记下来的流水账,偶尔也会告诉我一些我未曾注意的细节。不过更多的时候,是他坚持不懈地质问我为什么不用满语来写,明明那样会更快且准确。我却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一直到九月初,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才带着野人女真临近长白山地区所有部落的臣服回到建州。在褚英那里询问过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之后,他又离开了建州启程赶往京城。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3章 三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