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原委 ...
-
【第十七章】原委
大队人马从设伏的宅院出来,回到了办案行署驻地。王太监迎出来时,看见队伍中的霞姑诧异了一下,然后还是先上前对刘万财道:“果然不出刘老哥的预料,你走了以后,有个厂中的执事,偷偷出了行署给人送信。不过,这人在围捕时居然以刀刺喉自戕了。”
刘万财问道:“那他送信的下家可曾找到?”
“却是有的,只是有些关碍,咱们回堂上再说。”
等回到大堂,王太监让人给霞姑看座上茶,然后屏退手下,这才谢道:“那天要不是仙姑施手,只怕咱家性命就交待了。请仙姑受我一礼!”说完就拜了下去。
霞姑倒是淡淡一挥手,说道:“我来你们这儿,只是想问问你们有什么线索么?”
刘万财和王太监闻言略有错愕,对视了一眼,刘万财开口道:“恕我直言,这妖人只怕您知道不少,不妨两家交换下消息如何?”
“你们有把握能胜过这人么?他如今把玄君七章符箓炼得已经差不太多,只怕你们胜他不得。”
刘万财忙道:“不瞒您说,这妖人今中了我们的局,要不是他脱身太快,只怕早被佛狼机轰杀了。不过这妖人也是受了伤的。”说完,他让夏元化把装在盒里的血衣给霞姑看了。
这女冠看完之后点点头,说道:“我门中有规矩,不能说本门中事。我只能讲讲那家伙是怎么回事。”
“他炼的法术,都出自一本叫《玄君七章》的妖书。这书的原本已经被我门中人给毁了,但之前已经有不少抄本秘传,其中最有名的叫《太玄真君七章秘箓解》。这妖人八成炼的就是这个。”
“这妖书有一种说法,是说本经源出自天方国,据说是天魔所授,其中妖术都是接引天魔降世之类的法术。宋末蒙古兴起,有个中土道人跟着蒙古军马到了天方,结果看到了妖术本经。他为经中妖术所惑,于是自称‘玄君’,抄录其中一些秘术并自创符箓,写成了《玄君七章》。”
“也有人说,真正的玄君是汉末道家,得天书七章,就此写成秘经。因为后世流传散逸,到宋末已经残损不堪。前面说的那道人不过是他们法脉,他是到天方后,偶尔发现这天方经书和七章秘经颇有渊源,才采漏补遗,用天方妖术补齐了这玄君七章。”
“我自己觉得可能是后者,原因我就不讲了。总之,这妖人一旦能使出完整的妖术,我门中人就会有所感应,所以今年上我才来到京中搜寻妖人。”
“这妖人学的,的的确确是完整的秘术,所以他如今法术修为,都比我强得太多。要不是我有克制之法,只怕也不是他的对手。因此每次交手,都被他轻易脱身。”
说完,霞姑看着他们,做了一个“该你们讲”的神情。刘万财看看王太监等人,于是从夏元化的遭遇讲起,一直讲到今天设局之事。
霞姑面无表情地静静听完,略略思索了一下,开口道:“那蹑虚子肯定已经死了,他们这一脉的妖人每次争抢秘箓,都是生死之博。那家伙得了蹑虚子的妖书,这才凑全了秘箓。所以他从今年三月之后,才被门中感应到,因此派我前来。”
刘万财点头道:“难怪仙姑您每次总能赶到,原来是有感应之术。不过看来这妖人倒是从不在自家施法,所以不知道他落脚地方。王公,今天你们追踪那内鬼,倒是到了何处?”
王太监脸上露出苦笑,说道:“倒是个麻烦去处——那背主的贼子去了昭应玉虚宫,把一份信给了一名道士,之后那道人倒是没见出来,我担心这道士又找了其他人送了出去。”
昭应玉虚宫!
这的确是个麻烦去处,因为这是今上嘉靖爷身边常伴的陶仲文大真人的宫观!厂卫哪里敢上门搜查?
“是麻烦!可是我等若是不向上禀报,万一妖人混入宫中,危及圣躬——”
王太监连忙叫住,说道:“你我还是分禀二位大人吧。”
“好!也请仙姑在我们这里暂候一二,万一妖人再次现身,也好有个助力。”
霞姑却站起身来,说道:“我的感应之法,不能为外人见,我还是先告辞,等有发现,再来找你们。”
刘万财忙道:“万一是我等先有发现,该如何找仙姑您呢?”
“妖人施法,我自然会到。对了,之前一次我与他交手,划破他衣服,掉下来这个。”
她伸出手来,手心是一枚白玉盘螭的配饰,只看玉色便知道绝非凡品。刘万财接过这玉螭,点点头道:“我等会仔细寻访,还请仙姑保重。”
这玉螭看样式倒有些像是内造,刘万财想,只怕这妖人非富即贵吧——可千万别真是玉虚宫的道人!
到了第二天,厂卫两家大佬传回话来了。
“玉虚宫乃真人福地,绝非妖人所在,只怕厂卫中人别有用心。兹从今日起,停止查探妖人一案,改请陶天师于宫中作法禳之;厂卫查此案者,各罚俸三月。”
这是宫中那位至尊的玉音原话,刘万财趴在地上听着,心里早凉了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