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6、保留心愿 ...
-
一炷香之前,楚婳玉就到暖阁了,她一进去就跟高阳帝道喜,把高阳帝哄得眼角的笑意就没消失过。
每一位君王都有着一颗扩大疆域的雄心,这代表着国家的强大和帝王的威武。
高阳帝虽然还很年轻,但是也不例外,他的帝王之路本就充满了荆棘和坎坷,如今天下太平,权柄在手,正是需要用功绩来彰显他的治国有方,以此来稳固民心。
而边关的这场胜仗,就是最好的一个功绩。
他心里清楚地很,这场仗能从最初的困局之中杀出来,已是万般不易,更别提,还乘胜追击打下了一座城,简直是奇迹。
这其中功劳最大的人,当属统领全军、骁勇善战的楚元戎。
他的能力和衷心都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多年前,高阳帝也不会刚登上皇位,就放心把他派到边关当戍边统领。
事实证明,高阳帝当初的选择没有错,楚元戎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虽说已经下了圣旨封赏,但那只是一个特权而已,相比这次立下的战功,高阳帝总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
按照他的想法,还要有更多的赏赐才行,可朝堂之上众官员的反应,已经证明了他们的态度,如果他一意孤行,只会引起更多的反对声,反倒是不利于朝廷上下齐心一体。
更何况,楚元戎刚刚立下大功,风头正盛,如果引起过多的关注,只会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上去,到时候,万一有人借此生事,再给他扣上一个功高盖主的帽子,那就麻烦了。
于是,经过高阳帝的一番深思熟悉之后,决定把这份心转移到楚婳玉的身上,也算是对楚元戎的一种补偿。
“婳儿,这次你父王立下大功,原本应该加升爵位,赏赐金银田宅,可朕只是给了他一项特权,不如说说你有什么心愿?朕把那些东西补给你怎么样?”
高阳帝态度温和,一副好声商量的口气,反倒是把楚婳玉听得一怔。
前世,她来参加庆功宴的时候,直接去了御花园,最后只得到了金银田宅之类的赏赐品。
现在,她之所以往暖阁拐这一趟,并非一时兴起。
而是她一直念着肃平牧草一事,想借着这个时候跟皇帝舅舅提一提,没想到会有这个意外之喜,还真是打瞌睡有人送枕头。
“如此,我正好有一件事想求皇帝舅舅成全。”
高阳帝见她面色认真,似是有什么大事,忍不住好奇的问道,“什么事啊?”
“就是,关于肃平的农事……”接下来,楚婳玉老老实实的把肃平牧草一事,交代的一清二楚,从找人买种子,到找孟郡守商议种植,最后到承诺朝廷会出面收走,为肃平解决牧草的销路问题。
高阳帝听完都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这种关乎民生大计的良策,有一天会从一个娇生惯养长大的小公主口中提出。
关键是,她把牧草的销路都想好了,并说服了肃平当地的官府,只等开春以后就可以开始了。
如此强的执行力,比之六部中的官员,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于将牧草运往边关,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楚婳玉见他久久不说话,心里开始惴惴不安,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忍不住怀疑自己说话的分量,难道减轻了?
殊不知,高阳帝是在心里估算肃平牧草种植的可行度,结果自然是可以实行,并且成功度在五成以上,可以说是很高了。
如果最后真的成功了,将会给肃平带来很大的一笔收入,同时也会减轻国库压力,简直是一箭双雕。
高阳帝高兴地大笑起来,还不忘直言夸赞道,“婳儿当真聪慧,竟然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
楚婳玉心里松了口气,嘴上还不忘谦虚道,“我这都是误打误撞,在一本书上看到的,这才有了这个想法。”
“那也是你有心了,肃平百姓不易,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去帮助他们改变困境,这很好。”说到最后,高阳帝特意加重了语气,眼神里满是对她的肯定。
楚婳玉以前也见到过他这种眼神,但那都是在他检查太子哥哥功课的时候才有,这还是第一次把对象换成了她。
这种被人肯定的感觉从未有过,既新鲜又开心,甚至还有一种成就感,在心底慢慢滋生出来。
“那舅舅是同意了?”
“这是自然,不日朕就会召集户部商议此事,之后的事,就不用你操心了。”
“那太好了!”
高阳帝见她一副开心极了的样子,心里十分欣慰,能想到把这次赏赐的机会用到百姓身上,看来这孩子是真的长大了。
想到这里,他对楚婳玉的喜爱又多了几分,可说到底,此事是为百姓们谋福利,是为他这个皇帝解忧,怎么也不该算成一个心愿。
于是,他特意说道,“此事不算,你可以重新再提。”
楚婳玉意外之余,忍不住撒娇道,“我一时没想好,要不就先保留着吧?”
高阳帝能说什么,这么小的要求,自是一脸宠溺的答应下来了。
……
御花园有一处凉亭,位于荷花池正中央,虽然冬季里水池里什么也没有,但平静无波的水面上自有一种萧条的美感。
特别是趁着黄昏的微光,在亭子里赏景,别有一番韵味。
此时,一群贵女正围在亭子里嬉笑,也不知道是谁提醒了一句,“水边危险,不要离栏杆太近。”
然后,其中一个贵女的脸色就变了,她眼神一暗,嘴角一沉,周身的气压顿时低了几分。
她穿着一身玫红色的斗篷,脸上画着有些浓重的妆容,衬得她清瘦的面庞有些锐利,再加上她此时的神情,让她整个人的面相都变的刻薄起来了。
旁边的贵女见她脸色不对,马上安静了下来,还有几个兀自在那儿说笑着,完全没察觉到不对劲儿。
“听说前几日,你家的围场很热闹啊?都有哪家公子去了?”
“都是家兄请的几个好友,没有旁人。”
“那可有那位公子?”
“姐姐,你说什么呢!今日有这么多人在,就莫要打趣我了。”
“咳咳!”
突然,一声不合时宜的轻咳,打断了两人的谈话,她们扭头看去,见众人脸色莫测,这才意识到现场的气氛不太对劲儿。
只见一人不满的瞥了她们一眼,直接出言讽刺道,“当真是小地方来的,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闻言,那两人嘴唇微抿,垂眸敛去眼中的神色,立刻退到了一边,不敢再多加言语。
见状,那人收回目光,转而看向身边那位不高兴的主儿,轻声哄道,“秋梦,你怎么不高兴了?”
“今日的庆功宴,谢姐姐原本也应该在的,一想到她在乡下受苦,我的心里面就难受。”说着,曹秋梦轻轻叹了口气。
她是京兆尹曹厌之女,出身官吏之家,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比之在场之人,身份最高,所以说的话也很有分量。
这不,刚才哄她的这位便是许舒谣,家父是她父亲的下属,因着这一层关系,一直对她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原本曹秋梦是看不上许舒谣的,但自从谢如雎离京之后,跟谢如雎走的近的那些大家闺秀也不怎么跟她往来了,这一来二去的,她们以前的圈子便散了。
为了避免被其他贵女们笑话,她马上就招揽了许舒谣,并在她的安排下,聚集了这些贵女们,一来是彼此熟悉一下认认脸,二来是趁机重现建立一个自己的小势力。
现在看来,许舒谣虽然水平不高,但是还挺有眼色的。
许舒谣见曹秋梦对她的态度,突然好了起来,便知道自己今天这事办的让对方满意了,忍不住就想和对方说几句贴己话,借机增进一下关系。
“秋梦,我知道你与谢小姐关系亲近,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听说,谢小姐这次去的地方,有她们家族的一个分支,按照她嫡出小姐的身份,是断不会在那里受委屈的。”
“真的吗?”曹秋梦猛地抬起头来,有些惊讶的看着她,“你怎么知道的?”
“我,我自是派人去打听过了。”许舒谣顿了一下,差点说错话,她才不会告诉对方,自己是偷听到父亲的谈话了。
曹秋梦没听出什么不对,还在心里惊讶,没想到她还有这本事?!
转念一想,自己以前对她也不算了解,说不定她有什么不知道的渠道呢?左右她没什么大能耐,还是要听自己的话,这样也好,多多少少有些用处。
想到这里,她垂下眸子,掩去眼底的情绪,故作悲切的说道,“要不是谢姐姐不小心着了常玉公主的道,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许舒谣仗着旁边都是自己人,说起话来没有半分顾虑,连忙附和道,“我也听说了,没想到她手段这么卑鄙!明明是她自己做错了事,还在陛下面前倒打一耙,不仅害的谢小姐回不了京城,还让她父亲在朝堂上丢了脸面。”