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五章 七七女儿节(四) ...

  •   “在看什么?”公书同的问话唤回了熹微的清醒,她赶紧摇头,“没什么……我们去哪儿?”

      回过神来,熹微才发现,自己已远远离开了秦河密集的人群,再走下去近乎没有人迹。公书同并不回答,只一味拉着她走。抬眼望去,秦河上游正是惠山。莫非公书同想大晚上爬惠山?

      吴城州比邻越城州,地处江南,地势平缓,多湖泊少山丘。惠山是吴城州为数不多的山之一,更号称江南第一山。惠山所属的吴城,与吴城州同名,却只是其下属偏南而据的县级城,吴城闻名于天下者有二,一为江南第一山——惠山,一为天下第一书院——东林书院。而世人为区分吴城州、吴城县,多将前者称为吴地,后者倒一贯沿用吴城之名。

      “刚才那个赤膊男子大有来头,”公书同答非所问,边走边说,“如果我没有猜错,他应该是有‘赤子书生’盛名的李奕。”

      “赤子书生?”熹微疑惑道,“就是那个少年成名却因不满朝廷官员官官相护而削发明志誓不入官场的李奕?”

      一口气说完,她不禁诧异,自己对这些八卦还真有着相当的热情。

      公书同轻点头。

      “可他不是光头啊?”秀发还挺长,乌黑有光泽。

      “赤子书生自幼颖悟过人,肩负才华,却恃才傲物,不愿受世俗人伦的拘束。他最喜在大庭广众袒胸露背,一显赤子情怀。削发明志之事更使他名噪天下。但几年前,这位才子突然隐匿了,有说他皈依佛门的,有说他意外暴毙的,传言很多,但从没有人真切地知道他的下落。如此彻底的销声匿迹,以至于你一时想不起也在情理之中。若在吴城的这个真是李奕,那他今天的出现绝非偶然,也许他已经投入林修齐门下了。”公书同语气低缓温柔,却处处彰显冷静之态。

      “书同,你想太多了吧,他不是削发明志……”说到这里,熹微一个激灵:当初李奕削发以明不入官场之志,可现在出现的这个却是青丝秀发毫不含糊,如果他真的是李奕,那不正说明他不再坚持自己曾经的意志了吗?

      公书同对着熹微点头,暗示了她所想之事。

      “那林修齐……来……”以熹微对林修齐以及林家有限的认知,她实在想不到,堂堂定远侯世子,守着越城当封地的林修齐,来吴城这吴地小城干什么。

      “宦场深似海,不是我们平民百姓能轻易读懂的。”

      熹微一听,佯装严肃地道:“那等你明年中了状元,不也要拜官下海?到时候初来乍到,被狗官欺负了怎么办?”

      公书同皱眉回头,见她吐舌解嘲的样子,方知是玩笑话,不由好笑地摇头。

      “话说回来,像李奕那般做人也不错,爱憎分明。人生苦短不是吗,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有什么不好?”熹微摇头晃脑道。

      “唔……也不尽然。太过张扬了难免横生枝节,而且,长及成人了,该多考虑自己的行事对别人的影响,只为自己快乐而殃及旁人,就显得自私了。”

      熹微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公书同,凑到他面前,摆出说书先生的样子,正声道:“咳……正所谓‘仁者无敌’啊,公少爷此言甚是!”

      公书同好笑地揉了揉她的脑袋,也装模作样地说:“熹微丫头,你做你自己就好。”口气极尽宠溺。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沿秦河而上,登至惠山山腰某处平地。

      “到了。”公书同停下脚步,侧身让路。

      草木郁郁葱葱,隔绝了周围天地,长条青草交错相遮,却掩不住斑驳中透出的点点晶亮。熹微轻轻拨开绿叶丝绦,欲上前一探究竟。

      “小心。”随着腕上一紧,她才发现,书同一直未松开拉着她的手。不由一笑,如此微小的接触都足以令她欣喜。反手握起他的手掌,熹微眨眨眼,笑道:“一起来吧。”

      话虽说得轻巧,她心中仍会不住地打鼓,男女授受不亲的话她当然记着,但也许是因为身处青山,顿感远离尘世纷扰的畅快,人也变的自在大胆了起来。见公书同并不反感,她就像得到默许般更加欢欣,轻快地踏出步子。

      跨过那片青郁的幕帘,眼前豁然开朗,景致一览无余。奇石峭岩上,一股清瀑斜飞而下,激起下方潭水的片片涟漪。新月的光华倾泻,照得水上波光粼粼,银辉金闪,刚才所见的点点晶光,正是源自于此。潭中悠然漂着朵朵浮萍,岸边几株细树在月下怡然自得。脚踩着如毡般松软的地,熹微看得出神,怔怔忘记言语。

      “喜欢吗?”

      她回首,身后的公书同正负手而立,青衣翩翩,清朗如风,俊雅不凡。世人只道白石郎皎然独洁,如天人下凡,然公书同与他相较,足可以平分秋色,全然不失比肩之势。

      看着他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清明的星眸,熹微一笑嫣然:“非常喜欢。”

      忽而一道火红色的光亮划过,为本已被焰火染红的天空更添一抹血色。远方不时闪着耀眼的橘色,焰火的典礼似乎仍在继续,熠熠生辉。

      公书同踱步上前,随手折下身边萱草的花,捻在手中把玩,却不说话,似是考虑什么事一般。

      “书同?”

      “熹微……”

      突如其来的异口同声,瞬间打破了山间独有的清宁。两人不由自主看向对方,竟发现彼此脸上都生出一抹若有似无的红晕。在熹微看来,公书同的清眸此刻格外明亮,如晶石般,她却不知,自己此刻亦是娇颜动人,不施粉黛而颜色如朝霞映雪。

      “怎么了?”公书同先回过神,温柔问道。

      “哦……没事,见你发呆,便唤你一声。你呢?”

      “我有些话,想与你说。”少年低头,徐徐道。

      一时间,千头万绪在熹微脑中飞闪而过。公书同一向正经惯了,但也从未用如此神态对她说话,今天还特地带她到人迹罕至的景致来。他要说什么……莫不是……

      “熹微,我喜欢你。”

      果然!

      闻言之初,熹微欣喜得涨红了脸,自己默默喜欢了多年的男子,原是与她两情相悦!可下一刻,回归现实的她却是轻叹一声,怅然若失。

      得此回应,公书同微微讶异,以为自己就这样被拒绝了,略有神伤。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熹微忙解释:“不是。我也喜欢你,可是……”

      再次抬眼,公书同的双眸已恢复晶石般闪耀。

      “可是,你还有莞儿,我无意毁人姻缘。”熹微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困扰。以她对公书同的了解,他为人善良耿直,只要是两情相悦,他定能给她一生一世,她又身家清白,两人之间并没有门楣的芥蒂。可是,读圣贤书的他能否跨过伦理教训却是个问题,毕竟,公书同与贾菀是指腹为婚,父母之命……

      “熹微,你误会了。”公书同上前一步,急急地说,“我待菀儿从来都像亲妹妹一样。早在三岁时,我便同她讲过,我不会娶她。”

      熹微一愣:大哥,三岁的童言到现在能记得的有几个,你当人人都跟你一样是神童?

      “我知道,以你的心性绝不会甘愿做人小星,而我公书同虽无功名,也绝不屑享齐人之福。”

      此话一出,如暖流贯彻熹微全身——知我者,公书同也。

      羲朝历来男尊女卑,女子出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律法规定了女子必须从一而终,却未约束男子;就民间习俗而言,男子三妻四妾是大势所趋,稀松平常。若有人要求夫君一心一意,那反倒成了小心眼不得体,犯了七出之妒,甚至有可能被休。

      “夫子说,大丈夫应以国业为重。我此番上京应考,登科及第后,碍于夫子的面,爹定不会立即提婚事。我当竭力忠心奉主,早日求得圣上亲口赐婚,让你风光嫁入我公家。父母之命难违,皇命更难违。”

      如此直白地把自己的考量开诚布公,是公书同从未想过的事。他原想将一切藏在心底,自己默默进行,不让熹微担忧。七七女儿节,若不是林修齐的意外出现,若不是贾菀的自以为是,他几乎忘记了,熹微与自己,在别人眼里除了青梅竹马的发小什么都不是。尤其当亲眼见到熹微面对贾菀时的尴尬,他才幡然醒悟,自己的沉默也是愚蠢的自以为是,反而致使熹微十分委屈。与其如此,还不如表明心迹,竭尽所能地安抚她,守护她。

      熹微闻言羞得红了脸,天上烟花五彩斑斓,映得她越发光彩照人。这一刻,公书同觉得世界上再没有比熹微更好的女子,熹微是他愿用尽一生去呵护珍视的宝,与她厮守一生,夫复何求。他拉起熹微的手,看着她顾盼神飞的明眸,一字一句说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熹微,你,可愿意?”

      熹微惊讶地抬眼看向倾心已久的男子。她从未奢望过有朝一日能得到他天长地久的承诺,而如今,美丽的话语如蝶般穿过耳际,真实地印进心房,点头应允间已是喜极而泣。她看着彼此十指相扣,盈盈泪珠滑落脸庞,娇美容颜嫣然一笑。

      两个人的世界流光飞舞。

      “有一份礼物我早就想给你,”公书同柔声说着,伸手入袖掏出个东西,一不留神带出一小张白色的纸笺。不及细看,熹微本能地捡起地上的纸笺,随口问道:“这是什么?”

      “刚才抽到的题。”

      熹微将纸展开,照着上面一一念过:“世事洞明皆学问……这是对联啊。”

      公书同原本是一脸不以为然,却在听到题目后瞬时怔了怔。

      “很有道理的上联。”熹微抿唇点头,忽又开口道,“书同,这对子该难不倒你吧,连我也会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怎么样,还不赖吧?”

      说完,她冲着公书同得意地笑了起来,却见对方眉头又微微皱了下,知他此刻心中必定不快。她收了笑脸,小心地问:“怎么了?”

      “没什么,”公书同浅笑着回应,却对熹微的对子不置可否,只说,“洞悉世事明白人情道理自然是好,可将这种事当学问做,则过犹不及。自古如此作为的人,有几个不是居心叵测?”

      一语惊醒。看着手里的纸笺,熹微想到可能是赤子书生李奕的男人,又想到可能是李奕背后主人的林修齐,脑中不免有些联想,惊得她连连咋舌不赶再继续。

      公书同轻轻拥她入怀,“不要胡思乱想,外面的事有我们男子担着。”在他心中,男子本该护着心爱的女子,让她们无忧无虑。

      “嗯……”熹微微点下颌,轻声问道,“你刚说什么礼物?”

      公书同这才有机会抬起手中之物向她献宝。一串细珠,晶莹圆润,泛着幽幽的墨绿光泽,如低语如浅吟。他动作轻柔地为熹微戴上,皓腕上一抹深情醇厚的绿,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动人。

      “此物名曰绿珠,盛产于滇南,相传曾为西晋巨贾石崇姬妾绿珠佩戴,因而得名。我知道你不像平常女子,穿红戴花,就托了韩师傅出镖时从外带回了这串物什。你喜欢吗?”

      绿珠原本触感清凉,戴了不多时就转为温润。熹微轻抚,巧笑着点头。

      “等明天我穿件大红衣裳,配这绿珠,不就成了穿红戴绿之俗了吗?”

      公书同笑着捧起她的娇俏桃腮,“大俗既是大雅。”

      熹微不由又红了脸,轻轻挣脱他,后退一步。抬起右手,晃一晃绿珠,她调皮地问:“公书同,这绿珠,可算是定情之物?”

      原是期待那人亦显出害羞的模样,谁知公家少爷今晚格外“厚脸皮”,一伸手便握住了少女的纤纤素手。

      “是。公书同此心可鉴明月,今生今世只有熹微一人,非熹微不娶。”

      熹微早已双颊绯红,沉默一阵,唯有娇嗔一句:“胡说八道。”

      新月如佳人,潋潋初弄月。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五章 七七女儿节(四)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