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回 翻云覆雨欢爱有时尽 花龄玉貌无常总为情 ...
-
话表牛魔王与孙大圣为了那芭蕉扇,一言不合,也不及拿兵器便即搏在了一处,直撕打得不可开交,两个均是气势昂昂,出手全不轻慢,汗淋淋贴身扭打,情状热辣非常。
那八戒与沙僧迎向东方而来,听得喊杀声高。按住云头看时,正见行者与牛王厮打。八戒沙僧各掣兵器,高叫道:“师兄,我们来也!”
行者正战到酣畅处,怒声回道:“此乃我与这牛头的私怨,不需你们插手,只待我今日让这厮输得心服口服!”
八戒闻言扫兴,对沙僧道:“今日怪道了,怎生都不待见你我。”沙僧看行者与牛王斗得不相上下,暗自为大师兄担忧,八戒的话浑然没有入耳。
牛魔王奋勇争强,与悟空且行且斗,不分上下,八戒沙僧跟在他们身后观战。不觉中几人以来到积雷山摩云洞口。
这一番肉搏喧哗振耳,惊动那玉面灵郎,难得亲自披了战袍,带领洞内大小头目,有百十余口,一个个拈抢弄棒出得洞来。牛王一心只与悟空扭打,道:“我今日不需助手,全看我亲手灭了这猴崽!”
众妖闻言一时没了主张,玉面灵郎却不甘心,见到跟在牛王悟空身后的八戒与沙僧,一身僧衣,定是同悟空一起的,随高喝一声,率小妖们上前乱砍。
八戒与沙僧措手不及,跃下空中来,与一干小妖们杀成了一片。那些小妖们哪里是这二人的对手,不一刻便被杀了个溃不成军。
他两个又乘胜上前,乒乒乓乓,把一座摩云洞的前门,打得粉碎。正要杀入洞中,忽见一人立于门前,却是那玉面灵郎。
但见这玉面冶容艳色,雅致翩翩,穿了一身紧致战甲,愈发箍出修长结实的身儿。再看那一张脸儿,面如傅粉,唇若涂朱;眉秀而长,眼光而溜。发甫垂肩,黑如漆润;齿白肌莹,丰神色泽;虽貌姑仙子不过是也。
八戒见了这般神仙似的美男,早已口水长垂,连沙僧亦是被这玉面的美貌丰神弄得消魂,面色通红。
这玉面灵郎本来生性狂荡,专喜强壮伟岸,法力高强的人物,刚见了八戒沙僧施威,色心已动,美目流盼,似羞顾影徘徊,似恨拨雨撩云。又作态赧然媚笑,缓褪战甲,将八戒沙僧看呆。
八戒与沙僧暗自心惊,这小妖精,原来晓得采补功法。兄弟俩只得打起精神。
这沙僧于是催气迸火,暗中着急,喝道:“你这妖孽,速停下运法,再下去可就要伤人性命了!”
玉面灵郎呵呵娇笑道:“我本来就是要伤你们性命,你们没有看出来吗?”
沙僧哪里再听他的妖言,毫不动心。终于那玉面再不能抵,打了个寒战,周身气血乱行,瘫于当地,现出原形,原来是个玉面狸精。
话表那大圣与牛王扭打得含死忘生,在半空中滚上滚下,又斗有百十余合,竟又来到了翠云山芭蕉洞前。
这番动静惊得罗刹女出了芭蕉洞,见空中二人打得夺魂博命,一个是自己有义无情蛮丈夫,一个是当年有口无心薄情人,心下又爱又妒又恨又愁,一时间百感交集。欲上前相助,苦于插不入手,站在洞门外一阵跺脚,忽然心生一计,转身回洞。不一刻回转,已带一列十个美男出来,娇喝间,美男们一涌而出。
原来这些美男们亦是个个武艺不凡,围作一个圈子扑向悟空,有抓住悟空胳膊的,有抱住悟空大腿的,有扭住悟空腰身的,有扳住悟空脊背的,均高呼道:“大王权且休息片刻,这泼猴且交尔等处理!”
牛魔王本待答言,肘间一紧,却是罗刹女一把将其拽住,连推带搡引入了芭蕉洞中。
这边厢,悟空忽地被十个美男箍住手脚,眼见牛王让罗刹女带走,心内好不窝火,猛一运力,将十个美男全震开身前。美男们见悟空如此神力,均不后怕,十个人紧连作一个圆圈将悟空围于正中。齐齐媚笑,却原来摆做了一个欢喜天魔阵。
这天魔阵以色诱惑人心神,乃是攻心的打法,最考人定力。悟空被这十人团团圈在中间,美男们交错着转换身形,借撩拨之势暗藏杀机。
紧要关头,悟空定神运力,十人慌慌放了悟空,痛得落下云头,悟空直向芭蕉洞走去。
且说那牛王被罗刹拉入芭蕉洞中,气嘘嘘的,只是不平。罗刹道:“你这个牛脾气便没有一点通融,那猢狲不是个好缠的,如此斗将下去咱们占不到半点便宜!”牛王对罗刹之言充耳不闻,只道:“我便是咽不下这口气去,今日哪怕拼了我这性命不要也休想让他遂愿!”
罗刹苦笑道:“你我夫妻这么些年,你哪怕对我有对他的半成,我也不枉费嫁你一场。你和他倒是拼了性命,可你有半点考虑过贱妻我没有?”
话音未落,忽听洞门忽辣一声响,却是那大圣轮棒照门一轰,将那石崖连门轰倒了一边。牛王闻此,怒火更熊,就口中吐出扇子,递与罗刹女。
罗刹女接扇在手,满眼垂泪道:“大王!贱妻我从未求过你什么事,只今日,把这扇子便送与那猢狲,教他好生离去罢。”
牛王切齿道:“夫人啊,物虽小而恨则深。这五百年我怎生煎熬你又不是不知,你叫我再忍将下去,我这回说什么也做不到了!”言毕,那魔提起两口宝剑,头也不回,冲出洞外。
牛王出洞见了悟空,分外眼红,盛怒之下,再无顾忌,指着悟空的鼻子咬牙道:“泼猴!我为你苦心费尽,至今日再无退路,我且问你最后一句,你心中是不是只有那个东土的秃和尚!”
悟空亦是气头之下,反唇道;“是又怎地,我师傅至圣至洁,把你跟他提鞋也不配,你这牛头如何骂我我皆无语,就是不容你胡言侮辱于我师傅!”
“好!好!”牛王闻言只觉万念俱灰,“你我之仇深似渊海,单单拼了你我的性命怎够平复此恨,我要让你也尝尝失却至爱,生不如死的滋味!”
悟空尚未明会牛王的意思,那牛魔王即驾狂风,向东北方风驰电掣般纵去。悟空见他所去的乃是火焰山方向,猛然大悟,叫一声不好,忙架云急急追去。
再表那火焰山前,唐僧与阿密特、穆萨三人,一场欢情后相拥于一处,柔情无限。
正此时,忽西南方一阵狂风远远疾驰而来,转眼间已快到了近前,但见狂风中乃是高大剽悍一个魔头,正是牛王。那牛王举目观瞧,早看到地下这三人,正中一个光头有戒疤的清秀和尚必是那唐僧了。
说时迟那时快,牛王已抽起宝剑,冲下云头,落在三人身前喝道:“居中这人可是唐朝的和尚不是?”三藏见其面目狰狞,朗声道:“正是贫僧,敢问......”
不等三藏问完,那牛王宝剑已出手,寒光闪处,直向三藏刺去。
但听得一声惨呼,电光火石间,阿密特由身旁抢上前来掩护三藏,牛王的宝剑已穿入阿密特的胸膛。
牛王亦未料及竟会有这样不要命的少年,不禁一惊,但随即回过神来,一把将宝剑收回,阿密特胸前立时血涌。“阿密特!”三藏接住颓然倒在自己怀中的少年,双手满是止不住的热血。
那牛王举剑又要斩下,蓦地里一棒横出,挡开了牛王的宝剑,却是悟空赶到了。
“贼牛拿命来!”那悟空一棒挡开了宝剑,紧跟着旋风暴雨般一顿急攻,面赤如燃,愤泪交加,下下皆是不顾性命的杀着,将个牛王逼得剑法大乱,连连退了四五十步,两人战到了半空之中。
原来悟空紧力追赶,终是慢了一步,赶到时正见牛王一剑刺下,因是背对,悟空只当是唐僧已然遭难,又见鲜血满地,故而怒恨已极,要与牛王同归于尽。
这一边三藏怀抱阿密特,见其伤势严重,已是难治,不免涕泪横流;那穆萨伸手捂住阿密特胸前伤口,那鲜血汩汩然只是难止,急得穆萨亦是泪流满面。
阿密特睁开双眼,长长睫毛下的一对蔚蓝双眸此时已是有些迷离,仍是盈盈然满溢着深情,对三藏道:“好哥哥,想来这是我逆犯教规的报应,你说,如我这般判教之人,眼下是要被送去地狱的不是?”
“不会的,好弟弟,你心地纯善,死后定是升入天堂。”三藏哽咽道。
“可是我们回纥人的天堂和哥哥要去的西天殊途两路,岂不是再无相间之日?”阿密特呼吸急促,颤声道。
“好弟弟,不管天下教法有多少,这世界天堂却只有一个,我们都会去那极乐净土的。”三藏勉力对阿密特微笑道。
“好极,”阿密特面色恢复平和,淡然笑道:“穆萨弟弟与我犹如骨肉,我死后愿哥哥好生照顾他,......等将来终有一天......我们三人会在哥哥你说的极乐净土再见面,永远......不再分离......”
说到后来阿密特已是气若游丝,终于停止了呼吸。
三藏与穆萨双双抱着阿密特痛哭流涕,穆萨抚着阿密特那如花朵般俊美的面颊,道:“阿密特哥哥,不要撇下我,等我陪你同去。”说话间于短靴中抽出一把防身短刀,待三藏发现欲止住时,已是太晚,一把短刀已没头插在穆萨稚嫩的心房。
那一边牛王杀唐僧不成,又见悟空这般拼命地打法,完全要置自己于死地,更是怨忿,遂使身法还击。牛王本来便比悟空学艺早,悟空又全失了理智,渐渐牛王抢了上风。
正此时,听得有人喊:“大师兄,待我们来出助你!”却是八戒和沙僧从摩云洞赶回。“你们来得忒迟了,快来与我同杀了这贼牛为师傅报仇!”八戒与沙僧闻言大惊,也来不及细问,加入阵仗中一起大战牛魔王。霎时间直杀得天昏地暗,那牛王法力高强,三兄弟联手仍是与他斗个平手。
他几个这番赌斗,惊得那过往虚空,一切神众与金刚、六甲六丁都来围困魔王。那魔王公然不惧,反是越战越勇,众神观战,齐道:“大力王,且住手。唐三藏西天取经,无神不保,无天不佑。快将芭蕉扇来扇息火焰;不然,上天责你罪愆,定遭诛也。”牛王此刻已成众矢之的,索性全不理睬,拚命捐躯,斗经五十余合,抵敌不住,败下阵来。
那老牛未料事局以到这般地步,恨怒不及。见那四面八方都是佛兵天将,却是天罗地网,不能脱命。正在仓惶之际,又有托塔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领鱼肚药叉、巨灵神将,幔住空中,叫道:“吾奉玉帝旨意,特来此剿除你也!”牛王急了,依前摇身变做铁牛真身,使两只铁角四下冲突。
正冲突间,但见一少年面如冠玉,神若秋水,英气逼人,耀人心目,看得牛王也是神魂随之飞越矣,不觉慢下了身步。
这少年正是哪吒太子,但见他厉声喝一声“变!”变得三头六臂,飞身跳在牛王背上。哪吒取出火轮儿挂在那老牛的角上。才要变化脱身,又被托塔天王将照妖镜照住本象,腾那不动,无计逃生,眼见不行。
忽听有人高呼:“且慢动手!”众人一看,却是罗刹女急急赶到。但见她卸了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双手捧那柄丈二长短的芭蕉扇子,跪在地下,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我夫君之命,愿将此扇奉承孙大圣成功去也!”
行者近前接了扇,对罗刹点点头,那罗刹只是神色空淡,不复往日刁蛮。
哪吒见如此,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牛王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对牛王道:“你自此归入佛门,且随我等去吧。”
于是各金刚,各转宝山。六丁六甲,升空保护。过往神众四散。天王、太子,牵牛径归佛地回缴。
话说从简,大圣师兄弟见唐僧没有遭难,知是虚惊一场,自是心宽。又见两少年一忠义,一节烈,均是唏嘘婉叹不止,既于当地葬了两少年,三藏又是一场痛哭不表。
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喜喜欢欢,又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
师徒们收拾马匹、行李,把扇子还了罗刹。又道:“你将扇子回山,再休生事!”
那罗刹接了扇子,念个咒语,捏做个杏叶儿,噙在口里。拜谢了众圣,经此变故之后,万念俱灰,尘缘尽断,隐姓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
行者、八戒、沙僧,保着三藏遂此前进,真个是身体清凉,足下滋润。一行同心戮力,赶奔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