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十章 跟风 ...

  •   “行啊!”

      等那两个村民跟着苏广安卖蘑菇回来,又跟家里头商量了之后,到第二天,他们才来到苏家,用打商量的语气询问是否可以跟着一起种蘑菇一起卖?

      虽然按理来说,苏景春又没有垄断市场,谁都可以种蘑菇,没必要先问过苏景春,可他们还是觉得,需要先问问他的意见为好——在他们的心里,苏景春俨然已是小福娃的化身了,没问过就干,是不想发财了吗?

      苏景春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还给他们介绍了菌种的购买地,让他们去正规的农科院买,千万别贪便宜去别的地方买到死菌,指导他们若是想快点见到回头钱,就种点能长得快的冬天需求量大的菌菇。这个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多点人一起种蘑菇这也没啥。

      得到了准话,两人就喜滋滋的回家号召全家一起打扫出一间十来平米的杂物房,然后拿了钱,结伴出了门。两人是邻居,一起去更安全方便,买菌菇种的数量加在一起更利于批发价。

      急匆匆的去,回来的时候全家都等在小渡口上,等着帮忙搬菌菇种。

      村里熟人太多,压根就藏不住什么秘密,更别提那两家人早早的就留着人等在渡口,这分明是有事嘛。所以在搬运菌菇种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有些还接着朋友,亲戚的身份一边帮忙挑运菌菇种,一边询问着什么。

      接着,他们想跟风种蘑菇赚钱的事情,也就传开了。

      其实不是别人家不动心,而是有点瞻前顾后,还想再观望一阵子再说。换句话说,他们不敢笃定的包赚,却怕赔了本钱,所以才不敢随便的下决定。

      在看到那两家已经买了那么多菌菇种回来后,他们暗自算了算前期投入,然后决定还是再等等看再说。

      看那两家能不能成功。

      可是大家都没想过,做生意,是要看占先机的,这种事前当然是谁先抢占市场谁先赚,赚多赚少另说,但只要有供求关系在,总不会亏就是了,但以后卖的人多了,不说需求量,就说价钱,也会下跌吧。

      就这么的,又多观望了十天,苏家的第二茬菌菇就长大了可以采收了,而那两家跟着种蘑菇的,第一茬菌菇也能收获了。

      由勤快的家庭主妇负责,轻手轻脚的用锋利放刀子把菌菇割下,放进铺了薄薄一层稻草的竹筐里,各家的竹筐都做好记号,等都采收完毕,就连同苏家一起合伙包了一条小渡船,照着上回的模式,前往市里船舶渡口的交易市场。

      菌菇如同上次一般的新鲜,上回的一些饭店大排档和二道贩子仿佛记性很好,一见到渡船上那熟悉的竹筐,还有船上的人,就围了上去。

      这回的菌菇因为多了两家的货量,比上一次试水的要多出不少。但是还是很好卖,没到半天,就都卖光了。

      拿到了大把票子的几个人,在交易市场上补充了些家里缺少的日用品和一些村里没有的吃食,兴冲冲的搭着渡船,返回了村里。

      和去时的满怀期望两份慎重忧心不同,回来的时候,光看那兴高采烈的喜气的脸色,也能看出他们是赚了钱回来的。而且还带了东西回来,足以见他们的那个高兴劲儿了。

      各自回了家,和他们相熟的一些人家都想跟着上门去多探听一二。

      倒是没什么人来苏家打搅,大概是苏家有事要忙,也或许大家都认为另两家的口风没那么紧吧。

      **

      早上的时候苏景春吃了早饭,就用小推车装了搀进植物生长液的水箱,连接了喷雾管口,去大棚里喷洒草莓。

      他不敢用多,总是把植物生长液稀释再稀释了,才掺和进水里一起使用,这样只会造成植物长得比别的同类要快一些,味道更好一点,但也不会太过分,别人大概只会以为是种植的时候比较精心,不用农药化肥,水土好,种苗也挑选得好之类的,这样长得比别人的快,卖得好,味道佳,典型的无公害绿色产品,不会特殊到引人注意。

      如果用没稀释的原液,那就夸张了,长的太快,果实也太大,味道和营养价值都超过了同类太多太多,有些超标了还直接能治病,这样根本行不通,他可不是来创造奇迹的,安安稳稳赚钱不好吗?

      趁着这时候喷一次,以后每周喷也都喷洒一次,这样虽然种得迟了,但还是能赶在过年前就出大棚的,过年前的水果可好卖了——当然,这也是有点欺负村里面没有人种过草莓了才这样,以后还是按时令来种植吧,顶多假装是早熟或者新品种就是了。

      有了小推车,哪怕他力气不够也能好好的在大棚里里洒水了。

      旁边的地里还种了一小片的西红柿,刚刚出芽没多久,另一边是一批的青菜,因为是南方,很多青菜都好种,撒点种子不怎么费心就能长,只要除除草勤浇水就行。

      他还特地划了个范围专门种葱蒜和香菜,这里的人都很爱吃香菜,尤其是冬天打火锅做料碟的时候,还有过年的白切鸡,怎么能没有香菜?他还记得过年期间的葱蒜香菜都超过了十块钱一斤,可好卖了,尤其是他种的还是本地的紫茎的矮香菜,大多数人爱买的都是这一种。

      路过地里看到雇佣的几个大婶阿姨的,还微笑打招呼了——现在他已经完全好了,他也就没什么社交恐惧症了,很多人看到现在的他后都觉得以前的“道听途说”大多都是从苏广发家传出来的,还为他忿忿不平过呢。

      不过,苏景春觉得现在过得很美好了,一点都不想被那家子打扰。

      他能这么从容这么有空闲的安排家里这么多事情和活计,全赖于苏广安帮他转了学,并以“因为被前任学校校霸欺凌,身体不好需要调养”为由,拖延到过完年后才入学,他想想等过完年,家里的这摊子事的前期工作也就都做得差不多了,其他都是不累人的,也就欣然答应了,不管怎么样,这社会还是需要□□的呀。

      **

      那两家跟着一起种菌菇的家庭,趁着市场没饱和,的确是赚到了第一桶金,就第一次的出货量,所卖得的钱,足以使前期投入的资金回本后还有剩,之后赚的,就是纯收益了。

      打探到了实际消息,很多人都动心了。

      种蘑菇是实实在在的能赚钱的,又不难,干嘛不自己也种一点呢?

      有人就打算跟风了,没赶上第一趟,也没跟上第二趟,难道第三趟也要错过吗?有钱不赚岂不是傻子吗?看看别人都赚到钱了,自己没能赚到岂不是很吃亏?

      大家伙儿各有各的算盘,有的想偷摸着去买菌种,有的想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有的想种点贵的品种,更有人比别人会想多一些,觉得要是村里人人都种蘑菇了,那肯定就不好卖了啊,全市供应的又不可能只有他们这里卖蘑菇,还有别的地方运来的呢?一窝蜂的都去了,指不定本都赚不回来,心里发虚啊……

      看看苏广安家里,也不只是种蘑菇啊,人家还开了很多菜地种菜种水果呢,虽然来钱没蘑菇那么快,但是心里踏实啊!

      这么一想,有些人就决定也种菜,毕竟这是老本行了,累是比种蘑菇累点,但总不会亏到哪里去不是?自家的地就那么丢空也怪可惜的,虽然村里有很多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可剩下的也都是习惯了伺候土地的,花点时间把地松了,种齐整些,别像以前品种那么零碎,到时候也搭船去市里渡口搞个批发卖,总比以前杂货铺似的一样一点的放在挑担上挑出去任人挑选要来得好吧……

      苏景春倒是觉得无所谓,他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大家都想多赚点钱,这种没什么保密性质的赚钱法子,谁看到了不想参一脚呢?

      换作是以前的他,他也会想着能赚上一点就赚一点的,只不过当年他知道这么法子的时候,年代已经不一样了,他没什么本钱,样子太丑摆地摊也没人敢凑上去来买他的东西,而且,最重要的是,蘑菇赚大钱的泡沫神话那时候已经破灭了——

      就是因为太方便,简单易学,人人都能弄懂,想赚多就弄大棚,资金不够就在阳台上种,人人都在种,人人都在卖,菌菇的价格就一路往下跌,而菌菇一般只出两三次就必须重新买菌菇种,于是有些人连本金都赚不回来,很多人都亏本了,有些赚的钱能持平,有些则稍微能赚上点,但什么赚大钱的,没可能了……

      而现在才是菌菇能赚钱的前期,入场的人没那么多,多多少少还是能赚到钱的,就看以后人多了,能不能“见好就收”了。

      苏景春倒是有心想提醒一二,但是,一来他不好在这个时候给满怀赚钱热情的大家泼冷水,这会让大家心里产生“你自己赚到钱了却阻碍我们也赚钱存心不让我们好”的想法;二来,他现在的年纪,还是太小了,没人会听这么小的孩子讲什么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什么生意经的。

      他只能等以后,观望着,看到时候他收手,会不会也有机灵的人跟风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第十章 跟风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