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黄春明童话集 | 爱吃糖的皇帝 ...
-
说起屈原,我想会看中文的人都没有不知道他是谁,因为中国的端午节就是跟这位爱国诗人有关,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大臣,楚国亡国以后,这位爱国诗人就受不鸟,投江自尽了,而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用来纪念他。
这个故事口口相传,我们还会在一些故事书里面看到过,但画成绘本的人少之又少,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本与这个有关的,但却又十分特别的绘本——《爱吃糖的皇帝》
它特别在哪里?首先是题目,皇帝爱吃糖跟端午节有半毛钱关系吗?第二它特别在,这个绘本的主角是皇帝,并不是屈原,那么屈原他是属于第二个主角吗?不是,第二主角另有其人......
好了,不卖关子,跟着小编,直接开讲。
咱们先来翻开第一页,大图一座战国时期的城墙,还是最熟悉的黄春明式手撕画,占了两版的画面,气势马上出来了!
接着来介绍故事的主角,画面形成一个倒三角,很明显主角是中间那个是皇帝,带着绿帽子的是屈原,红色帽子的就是第二主角,靳尚。这个靳尚呢,就经常拿糖给皇上吃,而屈原就经常拿盐给皇上吃。
屈原的衣服颜色很清淡,绿色的感觉就像粽子叶,而靳尚的颜色是深色的,中间还有点变化。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咱们来看下一页。
这一页就只有靳尚一个人,看他一脸不怀好意的样子,深色的衣服,手里捧着一个黑色的碗,里面装着皇上爱吃的糖。为什么这么笑呢?原来啊,皇上一开始是糖和盐都吃,两样味道综合一下刚好,后来靳尚害怕皇上只吃屈原的盐,不再吃他的糖了,于是他就用香料和这种美丽的颜色,做成各种各样的糖去诱惑皇上。所以现在大家知道,这个靳尚,其实是一个奸诈小人,用艺术的手法作隐喻就知道,为什么他的衣服颜色比较深,而屈原的衣服颜色却清淡,因为屈原是一个好人,清官。就如我们看迪士尼的动画片,善良的人的样子都美丽;坏人,像白雪公主的后妈,丑得不要不要的。
回到绘本,三幅图都是皇帝。我们看到皇上吃糖吃得很欢,他就尽吃糖,不再吃屈原的盐巴了。糖吃多了自然就会牙疼,看他哎唷~哎唷~地叫。最后吃糖吃到连正餐都不吃了。
屈原十分焦急,急得大声说:“皇上,您再不吃正餐,身体就会变坏,我们国家不能没有您啊!”皇上大怒:“大胆,我爱吃什么还轮得到你管,我就爱吃甜的,怎么了。”屈原被皇上骂了,于是回去找靳尚算账。两幅画面合起来看有趣,而且都在边边。
最后,整个桌子上都是靳尚进贡给皇上的糖,而皇上也特别爱听靳尚的甜言蜜语。所以这两幅画都是“糖”。
皇上天天不停吃糖,身体长了很多赘肉,健康越来越坏,精神萎靡不振,再也没有办法治理国家大事。最后,强大的秦国攻打到来,楚国无力抵抗,最终灭国,而屈原终于也随着楚国而去,投江自尽。
然而,这个绘本故事并不是这样发展滴......
回到上面,皇上吃糖吃到精神萎靡不振,屈原还是大胆劝皇上别再吃糖!谁知道皇帝竟把他贬到下乡,屈原郁郁寡欢,就跳江了。而在朝廷,靳尚已经差点能取代皇帝了,有一天,皇上突然上朝,张开嘴打哈欠的时候,莫名其妙的有很多盐巴掉到他的嘴里,皇上马上精神了,把佞臣靳尚抓了起来。图片左上角是一盒糖,糖上面飘了很多嘴巴,是嘴巴飘走,离开了糖,非常有意思的寓意!
皇上问起屈原的消息,得知他已投江,皇上命人找回他的尸体,为他举办隆重的丧礼。为了不让鱼吃掉他的身体,皇上叫老百姓把粽子投进江中,希望鱼翅粽子,不要吃屈原的尸体。这个就是我们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屈原在图画中只出现了5次,从配角来带出这个故事。而里面的糖和盐,很明显是比喻,糖是甜言蜜语,盐是忠言逆耳,皇帝听信奸臣靳尚的话,变得昏庸无道。配合回史实,这位皇帝应是楚怀王。
当时天下已分成齐,楚,秦三国,楚国本来跟齐国联合,后来听信秦国派来的说客张仪的话,说若是楚国不再联合齐国,秦国就割让600里商于之地,楚怀王中计,与秦国断交后只有6里地,楚怀王要张仪,靳尚接受张仪贿赂,通过怀王寵姬进言,张仪得以释放。由此可见靳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平时的甜言蜜语更是不少。
而屈原呢,他并没有那么早投江,史实是楚怀王去世后的18年才自尽的。而且,端午节的由来其实跟屈原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端午节有多个叫法,比如重阳节;龙舟节;浴兰节;菖蒲节等等,大多是因为五月五号是正午月,那一天适合做很多事情,登高;划龙舟;沐浴;女儿出嫁,所以古代的人民群众很早就在这一天举行各种仪式......
然而不是又有什么奇怪的呢,民间故事总有一些美丽的色彩,简单易记同时让孩子们知道中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诗人,一边听故事,一边吃粽子,乐也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